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高僧传(精)
内容
编辑推荐

王孺童编著的《高僧传》具有很高的学术、史学价值,书中记载的大德名僧(尼),有的是皇亲贵胄,有的是志士才人,他们不仅精通佛法,而且深谙世俗之道。由于他们在僧俗二界之间的调和周旋,使得佛教在中国大行其道,成为继印度之后的第二故乡。为了纪念这些为佛教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出家人,系统撰述其生平事迹的著作便应运而生,从南朝时期一直延续至今,既为后人保留了珍贵的佛教史料,也对普及佛教知识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内容推荐

王孺童编著的《高僧传》历史版本众多,主要有梁代慧皎所编的《梁高僧传》、唐代道宣所编的《续高僧传》、宋代赞宁所编的《宋高僧传》和明代如惺所编的《明高僧传》。《高僧传》则是从以上版本中选取生平在洛阳弘法的高僧集结而成,详细介绍了每位高僧的智慧学说和绚丽多彩的人生,书中还载有不少志怪小说及宗教故事,成为后人研究佛学发展史的珍贵典籍。

目录

上卷 洛阳弘法

东汉

摄摩腾/003

竺法兰/006

安 清/008

支娄迦谶/016

昙柯迦罗/020

朱士行/024

耆 域/028

揵陀勒/032

诃罗竭/033

安慧则/035

北魏

法 贞/037

菩提留支/040

道 辩/051

勒那漫提/053

昙无最/057

道 臻/062

慧 凝/064

北齐

慧光/068

道 庄/074

法 论/076

智 脱/078

彦 琮/086

法 澄/108

立 身/110

法 安/111

慧 越/116

智 果/117

敬 脱/119

达摩笈多/122

昙 光/129

明 导/131

义 净/134

金刚智/141

善无畏/148

德 感/161

智 慧/162

释佛陀多罗/167

实叉难陀/168

菩提流志/171

慧 苑/174

慧 日/176

神 会/179

武周

提云般若/184

法 藏/185

慧 智/188

弥陀山/190

阿你真那/191

崇 珪/193

自 在/196

寰 普/200

从 谏/201

玄 嶷/206

无 名/208

惠 秀/210

圆 观/212

鑑空/216

后唐

令諲/220

可止/221

亡名/227

智晖/229

后汉

僧照/233

从隐/235

狂僧/237

洪真/239

后周

道丕/241

从彦/247

义庄/249

普胜/250

法宝/252

法秀/255

福裕/262

文才/266

竺道馨/269

惠隐/272

洛阳籍

道岳/278

智兴/292

玄奘/294

志满/389

昙润/390

义辉/391

智弘/392

慧禅师/395

五代

惠进/398

慧觉/401

清觉/403

[人+幻]堂中仁禅师/405

悟性/408

试读章节

上卷 洛阳弘法

东汉

摄摩腾

摄摩腾,本是中天竺人。风范举止威仪庄严,通达大、小乘经典,常以游行教化为己任。曾经应一个天竺的附属小国之请,前去宣讲《金光明经》,正好遇上敌国侵犯该国边境,摄摩腾因而说道:“佛经中云:‘能够演说此经经法的人,就能被地神所庇护,使其所居住的地方平安和乐。’现在战乱刚刚开始,正是应该发挥其积极作用的时候。”于是他誓将生死置之度外,亲自前往劝和,最终使得两国罢兵结好,摄摩腾也由此声名大振。

东汉永平(59~75)中年,汉明帝于夜里睡眠之中,梦见有一个金人从空中飞降而来。第二天,汉明帝便大集群臣,让他们来占其所梦之事,是何征兆。通人傅毅奏请回答:“臣听说西域有一尊神,它的名字叫作‘佛’,陛下所梦到金人,想必就是佛吧。”汉明帝十分认可傅毅所说,于是就派遣郎中蔡愔、博士弟子秦景等人,出使天竺,寻访佛法。蔡愔等人在途中正好遇到摄摩腾,于是就邀请他一同回到汉地。

摄摩腾由于早就立下誓愿,要终身立志于弘传佛法,所以不顾疲劳困苦,冒着生命危险穿越沙漠,最终来到洛阳。汉明帝见到摄摩腾后,甚为欣赏,以隆重的礼仪进行接待;并在洛阳城西门外建立精舍,以供摄摩腾居住。在汉地出现佛教沙门,摄摩腾应该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但是佛法刚刚传入中土,没有什么人来归投信仰,于是摄摩腾就将其精深的佛学修养蕴藏起来,韬光养晦,对佛法不作任何的宣扬与讲述。虽对佛法有许多精辟深刻的见解,但无从宣说,没过多久就在洛阳去世了。

有记载说,摄摩腾翻译了一卷《四十二章经》,起初存放于兰台石室的第十四个房间当中。摄摩腾所居住的地方,就是现在洛阳城西雍门外的白马寺。关于白马寺寺名的由来,相传有一位外国的国王,曾经毁坏了很多寺庙,当时还有一座名叫“招提”的寺院,还没有来得及毁坏。就在一天夜里,有一匹白马绕着寺内的佛塔悲泣鸣叫。此事禀报给国王知道后,国王立即下令停止毁坏寺庙,并将“招提寺”改名为“白马寺”,所以后来很多寺院都取名为“白马寺”。

汉洛阳白马寺摄摩腾

摄摩腾,本中天竺人。善风仪,解大、小乘经,常游化为任。昔经往天竺附庸小国,讲《金光明经》,会敌国侵境,腾惟曰:“经云:‘能说此经法,为地神所护,使所居安乐。’今锋镝方始,曾是为益乎。”乃誓以忘身,躬往和劝,遂二国交欢,由是显达。

汉永平中,明皇帝夜梦金人飞空而至,乃大集群臣以占所梦。通人傅毅奉答:“臣闻西域有神,其名曰‘佛’,陛下所梦,将必是乎。”帝以为然,即遣郎中蔡愔、博士弟子秦景等,使往天竺,寻访佛法。  愔等于彼遇见摩腾,乃要还汉地。腾誓志弘通,不惮疲苦,冒涉流沙,至乎雒邑。明帝甚加赏接,于城西门外立精舍以处之。汉地有沙门之始也。但大法初传,未有归信,故蕴其深解,无所宣述,后少时卒于雒阳。

有记云:腾译《四十二章经》一卷,初缄在兰台石室第十四间中。腾所住处,今雒阳城西雍门外白马寺是也。相传云:外国国王尝毁破诸寺,唯招提寺未及毁坏。夜有一白马绕塔悲鸣,即以启王,王即停坏诸寺,因改“招提”以为“白马”,故诸寺立名多取则焉。

《高僧传》卷一

P3-5

序言

余曾于八年前,受邀编订《中华佛教人物传记文献全书》,共六十卷 ,于“前言”中已经阐发了“道以人弘”的中国佛教发展特色 。的确,佛教自西汉末年传入中国后,没有一刻脱离过人类社会的发展。在二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佛教在世间的主体代言人就是僧(尼)。这些出家人的出身,有的是皇亲贵胄,有的是志士才人,他们不仅精通佛法,而且更深谙世俗之道。由于他们在僧俗二界之间的调和周旋,使得佛教在中国大行其道,以至于成为继印度之后的第二故乡。

为了纪念那些为佛教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出家人,系统撰述其生平事迹的著作就应运而生,从南朝时期一直延续至今。目前,现存的僧传主要有:南朝梁慧皎《高僧传》十四卷、唐道宣《续高僧传》三十卷、北宋赞宁《宋高僧传》三十卷、明如惺《大明高僧传》八卷、明明河《补续高僧传》、民国喻谦《新续高僧传》六十六卷,及南朝梁宝唱《比丘尼传》四卷、民国震华《续比丘尼传》六卷等,这就构成了中国“僧传”的主要体系。本书所谓之《高僧传》,指的是历代高僧(尼)之传记,而并非针对某一部“僧传”而言。

要想将这些高僧(尼)事迹介绍给当世学人,就必须用现今之语言将之转译,才能得到更广泛的流通。那么,如此诸多之僧尼传记,很难一下子完整呈现,必须有所取舍。根据僧传中记载的,几位最早从西域来华传法的高僧,他们主要的传法活动全都是在洛阳,而这并非是偶然的。洛阳,自夏朝开始就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城市,其后商、西周、东周、东汉、三国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晋等朝皆建都于此。而佛教最初传入中国之地亦在洛阳,被尊为“释源祖庭”的洛阳白马寺,就是最好的历史见证。

既然如此,于是就有了以“洛阳”这一地域为线索,将与之相关的历代高僧(尼)传记遴选译文的思路。在进一步翻阅诸本僧传的基础上,确定了此次选译的体例,即分为“洛阳弘法”与“洛阳籍”两部分,先僧后尼,人物以所处的朝代先后。自2007年底着手选译以来,历经反复,终于能够定稿付梓。此书既非学术专著,又无新知卓见,只求在普及佛教知识上,起到一些辅助作用。

2013年6月22日王孺童识于北京木樨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高僧传(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孺童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12505360
开本 32开
页数 405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13-08-01
首版时间 2013-08-01
印刷时间 2013-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36
CIP核字 2013140718
中图分类号 B949.92
丛书名
印张 13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192
135
2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