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谈点建筑好不好
内容
编辑推荐

《谈点建筑好不好》纪录了作者张佳晶在十几年的设计生涯中一些趣闻,包括建成作品及理论研究。在中国的建筑设计界里,有着无数平凡的人,比如结构、机电、施工和那些跑龙套的,你们或许见不到他们的名字见诸媒体,或许在杂志和媒体上永远是那些光鲜亮丽的名字,但要记住这些人在悄然改变着每个人的生活。希望我们和那些美丽的建筑摄影保持合适的距离,回归建筑的本源。

内容推荐

长期以来,建筑学是个脱离大众的学科。大众的普世认知和专业界自己的定位是有偏差的。张佳晶编著的《谈点建筑好不好》通过七篇建筑背后的人和事,讲述了一位建筑师年轻时代的“奋斗”故事、喜忧参半和有血有肉的职业经历。采用非专业化的语言,呈现出这位特别的建筑师在生存和社会责任感之间的挣扎。

《谈点建筑好不好》中有的内容让人捧腹大笑,有的地方让人眼眶湿润,有的创意让人拍手称赞,有的态度让人肃然起敬。如果建筑业是这个喧嚣年代里美艳的模特,那这本书是让大众看到浓妆之下那张素颜的脸:不是精致,而是迷人!

目录

前言

之一 渔歌

之二 塞纳维拉

之三 新江湾城  邻里中心

之四 三桥

之五 青年保障住宅

之六 德富中学

之七 ……

后记 之一

后记 之二

试读章节

之一 渔歌

有人喜读书,有人迷事业:有人恋名利,有人爱旅行。旅行或者旅游是忙碌的都市人们的共同爱好,我迄今为止还没听说有讨厌旅游的人。但每个人旅行的意义是截然不同的,大部分人旅行的目的是在全世界插上旗子,跟到此一游差不多;但有一群人的旅行是为了和这个世界有更本质的接触,疯狂而单纯,而且一旦尝试,一生无法自拔。那些看似漫无目的的状态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的,有些美妙无法也无须解释。

酷爱旅行的我在国内最喜欢的地方就是云南。以前经常去云南旅行的时候,丽江大研古城听起来还没那么俗气,冲锋服和单反还没有充斥街头,国家还没发展高铁,大家还没有微博,而且,云南的天还是湛蓝的。

有一回,我在石头书店听了一下午的世界音乐,浑身舒软得跟做了一下午按摩一样,随后百无聊赖地跟例行公事似地在古城里闲逛。忽然,看到一个排了近百米长的队伍,居然是大家在买臭豆腐!而凑近一看,那个臭豆腐摊也只是个一米宽的小弄堂口而已——看来不是一般地好吃。

卖臭豆腐的那个哥们儿半长发、微胖、目光皎洁,从一些细微的动作看得出他和一般卖臭豆腐的有点儿不一样。后来通过搭讪相识我们成为了朋友,得知他是绍兴人,离婚后被净身出户,来到这里时身边只有500元现金,被迫支了个摊儿,卖起老家的臭豆腐。由于他本来也是个做企业的人,所以做法必然不同于一般小摊贩。

在那年的丽江,一般人都不太说真名,代号和笔名乱飞。他说他叫渔歌,我也不太介意他的真名、对这个名字深究也没意义——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是信了——当然非常熟悉的人也会喊他“(臭)豆腐哥”。

那时候每年我都去云南两三次,每次也都会去丽江,我们就经常—起唱歌跳舞、快乐简单——旅行中认识的人大都有这个特点,就是平时从不联系,但每一次见面都亲切无比。

一次经历加深了我们的友谊——我在石头书店门口打鼓。虽然没有受过专业训练,但是由于天生的乐感和南非黑孩的短期培训,以及那种放松的气氛,在当时看来我打得还行。于是结识了日本人田口和少数民族小伙子罗密欧,我们就两个鼓一把吉他,在石头的店门口唱起来了。不知怎么地,围观的人越聚越多,就促成了我人生第一次卖唱——一共赚了700块,据说这个单场纪录在后来就一直没有被打破过——在我们唱的时候,渔歌也一反沉稳的常态过来跟我们载歌载舞,还搬来一箱啤酒,分给我们仨和路人甲乙丙丁。大家就这样无拘无束地,在一起即兴high了两个小时——最后我们把所有非法所得都捐给了石头书店。

不得不承认,我很有幸,经历了丽江最好的时光,以后不会再有了。

那时候,渔歌就萌生了在云南终老的念头,于是他在玉龙雪山下的玉湖村租了几亩地,包括一块宅基地和一小块农田。在我印象中地租很便宜,大概一年一万元左右,租期35年。因为是农村宅基地不能买卖,所以只好以租的方式取得——我开玩笑地说,你去娶个玉湖老寡妇不就可以买了吗?人家跟城里人结婚是农转非,你可以非转农啊。他说没有老寡妇能看上他,所以只好租了。

在不以正经为目的的旅行中,还真难碰到职业特别正经的人。在渔歌身边估计也就我这么一个建筑师,也只能说他运气太好,这么误打误撞地用两瓶啤酒、一盘烤鱼和一盘丝瓜炒鸡蛋就请到了我这样的“大师”给他租的那块儿地做个设计。我说,“设计费反正你也付不起,我贵着呢!就让我慢慢做吧,别催我,将来给我留一间屋就行。”渔歌说:“好,那我能做点儿什么?”我说,“你去找人把地块给测量了吧,尽量准确!”

在建筑界,玉湖村有点儿名气,因为有个著名的建筑是玉湖小学,李晓东设计的。现在最有名的建筑是那个在荒野上的神秘会所,据说耗资两千万,也是他设计的,立项是以环境保护基金会什么什么的。这村子里最常见的民居是两种房子,一是木构加火山石垒砌的传统民居,二是大地震后木质的抗震房。我们的基地就在玉湖村的最高处,水源边上。

指望渔歌能给出什么明确的任务书就别妄想了,只能通过聊天、电话和揣摩甚至还得理解他对面积和尺度缺乏专业感知而带来的错误判断来确定设计任务,但一切进展都还好。因为他信任我。

P1-8

序言

自从我开了咖啡馆,很多人介绍我时,会想当然地以“咖啡馆老板”作为首选,而我的本业建筑师倒是往往被忽视——加上我这人不太接触媒体、不太参加展览,不太注意整理,而且建成的优秀作品也不多,也实在是不喜欢以牺牲生活质量和违背生理的方式去混进某个圈 子。所以,怪不得别人。

其实还有个更直接的诱因,就是有次我刚巧过生日,就在豆瓣上随意地发了1996年做过的国际竞赛的文字和图片来缅怀曾经的日子。结果一个在豆瓣上熟悉的后辈建筑师,据说是家琨的手下,在回复中说了这么一句话:“生日快乐,读书的时候就模仿过这个设计——有次开会见过你,还以为你是个只会谈咖啡的小资建筑师呢。”所以,再不谈点建筑可能太对不起建筑师这个有前途的称谓了。

这不是一本建筑专业的书籍,而是一本关于建筑的书,无论你是否是一个建筑师都可以把它当成故事来读。那时在网络上连载,也没把它们当成一个严肃的建筑文章来写,写它的目的纯粹是一个漫无目的的渲泄。而且,当这本书的编辑在网络上联系到我的时候,我心里还在想,“别闹了,我只是写着玩儿的”。

如果一定要给这本书写个序言的话,那么就引用杜拉斯的那句名言吧:“爱之于我,不是肌肤之亲,不是一蔬一饭,它是一种不死的欲望,是疲惫生活里的英雄梦想。”

后记

初见佳晶,貌颇奇异:黑、瘦、高,嘴角一丝狡黠不羁的微笑,有着同龄入学新生少有的野性和狂气。求学期间,颇具灵气,创意和表现俱佳,初露才子端倪。

毕业后音信渐渺,这也符合这个大都会的规律:初入职场的无休止竞标,与业主不屈不饶的斗争和指标高悬的压力,尤其是外来才俊在这个物质至上的城市里谋得一席安身立命之地所面临的困扰。于是大部分建筑师成了这个城市财富与高度双重增长中的一环,实现自己单一的执业梦想。

再闻佳晶已是咖啡馆的老板、作家、旅行家,他都自谦为业余玩家,颇为惋惜他设计才华的荒废。不料读此杂记,方觉设计恰恰是他生活实践的导索——多样化生活尝试弥补或是平衡了他对设计近乎完美的自我苛责。而设计外的多方面拓展释放了他充溢的激情,而把最理性、纯粹、温情的一面留给了设计。

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个理想主义而非职业化的建筑师,一个活泼泼的自由灵魂。

癸巳初秋

半日闲馆主人

李兴无

书评(媒体评论)

初见老张是在上海MAO我的演出专场 ,他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嗯,这个人应该很有才华;嗯,这个人应该还有些玩世不恭!这本书是在他的再三督促下,我终于侥幸未遂,人生中第一次花了一个多小时就读完了整本书。老张确实才华横溢,而他的智慧在于他有独到的思维跟个性的灵感——生命跟生活,表达各自对宇宙和自然的敬畏之心,一切无常且无分别,我们只需关照自心,安住在每一个当下——祝愿老张能继续发挥更多更高的智慧,去圆满他的另类修行!

——音乐人 央吉玛

这些年我和佳晶闲聊过无数次咖啡、旅行、拍照,但唯独没有聊过他的工作,我想也许是建筑师这份工作把他累得够呛吧。一个作品少不了要搞几年,不同于我们这些一蹴而就的艺术作品,发生得快,消费得也快。而建筑物终归不同,完成后一直就伫立在那里了,好的坏的都要承担着。我原来以为,这家伙多少年也没有和我聊过建筑的事儿,是想在压力之外留些轻松自由。可现如今,他还是说话了,还假装心虚故意问“谈点建筑好不好”?我这才看出来,原来“不谈建筑”是因为了那种“近乡情更怯”的复杂难言,毕竟不止是工作,是他的热爱,避而不谈?难呐。

——艺术家 马良

如果你认识张佳晶很久了,你完全不用去读他的文字,因为这些酸甜苦辣的苦逼悲催中却依旧保持着经久不衰、自强不息的积极乐观的建筑师故事你一定都是知道的。不过隔三岔五想这哥们儿了,还是要翻一段出来读读,然后打个电话给他,继续交流一下苦逼的经验,顺便让他的热情感染下你。如果你不认识张佳晶,那你得一个字、一个字地读读,然后你也就读懂他了。

——建筑师 一村

这是一本像微型自传的微型作品集或者说像微型作品集的微型自传:没有豪迈的宣言,只有张佳晶一个人在那里絮叨;没有范型和手法,有的是张佳晶不断的挣扎和扑腾。就像张佳晶的建筑里会有一种野路子的生猛那样,他的文字也带着揶揄与质疑的大胆,以及,不太容易察觉的温柔和不肯罢休的坚持!

——自由撰稿人 城市笔记人

建筑师就是一个始终活在痛苦当中的理想主义者。

——Yinji

老张设计的赛纳维拉曾经是赵宝钢电视剧《奋斗》的背景建筑。佟大为走来走去的那个跃层,就是老张同学设计的。可惜,老张当时害羞,没有上镜头。不然,就是当下的建筑优而演的第一位了……当年看了电视剧的镜头,还是觉得北京终于有了现代干净点的住宅楼了。

——建筑民工

老张的文字真透气,不知不觉就读完了!

——木土mutu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谈点建筑好不好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佳晶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2339670
开本 32开
页数 21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5
出版时间 2013-12-01
首版时间 2013-12-01
印刷时间 2013-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建筑-建筑理论与文化
图书小类
重量 0.318
CIP核字 2013227661
中图分类号 TU-0
丛书名
印张 7.1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8
145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6:5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