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思和编著的这本《思和文存(第2卷)》分精神的家园、校园里的实践、理想与希望之孕、讲坛的声音四部分,内容包括复旦的精神、人格的榜样——我的导师贾植芳先生、上海的教授们、我所尊敬的上海文化老人、我的老师们、幸福与尊严:谈谈我对师德的理解等。
| 图书 | 思和文存(第3卷) | 
| 内容 | 编辑推荐 陈思和编著的这本《思和文存(第2卷)》分精神的家园、校园里的实践、理想与希望之孕、讲坛的声音四部分,内容包括复旦的精神、人格的榜样——我的导师贾植芳先生、上海的教授们、我所尊敬的上海文化老人、我的老师们、幸福与尊严:谈谈我对师德的理解等。 内容推荐 《思和文存》应安徽文艺出版社原副总编辑温湲女士之约编成,共三卷。第一卷《传统与当代立场》,第二卷《文学史理论新探》,第三卷《人文传承中实践》,每卷收录正文三十篇,附录三篇,计三十三篇,加献辞一篇,共百篇。此书出版得到大连国际写作中心董事长徐连源先生的大力赞助,特此感谢! 《思和文存》为第二卷,由陈思和编著。 目录 人文教育的位置在哪里(代序) 第一辑:精神的家园 复旦的精神 人格的榜样——我的导师贾植芳先生 上海的教授们 我所尊敬的上海文化老人 我的老师们 幸福与尊严:谈谈我对师德的理解 第二辑:校园里的实践 文学教育窥探两题 既是知识也是审美 文本细读的意义和方法 关于当代文学史教学的几点看法 比较文学与精英化教育 关于研究生论文写作两题 大学人事制度改革断想 为什么要对青少年进行文学教育? 第三辑:理想与希望之孕 自己的书架·现代传记研究 自己的书架·现代出版与媒介研究 自己的书架·1900一1949年文学研究 自己的书架·1949—1976年文学研究 自己的书架·“文革”后文学研究 自己的书架·比较文学研究 自己的书架·少数民族文学研究 第四辑:讲坛的声音 我们的学科:已经不再年轻,其实还很年轻 从“少年情怀”到“中年危机” 海派文学的两个传统 世纪之交的中国文学 批评与创作的同构关系 土改中的小说与小说中的土改 中国当代文学与“文革”记忆 陈映真的创作在新文学史上的地位 附录一:反思与前瞻 附录二:大学教育与当代知识分子的岗位 附录三: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思和文存(第3卷)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陈思和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黄山书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6126081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402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500 | 
| 出版时间 | 2013-01-01 | 
| 首版时间 | 2013-01-01 | 
| 印刷时间 | 2013-01-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546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C4 | 
| 丛书名 | |
| 印张 | 25.7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安徽 | 
| 长 | 240 | 
| 宽 | 170 | 
| 高 | 20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