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持重有谋(徐达)/中华历朝著名宰相大传系列
内容
试读章节

九月的一天,汪大娘为元璋准备了香烛和礼品,由汪大娘的儿子陪朱元璋到皇觉寺,请求高彬长老收他为僧。

皇觉寺曾毁于兵祸,朱元璋称帝后重建并改称龙兴寺。寺的规模较大,四大金刚、十八罗汉、各种金殿俱全。皇觉寺又有自己的大片田产,把土地租给佃农,坐享地租,加之和尚吃八方,每年成千上万善男信女的布施,好年景时吃也吃不完。寺中有一二十个和尚,平时也多为乡亲们做佛事(谁家死了人,为死人念倒头经),赚些银两。他们平常不种地,除了念经,只管些寺中日常琐事。皇觉寺佛堂多,每日需要打扫。寺中长老需要人伺候,且寺中零杂活繁多,也确实需要个有力气的人来完成。高彬长老看朱元璋年轻力壮,于是就和当时的主持德祝商量,征得同意后收留朱元璋做了和尚。御制《皇陵碑》记载了这段历史。所谓“汪氏老母,为我筹量” “空门礼佛,出入僧房”。朱元璋入皇觉寺后,只是剃光了头,没有受戒,是作为小行童被收留的,行童就是做粗活的童仆,干活吃饭没有工钱。朱元璋非常能干,人小有志气、有个性,吃苦可以,受欺负不干。他每天要打扫佛堂、打钟,击鼓、上香、点烛,伺候长老高彬一家,从早到晚忙个不停,多苦多累也不在乎。但是比他早来的年长的师兄们欺负他小,经常支使他干那些本不是他该干的活。时间一长他憋了一肚子火,心里好不服气,得为了吃这口饭,也只好暂时忍了。

在皇觉寺里,这种不甚舒心的生活,朱元璋也没能过上多久。严重的灾荒也波及寺庙,主要靠出租土地收取地租和接受善男信女布施为生的皇觉寺亦感到了财源枯竭的威胁。年成不好,佃户交不上租,施主的布施也少得可怜。师叔、师兄们即使轮流去催租讨债仍无济于事。主持和方丈无法支撑寺中一二十号僧人如此坐吃山空的局面,只好遣散众僧。寺庙主持要求众和尚有家的先回家,无家的云游四方化缘。刚入皇觉寺仅五十天的朱元璋虽然是最后一个被打发出门的,但他既不会念经,也不会做佛事,无奈只好拜别师父和主持,带上木鱼和瓦钵云游四方去化缘了。

三年艰苦的流浪生活,使朱元璋告别了少年时代,成为一个见过世面,有着较为丰富阅历,有一定社会生活经验的青年。在三年的游历生活中,他目睹了国事日非的现实,社会的黑暗,人民的疾苦以及人心的趋向。三年的非人生活,使他亲身体验了人间的险恶,在和广大贫苦农民进行广泛的接触中,他接受了白莲教义和反元的宣传教育。在淮西三年多漂泊的生活,使他熟悉了那里的山川地理、风土人情,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艰苦的流浪生活铸就了他坚强勇敢、坚韧不拔的精神,也练就了他健壮的体魄,而恶劣的环境也造就了他猜忌、好斗、残忍的性格。三年中他接触了社会的各个阶层,生活的需要使他结交了不少江湖朋友,也沾染了江湖习气。

思乡之情使朱元璋在三年多的游方生活中曾两度回到家乡。第一次是元至正六年(1346年),他返回家乡主要是祭扫父母及大哥的亡灵。只因家乡灾情仍无缓解,他不得不又外出流浪去了。第二次是元至正八年(1348年),这次回到皇觉寺没有再走。此时的朱元璋已不是三年前的小行童了,他成熟了,有抱负,有志向,不再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实践的生活使他清楚地了解到弥勒教在下层群众中的活动能力和影响力。他已预感到弥勒教宣传的“弥勒降生,明王出世”,天下大乱的时候就要到来了。回寺后,他勤学读书,并有意识地培养锻炼……

P9-10

目录

第一章 出身农家,投军遇明主

 务农世家,少年逢乱世

 投奔红巾军,追随朱元璋

 智取和州,徐达脱主危难

 渡江作战,创立根据地

第二章 四处征战,被封左相国

 徐达东征,施展苦肉计

 剿灭陈友谅,拥朱元璋称王

 决战平江,歼灭张士诚

 摧枯拉朽,推翻元帝国

第三章 戎马一生,功高不震主

 出师西北,连战皆告捷

 征伐残元,晋爵魏国公

 镇守边陲,忠心护大明

 鞠躬尽瘁,惜英年早逝

 一生谦逊事君,忠心不犯忌

序言

徐达(1332一1385年),字天德,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他出生于一个世代务农的农民家庭。元朝末年,他目睹政治黑暗,民不聊生,慨然有“济世之志”。元末农民战争爆发后,在郭子兴起义军中当小军官的朱元璋回乡招兵,徐达“仗剑往从”,从此开始了戎马倥偬的军事生涯。投奔朱元璋后,徐达不仅作战勇敢,而且“时时以王霸之略进”,协助朱元璋收编了定远的几支地主武装,攻占滁、和等地,被朱元璋授为镇抚,“位诸宿将上”。此时,朱元璋只不过是郭子兴手下的一名首领,“诸将多太祖等夷,莫肯为下”,而徐达与汤和等人则“奉约束甚谨”,帮助朱元璋逐步树立威信。不久,郭子兴与另一首领孙德崖发生冲突,拘捕了孙德崖,而孙之部众则扣留了朱元璋。徐达挺身而出,到孙德崖军中去做人质,换回朱元璋,直到郭子兴释放孙德崖后,他才被放出来。朱元璋因此对他非常感激,也更加信任。郭子兴病逝后,朱元璋执掌全军大权,挥师南渡长江,攻占采石、太平,谋攻集庆(今江苏南京),徐达“与常遇春皆冠军,而达独参与进止”,成为朱元璋最倚重的一员战将。此后,徐达统兵“廓江汉,清淮楚”,击灭陈友谅势力,升任总兵官、大将军;又“电扫西浙”,攻占平江(今江苏苏州),消灭张士诚势力;后受命为征虏大将军,率师北伐,“席卷中原”,克复大都(今北京),“声威所震,直达塞外”,完成了推翻元朝、统一北方的重任。

徐达“以智勇之资,负柱石之任”,为明王朝的开创立下了盖世之功。明朝建立后,徐达被朱元璋授为太傅、中书右丞相,后封魏国公,并以其长女为燕王妃,次女为代王妃,三女为安王妃。尽管劳苦功高、地位显赫,但徐达依然谦虚处世,从不居功自傲。每次“功成而还,拜上印绶,待命于家,略无几微矜伐之色”。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徐达能摆脱乡土观念的羁绊,不和同乡拉帮结派,没有卷进淮西集团的是非之争。淮西集团的骨干胡惟庸见徐达功劳大,威信高,“欲结好于达”,他根本不加理睬。胡惟庸又“赂达阍者福寿使图达”,福寿向徐达告发,徐达便不时提醒朱元璋:胡惟庸这种人不适合当丞相。后来,胡惟庸因谋反被杀,朱元璋想起徐达的话,“益重达”。

徐达在政治上忠诚不二,经济上不贪不占,生活上十分检点,从而避免了“走狗烹”的厄运。流传极广的所谓朱元璋赐蒸鹅而害死徐达的说法,正如赵翼所说:“传闻无稽之谈”,“其时功臣多不保全,如达、基之令终已属仅事”,徐达和刘基是洪武朝少数得以获终天年的大臣。

内容推荐

姜正成编著的《持重有谋(徐达)/中华历朝著名宰相大传系列》讲述了:徐达字天德,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他出生于一个世代种田的农民家庭。元朝末年,他目睹政治黑暗,民不聊生,慨然有“济世之志”。元末农民战争爆发后,在郭子兴起义军中当小军官的朱元璋回乡招兵,他“仗剑往从”,从此开始了戎马倥偬的军事生涯。郭子兴病逝后,朱元璋执掌全军大权,挥师南渡长江,攻占采石、太平,谋攻集庆(今江苏南京),徐达“与常遇春皆冠军,而达独参与进止”,成为朱元璋最倚重的一员战将。此后,他统兵“廓江汉,清淮楚”,击灭陈友谅势力,升任总兵官、大将军;又“电扫西浙”,攻占平江(今江苏苏州),消灭张士诚势力;后受命为征虏大将军,率师北伐,“席卷中原”,克复大都(今北京),“声威所震,直达塞外”,完成了推翻元朝、统一北方的重任。《持重有谋(徐达)/中华历朝著名宰相大传系列》以全新的视角对徐达波澜壮阔的一生进行了论述。

编辑推荐

姜正成编著的《持重有谋(徐达)/中华历朝著名宰相大传系列》以全新的视角对徐达波澜壮阔的一生进行了论述,并结合历史背景,详细介绍了元末明初时期的历史事件,使读者在品味徐达的经历的过程中,对中国古代历史及当时的社会、人文、经济、军事等内容也有了深入的了解。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持重有谋(徐达)/中华历朝著名宰相大传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姜正成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1719324
开本 16开
页数 23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40
出版时间 2014-02-01
首版时间 2014-02-01
印刷时间 2014-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78
CIP核字 2013277807
中图分类号 K825.2=48
丛书名
印张 15.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8: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