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编著的《《云雀》是一部倾注了作者全部写作热情铸就的作品。最可贵之处在于它真切地触及人物的灵魂并能引发读者对生活、生命进行省思。小说感染力极强,泣血的文字刺痛了读者的心灵,燃烧着来自绝望的激情,一种神经质的疯狂,震撼读者心灵,直刺灵魂最深处。
这部作品作者最想表达的是“救赎”。就是人生中很普通的东西或者很深刻的东西。儿子救了母亲,救了家庭,这是实实在在的。如果没有这个儿子,母亲也活不下去,这个家庭就毁掉了。正因为这个儿子的出生,拯救了这个家庭,这是真正的“救赎”。
图书 | 云雀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木兰编著的《《云雀》是一部倾注了作者全部写作热情铸就的作品。最可贵之处在于它真切地触及人物的灵魂并能引发读者对生活、生命进行省思。小说感染力极强,泣血的文字刺痛了读者的心灵,燃烧着来自绝望的激情,一种神经质的疯狂,震撼读者心灵,直刺灵魂最深处。 这部作品作者最想表达的是“救赎”。就是人生中很普通的东西或者很深刻的东西。儿子救了母亲,救了家庭,这是实实在在的。如果没有这个儿子,母亲也活不下去,这个家庭就毁掉了。正因为这个儿子的出生,拯救了这个家庭,这是真正的“救赎”。 内容推荐 木兰编著的《云雀》是一部直达人物灵魂的心灵之书。《云雀》主人公“我”是一个大学毕业后再广州打工的湖南女孩,遇到了一个体贴、善感的已婚男人,同病相怜的两人对彼此都有致命的吸引力。两人相知、相爱,这种爱情的外壳是俗套的婚外情,但却是一种超凡脱俗的真爱。这份爱浸透着人生的悲凉和无奈,并因此倍加厚重。而婚外情必然没有好结局,但这种分别也赋予看这种真爱永恒的意味。小说并不局限于描写一个爱情故事,而是将“我”的家庭与亲人对我命运的牵绊和影响,都融铸其中。通过对父母、姐姐、哥哥等人被拒命运的叙写,揭示了人生的苦难本质。在痛苦中追问,在煎熬中呐喊,在绝望中挣扎。主人公所经历的一切人生苦难的生命体验,给了她洞察人心,看透世情的能力,在这洞悉人生的觉悟中承担并趋于平静。 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后记 试读章节 我就要动身走了。 在这个清冷的晚上,我收拾起行囊,把所有东西放进袋子里去。那些东西,再也用不着了。参加宴会时所佩戴的项链,镶钻的耳环,尖细高跟鞋,都被我收起来了,不会再用。这个杂沓的城市,永不得安宁的地方,我终于就要走了。 我已经听到山溪水潺潺流动的声音,听到一整片松涛在浓雾下轻声歌唱。黎明是朦胧的青灰,正午是一片紫蓝,傍晚到处是流动的嫣红霞光。 这样的情境,让我低头自喜;这样的情境,我从未向他人言说;这样的情境,它不是突然萌发的,它就在那里。在我幼小的童年时代,在我盲目的青年时代,它已经在那里了。然后,在万物显露的中年时代,在这样的夜晚,我明确了自己的意念。回不去了,回不去了,已经太晚了。那个层层大门隔断的半空中的房屋格子,我已经倦意重重。 一切已经过去,也已经结束。一个女人,最精彩的年华,最耀眼的岁月,在自己并不知晓的时候就已经展开,在故事结束时才有所体悟。然后,在漫长的岁月里,慢慢发酵、升华,一点点找回曾经的那个自己。这才知道,那就是最舒展的自己,美丽妖艳的自己。 跟你说些什么好呢? 我的已经逝去的年华,有几十个年头了。但只有三年时光,短暂的三年。那正是女人的风华年岁,最美好的年华。那样的岁月,那样的耀华,匆匆而逝。之前,和之后,也发生过许多故事,但这些故事都黯淡了。褪去原本的光彩,成为生命里的一块幕布,一场背景,没有颜色,也没有太多的记忆碎片,就像不曾有过一样。只有那一个人,和他相关的那些情境,随着岁月逐渐久远,变得愈加清晰。他的话,会轻响在耳边。他的气息,弥漫在周围。他好像不曾离去,他也终与之无关。那些发生在我们之间的故事,成为永久怀念的对象,出现在这样的黑夜里。他成为虚构的真实,比曾经白日里的那个人更加明了。直到这时,我才明白,真正地明了,我曾经陷入怎样的情境,我曾经扮演过怎样的自己。我所倾心的那个人,他眉目间的美、雅,穿越时空的界限,成为这黑夜里无法忽视的真切。 真实与虚构,存在于不同的空间、区域、距离。在某种距离之内,别人无法触及,自己也做不到。在那样的区域,总是无法背叛自己。在有些事情上,无论如何也做不到。要看最在乎什么,本性如何。如果本性是情感的,诗人式的,那么,只要一牵扯到这方面的事务,就无法叛离自己,无法决定自己。 P1-2 后记 当我接到朱燕玲主编的电话,说花城出版社将出版《云雀》单行本时,我真不敢相信。作为一名文学新人,我毫无知名度,出版我的作品意味着市场完全得不到保障,很可能血本无归。出版社面对严峻的现实做出这个决定,实在是个冒险之举。而对我来讲,毫无疑问,它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将成为我人生中最为重要的事件之一。此书的出版,意味着我多年来的心愿将变成现实。关于我死去哥哥的故事,关于“我”和“我”情人的爱情,均将为读者所知,我从生活中获得的丰富而深层的人生体验,也将与读者一起分享。 而这一切,都从遇到《花城》杂志开始,那是我人生的转折点。 十分偶然的机会,小说辗转到了《花城》杂志社。很快,他们通过了三审。很快,他们通知我,小说将在《花城》杂志201 2年第2期的“花城出发”栏目发表,并安排我接受访谈。对于一个从未涉足文坛的新人,我惊讶地看到,他们慷慨地给了我巨大的篇幅。我完全没有准备。多年来我只埋头写作,对文学界却一无所知。但命中注定,幸运之门就在这时向我打开:正深陷于迷茫中的我,数度辞职,又数度迫于生计推销着各种商品的我,不但得到了文学名刊的青睐,还接着被一个有着美好名字的地方所接纳——东莞长安的邹萍老师从《花城》得知我的情况后,诚挚邀请我加入长安文学会,成为《长安文学》的特约编辑,还租了房子让我专心创作;之后,又推荐我加入了东莞市作协,进一步得到了东莞市文联和作协的关心和帮助。正是在长安,我得到了经常和志同道合的文友面对面探讨文学的机会,这样的情景,仅一年多前,我连做梦也梦不到。 回顾这本书的诞生,要感谢的人太多,实在无以一一尽述。正是因为他们对生命的演绎和诉说,才有了此书—— 感谢我的父母、两个姐姐和哥哥,是他们艰难的人生,为我提供了丰沛的素材和关键性的创意,并成为我写作的动力。 感谢大娘,她不经意跟我提及的一句话,成为作品中关于家族拯救的基调。 感谢东莞和长安,给了我一个文学上的家,使我多年流离失所的心,有了安静的归依。 最后,深深感谢花城出版社出版此书;感谢田瑛主编、朱燕玲主编的抬爱——连我的笔名都是他们所起;还要感谢许泽红编辑,她为我的小书尽心尽力,做了大量细致繁琐的工作。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云雀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木兰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花城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6064775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181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30 |
出版时间 | 2012-08-01 |
首版时间 | 2012-08-01 |
印刷时间 | 2012-08-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2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47.5 |
丛书名 | |
印张 | 5.8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广东 |
长 | 210 |
宽 | 145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