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思和编著的这本《思和文存(第1卷)》分精神的传统和当代的立场两部分,内容包括民间的浮沉:从抗战到“文革”文学史的一个解释、民间的还原:“文革”后文学史某种走向的解释、民间形态与现代都市文化、还原民间:读张炜的《九月寓言》、莫言近年小说创作的民间叙事、《秦腔》:文化传统的衰落与重返民间等。
图书 | 思和文存(第1卷) |
内容 | 编辑推荐 陈思和编著的这本《思和文存(第1卷)》分精神的传统和当代的立场两部分,内容包括民间的浮沉:从抗战到“文革”文学史的一个解释、民间的还原:“文革”后文学史某种走向的解释、民间形态与现代都市文化、还原民间:读张炜的《九月寓言》、莫言近年小说创作的民间叙事、《秦腔》:文化传统的衰落与重返民间等。 内容推荐 《思和文存》应安徽文艺出版社原副总编辑温湲女士之约编成,共三卷。第一卷《传统与当代立场》,第二卷《文学史理论新探》,第三卷《人文传承中实践》,每卷收录正文三十篇,附录三篇,计三十三篇,加献辞一篇,共百篇。此书出版得到大连国际写作中心董事长徐连源先生的大力赞助,特此感谢! 《思和文存》为第一卷,由陈思和编著。 目录 我往何处去(代序) 第一辑:精神的传统 试论知识分子在现代社会转型期的三种价值取向 周氏兄弟与新文学的两种思潮 现代中国的第一部先锋之作:《狂人日记》 现代知识分子岗位意识的确立:《知堂文集》 苦风苦雨说知堂 鲁迅的骂人 试论巴金的无政府主义思想 试论巴金的文艺思想 现实战斗精神的绝望与抗争:《电》 《随想录》:巴金晚年思想的一个总结 结束与开端:巴金研究的跨世纪意义 从鲁迅到巴金 胡风对现实主义理论建设的贡献 自己的书架·关于胡风及其他 留给下一世纪的见证:贾植芳著《狱里狱外》 我心中的贾植芳先生 第二辑:当代的立场 “五四”与当代 无月的遥想 遥想蔡元培 读程伟礼著《信念的旅程》 读陆键东著《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 门槛上的断想 傅雷的精神遗产 真正的“五四”精神与教育的理想主义 现代出版与知识分子的人文精神 关于人文精神的独白 关于人文精神讨论的三封信 面对沧桑看云时 有人文精神的科学与有科学精神的人文 附录一:东亚细亚的现代性与20世纪的中国 附录二:传承人文薪火 附录三:三十年治学生活回顾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思和文存(第1卷)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陈思和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黄山书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6126142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403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500 |
出版时间 | 2013-01-01 |
首版时间 | 2013-01-01 |
印刷时间 | 2013-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57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06 |
丛书名 | |
印张 | 26.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安徽 |
长 | 240 |
宽 | 170 |
高 | 21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