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31天穿越罗布泊
内容
编辑推荐

徒步勇士雷殿生31天成功穿越罗布泊!千百年来,“死亡之海”罗布泊都以其无法抗拒的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地的科学家、探险家前来探秘。他用自己的双脚,实现了人类孤身一人徒步穿越罗布泊零的突破,也为自己十年徒步中国的苦行生涯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短短31天,却险象环生、惊心动魄。在余纯顺墓前度过惊魂一夜、多次与后援失去联系、遭遇沙漠风暴、睡在“魔鬼”怀里、与狼同行、生吞蛇肉、饱受沙漠综合症折磨、病卧戈壁滩……看他如何在忍饥挨饿状态下踽踽独行,挑战自我极限;如何在自掘“坟墓”后,走出绝地;如何化解罗布泊的诡秘现象,死里逃生。

穿越是罗布泊是他的圆梦之旅。谨以《31天穿越罗布泊》先给所有执着追梦之人。

内容推荐

3l天徒步罗布泊的旅途,是雷殿生十年徒步中国过程中最值得珍藏的记忆。在这十年里,他既经历了难以想象的艰辛和痛苦,也享受了难以言说的满足与快意。一路上,为实现梦想而澎湃的豪情,以及通过种种经历所获得的内心的充实,让他体会到了生命最深刻的意义。一次次的磨难和历险,使我的性格更加坚韧、自主;无论何时何地,碰到任何艰难险阻,我都可以从容面对,泰然处之。

《31天穿越罗布泊》写的是他用31天徒步穿越罗布泊的故事,我把它献给所有怀揣梦想,执着追求的人们!向梦想出发,为生命喝彩!

还等什么,赶快来阅读《31天穿越罗布泊》去看看他都经历了些什么吧!

目录

第1天:西出阳关

第2天:汉长城“书简”

第3天:断乳的母亲河

第4天:睡在魔鬼的怀里

第5天:若羌淘金人

第6天:顽人·顽草·顽石

第7天:保护区的生命迹象

第8天:与狼同行

第9天:硬蜱·红柳·盐壳地

第10天:寻找彭加木

第11天:再寻彭加木

第12天:悲喜野驼湾

第13天:“大耳垂”之困

第14天:惊悚51小时

第15天:洛瓦寨稗史

第16天:苍凉涸泽

第17天:最后一桶金

第18天:惊魂余纯顺墓

第19天:壮士的桥头堡

第20天:芦荡之殇

第21天:奇妙的罗布人文

第22天:梦圆楼兰

第23天:东方的“庞贝”

第24天:孔雀河往事

第25天:蘑菇云升起的地方

第26天:胡杨的葬礼

第27天:太阳墓密码

第28天:走向死亡殿堂

第29天:沙丘冷月

第30天:最后的冲刺

第31天:横跨1100公里

尾声:激情罗布村寨

试读章节

烈士夫人的遗嘱 

清晨起来,已是8点20分了,气温为50C。按照计划,黑龙江电视台的记者要在明天上午采访我拜谒彭加木纪念碑的情况。昨天,在预埋点得到2公斤水,喝掉了一半。今天的明智选择是老老实实地待在帐篷里,等待记者们的到来,他们车上有足够的水和各种给养。

彭加木先生是我仰慕已久的英雄。他是广东番禺人,中国杰出的科学家,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农学院(今南京农业大学前身),先后担任北京大学农学院土壤系助教,中国科学院助理研究员,上海化学研究所研究员,还是全国人大代表。1 979年,他主动要求去新疆工作,任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副院长,虽身患癌症,却勇敢地三次进入罗布泊科考。1980年6月17日上午10时30分,因考察队缺水,他主动出去为大家找水,不幸失踪,至今下落不明。

我把一直随身携带的五星红旗插在纪念碑前,肃立默哀,祭拜彭先生。虽不知他老人家生前是否喜欢喝酒,我还是打开一瓶从家乡带来的白酒,一半洒在纪念碑上,一半自己喝了,算是与老前辈相知共醉吧!

纪念碑的附近有许多残碑断碣,横七竖八地倒在沙地上。仔细看过,都是探险者立的,为了纪念自己到此一游。碑不是可以随便立的,为了纪事颂德才能立碑,如功德碑、纪念碑、颂碑、墓碑等,“到此一游”就立碑,未免太轻率。立得随便,碎得也容易。不知这些碑是人为打碎的,还是被风吹倒摔碎的,唯有彭加木纪念碑屹立26年不倾不倒。

纪念碑前有个盒子,我小心翼翼地把它打开,里面有一张黑白五寸的彭加木照片,目光炯炯,眼神里透着坚定、果敢的英雄气概,宽宽的额头昭示着他的聪明和睿智。可惜,苍天不佑,这位充满时代激情的知识分子英年早逝了。盒子里面还有一张被撕成两半的信笺,是彭加木夫人夏淑芳女士的生前亲笔,拼在一起,还很完整:

衷心的祝愿,有朝一日,

路过此处的尊敬的同志们能

在周围寻找到彭加木的遗体

与遗物。万分的感谢与期望。

我顿时血往上涌。这是烈士夫人的嘱托,这是烈士夫人生前的遗愿,字字重如千斤。我带上仅有的一壶水,义无反顾,去寻找英雄的遗体。这是我的义务,也是我的责任,所以我要试一下。

夏女士曾三次来这里。第二次随新疆分院来时,放眼茫茫大漠,泪如泉涌,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寻找彭加木遗体成了她未了的心愿。2003年,她病逝于上海。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疆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彭加木的妻子站在大漠上吟咏此诗时,该是多么凄美,多么悲凉!想到此,我不禁也泪如泉涌。井:魔鬼的诱惑  关于彭加木的失踪,社会上有种种传闻,多数是无稽之谈。有人臆断彭加木被外星人接走了;有人说他上了前苏联的直升飞机、逃亡美国;甚至还有人认为彭加木被有分歧的同行科考人员杀害了。其他的说法,有迷失方向后因找不到宿营地而被渴死,被沼泽吞没,被突然坍塌的雅丹掩埋,被狼群吃掉,在芦苇塘躲避炎热时晕倒而被风沙掩埋等等。

从当时恶劣的天气情形来看,彭加木肯定是牺牲了。可是,总不能死不见尸啊!在关于彭加木失踪的这些说法中,我比较相信“苇塘遇难说”。据说,清朝的罗布人有一个极为特殊的习俗:人死了,先把死者放进一只独木舟里,再用另一只独木舟扣上,合起来后,立在芦苇荡内,周围张上网。死后,根据家人的意愿,可在第一天、三天、七天、四十天举行祭奠安葬仪式。安葬时,把死者安放在塞满芦苇的墓穴里,头朝南,面朝西,不覆土,而是用芦苇造一个屋顶露在地面上。另外,还要在墓旁竖立一根胡杨木杆,杆子上缠有野牦牛尾巴和五颜六色的布条。彭加木会不会被那个世界接纳了呢?

除了GPs之外,我没携带任何设备,成功找到彭加木的可能性几乎是零。但即便如此也必须寻找,以尽一个崇拜者的绵薄之力。

1980年,彭加木没有GPs。他带着一张苏联绘制的罗布泊地图,率科学考察队走向库木库都克。那张图在库木库都克的位置上清清楚楚地标出了一眼泉井的符号。于是,悲剧便从地图出现的“错误”开始了。彭加木把希望寄托在库木库都克的这眼泉井上,因为在维吾尔语里,库木库都克的意思就是“沙井”。然而,当他们艰苦跋涉了七天到达库木库都克时,所带的水只剩下半桶。身患癌症的彭加木带着同志们四处寻找,却……

P89-91

序言

我是雷殿生,一个执着追求梦想的人。

1998—2008的十年间,我徒步中国,走访了56个民族的聚集地,踏遍名山大川、名胜古迹及无人区,游历了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港澳台特别行政区。到2008年7月末,我已经走了八万公里,完成十年徒步中国的梦想指日可待!但我还有一个挥之不去的梦:穿越罗布泊。

罗布泊一直是令我魂牵梦萦的地方。我渴望用自己的双脚,实现人类孤身一人徒步穿越罗布泊零的突破。我希望以徒步穿越罗布泊为十年的徒步生涯画上完美的句号,这也将是我最后的挑战。

罗布泊,曾经的湖泊,如今的荒漠,是世界上自然环境最恶劣的地区之一,罗布泊周围更大的地理范围被称为罗布荒原。这里的气候极度干燥,夏季地表温度高达70℃,每年沙尘暴时间长达五个月;这里是世界著名的无人区,被称为“死亡之海”,我国著名的科学家彭加木在这里神秘失踪,探险家余纯顺在这里倒下;这里的漫漫黄沙下,不仅有金、银等贵重金属矿藏、巨大的钾盐矿藏,还埋藏着众多古迹,掩藏着神秘的人类过往。

因此,千百年来,罗布泊都以其无法抗拒的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地的科学家、探险家前来探秘。纵使他们拥有先进的装备和强大的后援,但复杂多变的天气和诡异奇特的自然现象仍让他们随时都有生命之忧。曾经有飞机在罗布泊上空突然消失,若干年后才找到飞机残骸;也曾有军人、农场职工、探险者和盗墓人神秘失踪或死亡,有的尸体多年后被找到,有的仍然活不见人死不见尸。这为罗布泊蒙上了更神秘的面纱。

早在2002年,我走进新疆的时候,就准备用一周的时间南北穿越罗布泊。与当地向导沟通后才知道,预埋一周的食物和水至少需要五万元人民币,这对于自费徒步中国的我来说,是一笔惊人的费用,根本无法承受。通过仔细思量,我觉得当时若要穿越罗布泊,各方面的准备和经验都还不够,只得暂时放弃。

2007年,积累了更多的野外经验,掌握了罗布泊足够的资料后,我再次去了新疆库尔勒,联系到了当年余纯顺的向导、曾经参加寻找彭加木行动的搜救人员,对罗布泊做进一步的了解。然后,我雇了一辆越野车从南北方向穿越罗布泊。

当汽车开到罗布泊湖心的时候,司机迷失了方向,急得满头大汗,不知道往哪儿开。当时没有卫星电话,如果走错路,就意味着我们将永远留在那里。那一刻,我凭借多年的野外经验,根据地图和指南针进行冷静的分析,判断出了方位。8个小时后,越野车终于开出了罗布泊。当手机有信号的时候,司机立刻激动地给他的朋友们报平安:“我能活着出来,是因为有雷哥!”这是首次在单车无后援的情况下成功穿越了罗布泊!这次“探路之旅”,让我真正体会到了罗布泊的广袤和危险。  接下来,我便着手制定详细的穿越计划,最终决定选择从来没有人挑战过的东西方向穿越罗布泊的路线。这对我而言,无疑是更大的挑战……

黑龙江电视台得知了我的穿越计划后,决定为我进行电视报道。拍摄人员在大约预定的时间和地点对我进行采访。电视台为我提供的此次穿越罗布泊的所有户外装备,是我徒步十年中用过最好的!

我把这次穿越的起点选在了敦煌阳关。这是因为想到了唐朝诗人王维经典的《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我将用双脚徒步的方式改写“西出阳关无故人”。

2008年10月9日,我迈出了穿越罗布泊的第一步。原计划是用40天左右时间,结果只用了3l天便完成了东西向的穿越。在这31天里,我两次与后援失去联系,遭遇过沙尘暴,被戈壁孤狼跟踪了94公里,饱受缺食少水和沙漠综合症的折磨……期间数度险象环生,惊心动魄。在这31天里,我了解到了罗布泊的地形、地貌、海拔高度、天气状况及野生动植物的情况,对彭加木失踪地、余纯顺墓、楼兰故城等重要地点用GPS进行了定位。我还搜集了170多斤罗布泊的石头、沙子、盐壳、土壤、水等地质样本,捡到了一只已经风干了的野骆驼蹄子,在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点附近找到了弹匣和弹壳等珍贵物品,它们现在都陈列在我的个人展览馆中。

此次徒步穿越罗布泊,最大的遗憾是没能找到小河墓地。当时我就决定要在三年之内再次进入罗布泊,寻找小河墓地。2009年深秋,我顺利地在罗布泊西部找到了小河五号墓地。

3l天徒步罗布泊的旅途,是我十年徒步中国过程中最值得珍藏的记忆。在这十年里,我既经历了难以想象的艰辛和痛苦,也享受了难以言说的满足与快意。一路上,为实现梦想而澎湃的豪情,以及通过种种经历所获得的内心的充实,让我体会到了生命最深刻的意义。一次次的磨难和历险,使我的性格更加坚韧、自主;无论何时何地,碰到任何艰难险阻,我都可以从容面对,泰然处之。

本书写的是我用31天徒步穿越罗布泊的故事,我把它献给所有怀揣梦想,执着追求的人们!向梦想出发,为生命喝彩!

在此特别感谢为我的这本书整理资料的哈尔滨赵力先生;以及为《十年徒步中国》和《31天穿越罗布泊》的出版、发行付出努力的中国地图出版社所有参与人员,再次致谢!

雷殿生

2013年5月于北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31天穿越罗布泊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雷殿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地图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3178139
开本 16开
页数 30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3-05-01
首版时间 2013-05-01
印刷时间 2014-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2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4
丛书名
印张 19.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70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5:5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