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纪宝成访谈录/博雅名家讲坛
内容
编辑推荐

《“讨论十年的中韩自由贸易又有何用?……不如行动起来”》;《纪宝成代表:去行政化就是按规律办教育》;《高等教育大众化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希望《纪宝成访谈录》收录的文章中所体现的纪宝成教授的真知灼见能给更多人带来启迪,从而为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内容推荐

纪宝成教授曾长期担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被誉为“中国当代最有影响力的大学校长”之一。他以深邃的思想、鲜明的个性、犀利的语言为人所熟知,他的访谈也屡屡见诸报端,多次在大范围引起热烈反响和广泛讨论。《纪宝成访谈录》从1998年至2013年报纸、杂志以及网络媒体对他的访谈文章中挑选出68篇,内容涵盖了教育、经济、科技、文化等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其中不乏“能让卫星上天的是人才,能让马桶不漏水的也是人才”、“教育是产业,但不能产业化”等纪宝成教授标志性的、又广为人知的妙语。应当说,《纪宝成访谈录》不但展现了纪宝成教授作为大学校长的风采,更体现了他作为一名大学学者的“天下情怀”:崇高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睿智和风趣,正直和勇气,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对人民幸福的重视。希望本书所体现出的纪宝成教授的真知灼见能给更多人带来启迪,从而在推动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目录

稳步发展:当前中国高等教育的正确选择

以新模式新机制办高职

教育是产业但不能产业化

并校:一步到位是最佳选择

打好高教管理体制改革攻坚战

高校扩招:大众化高等教育不再遥远

突出优势创建一流

要重视人文社会科学教育

审视大学的功能:大学应教给学生什么

MPA:兵临城下

如何理解“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

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设世界知

名一流大学

人大校长的“道与术”

大师大楼大气

表率之道

于无声处听春来

肩负起神圣的使命

有大气的大学才能成为真正的大学

中国MPA:迟到的冲刺

政府应创造条件为高校减负

事在人为大有可为

大众化教育时代应有大众化教育观念

打造人文社科的航空母舰

大学校长应该是政治家、教育家、社会活

动家

高校要负起建设和谐社会的责任

发展人文学科构建和谐社会

让校园“和谐”起来

中国高校探索国学复兴之路

在青年学子中重塑民族之魂

纪宝成和他的大学精神

“‘纪校长’很多时候是赞同‘纪司长’的”

努力开创世界一流的马克思主义研究

名牌大学理念和大学校长责任

不是北大清华多了,而是其他学校少了

我不怕争鸣

能让“卫星上天”和“马桶不漏水”的都

是人才

为公立学:消除教育产业化影响势在必行

会中外学术凝古今正气

鼓荡人文社科的仓惭浪潮

被学生称为“纪宝宝”

中国人民大学:用20年打造世界一流大学

的基础

国学为养,与时俱进构和谐

人口问题关系民生独生子女政策应调整

高校是文化繁荣的生力军

农民工住房关乎城市化大局

传统节日的文化生命

国学的春天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脊梁

让民众享有更多接受高等教育机会

中国经济改革的经验与启示

接续文化传统是大学的历史使命

放开二胎刻不容缓

繁荣发展人文社会科学是我们义不容辞的

使命

东岸绿荫少杨柳更须栽

教育是最高的善

互联网时代:谁是思想者

“讨论十年的中韩自由贸易又有何用?……不如行动起来”

纪宝成代表:去行政化就是按规律办教育

高等教育大众化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

纪宝成:人大不能给共产党丢脸

纪宝成谈高等教育改革和人口政策

如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被选择不如率先选择

高等教育,尚需越过“两座山”

文化改革发展中的大学作用

首次回应“三代内无大学生”招生政策

大学肩负引领社会实质公平的重任

“这是一项值得为之奋斗的事业”

试读章节

记者:社会上有人认为,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太小、太保守;有的地方政府也有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要求。您对此有何看法?

纪宝成: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总是希望高等教育发展尽可能快一些,以更好地适应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但这不能只凭主观愿望,更不能感情用事。有些地方政府领导对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热情很高,这是好事情,我们也希望地方政府领导能下决心对高等教育有大的投入,这就完美了。在目前我国普通高等教育发展主要以政府投入为主渠道的情况下,如果各级政府不能有大的投入,要支撑高等教育大发展是不可能的。

说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太小,从人口相对数讲,有道理。1996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7.7%,比较低,但这不能说明全部问题。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是怎样的呢?首先,从发展规模看,到1996年,我国拥有普通高等学校1032所,在校大学生445万人(其中全日制学生302.1万人)、研究生1~2万人;拥有成人高等学校1 138所,在校大学生122.7万人(主要是非全日制);两类高校合计在校生人数近584万人。此外,1996年参加全国自学考试学习的学生有864万人次,1997年是1 002万人次。我国已经建立起一个学科门类齐全、多规格、多形式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规模属世界前列的高等教育体系。从每年大学毕业生数量来看,我国现在已居世界第一的位置,比世界上高教规模最大的美国还多。1996年,美国注册在校生数虽然达1 427.8万人(含研究生),远远高于我国的在校生人数;但如果从大学毕业生人数来看,情况就不同了:1996年,美国授予学士、准学士的毕业生共达171.2万人,而我国高校同等层次的毕业生人数为161万人,加上当年通过自学考试取得同等学力毕业资格的26万人,共计187万人,超过了美国的大学毕业生人数。  从发展速度看,1978年以来,我国经济在改革开放中高速发展,年均增长率在9%以上,而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数也以年均7.4%的速度持续增长;最近五年,接受高等学历教育的全日制、非全日制在校生规模更是以年均10%的递增速度高速发展。这样的发展速度,在一些发达国家也是少有的。在1978年一1996年这18年中,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共为社会培养输送了专科以上毕业生l 547万人,其中专科毕业生1 009万人,本科毕业生499万人,研究生39万人,对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应该说,通过近几年的努力,我国的高等教育已进入最好的发展时期之一,邓小平同志重视教育是结了硕果的。

记者:从规模上说,我国已是高等教育大国,但恐怕还不能说是高等教育强国。

纪宝成:是的。我国每年的大学毕业生开始多于美国,并不意味着中美两国的高等教育处于同一水平。首先,中美两国的入学制度和培养过程存在很大差异。我国的高等教育实际上是一种生源经过严格选拔的“英才教育”;而美国则早已进入所谓的“大众化教育”阶段。其次,在校学生平均接受高等教育的年限,美国也高于中国。从毕业生层次结构看,美国领先于中国就很明显:中国的在校大学生中,学制短的专科生远多于本科生;而美国正好相反。1996年,美国获得学士学位的毕业生达116.9万人,而中国的本科毕业生只有43万人。至于大学后的。研究生培养。规模,美国更高于中国。1996年美国研究生学位获得者,是中国研究生毕业人数的12.7倍。另外,那些没有拿到学位的美国大学生,对于提高美国人力资源的素质也具有重要意义。最后,美国大学的装备水平高,教学设施完善;我们的办学条件与之相比,更不可同日而语。

记者:随着我国经济的稳步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日益强烈,甚至有人呼吁中国也应尽快实施“大众化高等教育”。您对此怎么看?P3-4

序言

纪宝成教授曾长期担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被誉为“中国当代最有影响力的大学校长”之一,他的这一身份广为人知。而他在就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前曾先后担任商业部教育司司长、国内贸易部教育司司长、国家教育委员会高等教育司司长、计划建设司司长、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兼直属高校工作办公室主任等职,就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后又连续当选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作为一位社会公众人物,纪宝成校长以其深邃的思想、鲜明的个性、犀利的语言为人所熟知,他韵访谈也屡屡见诸报端,多次引起社会范围内的热烈反响和广泛讨论。有鉴于此,我们从1998年至2012年十五年间报纸、杂志以及网络媒体对纪宝成教授的访谈文章中挑选出67篇,汇编成书,力图全方位地展现他的见解和思想。

这项工作做起来并不容易,即便只从新世纪算起,各类访谈数不胜数,而且其中不少是在不同场合、不同时间对同一问题进行的访谈,难免存在大同小异、交叉重复的情况。因此,在选择收入本书的访谈文章时,我们着重从内容覆盖面出发,尽可能地收录纪宝成教授对于不同方面、不同层面问题的思考与探索。故本书收录的访谈文章既有纪宝成教授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人文社会科学繁荣、传统文化弘扬、计划生育政策调整等宏观问题的思考,又有他对中国人民大学发展战略、农民工住房问题、大学招生政策等中观和微观问题发表的见解。收录的文章按其内容主要可分为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对高等教育总体发展形势和发展趋势的评价和判断;二是对发展和繁荣人文社会科学的鼓与呼;三是对弘扬传统文化、重振国学的积极倡议;四是对于大学的建设与发展,尤其是中国人民大学如.何建设“人民满意、世界一流”大学的思考与探索;五是就计划生育、经济改革问题提出的建设性意见;六是对一些社会热点问题的回应和解读。可以说,内容涵盖了教育、经济、科技、文化等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不但体现了纪宝成教授作为大学校长的风格,更体现了他作为一名大学学者的“天下情怀”: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睿智和风趣,正直和勇气,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对人民幸福的重视,这也正是他亲历亲为实践中国人民大学“始终奋进在时代前列”、“实事求是”、“追求真理,追求光明,追求进步”的优良传统的最好体现。

世纪之交以及进入新世纪以后的十几年,,堤我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并取得重大成就的时期,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社会其他方面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时在前进的道路上也出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纪宝成教授常说:大学既要现实地服务社会,又要和社会现实保持一定的距离。或许,这正是本书的价值所在:立足于大学,从大学精神的角度出发,对社会发展作一定的客观洞察和冷静思考。思想是人类行为的基石。纪宝成教授曾入选“十大思想力人物”,他的访谈录带给我们的不仅是那些直陈铺叙的“大实话”,而且是这些话背后的鲜明观点和深邃思想。相信本书对于我们如何看待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形势,如何看待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和目标,如何解决当前社会发展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和问题,都具有很好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本书收录的访谈文章均以文章发表时间为序,并保持原貌;其中个别文章主要是网采实录,收入本书时由纪宝成教授本人和编者作了少量技术性的文字改动。侯书栋、黄文彬、蒋利华、万静同志参与了书稿的整理和校对工作;胡娟、李立国等高教研究室的同志参与了书稿的审校工作。

希望本书收录的文章中所体现的纪宝成教授的真知灼见能给更多人带来启迪,从而为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纪宝成访谈录/博雅名家讲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纪宝成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2260295
开本 16开
页数 42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95
出版时间 2013-06-01
首版时间 2013-06-01
印刷时间 2014-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58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46
丛书名
印张 26.7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26
152
2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2:3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