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谋国者
内容
编辑推荐

《谋国者》编著者林东林。

中国历史上,小人谋身,君子谋国,大丈夫谋天下。

天下之大,能谋天下者有几?

硝烟散尽是炊烟,征途过后是归途!

用文学和美学私情历史,用私心和公谊重温热血。

■让历史照进现实:作者用读史心得点滴现实

■让现实反观历史:作者以理智的分析走进历史改革者的风云际会

内容推荐

《谋国者》编著者林东林。

《谋国者》内容提要:这是一本带有文学和美学视野、个人性情和观点的历史笔记。

秋水长天,物换星移。作者吹去尘封在商鞅、王莽、王安石、张居正、李鸿章、康有为生前身后的千百年风烟,蓦然回首,细细思量,回味他们的生死成败,揣度他们的笑声泪影,用文学和美学私情历史,用私心和公谊重温热血,在久远的人和事背后打捞江山岁月丢掉的细节,明辨而温暖,理性而清明。

中国历史上,小人谋身,君子谋国,大丈夫谋天下。天下之大,能谋天下者寥寥无几。千百年后,世间已无英雄,再无英雄,本书对他们洒泪祭奠!

目录

自序 另一种英雄

1. 霸业和人心

——商鞅功与过

2. 君子怎能治江山

——哀王莽

3. 一个人的帝国

——孤独王安石

4. 谋国不谋身

——张居正之死

5. 河的归宿是海

——李鸿章海殇

6. 最后一捧热血

——康有为的投机

后记

试读章节

《战国策》里说,秦孝公在病重的时候,“欲传商君,辞不受”,说明商鞅还是忠君的,变法也好,改革也好,只为帝王家,日月光华,弘于一人,商鞅就只为秦孝公生死。

有人说秦孝公这是在试探商鞅,怕他对太子有二心。我觉得以秦孝公的作为和胆识,他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他与商鞅是在霸业上有共通之处和绝对追求的人,所以他传位给商鞅,倒未必不是出于真心。在强秦的接力赛中,霸业之霸已经胜过了秦国之秦。

我相信信在秦孝公眼里,商鞅于他,已经超越了君臣的界限,亲如手足,敬若知己。

这就像刘备三顾茅庐起用诸葛亮,倘若刘备怀疑诸葛亮,诸葛亮纵有天大的才能,也难以施展。当刘备问及诸葛亮有多大智谋时,诸葛亮说“主公有多大胆略,亮就有多大谋略”,刘备当机便把自己的佩剑交给诸葛亮。此等行为,又岂是小肚鸡肠之人做得出?

那秦孝公,也是个想有作为的人,他一生习染父亲功业伟绩,即位第一年,就做了两件大事,武事上出兵“东围陕城”,平定撩戎,斩了獠王;文事上以招贤令取才于天下。

后世又说商鞅有造反之心,这我更不信。商鞅相秦多年,虽然确实功高震主,不过对商鞅来说,他尚无造反的资本,更没有造反的动机。商鞅是以成帝王业自居的人,为帝王之师和成帝王,毕竟是两码事。卫国这样的文礼之邦、温柔之乡,走不出帝王,却走得出帝王师,所以能出来商鞅这样的侍奉霸业之士。在他心里,是要辅佐出春秋五霸那样的霸王来。

热衷于为帝王师,在中国士子心头是氤氲成结、挥之不去的大愿。即使一生颠沛流离,只做了几天参军,杜甫都没能见上几次龙颜,也口口声声要“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晚清大儒、世称湘绮先生的王间运,一生空抱帝王师美梦,却仕途黄梁。他曾劝当时拥兵自重的曾国藩,在大清风雨飘摇之际取而代之,不想曾置之不理。他晚年自撰一联:

旷古圣人才,能以逍遥通世法;

平生帝王学,只今颠沛愧师承。

要知道,对意欲为帝王师的人来说,那种伯乐发现千里马,并培养成千里马的成就感,远远大于他自己成为一匹千里马,这就有点孟子“得天下英雄而教之”的快乐。

此外,商鞅是卫国人,为国君姬妾所生,就像燕赵古来多慷慨悲歌之士,卫地自古多君子。孔子周游列国十四年,在卫国就长达十年,这里有很多和他性味相投之人。吴王之弟季札也曾周游列国,以远见卓识闻名,他也说“卫多君子,其国无患”。

所以,在众多曾经声名赫赫的诸侯国纷纷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卫国却奇迹般地躲过无数次灾难,存续到了秦国统一天下之后,到秦二世时才灭亡,成为存留时间最长的诸侯国之一,立国前后共计八百三十八年,传三十五君。这不能说与其君子之道无关。

道家经常说,无为而无不为。其实,这也是法家要义:君主应有大德,顺随无为,自己无为,而别人替他无所不为,“不以智累心,不以私累己;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于赏罚,属轻重于权衡”。而商鞅要做的,就是那个替君主无不为的人。

P6-P7

序言

我在书中写了六个人,是六个变法家,也是六位英雄,横跨秦、汉、宋、明、清,他们热血洒江山,虽然出发点不同,结局也不同,有的功成身死,有的身败名裂,有的毁誉参半,但他们都是英雄。

这种魄力是远远超越农业伦理的,是儒家社会所欠缺的,直追大唐,遥望舂秋。儒家虽然也有治国平天下,但更多地被义和礼绑架了,很少用到实践中去,所以做不出那样的事功。这种大魄力和大英勇,在今天这个时代的的人身上也是欠缺的:一方面是社会已经进化到不需要英雄的地步,制度和自我运转分担了英雄的功能;另一方面是工商消费时代的社会,人心、人性被奢靡和官能淹没掉了,比起农业时代那种躬耕南阳却心游天下的辽阔豪迈,已经无法望其项背。

对于他们,我并不投之以成王败寇的眼光,也不是要为历史翻案,无论他们的功业如何、品行如何,我最在意的并非那些,而是他们身上那种血性和魄力,那种格局和深度,那种坚忍和权衡,都远远超出了其同时代人,不愧是“开张天岸马,奇异人中龙”的旷世人杰。

荆轲剌秦,岳飞报国,唐宗弑兄,在中国历史上英雄能成为英雄,走的都是血路。这六位英雄走的也是一条血路,是历史的另一条血路,是热血之路,是气血之路,更是心血之路,他们以时空为沙场,以谋国为干戈,以一人之力谋万众福祉。中国的历史从来不缺金戈铁马的大道,最缺的,其实正是这样崎岖泥泞的一条羊肠小路。

今天这个时代,温软如良辰,醉人似春宵,已经没有重大的历史关口或者转折让人热血澎湃了。年长者耿耿于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年少者寄心于工作、挣钱、旅行、婚恋、病痛、享受、消费;更年轻的一代则对前朝是非已不闻不问,更别提遥远如天外来客的古人了。

然而,人类的一切前进,追寻其动力源头,莫过于热血求变。

如今久处红尘之下,我们的耐心和耐力、热血和热泪、能力和魄力早已锈蚀,不再能供养起谁问剑江湖、弄刀四海。我们活在自己的画地为牢中坐井说天阔,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地麻木于物质感官,我们丢掉了尘世英勇的源头,人心人性终于在滚滚狼烟中倒地不起。

而远眺六位变法英雄,也许可以从他们身上找到热血源头。商鞅出卫国,王莽出荆州,王安石出临川,张居正出江陵,李鸿章出合肥,康有为出南海,身上都带着故乡旧宅的风气、人气和地气,正所渭燕赵慷慨悲歌,关中剽悍勇猛,齐鲁耿直刚烈,荆楚磊落放达,江淮权衡谋略,潇湘倔强霸蛮。那一方水土,是驮他们疾驰于历史河山里快马的夜草,夜草肥马,所以他们在中国大地上才能龙腾虎跃。那是他们寄命于尘世的胎记,也是他们一生中英勇奋进的底气和精气所在。

我想,也许是正因为那种民间龙盘虎踞的沉稳和市井繁华里的活泼喜乐精神,中国的历史长河里才能翻腾出那些闪着银光的浪花吧1

2

在黄仁宇先生的(《万历十五年》中,有专门写张居正的章“世间已无张居正”:随着张居正死去万历全盘洁笪椎翻了他的政策,张居正之后再没有一人能够挽救明朝,无论能力、气魄还是手腕都无法和张相比,世间已无英雄,世间再无英雄,大明注定走向覆亡。黄仁宇先生的悲情慨叹,字字如泣血。我在写这本时,也有刻骨般的共鸣。

牧羊的苏武在千里草原上,望着“落霞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项羽经过一场垓下之战,看着乌江流水,听着四面楚歌。他们都会怀念人世的温暖和绵延吧。打江山容易,治江山难,皇上治不了江山,统兵百万的将领也治不了,只有宰相治得了。革命家、政治家难做,宰相更难做,而变法的宰相更更难做,他们不但要比革命家更革命,比政治家更政治,还要比宰相更宰相,以一己之力运转起帝国。

西方是制度治国,他们也打来打去,但是在刀光剑影中,政治的力量、制度的力量、变法的力量,也建立、累积了下去。中国历史上,却打来打去什么都没保留下来,战不是为和,而是为了战,和也是为了以后再战,我们不缺流血的历史,缺的是流汗的历史,所以制度的力量、变法的力量没有积累下来,所以人治远大于制治。要说我们有治国之道,宰相和文官制度还算得上,但还是太取决于明君和贤相。

也许,什么时候我们能流汗多而流血少,什么时候我们顶礼膜拜的是变法英雄,什么时候我们胜后不火光冲天、败后不雪耻再来,不再烧阿房宫、俘虏天子,也许就能跳出成王败寇、改朝换代的死结了。

西方有一个城市,由于城中有大量珍贵建筑和艺术作品,在敌军兵临城下时,市长对敌方提出,只要对方不毁坏这些建筑和艺术品,他和各路兵马就完全不做抵抗,拱手将城市让给敌人。这种举动,在有着浓厚“气节洁癖”的中国人看来几乎不可想象,与汉奸、卖国贼无异,但在几千年历史中我们最缺的,就是敌我双方这种“开门揖盗”的精神,以此来保存旧制度,延续一种历史和文化,实现文明的积累。

罗曼·罗兰说,人世间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看透这个世界的本来面目,然后去爱它。(《华严经》里也说,欲为诸佛龙象,先做众生牛马。世人都想当英雄,但岂知英雄不在天外,而生于尘泥。几千年来,中国人的血脉里最应该流淌的,其实正是这种英雄主义。

我不是一个学者,很难从历史和政治的角度切入,考察比较他们变法的成败得失。对历史人事,我只是一个抱着私人兴味的过客、看客和归客,我有着自己的兴趣、经验、性情和识见,在这本书中我就从文学、美学和思想等抒情的角度出发,同时拓展挖掘当时辽阔深远的背景,呈现与六位变法英雄同时代的人物细节,回望他们的爱与恨、生与死、成与败,这样去回味,也许会更贴近他们真切的人生。

在古代,你去深山老林中和小溪大河边,能常看到伐木丁丁的砍柴人和孤舟蓑笠的打渔者,他们虽然是江山的看客,却往往能一眼窥破天机。我写人事风景,也想有一点这样孤舟蓑笠、渔樵闲话的味道!

后记

这本书拉拉杂杂写了将近一年,在“世界末日”的年初开头,年尾收官。

最早是在春节后,有一次和出版人、好朋友刘文莉女士闲聊,我对她透露想写写历史上那些“改革派”的人和事,她很有兴趣并督促我开笔。后来工作上忙前顾后,再加上因为我本身非历史出身,疏于学术上的严谨和准确,写写专栏随笔还尚可对付,要动手一字一句垒砌起这种专书,想想便觉心怯,于是写了三两篇就沉沙折戟了。

后来我和好友、时任今日美术馆长张子康先生的助理牧峤,聊到这一想法和隐忧,她当时已经看到我写商鞅的几篇,譬如《人是最好的风景》和《霸业和女人》等,她说自己更喜欢这种私人角度的、出于性情的历史,有点像胡兰成的《山河岁月》,读起来不但开拓知识面,而且角度新颖有趣。那时候我们经常见面,虽然是学艺术出身,但她的才思、视野和活泼有趣的表达让我见识良多,因她欣赏我才重燃旧念。

理清了思路和写法之后,再提起笔来就顺遂多了,虽然也经常淤塞搁笔,遇到一个又一个知识上的盲点和积累上的欠缺,但是幸好我并不是在做专业上的研究,更多是从务虚层面把握人和事的细节、性情以及命运,我称之为“历史的美学沉思”。

我也还记得另一位好友陈颖,她是一个很好的编剧,我曾和她倒苦水说写东西很辛苦,而且经常发生意志上的摇摆。对于写作中的艰困她比我清楚,她说写自己想写的东西已经算很不错了,她们则还要跟着投资人的思路改来改去,寻找一个又一个传说中的看点和卖点,到头来会觉得自己一事无成。她还鼓励我说,写下去就是好的,写完就能理解当初坚持的价值所在了。感谢她的一席话,今天重温耳边格外动听。

在这历时将近一年的过程中,当然我还要多谢很多人的出力相助,他们是上海的陈果,她多次不吝其辞地表达对我笔下历史的喜爱,这份真情让我受之有愧;还有著名书评人夏丽柠,虽然我曾多次劝她不要写书评,但我还是不得不承认,她的书评确实写得很好,我每写完一篇她都垂青有加,这份不管不顾的支持让我信心大增;另外我的朋友景秋,虽然每次看了我写的都批评有加——只有对《看细节,论成败》和《明朝的美学》有所赞誉,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我知道她是“怒其不争”。

当然,对我写作这本书助益良多的,还有天南海北的很多朋友,他们是著名作家、单向街书店创办人许知远,著名作家老猫、石一枫、于一爽、蒲钰,著名诗人安石榴、刘春,知名评论人思郁、罗亦男,诗人陈益洪,媒体人敬凡平,关中才于师永涛,IH友和同乡王光灿,中科院的魏屹,好友丁大卫,作家艾明雅、十二、王越,青岛媒体人薛易,合弟林园林,台湾的杨淑惠小姐,胡兰成幼子胡纪元先生,以及豆瓣网的朋友们。没有他们的涓滴帮助,本书的质量一定会大打折扣,这份助力我将永存心间。  我还要感谢最早带我走上文字之路的师兄、诗人胡伟,感谢带我走上出版之路的欧阳欢。就在这本书即将定稿前,我趁中秋节去了一次浙江舟山,结识了一位虽是初次相见却有如多年故交的朋友方平(花如掌灯),他是我的父辈、师辈,同时也是忘年交和同道者,他看了稿子说:“好的评论阐述的是自己,不是评论的对象;而文学需要内心很冲突,极其神经质。,’我虽不敢自诩为“好的评论”,但是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就当借历史的英雄表表自己的热血雄心吧,在此也要感谢方平老师,坚定了我这样写史的心绪。

对历史,我始终抱有一种私人化的态度,这种态度是文学的、是美学的、是思想的、是哲学的,我觉得这样的历史才有表情和性情,才是鲜活的、活蹦乱跳的。项羽和刘邦的龙虎斗,周瑜的羽扇纶巾,淝水之战的谢安举棋定天下,千百年前的历史今天更多地沉淀出落为美学形象,我相信这比历史本身对我们的影响更深远巨大。

在严肃枯燥的正统历史外,在插科打诨的通俗历史外,我们更有必要接续起民间立场和个人立场写史的传统,这样的历史既是人心的见证,也是江山岁月的见证。

惟其读这样的历史,品味这样的人事,也许我们才能开出新的人世灿烂!

书评(媒体评论)

虞姬楚营自尽,霸王乌江自刎,我却既不痛惜美人,也不悲欢名将。

我唯独念念不忘的,是那匹征战无算的乌骓,它看到的历史,比我们都要多。项羽一世霸王,兴霸业,行霸道,却驮在这马背之上,马背那么轻,而江山那么重。

——《霸业和人心:商鞅功与过》

后人很难想明白,权倾朝野、抄家抄出十万两白银的张居正,墓中为何空空?

他一生虽然优渥,但那是对凡胎肉身的贿赂,和追求的帝国功业无关,所以在墓中他什么也不放,因为什么也带不走,他所有的努力、用心、情意早已付诸江山,也就够了。

——《谋国不谋身:张居正之死》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谋国者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林东林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商品编码(ISBN) 9787542642936
开本 16开
页数 28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0
出版时间 2013-09-01
首版时间 2013-09-01
印刷时间 2013-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68
CIP核字 2013165294
中图分类号 K827=2
丛书名
印张 19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10
150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9: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