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心理学原理(詹姆斯实用心理学经典)/心理大师手泽
内容
编辑推荐

美国心理之父、西方心理学鼻祖威廉·詹姆斯的经典文献!

首创了意识流、情绪理论!

《心理学原理》不仅是心理学的经典著作,而且是美国机能学派兴起的里程碑。书中涉及的相关主题包括感觉、知觉、大脑功能、习惯、意识、自我、注意、记忆、思维、情绪等,大致确定了此后百余年心理学研究的范畴。

内容推荐

《心理学原理》不仅是心理学的经典著作,而且是美国机能学派兴起的里程碑。书中涉及的相关主题包括感觉、知觉、大脑功能、习惯、意识、自我、注意、记忆、思维、情绪等,大致确定了此后百余年心理学研究的范畴。

《心理学原理》中首次提出情绪理论并首倡意识流理论。作者认为生理变化先于情绪体验,生理变化所引起的内导冲动传到大脑皮层时所引起的感觉就是情绪。在这一理论中,情绪的一般成因被假定为内在的生理性的神经过程,而不是精神性或心理性的过程。意识不是静止的,而是因人因时因地而连续不断地流动的,作者称此种心理现象为意识流。如将流动的意识切断分析,势必扭曲意识的本质。

目录

第一章 心理学的范围

第二章 大脑的功能

第三章 大脑活动的一般条件

第四章 习惯

第五章 自动机理论

第六章 心灵要素理论

第七章 心理学的方法和陷阱

第八章 心灵与其他事物的联系

第九章 意识流

试读章节

心理学即关于心理活动的科学,既包括心理现象,又包括心理现象产生的条件。其中,心理现象包括我们所说的情感、欲望、认知、推理、判断,等等。

粗浅地看,这些现象复杂多样,足以让观察者思维混乱。将庞杂的心理学材料理清理顺的最自然方式便是:其一,尽可能好地对它们进行分类;其二,将分类后的不同心理模式联结起来,这些心理模式将以一个简单的实体——个体灵魂为依托,不同心理模式都是个体灵魂的众多随机表现。因此,这种方式也是最早的分析心理材料的方法。例如,灵魂有时表现为记忆能力,有时表现为推理能力,有时表现为意志力,或者表现为想象力和欲望。以上是经院哲学与常识结合之后所产生的正统“唯心理论”。将这一团混乱统一的另一种较为隐晦的方式是在不同的心理事实中寻找共同的元素,而不是寻找这些心理事实的行为人,并且通过这些元素的不同排列方式对其进行建设性的解释,正如人们用砖头和石块来说明房子的构造一样。由此,德国哲学家赫尔巴特和英国的休谟、米尔斯父子、贝恩,建立了一个不涉及灵魂的心理学派——联想主义学派。他们研究分散的,或强烈或薄弱的观念,并通过研究这些观念彼此结合、相互排斥或不同的继承形式,来阐释诸如回忆、认知、情感、意志、激情、理论以及个体大脑的想法是如何产生的。通过这种方式,个体产生的“我”的概念和自我意识便不再被视为这些表征的源泉,而变成了它们最终和最为复杂的结果。但如果我们努力用上述某种方式来简化这些心理现象,我们很快就会意识到这些方式是有缺陷的。

举例来说,在灵魂理论中,任何一个特定的认知或记忆都是借由认知或记忆的心理能量来进行解释的。这些能量被视作是灵魂的绝对特性,也就是说,以记忆为例,为什么我们要在事情发生时记住它,唯一的解释便是,因为记住是我们回忆能力的核心。作为唯心主义者,我们可能试图用次要原因来解释记忆的失误和差错,但是成功的记忆只能归功于两个因素:一方面是某些客观物象的真实存在;另一方面是人类拥有记忆能力。例如,尽管已经过了无数个日夜,当我回想毕业那天的情形时,仍能从记忆中牵出当日的全部情节和当时的一些感受,没有任何机械的原理可以解释这一过程,也没有任何分析能将其简化得浅显易懂,分析改变不了它们的本质。

作为一个终极的资料,不管我们对其神秘性是否满意,若要对其进行心理学分析,我们都只能理所当然地接受它。不管联想主义学派如何描绘他们脑中的概念,认为它们纷至沓来也好,认为它们有序排列也好,唯心主义学派都坚持,他们最终不得不承认,这个世界上存在某种东西,不管它是大脑,还是概念或是联想,这种东西知道过去的时间已经过去,并且用这样或那样的事件将其填满。而唯心主义者所说的记忆是一种“不会消褪的能力”,只不过是重复联想主义者已经给出的结论罢了。然而这种认可绝不是对具体事实作令人满意的简化。为什么记忆力这一天赋能对昨天的事情比对去年的事情记得更牢?而且对一小时之前发生的事情记得最牢?为什么当人们年老时,记起儿时的情景最为清晰?为什么疾病和疲劳会导致记忆力减退?为什么反复经历同一事件会加强我们对它的记忆?为什么药物、发烧、窒息和兴奋会让人们重新回忆起早就忘却的事情?如果我们仅仅满足于证明记忆能力本身的种种奇特,从而展现这些奇妙的特性,这对我们唤起记忆并无过多助益,因为我们对记忆进行这样的解释只会让事情像当初一样复杂。此外,有一种假设认为,灵魂本身拥有像记忆一样精致复杂的基础力量,这一假设也有存在的古怪与不合理之处。因为它无法解释我们的记忆为何更容易保留近期发生的事情,而非久远的回忆。为什么它会更快地忘记专有名词,而对于抽象名词却可以保持相对长的时间。这些特性非常奇妙,并且从先验的角度来看,这些特性恰恰与它们的实际表现相反。从这一点来看,记忆能力并非绝对存在,而是在一定条件的作用下发生的,心理学家最有趣的任务就是努力寻求这些条件是怎样产生的。

不管一个事件在个体的心灵深处留下多么深刻的印象,这个人都必须承认,人的记忆功能必须在有诱因的情况下才能被唤起,并且必须事件发生在前,记忆唤醒在后。是实际发生的事件提醒我们回想的内容。“一个概念!”联想主义者惊呼,“一个与被记住的事情相联系的概念,这也可以说明为什么经常遇见的事情会更容易回想起来,因为它们与多个不同的场合存在联系,’能提供大量不同的回忆场景。”但这并不能解释发烧、疲劳、催眠、衰老等因素对记忆的影响。而且总的来说,纯联想主义者对于我们心理活动的解释与纯唯心主义者一样令人迷惑。大量的概念真实存在又彼此联系,交织成一张无尽的概念的网,像不停变化的多米诺骨牌,又像万花筒里大量的碎玻璃,它们从何处得到彼此联系的奇妙法则?为什么它们以这种而非他种形态相连?

因此,联想主义者必须引入外界的经验。这些支离的概念是对现象的复制,然而相对现象而言,这些复制品或多或少发生了变化或已经不完整。但即使是最微妙的反思也表明,现象只有先在我们的感官和大脑中留下印象才能影响我们的想法。某个过去的现象,如果仅仅只是存在,并不会被我们记住,只有我们见到了这一现象,或以某种方式亲历其中,我们才能知道事情当时的经过。并且,客观现实告诉我们,我们身体的一部分——大脑直接受经验的影响。如果大脑与身体其他部位的神经联系被切断,那么对大脑而言,其他部位的感觉和反射便不存在。眼睛是盲的,耳朵是聋的,触觉丧失,手无法活动。相反,如果大脑受伤,那么意识便丧失或发生改变,即使身体的其他器官功能正常也无济于事。人体突然失血过多,中风出血的压力可能会产生上述第一种影响。而大脑受到重击,几盎司的烈酒或几粒鸦片或麻药、一点三氯甲烷,就会产生第二种影响了。发烧产生的谵妄、疯狂时的自我扭曲,种种现象要么是由于外物侵扰了大脑,要么是大脑自身发生了病变。事实上,大脑是心理活动的一个直接身体条件,这一事实众所周知,无须耗时对其进行解释,我把它看做是默认的前提,并不做解释,本书余下的章节将或多或少地涉及这一话题,主要是证明这一前提正确无误。

心理学需要考虑心理活动,而身体的经历,更确切地说是大脑的体验,必须在这些心理活动发生的条件下进行。唯心主义者和联想主义者必须同为“大脑主义者”,至少他们必须承认,只有当大脑的活动法则成为一切结果的共同决定因素时,他们才能明白到底是什么原因妨碍了他们给自身的倾向做清晰定位。

因此,我们的第一个结论便是,脑生理学是心理学的基础,或被包含在心理学之中。P2-5

序言

《心理大师手泽——心理学原理》是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 1842——1910)的代表之作。詹姆斯是美国心理学家,美国本土的第一位哲学家,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和实用主义哲学的先驱,美国心理学会的创始人之一。

《心理大师手泽——心理学原理》不仅是心理学之经典著作,同时也是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派兴起的标志。书中涉及的重要主题包括感觉、知觉、大脑功能、习惯、意识、自我、注意、记忆、思维、情绪等,这些主题对此后百余年的心理学研究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

《心理大师手泽——心理学原理》第一次提出了意识流理论。这一理论认为,意识不是静止的,而是因人、因时、因地在连续不断地流动的,詹姆斯将这种心理现象称为意识流(stream of consciousness)。他认为如果我们将流动的意识切断,对剖面进行分析,势必会扭曲意识的本质。意识流理论旨在反对当时非常流行的冯氏(冯特)心理学理论,即把心理现象分解为各种元素。詹姆斯的这一理论开启了批判心理学元素主义学说的先河。

书中还第一次提出了情绪理论。这一理论在詹姆斯学派的心理学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詹姆斯认为,在生理与情绪的相互影响中,生理变化在先,情绪体验在后。生理变化所引起的内部冲动传到大脑皮层,所引起的感觉冲动就是情绪。在这一理论中,情绪的形成被假定为内在的生理性神经过程,而非精神心理过程。这一理论同时被丹麦的生理学家朗格(Carl Lange 1834——1900)所发现,因此它被命名为詹姆斯-朗格情绪理论。

从上面提及的内容中可以看出,詹姆斯对心理学的贡献是多方面的。贡献之一是使现代心理学的体系更加完整。另外,詹姆斯关于心理学研究方法多元化的主张对当时的心理研究也起到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在当时,结构主义的内省法比较盛行,詹姆斯并不反对这一研究方法,但他认为,内省法不足以真正了解个体适应环境的行为。因此,他主张心理学的研究要根据实际需要,适当采用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调查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同时,他还主张,研究对象不应该限于正常的成年人,也应该扩大范围,把对儿童、心理异常者以及动物的研究纳入到心理学领域中来。

最重要的一点,詹姆斯重新阐述了“自我”的概念,奠定了现代心理学关于自我观念的基础。他指出,“自我”区分为“经验的我”和“认知的主体”,又称“自我”(Life 或 ego),“经验的我”包括所有一切个人和可以称为属于他的全部东西。詹姆斯认为,“自我”的客体由三部分组成:

1.物质:包括个体的身体、衣物、房屋、家庭、财产等;

2. 社会:对个体本身的认可,例如名誉等,任何人都有多个“社会我”;

3.精神:包括个体的意识状态、特质、态度、气质等。

詹姆斯提倡的实用主义思想,对后世应用心理学的发展也产生了重大影响。他在 1907 年出版的《实用主义》一书中,首次提倡实用主义(pragmatism)。他认为,世上不存在绝对的真理,真理会随着时代环境的变迁而改变,适合于时代环境而有效用的东西,就是真理。

詹姆斯的另外一大贡献还体现在他的著作上。他的作品虽然不多,但是所有传世的作品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们分别是 《心理学原理》(1890)、《对教师讲心理学和对学生讲生活理想》(1899)、《实用主义》(1907)、《多元的宇宙》(1909)、《真理的意义》。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心理学原理(詹姆斯实用心理学经典)/心理大师手泽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威廉·詹姆斯
译者 周芳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4076504
开本 16开
页数 24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4
出版时间 2013-08-01
首版时间 2013-08-01
印刷时间 2013-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382
CIP核字 2013072052
中图分类号 B84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70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0:2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