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的疯狂,是现代世界的开端!
国内尼采研究权威,周国平经典译本!
倾听大师时代的最后回响!
在《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精)》中,弗里德里希·尼采试图依靠残篇断简并且用他认为正确的方式,复原希腊悲剧时代哲学家的群像,从而重现“哲学的原型”。
图书 | 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精) |
内容 | 编辑推荐 尼采的疯狂,是现代世界的开端! 国内尼采研究权威,周国平经典译本! 倾听大师时代的最后回响! 在《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精)》中,弗里德里希·尼采试图依靠残篇断简并且用他认为正确的方式,复原希腊悲剧时代哲学家的群像,从而重现“哲学的原型”。 内容推荐 弗里德里希·尼采,19 世纪后期最伟大的哲学家。他与传统辩驳,同时也成为传统的一部分。1889 年,尼采在都灵的街头,看到了一匹被马夫虐待的马。在那个瞬间,他心生悲悯,抱住了马的脖子。这件事导致他精神分裂,失去了理智。 前苏格拉底哲学是尼采思想的重要渊源之一,《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精)》是尼采唯一一部论述前苏格拉底哲学的专著。在《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精)》中,尼采试图依靠残篇断简并且用他认为正确的方式,复原希腊悲剧时代哲学家的群像,从而重现“哲学的原型”。 目录 译者导言:回到哲学的源头 一、关于《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 二、论哲学和哲学家 三、论希腊早期哲学家 四、简短的小结 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 原序一 原序二 一、希腊人与哲学 二、哲学与文化 三、论泰勒斯,哲学开始于“一切是一”的形而 上信念 四、阿那克西曼德世界起源中的伦理问题 五、赫拉克利特:世界的本质是生成而非存在 六、赫拉克利特世界是宙斯的游戏 七、赫拉克利特用审美的眼光看世界 八、以赫拉克利特为典范,论哲学家的骄傲和孤独 九、巴门尼德的前期学说 十、巴门尼德:只有存在者存在 十一、巴门尼德哲学奏响本体论的序曲 十二、巴门尼德把概念当做真理的最高标准 十三、对巴门尼德的驳议和对世界的正确描述 十四、阿那克萨戈拉:无数的基质 十五、阿那克萨戈拉原动力“奴斯” 十六、阿那克萨戈拉的宇宙理论 十七、阿那克萨戈拉宇宙理论的伟大 十八、阿那克萨戈拉宇宙理论的缺陷 十九、论“奴斯”的审美性质:世界开始于游戏 重要语词译表 试读章节 尽管如此,本书仍是尼采早期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它和《悲剧的诞生》一起,向我们展示了他的哲学思想的希腊渊源。《悲剧的诞生》出版后不久,他把研究的重心从希腊艺术转向了希腊哲学,这并非偶然的。事实上,在《悲剧的诞生*中,尼采关心的也不是纯粹的艺术和美学问题,而是人生和文化问题。出于对希腊悲剧艺术的独特感悟,他深信,古希腊人成就了最高类型的文化,一种真正能够统率和指导人生的文化。令他痛心的是,这种理想的文化形态久已失落。因此,在《悲剧的诞生*之后的若干年里,他的思考和写作始终围绕着一个主题,就是广义的教育(Bjldung),按照他的理解,其任务是以希腊文化为典范,在现代重建一种理想的文化形态。本书之前所写的《论我们教育机构的未来》,本书之后所写的《不合时宜的考察》(1873—1876),皆贯穿着这个主题。本书也是为同一主题服务的,既然希腊文化最辉煌地体现在艺术和哲学两个领域。为了完整地认识这个典范,就不能不对希腊哲学也作一番深入的研究了。尼采自己说得很清楚,他之所以要写作本书,尝试阐述希腊哲学家的历史,“其目标是通过比较来重获和再造那些天性,让希腊天性的复调音乐有朝一日再度响起”。 在阐述希腊哲学家的历史时。尼采把目光锁定在公元前6至5世纪,即前柏拉图时期。这是希腊悲剧艺术繁荣的时期,而尼采认为,同时期希腊哲学家们“所怀抱的正是悲剧在当时为之诞生的那同一个目的”。由此可见,他实际上是把希腊悲剧与前柏拉图哲学看做一种统一文化的不同表达,二者在精神上是同源的,皆怀抱着为人生的目的,与人生有着血肉的联系。在他的笔下,从泰勒斯到苏格拉底,这些早期哲学家也的确很像是悲剧里的英雄。他写道:“所有这些人是一个整体,是用一块巨石凿出的群像……他们遇不到任何现成的模式可助他们一臂之力,以减轻他们的困难。所以,他们就共同来造就叔本华在和学者共和国相对立的意义上称为天才共和国的东西:一个巨人越过岁月的鸿沟向另一个巨人发出呼唤,不理睬在他们脚下爬行的侏儒的放肆喧嚣,延续着崇高的精神对话。”他们的伟大在于,其中每一个人都具有前无古人的独创性,体现了哲学上的一种原型,尼采称之为“纯粹的典型”。相比之下,柏拉图以来的哲学家们只是“他们的不肖子孙”,“缺少了某种本质的东西”,皆是“哲学上的混合性格”。。因此,要领略原汁原味的哲学,要一睹本来意义上的哲学家的真面目,就必须回到柏拉图以前。尼采终身坚持这一信念,后来只是排除了苏格拉底,而把前苏格拉底哲学形容为最值得我们挖掘的“一切希腊庙宇中埋得最深的庙宇”,并且宣称:“全部哲学的真正尊严在于,它一步步收复古代的土地,重结似乎已经扯碎的联盟,与希腊人——迄今为止发展得最完善的人的类型——的联盟。”。 然而,使尼采深感遗憾的是,古希腊文化的晚期腐败形态在历史上产生了极大影响,其早期形态却始终受到错误的评判。。长久以来,如同人们误解了希腊悲剧一样,前苏格拉底哲学也一直未受到应有的重视。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之一是:“那些古代哲学大师的著作流传到我们手中,只剩下如此可怜的残篇,所有完整的作品均已散佚,这是一个真正的不幸。由于作品的散佚,我们不由自主地用错误的标准来衡量这些大师。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从来不乏评论者和抄写者,这样一个纯属偶然的事实使我们先人为主地冷落了他们的前人。”尼采对此感慨万分,他说如果书籍真有自己的命数,“这命数想必是充满恶意的,它竞认为最好从我们手中夺走赫拉克利特、恩培多克勒的奇妙诗篇,德谟克利特的作品(古人把他和柏拉图并提,他在创造力方面还要高出柏拉图一筹),而作为替代,把斯多葛派、伊壁鸠鲁派和西塞罗塞给我们”。。文献的不对称导致人们把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乃至斯多葛派、伊壁鸠鲁派和西塞罗树为哲学的正宗,并且以此为标准去评判柏拉图以前的哲学家。因此,在一定意义上,尼采想做的工作是把颠倒的历史颠倒过来,依靠残篇断简复原前柏拉图哲学家的群像,重现哲学的原型。P4-7 序言 《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是尼采的一部早期著作,写于1873年,末完成,生前未出版。译者应香港商务印书馆之约译出,该出版社1993年用《理性边缘的哲学——尼采论哲学之源》的书名出版,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年用原书名出版。此次出版,对译文做了校订,增补了注释。原著各节只有序号,标题和内容提要为译者所加,以便读者能够清晰地把握原著的脉络。“译者导言”是译者对原著基本思想的阐释,供读者参考。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精)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德国)弗里德里希·尼采 |
译者 | 周国平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译林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4741132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108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92 |
出版时间 | 2014-02-01 |
首版时间 | 2014-02-01 |
印刷时间 | 2014-0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西方哲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5 |
CIP核字 | 2013158783 |
中图分类号 | B502.1 |
丛书名 | |
印张 | 5.1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江苏 |
长 | 194 |
宽 | 135 |
高 | 13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