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上海电影研究(21世纪之交范式转型期的思想景观)
内容
编辑推荐

曲春景主编的《上海电影研究(21世纪之交范式转型期的思想景观)》内容介绍:范式转型期的上海电影研究,总体特点比较集中地表现在五个方面。第一,对成就上海电影丰碑的一批优秀导演的研究;第二,以京沪学者为主的一批论文,话题集中在“海派电影”的探寻上;第三,与文化研究热相关的上海电影文化身份的认同研究;第四,以美国学者为主并且强调视听模式和感官反应的“感官文化”研究;第五,对影响上海电影产业的各种主宰因素的研究。本书以这五个方面为编辑思路,组织和整理电影研究界各位专家的研究成果,且据此分为相应的五个单元。第一单元,历史的回响:海派影人如何将生命融进影片的言说与表达?第二单元,海派电影探询:被营造的都市幻影或是对旧梦的自我寻觅?第三单元,镜象中的上海:谁是都市文化身份的潜在支配者?第四单元,视觉模式与现代性:感官反应是否触动了这座城市的神经中枢?第五单元,上海电影产业:是谁主宰了她在百年历史中的升降沉浮?

目录

前言

第一编 历史的回晌:携着体温的生存经验对世界的言说和表达

 论夏衍对中国电影的历史性贡献

 浅谈郑正秋的电影创作与鸳鸯蝴蝶派文学的关系

 电影史上的费穆

 费穆新论

 在开启真实的尽处:中国电影与蔡楚生

 论谢晋的“政治/伦理情节剧”模式兼论谢晋九十年代以来的电影

 谢晋电影中的性问题

第二编 海派电影探询:被营造的都市幻影还是对旧梦的自我寻觅?

 流变影像中的岁月倒影——“上海电影”的文化释义

 海派文化视野中的上海电影

 论海派影视的审美特征及其与当下“后语境”的碰撞

 海派电影文化论

 文化研究视野中的“海派”与“韩流”

 前海派还是后海派:革命的或者妥协的

 “海派”精神的失落与重建

第三编 镜象中的上海:谁是都市文化身份的潜在支配者?

 怀旧电影与上海文化身份的重构

 “20世纪上海电影和上海人身份认同”研究试论

 20世纪前期的上海电影剧作美学发展轨迹

 民族认同焦虑与上海早期电影的兴起

 二三十年代中国电影文本演进中的“上海”因素

第四篇 视觉模式与观代性:感官反应是否触动了这座

 城市的神经中枢?

 “早期上海电影”研究中的感官文化学派

 堕落女性,冉升明星,新的视野:试论作为白话现代主义的

 上海无声电影

 上海电影的都会语境

 阅读早期电影理论:集体感官机制与白话现代主义

 激进在文本与批评上的差异:重新建构中国

 三十年代左翼电影

 《银幕艳史》——女明星作为中国早期电影文化的白话经验的体现

 性别操作的女体“趋重”:电影片名与期刊图片

 叙述的政治:左翼电影与好莱坞的上海想象

第五编 上海电影产业:是谁主宰了她在百年历史中的升降沉浮?

 战后上海国产电影业的启示

 海派影业重铸辉煌

 天一公司海派经营特点初探

 上海电影的黄金时代——徐桑楚访谈录

 战前上海电影企业经营模式及策略

附:近十年海派电影研究资料的分类与述评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上海电影研究(21世纪之交范式转型期的思想景观)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曲春景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商品编码(ISBN) 9787542640611
开本 16开
页数 38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580
出版时间 2013-01-01
首版时间 2013-01-01
印刷时间 2013-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图书小类
重量 0.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J905.2-53
丛书名
印张 2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40
169
2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0:4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