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退休去旅行
内容
编辑推荐

很多人对出国自助游感到很恐惧,一是因为那么远,又陌生;二是不懂那国的语言,怕无法交流。其实,这些根本都不是大问题。不信?那就翻开由李薇和耿保光编著的这本《退休去旅行》,且看一对退休夫妇,不懂英语,是如何自助游遍23个国家、78个城市的。

内容推荐

《退休去旅行》的作者李薇和耿保光是一对夫妻,他们在退休后选择了出国旅游的方式生活。在《退休去旅行》中,他们去了欧洲旅行。书中不仅介绍了他们在欧洲各国的游历经历,也介绍了他们在出国游前的一些准备工作。这对于初次出国旅游的朋友将有很大的帮助。

目录

前言

一 出发前的准备

二 飞向苏黎世

三 大菜鸟玩转巴黎

四 登陆巴塞罗那

五 蒙彼利埃的全城大party

六 瑞士见闻录(一)

七 走不完的德国

八 一日三城

九 探访布鲁塞尔

十 哥本哈根初体验

十一 圆梦记

十二 吃饱了没有?没有。还饿吗?不饿了。

十三 斯德哥尔摩:大气的水城

十四 再回德国

十五 重温《音乐之声》

十六 捷克双城记

十七 在布达佩斯寻找父辈的足迹

十八 维也纳的“知音”

十九 恋恋亚平宁

二十 匆匆摩纳哥

二十一 法国南部的蔚蓝海岸

二十二 瑞士见闻录(二)——做个瑞士人

旅行大补贴

 看好你的信用卡

 一票在手,畅游欧洲

后记:走遍欧洲,故事未完

试读章节

宁宁曾告诉我,瑞士全民讨论加入申根的问题,还有对中国大陆开放旅游的信号。当时她非常兴奋:“瑞士人都等着中国人来旅游,送钱来呢!”我也总是一厢情愿地以为,欧洲申根国其实是看重中国人能来旅游,所以才会不断增加申根国家和改善旅游服务。其实不然,就庞大的基数而言,中国人出来的很少,尤其和日本人、韩国人相比。

到巴黎东站已经是晚上7点多。按照做好的功课,在巴黎要买城市交通周票,在火车站排队买票时,居然告知卖完了。额度没了?票是随机打出来的,怎么会没有呢?我们语言不能交流,只好认了,买了1.7欧元的次票两张。后来才明白幸好卖完了,如果我们买23.35欧元(包括5欧元底板钱)的周票,今天就算用了一天,但现在已经是晚上,找到酒店不可能再出来,那就亏了。

按照事先做好的功课,我们很快就找到了事先在北京订好的宜必思酒店,位于巴黎十四区的奥尔良门,每天52欧元。入住时出了点难题,还是因为语言不通。办好手续,柜台小姐讲了一嘟噜法语,但我们一句也听不懂;看起来是很重要的事,对不上今天就不能人住。没办法,我用手机向宁宁求助,宁宁翻译说:他们要从你的信用卡里划走一欧元,等结账时再退回卡里。天哪,一块钱这点事说得我们一头雾水,他们哪有那么清白透明呀!这是后话。我们的旅途刚刚开始,就这么点事都不能沟通,以后的路怎么走?我的心又沉重起来。

第一次住欧洲的酒店,有点新鲜感。我们之前听说巴黎酒店房间非常小,两人走都要侧身,一看这里,觉得还说得过去,毕竟是寸土寸金的巴黎。

预订时注明了要两个单人床。电视、写字台、行李架、衣柜架、卫生间,该有的都有。整洁,温馨,还能免费上网。最让我开心的是有插头,我们带了可以煮方便面的锅,还可以烧开水沏茶。之后的经验证明这口锅可是个宝。试想吃了几十年中餐,从小到大喝开水,现在又天天喝茶的主,怎能适应一天三顿的面包西餐和管子里接出来就喝的凉水啊!之后的行程中入住酒店我最关心的都是是否有插头。

宁宁告诉过我们,如果欧洲只游一地,那就要选择法国巴黎;要游多国,也要给巴黎留充足的时间。起初,我们在巴黎订了五天的酒店,后来不够,又续了两天。

整个大巴黎在公共交通上被划成6个Zone,从Zone1到6(一圈到六圈),Zone1就是巴黎,Zone2-6就相当于我们的郊区。凡尔赛宫、奥利机场位于Zone4;戴高乐机场、迪斯尼乐园位于Zone5:枫丹白露位于Zone6。

在火车站的咨询处、地铁站和RER车站,都能得到免费的巴黎公共交通图。主要交通方式有14条地铁线(Metro 1-14)、五条捷运线系统(RER A-E)和四条有轨电车线(Tramway 1-4),还有近四百条线的公车(BUS)以及42条线的夜车(Noctilien)。

如果语言无忧,就可以地上地下、有轨无轨随便坐。语言不通的话,我们在欧洲大多数城市都没有见到公交车地图,坐地面公交有难度。即使有公交地图,四百条线路我们也看不懂。巴黎地铁图我们能看懂,拿到后先标上住宿酒店的位置,再找到景点,按照地图标出的线路就可以到达目的地。

巴黎地铁纵横交错,没有你到不了的地方。巴黎人对他们的地铁系统十分自豪,认为无论从覆盖范围还是运行效率都堪称一流。我们在北京查巴黎地图时就知道,站在巴黎市区的任何地方,五百米内肯定有个地铁站。即使是初到这个城市,凭着随处可得的地铁图,也可以游遍巴黎名胜。

我们有目标景点的时候,直接上地铁,完全不必担心换乘。有时只是想观光、游车河,就无目的地登上地面行驶的任何车,无论东西南北,只要不出圈就能找回来;即便在地面上辨别不清方向,看见地铁站台的路线图,结合当前位置,也不会迷路。这是我们屡试不爽的。

巴黎地铁自1900年运行至今,装修很简单,地铁站内和车厢里都没有空调,夏天像烤箱一样。整个地铁很旧,车厢玻璃被刮花得不漏空地,到处是涂鸦,轨道下面铺着厚厚的烟头。这一点让我很不解,这样一个现代化的大都市,随地吐痰的人很少,烟头却随处可见——还好没有小广告。

对游客来说,巴黎地铁最仁义的地方是地铁站进出口都在景点的最中心,无论你要去埃菲尔铁塔、卢浮宫,还是凯旋门,都能和地铁零距离接驳。打个比方,在北京,要到天安门,那就应该有一个地铁出口设在天安门前的金水桥边——哈哈,当然这是不可能的。

P33-35

序言

在我的心目中,欧洲曾经是一个遥不可及的地方,一个和我们截然不同的世界。那里的历史文化、宗教信仰、建筑风格,以及穿衣打扮、饮食习惯,我只在书本上、影视里看到过。

几年前,我第一次出国,随旅行社来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我睁大眼睛浏览着陌生的新西兰国土,不停地用照相机记录满山遍野的翠绿,偶尔可以看见牛羊繁星般点缀在广阔的草原上。新西兰的风光让我惊叹,这就是我想象中的世外桃源。导游告诉我们,欧洲很多国家就是这样的风景,比如瑞士,那里的田园风光全球首屈一指。亲自踏上欧洲土地、感受人间仙境风光的梦想,就从这里开始了。

退休后,时间大把,心愿也跟着升级。我不仅要去欧洲,而且要走遍欧洲!自从有了这个激情的想法,我和丈夫光哥浪漫快乐的退休生活也随之开始。2010年夏天,我们在欧洲17个国家的52个城市,进行了为期90天的自助游。

我们乘坐世界上数一数二的火车,驰骋在美丽富饶的欧洲大地。坐在宽敞、明亮、舒适的一等舱,看窗外美得让人如醉如痴的景色。

火车通过连接哥本哈根和瑞典南部马尔默的跨海大桥时,一望无际的海上耸立的成百座发电大风车尽入眼中。

从北欧到德国的途中,火车被请上万吨大游轮的底舱,在海上度过45分钟。

在瑞士,齿轮火车穿过一百年前开凿的山洞,到达了欧洲铁路最高点、阿尔卑斯山顶峰少女峰。

我们的欧铁通票种类是加英文名(可连用60天)。三个月里,我们乘坐欧洲火车共计160次。最多的一天,我们跑了三个城市,跨了三个国家。

巴黎圣母院、神圣家族大教堂、米兰大教堂、科隆教堂、圣彼得大教堂、圣心教堂……一次次令我们大开眼界。罗马、哥特,还是巴洛克?现在我们门儿清。

奥地利的萨尔茨堡、瑞士的西庸城堡,德国的新天鹅堡……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蕴藏着一个又一个传奇,无论年代多么久远,依旧神秘、辉煌。

我们带着好奇的心情,来到一个个陌生的地方;玩儿到筋疲力尽,带着依依不舍的心情坐上火车,要两杯咖啡,前往下一个目的地。各地的景色、历史、艺术和风土人情,无不吸引着我们。

我和光哥都不会外语。刚把去欧洲的计划告诉远在瑞士的姐姐时,她向外甥女惊呼:“你老姨要疯了!”在欧洲的两个多月,尽管事先做了大量的功课,每天还会遇到让你想不到的难题,也闹了不少令人捧腹的笑话。但我们还是一路精彩,在瑞士亲戚的亲朋好友和同事当中传为佳话,不断有人打听:“你的中国亲戚玩到哪里了?什么时候回来呀?他们太勇敢了,连我们会英语,会法语,都不敢这样游走。”我们的亲戚也跟着自豪一把。

最后我们落脚瑞士的亲戚家,体会了很多瑞士人家的真实生活,也为我们的欧洲自助游增添了一笔美丽的风景。

在欧洲旅行期间,我们每天平均都会在外十五个小时左右。我和光哥放松心情,不“腐败”,不“自虐”,时间完全由自己掌控,哪里好玩就停下来玩,走到哪儿吃到哪儿,背包里永远有法式面包,馋了就下顿馆子,晚上回到酒店再煮上一锅香喷喷的方便面,有时还喝点德国啤酒。

一路上天下海、背包暴走,我们俩不仅饱览了欧洲风光,还好端端回到家,成为了朋友圈里的“旅行达人”。最重要的是,我和最爱的最亲的亲人一起走过了这两个多月的苦乐冷暖,偶尔的拌嘴,也变成了温馨旅行回忆的一部分。回想起旅行中的情节,我总会忍不住热泪盈眶。

后记

走遍欧洲,故事未完

2011年9月,我和光哥带着对欧洲的眷恋,满怀兴奋地再次踏上走遍欧洲之旅。行囊中仍旧是照相机、笔记本电脑,以及电锅和几大包方便面,当然也少不了欧洲各国城市地图和旅游攻略,还有光哥那个上次立了大功的小小指南针。

我们这次办理的是两个月的瑞士申根旅游签证,还是由我大包大揽一个人完成的,包括提供给使馆的两个月的酒店订单确认信和全部行程单。上次欧洲之行中没有走到的边边沿沿的国家和城市,还有不通欧铁的国家,这次基本都画在了我们的地图里。

最北到了芬兰北极圈上的城市拉普兰省省会罗凡涅米,这是世界上唯一设在北极圈上的省会。北欧天高地阔,初秋是最美的季节,笔直参天的松树干火红耀眼。我们从南到北走过这个干湖之国的大部分国土,随着火车一步步地开向北极圈,我心情兴奋起来,北极圈!在我心中有点莫名的神圣感,也可能就是来到这里不容易。

双脚横跨在北纬66度33分的北极圈标线上拍一张照片,我1、白冷就在暖和的圈外,光哥耐寒就在北极圈里,就这样我们手牵手留下了一张珍贵的影像。

我们去圣诞老人村与圣诞老人合影,圣诞老人一见我们就用中文问候:“你好、欢迎光临、谢谢、再见、恭喜发财”——估计各国语言他只要学会这几句就能应对五湖四海的游客了。这里是很成熟的旅游景点,看得出中国游客的数量在增加。这句“恭喜发财”应该就是针对中国人说的。据说,圣诞老人还会用广东话说“恭喜发财”呢,哈哈!与时俱进嘛。

从欧洲最北的北极圈,我们穿过整个欧洲,一路南下直到南欧大陆西边的尽头——葡萄牙的罗卡角。从葡萄牙的里斯本乘火车在辛特拉小城换乘直接到达罗卡角的大巴车,前后两个小时的车程。又宽又长的大巴车在一个个小镇中穿梭,又在一圈圈的盘山公路上行驶,山道拐弯处大巴车头已经半截子在悬崖之外。黑人司机熟练地驾驶,一只手打着方向盘,另一只手还在为刚上车的乘客卖票找赎零钱,这让我还没有到悬崖边就开始一惊一乍地出冷汗。距离罗卡角大概还有十几分钟的车程时,大海就开始时隐时现,临近海边的房子也开始有了变化,如果你见过希腊圣岛的房子,那你就会感觉如果海边山坡上的房子涂成粉色红顶也会很美,在剧烈的阳光照射下更显热烈娇艳。

“大地在此结束,沧海由此开始。”我们三步并两步来到悬崖边,风很大,迎着风被噎得喘不上气。大风吹得海面上腾起一层雾气。站在这里,才知道什么叫天涯海角,以后再也不轻易说烟波浩渺了。站在悬崖上看着远方,从这里向西飞五个小时,就是美洲大陆,再向西是太平洋,再往前就回到中国了。转过身来飞过欧洲大陆,飞过中亚,就是我们来的路线,也能到中国。这么一说显得很轻松,地球村真的不大。眼前百米悬崖下海浪拍打着岩石,风声、海浪声在耳边回响,这时我的心灵也变得一片纯净。

这次我们也时尚一把,沿着波罗的海把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三国游了个遍,体验了那一片位于欧洲大陆东北边缘的神秘土地。这三国在国家命运上紧紧相连。到了波罗的海三国之后,我们不忘寻找前苏联的历史印迹,用自己的眼睛解读三国民众的想法。

这三小国我们可没少花费时间。原因有二:一是这三国都很小,首都更小,老城景点集中,都很值得一看:二是在这三个小国住的酒店不仅位置好,而且舒适、便宜,食品物价也比欧洲其他国家便宜许多。这些都成为我们驻足的理由,给了我们很大的惊喜。

在立陶宛时,正值2011年欧洲杯男子篮球锦标赛。维尔纽斯如火如茶,大街小巷一片篮球的海洋。广场上大屏幕热播篮球赛,街道挂着篮球,小巷的垃圾箱做成篮球筐,市政广场竖有直径三米的巨大篮球模型,引来无数人照相留影。立陶宛没有进入前三名,但全国人民热情不减,真不愧为篮球王国。

立陶宛又是不折不扣的琥珀王国,琥珀储量占到全球储量的九成以上。维尔纽斯有琥珀一条街,据当地的中国人讲,立陶宛的琥珀只有成色好坏的等级之分,但没有假货或仿造。这就让我们更加大胆地出手。

去华沙的路上,我们遭受了大挫折,也是我们两次欧洲行中最吃亏和最艰难的一次。先是买维尔纽斯到华沙的火车票,上车检票时不明不白地被罚款,之后就是途中的噩梦。按照列车时刻表,从立陶宛的维尔纽斯到华沙应该是晚上8点。之前听说过波兰火车不靠谱,但那天是天大的不靠谱让我们赶上了:火车晚点不说,还在距离华沙几十公里的荒郊野外停下,把乘客赶下车。火车没有进站台,车门离地很高,但大家也只能往下跳。一个列车员小伙子在下面示意会接着我,我背着大包,手里还拎着个箱子,一闭眼就蹦到了人家脚上。下来一看,四下里黑灯瞎火,只有一辆警车和一辆救护车闪着灯停在火车旁边。后来,我们分析可能是发生了什么突发事件,还有伤员。广播我们也听不懂,和别的乘客交流也困难,稀里糊涂的,就这样深一脚浅一脚地跟着大拨人沿铁路往一个小站走去。没有路,连箱子都不能拉,我们俩肯定是光哥负重最大了。然而更大的困难还在后面。个把小时之后,我们乘坐一辆城际火车到了华沙。出了火车站,拿着酒店订单和地图,看着离火车站只有六百米的酒店的标示,生生就是找不到。问路赶上一帮醉醺醺的小伙子,告诉我们还很远,要坐很多站车。但我们的地图明明显示只有六百米,一帮酒鬼的话我们怎能轻信?再找看起来靠谱的路人打听,答案和酒鬼们的一样。原来,我们后来换乘的火车和原先那辆火车的总站不一样,好比北京的西直门火车站和西站的区别,就不在一个方位,别说六百米,就是六千米也找不到酒店呀。

这时已经是晚上11点了,我们还拉着箱子在华沙街头奔跑。找到酒店时已经是当地的深夜了,北京则是凌晨,女儿还在抱着手机等待我们入住的短信。她说过:“你们找不到酒店,遇上困难要随时给我拨电话,我可以帮你们和现场的人交流。”这当然是个办法,可是由于时差我们晚上都不愿意打电话给女儿,但这并没有让她安安生生地睡好觉。女儿说:“你们出去一次,我就长几根白发。”华沙走马观花也要三天。这里的城市雕塑是我们见过最多的。在华沙街头漫步,邂逅一个又一个文化巨人:位于波兰国家科学院门前的哥白尼雕像,瓦津基公园的肖邦雕像……圣十字教堂柱子上,肖邦的名字下面镌刻着“至爱所在,心之所在”——这里保存着肖邦的心脏。这是华沙人民对伟大艺术家的最高礼遇,也是华沙的骄傲。

从波罗的海三国再到波兰,看过拉脱维亚里加“被占领博物馆”;走过华沙街头的无名英雄纪念碑、华沙起义纪念碑、西伯利亚流放者纪念碑及犹太人纪念碑;参观了奥斯维辛集中营;克拉科夫纪念“卡廷惨案”60周年纪念碑前的一束鲜花……一路走来,历史记忆无处不在。书本中得到的印象,在旅行中被逐一验证,鲜活起来,为旅途增添了厚重的一笔。  第一次到欧洲时和马德里擦肩而过,两次欧洲之行,近百个城市走下来,我最喜欢的还是马德里,真后悔第一次没能认识它。这是个适合于步行漫游的城市,从太阳门广场往西比列斯广场,或从大广场往王宫方向,沿途尽是艺术、文化、宝藏。越夜越美的马德里不夜城的风采,让我们在四天里爱上一个城市。

太阳门广场在马德里是最中心的位置,也是马德里最热闹的地方。它四周有十条街道向外放射,其中最热闹的一条就通向我们的住处。这里是花枝招展的妓女们站街的黄金地带,最滑稽的是这条街上还有“波利斯”也就是警察局。站在大摩托旁边执勤的警察前后左右都有招揽顾客的妓女,警察和妓女说不上和平相处,但却是互不相干。我们亲眼看见一个西班牙女郎拉客:一个中年男士从女郎旁边走过,女郎眼疾手快一把拉住男士的胳膊,男士给女郎指指身后,原来老婆大人正跟在男士的后面。接下来是一个尴尬且和谐的结局,三人都会心地笑了。

我们在马德里正赶上游行示威,市民们打着横幅,敲锣打鼓,吹喇叭,马路边上有人发背心,不时有路人穿上背心就加入到队伍里。背心上写着他们的诉求,要求降低房贷利息,抗议老百姓生活压力太大等等。游行者把马德里最宽的大街堵死,警察帮助维持秩序。最滑稽的是这些人游行结束就都进了咖啡馆、酒馆,推杯换盏直到子夜。这让我们对西班牙精神又有了新的直观认识。马德里市中心一带,大街小巷的大小餐馆、酒馆、咖啡馆多达七千家,家家爆满,站无虚席。这也是马德里的一景。

通过去年和今年的瑞士之行,我们已走遍瑞士全境的知名城市。一张瑞士通票让我们畅行于瑞士的城市乡村、雪山湖泊、博物馆和市政厅。瑞士的火车、汽车和游船把国内所有景点和观光线路串在一起,我们就借助这些车船,翻越了白雪皑皑的山峰与万年冰河,走过迷人的葡萄园、森林与湖泊,穿行在风景如画的村庄。

这次出行前,我们想在瑞士找个交通方便、价格便宜的乡村家庭旅馆住下,就请宁宁帮忙。宁宁让老克在网上找,几天后问他:“我老姨都快来了,你帮他们找到住处了吗?”老克说找好了。宁宁问在哪里,老克说: “在丰泰纳梅隆。”宁宁知道这是老克的幽默,他们家所在小镇的名字就叫丰泰纳梅隆。消息传来,我很感动。

这次在宁宁家里的十多天,我们体会到了无微不至的关心。宁宁每天早上都会给我们准备好在外面玩时吃的午餐,面包、香肠、水果、巧克力,什么都有。有一天,我们玩大发了,到纳沙泰尔时已经是夜里1点,宁宁开车往返一个小时到火车站接我们(她第二天早上还要上班),让我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老克和宁宁还为我们制定出游路线图,打印火车时刻表和换乘车站,对我们在高消费的瑞士进行相对节省的深度游功不可没。

我们和老克全家的大人孩子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回国后,我的眼前总是浮现出离别时艾丽萨那泪汪汪的大眼睛和抿着的小嘴。老克说,那天在上学的路上,艾丽萨还在哭,说舍不得姨姥姥走。亲戚真是越走越近,真想他们。

我们第二次到欧洲,虽然每个国家和城市都是陌生的,但是吃住行方面又显得那么轻车熟路。到了一个新的城市,不再为出了火车站找酒店而焦虑。虽然一年之间语言方面没什么长进,但是在坐火车、问路和入住酒店时,与人交流明显轻松。而且,光哥一到国外好像就能唤醒一些简单的英语记忆。

这次,我们多了些从容和自信,有了更准确的目标,并且放慢了脚步。这次,我们的目标不光是名胜古迹,更多在体验当地的日常生活,城市里的集贸市场、跳蚤市场,大排档的特色美食,广场上的酒吧、咖啡座,都尽享一番。在很多城市,我们学着欧洲人度假的方式旅游,在一个地方住下来,起居生活,漫游风景,让旅行更加惬意。

一改第一次自助游时只住酒店的限制,二游欧洲,我们大胆地对青年旅馆、家庭旅馆都多次光顾。在德国我们住的酒店是一个九张床的大开间,年轻人居多,每个人都把自己的行李放在自己床边。晚上只要有一个人躺下,马上就会有人去熄灯,然后各自上网,或者到大堂里看书看报、打电话。有时我们睡觉了房间里还有很多人没有回来,等第二天早上却看见房间是满员的:大家回来晚了都会轻手轻脚。到厨房做饭都非常规矩,谁操作完就把锅碗瓢盆清理得很干净。过去我们认为青年旅店吵、乱、不安全,家庭旅馆不正规,现在却发现这些都是偏见。这些地方不仅价格低,有早餐,能上网,而且交通更便利,安全和卫生都让我们很满意。这也是我们的自助游更专业更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方向。

各种博物馆和纪念地也是我们的必去之地,虽然没有语言交流,但艺术与感受是相通的。在我内心的第二故乡、被称为钟表谷的纳沙泰尔,我们参观了全球最负盛名的国际钟表博物馆,从15世纪末的怀表到各历史时期的钟表,还有最新的卫星计时器,让我们再次领悟到瑞士人制表的严谨风范。印象深刻,以至于光哥回来就开始着了魔似的置办了全套的修表工具,戴个独眼铳,几天功夫就把家里已经不走的手表、坏了的闹钟统统修好了;现在又张罗着到亲戚朋友家去敛点活儿,开始学艺了。别看没有金刚钻,还真敢揽瓷器活。

走遍欧洲也算是“历经磨难”。除了在华沙的经历,从德国柏林到法国巴黎的夜火车上也遇到这么一件事:我们的两个大背包被人翻个底朝天。其中一个包里面装有单反照相机和电脑,那里面是我们旅程的全部照片,也得有几千张。真感谢这位爷,这些他都不要,可能只想找现金,最后一生气,把我们一个水瓶子拿走了。我和光哥都说没睡着觉,可人家是如何进到包厢里,把包从中铺拿下来在通道一通翻我们都不知道,这让我们感觉很离奇。但这一程下来我还是最感谢这位“爷”手下留情——其实也不知是男是女。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也随时要有应对突发事件的准备。走了那么多的国家和陌生的城市,吃、住、行、游语言又都不通。出行一趟就是几个月,每次回到家里我们都会互相鼓励:你真棒!

这次旅行之所以更加充实,都是我们上一次欧洲自由行经验积累的结果。旅行就像一个万花筒,世界那样的色彩斑斓,变换一个角度,色彩就会截然不同。现在我才体会到为什么说旅游会成瘾,就是因为每出游一次你的旅行能力都会增强,也会不断总结经验,越走越自信、越走越胆大。现在旅行已经成为我们退休生活的一部分,旅行使我更加热爱美好的生活。

在旅行中享受幸福和快乐的同时,我们都会想起我们的父辈。他们的一生就是工作和家庭,退了休还帮我们带孩子,幸福快乐对他们来讲可能就是看着我们一天天长大。在他们的字典里没有“旅游”这个词条。然而现在他们已进入耄耋之年,有的已离我们而去,而我们都没有机会带上他们出去走走,让一生劳顿的他们也能享受旅游的快乐。想到这些我总会伤心不已。

很庆幸我们赶上了开放的年代,国内游交通和住宿越来越便利,出国游对中国人旅游签证的疆界也在逐步扩大。对于我们退休的老年人来讲,这更是得天独厚的条件。退休不意味着只是在公园跳跳舞唱唱歌,也不能只顾在家养生煲汤,忙于安排无止境的家务、培养第三代这些不是义务的工作。只要我们有一颗年轻的心,就要走出去看看外面精彩的世界。

两次欧洲之行,我们走过了23个国家,78个城市,乘坐欧洲火车两百多次,旅途中尽享飞机、火车、大巴和邮轮的舒适和便捷。我更喜欢坐火车的漫漫征程,二游欧洲我们也还是以欧洲火车作为我们的主要交通工具。在这里非常感谢欧洲铁路公司中国总代理北京办事处的支持。

还要感谢“走遍欧洲”网站,是这里的精彩游记和网站海量的旅游信息带我们走遍欧洲。

花生文库为我有生第一本书的出版创造了条件,感谢王瑞智总编的指点,并要感谢编辑组人员的辛勤工作。

有人问我们,下一次你们的目标是哪里?我说只要可以去的地方。再加上一句就是,只要我们在一起。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退休去旅行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薇//耿保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黄山书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6128733
开本 32开
页数 26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5
出版时间 2013-01-01
首版时间 2013-01-01
印刷时间 2013-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7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4
丛书名
印张 8.5
印次 1
出版地 安徽
208
149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4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