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网络党建能力论--信息时代执政党的网络社会治理能力
内容
编辑推荐

流动的空间、模糊的身份、喧嚣的声音、肆意的表达、多元的力量、交错的虚实……一个复杂多变而又充满挑战的网络社会已经在不经意间生成发展。这是一个蕴含着巨大变革冲动的“新”社会,对执政党的社会治理能力不断提出新挑战、新要求。

薛小荣、王萍著的《网络党建能力论--信息时代执政党的网络社会治理能力》作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立顷课题和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的阶段成果,是继《网络党建论:互联网时代政党的组织变革与社会适应》之后,关于“网络党建”系列研究的又一研究成果。

内容推荐

薛小荣、王萍著的《网络党建能力论--信息时代执政党的网络社会治理能力》讲述的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在推动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已经日益显现出其对中国社会政治生活的深刻影响,对植根于传统工业社会的党的执政方式、执政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这一挑战要求中国共产党必须时刻保持战略清醒,在探索加强与新群体、新组织的联系时,要着眼新的社会发展需求,培育新的社会治理能力。网络社会治理能力作为中国共产党社会治理能力体系中新的生长点,不仅成为党克服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社会治理“本领恐慌”的需要,更成为党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能力组成。应该积极构建包括党务管理能力、声誉维护能力、媒介交流能力、意见表达能力、舆情引导能力和组织凝聚能力在内的网络社会治理能力体系。

目录

导论 克服信息时代“本领恐慌”,积极提升网络社会治理能力

第一章 党务管理能力

 第一节 把握党务管理能力的内涵

一、工作方式

二、信息素养

三、系统平台

 第二节 增强党务管理能力的意义

一、提升党务活动的管理效能

二、增强党员的民主参政能力

三、克服党员组织生活的缺位

 第三节 提升党务管理能力的途径

一、以信息存储的数字化实现党员党组织信息编码的精确管理

二、以信息流动的瞬时化实现党员党组织信息管理的动态管理

三、以信息选择的差时化实现党员党组织信息传播的统一管理

 第四节 案例解析:湖北荆门市利用QQ群加强党员管理

第二章 声誉维护能力

 第一节 把握声誉维护能力的内涵

一、政治理念

二、政策工具

三、作风形象

 第二节 增强声誉维护能力的意义

一、提升党员群众的政治归属功能

二、增强引领社会的政治示范功能

三、扩大组织吸纳的政治包容功能

 第三节 提升声誉维护能力的途径

一、加强形象管理,密切党群关系

二、发挥理论引导,增强政治认同

三、规范权力运行,践行宗旨使命

四、树立阵地意识,坚持守土负责

 第四节 案例解析:新加坡人民行动党运用Facebook维护党的形象

第三章 媒介交流能力

 第一节 把握媒介交流能力的内涵

一、思维观念

二、语体符号

三、情感情绪

四、形式方法

 第二节 增强媒介交流能力的意义

一、信息获取方式的转变,促成了组织与个体共享信息的新局面

二、主—客体关系的转变,强化了虚拟环境主客体身份的新角色

三、媒介交流环境的转变,形成了虚拟环境中身心分离的新规范

 第三节 提升媒介交流能力的途径

一、树立平等、开放、包容的交流态度

二、突出“精、实、新、快”语言风格

三、投入真挚情感以满足网民精神需求

四、运用灵活、互动的多点式交流方式

 第四节 案例解析:漫画形象:“习主席的时间都去哪儿了?”

第四章 意见表达能力

 第一节 把握意见表达能力的内涵

一、表达立场

二、表达态度

三、表达意涵

四、表达机制

 第二节 增强意见表达能力的意义

一、网络声音的“多语”,需要执政党网络意见表达的“存在彰显”

二、网络空间的“多元”,需要执政党网络意见表达的“能力重塑”

三、网络民众的“多疑”,需要执政党网络意见表达的“理性关怀”

 第三节 提升意见表达能力的途径

一、增强意见表达的解释力

二、提升意见表达的亲和力

三、强化意见表达的组织力

四、扩大意见表达的影响力

 第四节 案例解析:“上海阿键”的博客

第五章 舆情引导能力

 第一节 把握舆情引导能力的内涵

一、观念认识

二、能力素质

三、组织机制

四、舆情特征

 第二节 增强舆情引导能力的意义

一、把握网络舆情的发展规律,引导网络舆情有序发展

二、增强网上网下的双向互动,缓解现实社会矛盾激化

 第三节 提升舆情引导能力的途径

一、掌握舆情社会成因,主动开展心理疏导

二、整合舆情治理力量,形成全党参与格局

三、培养网络意见领袖,积极影响议题设置

四、坚持信息公开原则,及时正面加以引导

五、加强依法治网原则,着力规范网络行为

 第四节 案例解析:汶川地震时期的网络舆情引导

一、汶川地震时期的网络舆情特征与治理

二、汶川地震时期的网络舆情危机特征与治理

三、汶川地震时期网络舆情危机治理模式特征

四、汶川地震时期网络舆情危机治理模式的普适性

第六章 组织凝聚能力

 第一节 把握组织凝聚能力的内涵

一、组织宗旨

二、组织伦理

三、组织结构

 第二节 增强组织凝聚能力的意义

一、克服角色“缺位”,发挥网络党组织的组织引导作用

二、克服功能“缺位”,发挥网络党组织的组织吸纳作用

三、克服价值“缺位”,发挥网络党组织的组织同化作用

 第三节 提升组织凝聚能力的途径

一、提升凝聚意识,使网络党组织成为党员管理的组织载体

二、确立服务意识,使网络党组织成为利益表达的畅通渠道

三、增强开放意识,使网络党组织成为社群合作的联系纽带

四、树立危机意识,使网络党组织成为舆情治理的主要力量

 第四节 案例解析:德国社会民主党开展“网络党”建设

参考文献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网络党建能力论--信息时代执政党的网络社会治理能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薛小荣//王萍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时事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327177
开本 16开
页数 25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8
出版时间 2014-05-01
首版时间 2014-05-01
印刷时间 2014-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党政读物
图书小类
重量 0.394
CIP核字 2014078008
中图分类号 D26
丛书名
印张 16.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65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9: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