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一蓑烟雨任平生(精)/知识分子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一蓑烟雨任平生》是我国当代著名学者王学泰先生撰写的带有自传性质的散文与随笔集。全书文笔从容,旁征博引,感情淳厚,且不失诙谐幽默。尤其是回忆特殊年代中的不堪往事,仍以平和心态和冷静态度审视,做人做事的道理融汇其中,让读者感受到淡定、超然的力量。

内容推荐

《一蓑烟雨任平生》收录了作者王学泰对自己一生主要经历回忆的文章。在书中,作者从儿时北京民俗、中学生活、被打成“反动学生”,写到“文革”中因“推背图事件”而入狱等坎坷经历,体现了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深刻观察与思考。全书文笔从容,感情淳厚,并不失风趣幽默。以苏轼《定风波》中的一句作为书名,作者自云“虽才情不能望坡公项背,但对风雨的耐受,差可相拟。”

《一蓑烟雨任平生》由重庆出版社出版。

目录

知识分子丛书总序

自序

少年旧事忆城南

关帝庙记事

我与“第一本书”

天桥杂忆

 附:老天桥的复兴恐怕不那么容易

附中小记

生活的第一课

一本书的故事

野驴顾惟乔

娱乐记往录

那个连阴雨的秋天

永难忘却的那一个阴云密布的下午

南口杂咏

北京第一监狱生活散记

我的一次上访

读书生活的转折点

老去文章浑漫与

一件小事,一点议论

试读章节

少年旧事忆城南

也许人老了都爱忆旧,我也不例外。一个夜晚与我太太在街上散步,看到灯光相映店铺和熙来攘往人群,不禁想起小时候在大栅栏、观音寺购物和游玩的情景。现在我居住在东三环外城乡结合部,其热闹繁华程度足以与1940年代北平购物中心相比,可见北京变化之大。从少及壮,我都住在北京城南,对城南有着一份特殊情感。

所谓“北京城南”,从地理上说是指“前三门”以南,可是从文化上说,多指宣武门之南,也即通常说的宣南,因为清代以来,这里多居住汉族的文人士大夫,遗传到民初仍未有多大改变。林海音先生的《城南旧事》所写的“城南”也是指椿树胡同、西草厂一带。我小时候的居所比林先生所写的还靠北一些,地名叫西西河沿。所谓“河沿”是指“前三门”南面的护城河(现在的一号地铁线),本来前门以西的河沿都叫西河沿,民初开通了和平门,打通了南新华街,那么南新华街以西的“西河沿”就叫“西西河沿”了。

一、西西河沿旧事

1942年我生在和平门大街以西的西西河沿160号,那是我们租的一个小四合院,北屋三间半,南屋三间,半间门道,东西屋各两间,有个十四五平米的院子,这是北京典型的微型四合院。

1、后街的日本人

我生在日本占领北平时期,而且后街(也称后河沿)住的都是日本人,但不是占领军,而是一些小商人、小职员之类。后河沿的房子显然比西河沿的差,一律极小的院子,大约五六间房,低矮潮湿。有些人是在“七七事变”之前就在这里住了,多是朝出晚归,很少与中国人来往。唯有双方的孩子有点交往,但多是打架。中国小孩多,往往占上风,但日本孩子吃了亏好像很少向家长哭诉,也不见日本大人拉着他们孩子来找中国家长的;偶尔中国小孩被日本小孩打了,中国家长也不敢找日本家长说理,这使得中国人很愤懑。虽然日本投降我才三岁,但对日本占领还是留下些恐怖印象的。自生下来就有一种怪病,年年(主要是1943—1945)一到夏秋之际就泻肚,这是“虎列拉”(霍乱)的典型症状。而日本鬼子是“谈‘虎’色变”,搞了一个“活埋‘虎列拉’”的政策,这使父母一直惴惴不安,唯恐大祸临头,害怕我的病被日本人知道了,为此不敢让我出门,好容易等到日本投降了,病也好了。日本统治的后几年里,太平洋战争越打越糟,许多物质被日本人征用,北平缺吃少喝,山西老家寄来点大枣、葡萄,一进北平火车站(站在前门),日本人就打“六六六”消毒,喷得全白了,弄得谁也不敢吃了,只好扔掉。另一件震动北平的大事是“逮麻子”,有位中国地工人员暗杀了日本一个军政大员,传说这个“地工”是个“麻子”,于是北平的“麻子”倒霉了,都不敢上街,弄得人人自危,恐怖阴云笼罩全城。

西西河沿一带居民最反感的是后街日本人的生活习惯。上面说过后街日本人住的院子极狭小,日本男人特别爱洗身子,不论冬夏他们脱得赤条条的、只用一根布条子兜裆,在

街上大洗特洗,这让中国人很不习惯,甚至是痛心疾首。街坊聚在一起就爱骂日本人“洗澡”这件事。“日本人真不是个东西,光天化日,竟敢赤身露体!”“谁家没有大姑娘小

媳妇,真是禽兽!”所以中国人很少走后街,即使从街口过,也是目不斜视。

1945年抗战胜利,后街的日本人悄无声息地搬走了,前街的居民去了一块心病。日本人走了,我们家也起了点变化,买了164号院,成了有房一族。这房子的原主人是东北人,姓司,夫妇两人带着一个小姑娘过活,是日本翻译官,似乎没有什么劣迹,只是日本人走了,他失业了,要回老家,住房出售。那时北京房子便宜得让今人难以想象(近百年来北京房价六起六落),164号是个三合院,北屋三间半,东、西屋各两间,没有南屋,但院子大,约有二十多平米,北房与东、西房之间各有夹道,可盖小房。就这样一个院子售价仅为100匹本色粗白布(最便宜的布)。当时一匹为十丈,按现在价格也就是二三百元,那么,100匹合现在的两三万元。买了这个小院后,粗装修(主要是把室内地面改为水泥地,纸窗户改为玻璃窗,墙壁用可赛银粉刷)花了20匹布。给我留的印象最深的是司家即将搬走时,给我们留下一幅网球拍子,这是我小时唯一的、带有点洋气的玩具。

2、幼儿园

那时幼儿园还很少,我三四岁时,上了永光寺幼儿园,这是北平南城相当不错的幼儿园。在幼儿园中记得最清楚的有两件事,一是吴佩孚大帅(北平人简称为“吴大帅”)有个孙辈的小孩与我同班;另一件事是分发美国援华食品及衣物。食品是美国军用罐头,外包装呈绿色,有猪肉、牛肉、奶粉三种,每桶有三四斤,大约每人发了十几桶,小孩拿不动,是用洋车拉回家的。衣服是卷成包袱状,编号摊在地面,同学抓阄,我希望能抓到一套运动装,但抓到的却是一件白地细碎绿花、精布连衣裙,十分遗憾。听说有的同学抓到的衣服兜里还有美元,老师说,衣物都是街头募捐来的,有人在街上把衣服脱了下来,交给募捐人,所以常常在衣兜里发现零钱。

那时独门独院的家里都不愿意孩子到门外去玩,总感到不安全,这是日本统治的后遗症。母亲常常告诫:不要跑出去和“野孩子”玩!在她心目中,凡是常在街上玩的小孩都是“野孩子”,这样使我与街坊的孩子自然有了隔阂。日本在时,家里就不许出门,在我心中,大门以外,是个神秘世界,值得去冒一冒险,于是常常偷跑出去。外面还真是有风险,北平围城时(深秋),气氛很紧张,到处是麻袋(里面装黄土)做成的掩体与荷枪实弹的士兵。我和一个小孩,从马道跑上城墙,疯跑、疯玩,在凛冽的秋风中摘取从城墙砖缝中滋长出的酸枣刺上的残余酸枣。此时一个穿着黑色警察服、背着三八式步枪的人把我们喝住了,举着枪说要毙了我们。当然,这是他利用那点小小的权力逞逞威风,吓一吓对他毫无危险的孩子,俩小孩都吓哭了。他满足了,又去管一个登城的大人,我们俩分两个方向跑下城墙,不停脚地一直跑回了家,庆幸“死里逃生”,有好几天不敢出门。

老不出门,显得很不合群,有点孤单。与我们隔三个门有家煤铺,煤铺掌柜的孩子最多,有三四个,他们自成一伙,也是街上的孩子王。有时我也想加入他们一伙,被拒绝了。其中老大说:那不成,你拿铅笔来,我们才跟你玩;你拿馒头来,我们给你讲故事。我曾用铅笔和馒头换得这一切,但我总弄不清楚,为什么馒头的功用如此短暂(讲一个故事只五分钟),而铅笔却能维持半天呢?

1940年代末,北平仅仅有80万人,街上行人稀稀疏疏,宽一点的街道的两旁,夏天青草离离,秋天草一黄就显得很荒凉,到了下午四五点钟,像西西河沿这样的街上就没有行人了。但时时有算命的盲人,或敲着“报君知”的小锣,或吹着单调的笛子(1—2—3;3—2—1)从门前走过,更显得凄凉。

……

P1-6

序言

知识分子丛书总序

知识分子应如何定义?有人说知识分子是一个职业;有人说知识分子是一种身份;有人说知识分子是追求真理的人;有人说知识分子是批判社会的人。一百个人就有一百种关于知识分子的定义。在所有这些定义中,我最喜欢法国大知识分子雷吉斯(德布雷的定义。据他说:“知识分子需要投入、表态、传播,这和作家不同,作家只是满足于写小说或诗歌;与艺术家也不同,艺术家需要创造艺术作品;和学者也不同,学者寻求的是真理。而知识分子就是一种干预性的态度,走出自己的办公室和实验室。比如雨果,当他写《世纪传奇》时,他是作家,但当他写《死囚末日记》时,就是一个知识分子。因为这部作品的目的是在法国取消死刑,或者是写拿破仑三世的时候,就是为了打倒拿破仑三世的专制制度。还有画家库尔贝,当他画《奥尔南的葬礼》的时候,他是一位画家;但是当他加入巴黎公社,主持讨论摧毁拿破仑树立起来的旺多姆圆柱的时候,他就是知识分子,当然他也为此入狱。我们还可以举一些例子,科学界的约里奥(居里或者是萨哈洛夫,当他们为核工业能源工作的时候,他们是科学家,但是当他们加入法国共产党的时候,或者是主张维护人权的时候,就是知识分子。萨特在出版《词语》的时候是一位作家,但当他主持罗素法庭批判美国入侵越南的时候,他就成为一位知识分子。”

这套丛书取名知识分子丛书,就是在德布雷意义上取的。这套书的作者都有各自的专业,在这套丛书中,他们都写了一些超出自己专业之外的文字,在公共事务上发言,批判社会,关注与社会的发展有关的议题。我编这个丛书有两个遴选标准:第一,要有思想。第二,文字要好。

为了这两个标准,我大费周章。如果论文字好,首选王小波、李零和冯唐。他们的文字都是我最喜欢的。借用冯唐评价文字好坏的标准,这三个人的文章我看的时候都曾大笑。在我京郊的住所,我读李零的文章笑倒在榻榻米上。冯唐的文章也曾大笑多次,差点诱发哮喘。小波的当然早就笑过。还有崔卫平佐证,她对我说,读小波的东西不能在地铁这样的地方,因为你一旦大笑,别人会以为你发了神经病,所以她说,她是和十几岁的女儿一起坐在家里床上看的,看着看着就笑倒在床上。

我相信,这里选的知识分子作家都是中国当代最好的写作者。他们敏锐的思想、独到的视角和美好的文字是我国文坛的最佳收获,也是当代汉语写作中的最高境界。我请他们每个人自己选出自己最得意的文章,每人十万字。在这个浮躁的时代,我估计十万字是人们耐心的极限,请不要让我后悔应当把每本字数定在八万。可以放心的是,这些作者都已经达到了这样的境界:他们的文章不是写出来的,更不是逼出来的(没的写硬写),而是“流”出来的。因为心里太满,冲动太强,所以不得不“流”出来的。相信读者会从作品的字里行间看到作者写作时内心的快乐,这将是一位读者所能祈望得到的极致。

可惜的是,由于各不相同的原因,这套丛书最终无法收入李零、秦晖、吴思、葛剑雄等人的文字,遗憾之至。

李银河

2012年9月30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一蓑烟雨任平生(精)/知识分子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学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29056988
开本 32开
页数 223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35
出版时间 2013-08-01
首版时间 2013-08-01
印刷时间 2013-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2
CIP核字 2012202740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7.5
印次 1
出版地 重庆
215
155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1:5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