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新闻叙事导论
内容
目录

绪论 我们今天如何讲故事

一、选题的缘起、研究目的和意义

二、叙事理论研究在中国

三、叙事理论对新闻文本研究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第一章 叙事学与新闻传播

 第一节 叙事与叙事学

一、文本与故事

二、中国人心目中的叙事

 第二节 叙事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节 从经典叙事学到后经典叙事学

一、经典叙事学的结构主义渊源及其发展脉络

二、后经典叙事学的兴起与发展趋势

第二章 新闻叙事与文学叙事和历史叙事的比较

 第一节 作为叙事的新闻

 第二节 文学叙事与新闻叙事

一、文学叙事与新闻叙事内容选择的不同——故事与信息

二、文学叙事与新闻叙事真实性的要求不同——虚构与纪实

三、文学叙事与新闻叙事文本结构的不同——复杂与简单

四、文学叙事与新闻叙事语言表达的不同——高语境与低语境

五、文学叙事与新闻叙事文本语言的不同——审美与实用

 第三节 历史叙事与新闻叙事

一、历史叙事与新闻叙事时效性的差异

二、历史叙事与新闻叙事选题上的差异

三、历史叙事与新闻叙事在“想象力”上的差异

第三章 新闻叙事视角

 第一节 聚焦与视角

 第二节 视角与呈现

 第三节 叙事者聚焦

一、视角类型划分

二、新闻叙事的视角

第四章 新闻叙事时间

 第一节 叙事时序

一、倒叙

二、预叙

 第二节 新闻叙事时长

一、概要

二、场景

三、省略

四、延长与停顿

 第三节 叙事频率

一、单一陈述

二、概括陈述

二、多重叙述

第五章 新闻叙事声音

 第一节 叙事声音与叙事者

 第二节 叙述者的类别与叙事干预

一、缺席的叙述者

二、公开的叙述者

三、隐蔽的叙述者

 第三节 新闻文本中的“我”“你”“他”

一、新闻文本中“我”的四种类型

二、新闻文本中第二人称的使用

第六章 新闻叙事结构

 第一节 叙事功能

 第二节 事件序列

一、事件序列的连接

二、核心事件与卫星事件

 第三节 几种重要的语法规则

一、叙事逻辑

二、角色模式

三、语义方阵

第七章 新闻叙事的现状与省思

 第一节 片面追求叙事效果与客观理性原则的矛盾

 第二节 刻板印象造成的受众快感与新闻复杂性、深刻性的冲突

 第三节 强调生动具体与新闻真实性之间的矛盾

 第四节 非事件新闻的“个体呈现”与正确归因的矛盾

 第五节 主题提炼与全面反映事实的矛盾

 第六节 典型报道与现代观念的冲突

 第七节 原型话语与受众引导的矛盾

结论 让新闻回归原点

一、用新闻建构世界的真实图景

二、客观理性是转变叙述模式的保障

三、构建媒介的生态平衡

四、传播内容要紧扣现实问题

参考文献

后记

编辑推荐

《新闻叙事导论》由方毅华著,本专著以非虚构类文本为基点,以叙事学原理和普遍规则为指导,参照叙事学研究的要素和范畴,对新闻叙事作品从文本、叙述两个大的维度展开研究,着力发现新闻叙事的规律和功能。本书力求为新闻改革提供理论支持,为新闻传播学子献上一本讲好新闻故事的参考书,为新闻实践一线的编辑记者提供若干具有可操作性的叙事策略和方法,同时期望为新闻学理论大厦增砖添瓦。

内容推荐
本书内容包括: 叙事学与新闻传播 ; 新闻叙事与文学叙事和历史叙事的比较 ; 新闻叙事视角 ; 新闻叙事时间等。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新闻叙事导论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方毅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4370570
开本 16开
页数 22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1
出版时间 2014-01-01
首版时间 2014-01-01
印刷时间 2014-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计算机-操作系统
图书小类
重量 0.354
CIP核字 2013281985
中图分类号 G212.2
丛书名
印张 14.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1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8:2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