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趣味心理学
内容
编辑推荐

由张艳凯编著的《趣味心理学》将“趣味”和“心理学”两个概念结合在一起,从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交际心理学、职场心理学、消费心理学、色彩心理学、婚恋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等多个角度介绍了有趣的心理学现象。只要你认真学习、综合掌握,就能对心理学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对心理学的运用也会更加自如。

内容推荐

你知道潜意识跟第六感有什么关系吗?你会为一束花而买一个花瓶吗?你明白为什么人们总对初恋念念不忘吗?这些有趣的问题反映了人们的某种心理。在心理学的广大领域里,任何人都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主题。

由张艳凯编著的《趣味心理学》将“趣味”和“心理学”两个概念结合在一起,从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交际心理学、职场心理学、消费心理学、色彩心理学、婚恋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等多个角度介绍了有趣的心理学现象。只要你认真学习、综合掌握,就能对心理学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对心理学的运用也会更加自如。

《趣味心理学》用科学的方法探索复杂的人性,揭秘生活中不可思议的现象,让我们在感受到乐趣的同时,还能学到很多心理学知识。因此,本书对广大心理学爱好者来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心理学入门工具书。

目录

序  有些事和你想的不一样

第1章  遇见未知的自己(认知心理学)

 心理测试:解密你的内心

 1.认识未知的自己

 2.在梦中寻找真实的自我

 3.你的潜意识从不说谎

 4.潜意识跟第六感的关系

 5.血型与性格之间的“暧昧”

 6.笔迹与性格的关系

 7.为什么某些“网络红人”会一炮而红

 8.为什么我们记不清三岁之前的事

第2章  吸引力是怎样炼成的(社会心理学)

 心理测试:通过乘电梯的小习惯发现天赋

 1.在电梯中人为什么喜欢向上看

 2.“第一印象”与“外貌协会”

 3.改个名字真的能转运吗 

 4.天下没有卖不出去的东西 

 5.女性热衷于拍婚纱照的原因 

 6.不愿帮助别人的心理原因

 7.你为什么喜欢与胜利者为伴 

 8.为啥女性看电视爱流眼泪

第3章  “眼见为实”与“耳听为虚”(交际心理学)

 心理测试:你的社交障碍是什么

 1.与烦恼相伴的日子

 2.邻里效应:远亲不如近邻

 3.背后称赞比当面称赞更有效

 4.香水在人际交往中的妙用

 5.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6.正视错误你将得到更多

 7.为什么中国人喜欢请人吃饭

 8.保持适当的距离才能产生最佳美感

 9.你被别人贴的“标签”误导了吗

第4章  职场潜伏的艺术(职场心理学)

 心理测试:职场生存能量测验

 1.职场新人的“心理断奶期”

 2.吃着碗里的,瞧着锅里的

 3.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4.“座位”与“地位”的关系

 5.你不是老鼠,老板也不是猫

 6.拒绝别人时要留足面子

 7.可有可无的员工最终肯定被淘汰

 8.事不过三:新官为何只点三把火

 9.执行团队任务要分工明确

第5章  到底谁动了你的钱包(消费心理学)

 心理测试:谁掏空了你的钱包

 1.你为什么会迷上买彩票

 2.“网购”为什么会成瘾

 3.你会为一束花而买一个花瓶吗 

 4.你的信用卡透支了吗

 5.优惠券到底“优惠”了多少

 6.便利店里隐藏的“陷阱”

 7.价格与质量没有直接关系

 8.了解商家打折促销的内幕

第6章  不可思议的色彩魔力(色彩心理学)

 心理测试:你的性格是哪种颜色

 1.让人感到时空错乱的色彩

 2.女人初次约会时不能穿的颜色

 3.不同颜色折射出不同的心情

 4.每个女人心中都有个粉色情结

 5.红色的力量有助于增加自信

 6.巧用绿色平息不满和怨言

 7.黄色助你成为“求人高手”

 8.妙用灰色能让你的工作效率加倍

第7章  破解幸福密码(婚恋心理学)

 心理测试:你的婚姻幸福指数有多高

 1.爱一个人真的需要理由吗

 2.一见钟情只需3秒钟

 3.为何人们总是对初恋念念不忘

 4.单相思: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5.优劣互补,白头偕老更靠谱

 6.像男人一样思考,像女人一样行动

 7.爱情沉默症:婚后无话可讲的夫妻

 8.枕边话不能口无遮拦 

 9.夫妻吵架时,多考虑一下对方的感受

第8章  大家都有“病”(健康心理学)

 心理测试:你的自虐指数是多少 198

 1.购物狂的“自白书”

 2.伤不起的“骨感后遗症”

 3.情绪不正常,身体就会不正常

 4.心里憋屈时一定要说出来

 5.别把工作中的坏情绪带到家中

 6.手中握着刀,就更容易伤人

 7.肚子疼的时候,你能笑得出来吗

 8.在全球流行疾病面前,为啥没得病也郁闷

 9.抑郁症并不是简单的“不高兴”

 10.走极端的人就是在“自我毁灭”

  

  

  

  

  

  

  

  

  

  

  

  

  

试读章节

几乎所有的成年人都无法回忆起自己婴儿时期的事情,这是个极有意思的话题。

美国一位心理学教授曾经调查过将近两千人,他们无一例外地对婴儿时期的事情一无所知,没有一丝印象。可是,在很多名人的自传中,有不少人却认为自己能够记得三岁以前甚至是周岁之前的事情。例如,美国著名的作家马克·吐温曾写过这样一段话: “多少年来,我一直相信,记得我出生后六周,便伺候过祖父喝柠檬威士忌甜酒……”

那么,我们在三岁之前,尤其是婴儿时期,到底有没有记忆呢?

一般来说,大多数人很难保留三岁之前的记忆。但这些记忆在特殊的环境里可以得到再现,例如遇到重大灾祸或从高空坠落又奇迹般幸免于难的人,都曾有过一种濒死体验,这些人在生还后都坚持说自己在丧失意识之前,他们的整个人生的多个片段都犹如放电影般出现在眼前。这种体验,各个年龄、各个种族的人都曾有过报道。

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曾在死亡线上挣扎过。那时候,他儿时的往事像走马灯般在眼前掠过:母亲带他去一个寺庙,庙前站着一位僧人,僧人的神态和表情他都记得清清楚楚。后来,他曾问母亲这个场景是不是真实的。母亲告诉他,这是他两岁左右发生的一件事情。

法国著名女作家尚达尔·莎娃芙的经历更为神奇。在她刚出生的时候,父母就因为战争离开了人间。她从小被人收养,可她从八岁起就开始唠叨两件事,一是她不止一次地对养母说: “你不是我的母亲,因为我觉得你有很多地方和我的母亲不一样。”另一件事情是她经常对别人讲: “我是从死神那里逃出来的,我见过死神。”更加令她想不通的是,她居然记得母亲去世时的场景,那个时候她还是个婴儿。

关于这种经历并不是偶然。提起对记忆做出重大突破的要数加拿大科学家潘·菲尔德了。20世纪50年代,他给癫痫病患者进行手术时,在病人保持清醒的条件下,用微电刺激皮层不同部位,然后询问病人的主观感受。他发现当刺激到某一部位时,病人头脑中涌现出以往经历过的一些场景,而这些场景有很多来自于病人婴儿时期的记忆。

潘·菲尔德的实验证明,人的大脑像一台摄像机,把自己自出生以来甚至出生以前的所有事情都保存了下来。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们之所以很难记起三岁之前的事情,一方面是三岁前的儿童大脑皮层细胞反应性高,对很多事情保留的记忆不会太深;另一方面是因为三岁前的儿童脑皮质的各个区域还没有完全成熟。

然而,人的大脑毕竟是个神奇的东西,很多事情都是超乎想象的。

海伦·凯勒的作品《我的一生》出版时,很多评论家都对这本书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但也有一些评论家对此表示怀疑,他们认为海伦·凯勒所写的东西超出了她的认知能力,觉得她所提到的一些感觉大多是别人的感觉。

对此,海伦·凯勒这样说:“我始终感到我在使用身体的五种感官,这就是我的生活如此充实和完整的缘由。”她说自己使用“看见”、“听见”这些词语很自然,仿佛自己身体所有的感观都能够用来“看”和“听”一样。

海伦·凯勒之所以有这样的感觉,是因为她一岁半之前是个正常的孩子,那个时候她所看到的和听到的信息都保存在了自己的大脑里,这一年半的记忆对海伦·凯勒的一生具有十分深远的积极意义。

可见,人在三岁之前的记忆是人生的基础。那么,我们为什么无法回忆出婴儿时期的事情呢?最主要的原因应该是大脑的整机功能还没有协调好。

美国学者马里恩·珀尔马特曾经做过这样一个测验:她让一群孩子看10~20个玩具,并分别告诉他们玩具的名字,然后,把玩具藏起来,看孩子们能记得几个玩具的名字。结果发现,三岁左右的孩子最多能回忆出两个。等孩子们进入幼儿园时,回忆能力开始慢慢提高。

其实,某件事情进入孩子的心中,必须要和孩子发生一定的关系,可要形成记忆,则必须让孩子在短时间内以第三者的身份“回头看”。从这个角度来看,幼儿时期的记忆同“自我”的意识是密不可分的。

虽然从离开母体的那一刻起,孩子就作为独立的个体开始发展,但他内心当中的“自己”最初是和周围社会融为一体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才会渐渐生出“我”的概念。当他们意识到“我”是什么的时候,他们的记忆能力就开始慢慢增强了。

精神分析学家阿德勒曾深入研究过人的记忆,他认为发现一个人生活风格的方法之一就是探求这个人最初的记忆,这些记忆在某种意义上代表了“他的身世”,对其性格和心态有着微妙的影响。

因此,可以说一个人最初的记忆代表他开始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存在了。阿德勒最早的记忆是自己五岁时所患的疾病和自己当医生的决定。后来,阿德勒曾经询问过一百多名医生的最初记忆,结果发现其中大部分都是与家庭成员的死亡或重大疾病有关。可以看出,痛苦与死亡能够给人留下最深刻的印象。

对于孩子来说,三岁相当于记忆的一个分水岭,这个时候,孩子开始知道昨天的自己、今天的自己和明天的自己都是同一个自己,开始用自己的眼光来看待“自己”了。

所以说,虽然我们大多数人记不起自己三岁之前的事情,但三岁之前的记忆并没有丢失,只是贮存在大脑深处,无法轻易触及,但当外部条件允许时,我们的记忆就会“复苏”。

P24-26

序言

有些事和你想的不一样 

人生在世,活得太聪明不行,活得太傻也不行,最好的状态就是假借糊涂之象以行聪明之道。综观那些大智慧、大成就的人,往往表面上都显得很木讷,甚至有些愚笨,其实,这正是大智若愚的状态。

正是由于智慧的复杂性,使得人心成为一种很难猜测的东西。生活中,大多数人总是热衷于猜测别人的想法,他们常常凭借自己看到的或听到的事情作为最主要的判断依据。其实,很多时候你的眼睛会欺骗你的心。即使亲眼看到的、亲耳听到的事情也未必是真实的情况,从这个角度来讲,很多事情真的和你想的不一样。

两位天使到一户富有的人家借宿。可是,这家的主人却是个一毛不拔的“铁公鸡”,他把天使安排在冰冷的地下室过夜。两位天使在睡觉前,年老的天使见墙上有一个洞,就顺手把它修补上了。年轻的天使惊讶地问老天使为什么帮助这种为富不仁的人,老天使笑了笑,只说一句话:“有些事情并非你想象中的那样。”

第二天晚上,两位天使来到一户非常贫穷的农民家借宿。农民夫妻二人虽然日子过得很穷,但他们仍把仅有的一点食物拿出来招待两位天使。然后,农夫把自己的床铺让给两位天使睡。第二天一早,两位天使听到从窗外传来农民妻子的哭声,原来,他们唯一的生活来源——?那只奶牛昨晚突然死了。

年轻的天使非常愤怒,他质问老天使为什么事情会是这样的,他气愤地说:“为什么第一个家庭那么富有,你还帮他修补墙上的洞,而第二个家庭夫妻二人那么贫穷,你却没有阻止奶牛的死亡?”

“有些事情并非你想象中的那样。”老天使回答,“我们在第一户人家借宿时,我从墙洞里发现墙里边堆积了很多金块,由于那位富人已经被贪欲迷惑,不愿意分享他的财富,于是我便把墙洞填上了。昨天,死神来召唤农民的妻子,我为了让她多活几年,只好让奶牛代替了她的生命。”

确实,有些事情,即使我们真的亲眼看到、亲耳听到,可看到的、听到的也未必是事情的真相,这是一种非常有趣的心理学现象。

在生活中,很多聪明的人,别人会怀疑他;很多愚蠢的人,别人会讥笑他;只有那些看起来有些愚笨的聪明者,才是真正具有大智慧的人。美国第九任总统威廉·亨利·哈里逊出生在弗吉尼亚州的一个小镇上,他从小就聪慧过人,哈里逊挑硬币的故事至今还被人们津津乐道。

由于哈里逊小时候非常文静,又有些怕羞,很多人都将他当成傻瓜对待。那时,街上的人们总是喜欢和他玩一个游戏。他们将一枚五分的硬币和一枚一元的硬币扔在哈里逊面前,让他随意挑选一个,而每次哈里逊都会选择那枚五分的硬币。于是,大家一边嘲笑他傻一边继续和他玩这个游戏。  有一天,一位善良的老夫人对哈里逊说:“可怜的孩子,下次别人再和你玩这个游戏的时候,你可以拿那枚一元的硬币,你难道不知道吗,一元比五分值钱多了。”

“我当然知道一元钱要比五分钱多得多,”哈里逊回答说,“可是,如果我真的捡了那枚一元的硬币,那恐怕这条街上不会有人再和我玩这个游戏了。到时候,五分钱我也失去了。”

这个故事让人深思:原来,看上去最“傻”的人,才是最聪明的人。

很多事情,我们总是用自己特定的思维标准与价值理念去判断,然后得出一个自以为正确的结论。殊不知,很多事情并不是真的像我们想象中的那样。在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真真假假,有很多事情是我们无法理解的。因此,我们在遇到事情的时候,要学会换一种思维角度看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发现生活原来是如此有趣。

编 者

书评(媒体评论)

当遭受许多批评时,下级往往只记住开头的一些,其余就不听了,因为他们忙于思索论据来反驳开头的批评。——波特定理

戴一块手表的人知道准确时间。戴两块手表的人便不敢确定时间了。——萨盖定律

那些犹豫着迟迟不能作出计划的人,通常是因为对自己的能力没有把握。——列文定理

即使你已有了主见,但如果有十个朋友看法和你相反,你就很难不动摇。——韦奇定理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趣味心理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艳凯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2326052
开本 16开
页数 22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5
出版时间 2013-08-01
首版时间 2013-08-01
印刷时间 2013-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396
CIP核字 2013117668
中图分类号 B84-49
丛书名
印张 14.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70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5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5: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