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钢铁生命(国家一等荣誉军人张祖坤的非凡人生)(精)/怒放的生命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刘迪生编著的《钢铁生命——国家一等荣誉军人张祖坤的非凡人生》以报告文学的形式讲述国家一等荣誉军人张祖坤身残志不残,勇于迎接挑战,终于让自己的躯体、事业和灵魂都“站起来”。张祖坤现任政协徐闻县委副主席、县残疾人联合会理事长。他的精神深深地感动和激励着人们,在南粤大地广为传颂。

内容推荐

刘迪生编著的《钢铁生命——国家一等荣誉军人张祖坤的非凡人生》记载了国家一级荣誉军人张祖坤的非凡人生。

《钢铁生命——国家一等荣誉军人张祖坤的非凡人生》的主人公是一位因公致残的退伍军人、县政协副主席张祖坤。不到20岁的他在一次实弹演习中被炸断了双腿、高位截瘫,是一等荣誉军人。他不但坚强地重新站了起来,而且退伍回到老家徐闻后,不靠国家供养,自己创业。本书记录了他平凡而精彩的人生。分少年不知愁滋味、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男儿何不带吴钩、“灾变”人类生命的起源、挣扎在人类的荒漠洼地、严冬里蛰伏的青春、化蝶、统率、享受“荣誉”、打开世界的另一扇窗等10个章节。

目录

引子 步步脚印带钢声/001

第一章 少年不知愁滋味/005

1 妈妈的眼泪/006

2 我的恩人数勿清/008

3 煤油灯照亮的世界/011

4 奶奶的帕仔钱包/013

5 亲如一家的芳邻/016

第二章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019

6 大海的儿子//020

7 捡粪称粪的侬仔/021

8 天要塌下来的时候/024

9 两块钱的魅力/026

10 一个农家侬仔的梦/029

第三章 男儿何不带吴钩/033

11 马思边草意,雕盼青云情/034

12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038

13 千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042

14 黑风打营帐,白雪铸剑魂/046

15 一惊伏蛰甦,独秀蜀山红/049

第四章 “灾变”:人类生命的起源/053

16 半条命:挑战死神/054

17 半世缘:情满河山/057

18 半个人:下肢空空/061

19 半身铁:矢志站立/064

20 半夜雨:一帘幽梦/067

21 半边天:经典情人/071

第五章 挣扎在人生的荒漠洼地/075

22 落架之凤/076

23 怒虎之吼/079

24 患难之情/082

25 故土之亲/085

第六章 严冬里蛰伏的青春/089

26 “我不是寄生虫!”/090

27 “我不是可怜虫!”/094

28 “我不是萤火虫!”/097

第七章 化蝶/101

29 第一步台阶/102

30 第一次冒险/105

31 第一副重担/108

32 第一个成功/110

第八章 统率/115

33 “你硬是个将才!”/116

34 “我只是个干才。”/119

35 “他真是个帅才!”/122

第九章 享受“荣誉”/129

36 “超富豪?”哈哈!/130

37 “活菩萨?”去去!/133

38 “大好人?”谢谢!/137

39 “亲弟兄?”对对!/141

第十章 打开世界的另一扇窗/145

40 把心交给徐闻/146

41 一切仍在继续/149

42 钢铁生命之魂/151

后记 信仰:一个“负债”人的灵魂赞歌/153

试读章节

17 半世缘:情满河山

这一段时间,是张祖坤生命最灰暗的日子。所幸的是,张祖坤的身边,数不清的战友,燃烧着他的耿耿心烛,照耀着张祖坤送走一个个黑色长夜。

成都陆军总医院护士吴小英,这个名字在张祖坤心里是难以磨灭的,让他没齿不忘。张祖坤在成都陆军总医院住院期间,虽然只有两个多月的短暂日子,张祖坤感觉那分分秒秒的针跳,每一步都有一个世纪的能量。

张祖坤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年纪轻轻的女护士吴小英,给他擦拭身子、洗头发、喂饭、端便盆……张祖坤很不好意思,满脸羞红,忸忸怩怩的。吴小英笑着安慰他:“小老广,没关系的!这是我们护士应该做的工作!你说呢?”

张祖坤有时会跷起两条大腿根,自己看着伤神,悄悄落泪。吴小英走过来,在他的铺边坐下,给他揩眼泪,安慰他:“一个人最重要的是什么?多少四肢健全的人,还不是行尸走肉!你这么年轻,将来有的是事业!不要灰心泄气嘛……”她像小姐姐逗小弟弟笑。张祖坤一笑,压得自己喘不过气的那一个结,顿时不知去向。

吴小英常常会推着坐在轮椅上的张祖坤在医院内散心,呼吸新鲜的空气,一边走一边唠叨的都是给他鼓劲打气的话。

有一天晚上,医院里放电影,张祖坤很渴望看一场电影,但又不敢直接提出来。吴小英好像有特异功能啊,猜得到他的心。晚饭后,吴小英背着张祖坤来到了放电影的大操场。

“勤务连,来一个!来一个,勤务连!来呀嘛来呀嘛来一个!勤呀嘛勤呀嘛勤务连……”

大操场上院直分队战友们在互相拉歌,吼声、掌声、叫声、笑声一片。

当吴小英背着张祖坤来到操场时,拉歌的战友们都愣愣地看这边,忘了拉歌了。

场上一时间静若空谷。不知是哪一位先拍的巴掌,场上立时掌声雷动,经久不息。

113团接到张祖坤的出院通知后,从成都回到阆中有几百公里的颠簸山路,经团党委研究,派了一辆救护车、一名医生和三名护士专程去把张祖坤接回来。  张祖坤从成都陆军总医院出院那天,秋高气爽,天气格外晴朗。他坐在汽车上,一路贪婪地凝望着车窗外层峦叠嶂,云彩轻柔的景色,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他也不时回头张望。他忘不了逝去的日子,忘不了那个女孩——吴小英单薄的肩臂……

当车开进114团团部停下来休息时,许多广东籍战友不知从哪里得到消息,已在那里等候了,其中有张祖坤熟悉的,也有不认识的,他们都争先恐后地把手伸进车窗内与张祖坤握手致意,热切的问候声包围着张祖坤,让他很是感动。有的还来到车门前,躬着背,要背张祖坤下车。

第二天吃完早餐,张祖坤一行人就要离开114团了,车子即将启程的那一刻,还有几个徐闻籍战友早早就从很远的地方赶来,一定要见张祖坤一面。他们还未聊上几句,车子缓缓地行驶了。张祖坤把手伸出车窗外,互相挥着手,挥着……张祖坤泪眼蒙咙了……

经过两天多的奔波,张祖坤终于回到113团。团首长认为他的身体还在恢复期间,不能回炮连,决定安排他在团卫生队住院疗养。

一直守护在张祖坤身边的团卫生队女卫生员何云是个和蔼可亲、气质高雅的川妹子。她对张祖坤的日常生活照顾得非常细致,端水送饭,洗衣洗痰盆,可以说体贴入微。她像吴小英一样,闲着的时候,就跟张祖坤摆龙门阵,给张祖坤打气鼓劲。

一个人孤独和痛苦的时候,友情是最好的止痛药。每当战友们离开病房后,听到附近连队战友们训练的口号声时,张祖坤的内心深处就涌出无名的惶恐、孤独和沮丧。

有一天,几个战友突然闯进房间来,其中一个战友像变魔术似的从背后拿出一大束鲜花插在口盅里。一股淡淡的清香扑鼻而来,整个房间充满了温馨。张祖坤放下书,与战友们说起话来。他们给张祖坤讲部队里的新鲜事,讲自己的女朋友,或者未婚妻。有的还拿出女朋友的来信,在众人面前大声朗读……有的还掏出未婚妻的相片来炫耀一番,大家都为了先睹为快而你抢我夺……年轻人的欢笑声像一团火焰,将张祖坤内心里的冰坨子化得干干净净。

不过,战友们一走,他就会想起在家乡的杨桂兰。他好久没有接到杨桂兰的来信了,她现在怎样了呢?特别是她知道自己成为高位截肢的残疾人了,她又是怎样在想呢……

一位东北籍的战友给他送来了4本《水浒传》,还有一本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他一个字一个字地读着保尔的故事,被保尔那钢铁般坚强的意志深深地打动了。他最喜欢书中这段感人至深、振聋发聩的豪言壮语:“入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 ‘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斗争。’”

那个时代,有一点文化的青年都会背诵这一段名言。但是,有谁能像张祖坤,读出骨子里的钢铁精神……他开始给自己“定位”:我要像保尔那样,要做中国的保尔,面对我自己无悔的人生……

经过在团卫生队一年多的疗养,张祖坤的身体基本恢复。一年多的时间里,对正常人来说有如白驹过隙,而对于没有双腿的张祖坤来说,可是度日如年。他心里一直有个声音在呼喊:站起来!别趴下!站立,成了他心中最迫切的希望。

不久,团党委经过研究,决定把张祖坤送到上海安装假肢,让他尽快站立起来。

113团团长李怀保很关心张祖坤这个“小老广”,常常带着自己的爱人来看望他。李怀保和党委成员做出了让张祖坤去上海安装假肢的决定后,来到张祖坤的床前,对张祖坤说:“‘小老广’啊,你两条腿都没了,安装了假肢效果不知道好不好,我想办法让部队先给你要一部‘屁股冒烟’的车子,这样你出入就方便了。”团长说的“屁股冒烟”的东西,就是残疾人摩托车。在那个年代里,自行车还是难得的东西哩,更不用说是摩托车了。

张祖坤要向上海出发了。团首长考虑到张祖坤坐长途火车辛苦,就让他和陪同人员先坐车到重庆,再从重庆坐船到上海。

P57-59

序言

他为生命赋春秋

陈大海

2005年8月,时任广东省委宣传部宣教处处长李和平兄,要我为广东省军队退役人员先进事迹报告会做点辅导工作,同被邀请的还有广东文学院签约作家刘迪生。

我怀着朝圣的心情阅读诸位英模的感人事迹。其中,一位叫张祖坤的国家一等荣誉军人的先进事迹格外令我震撼。

张祖坤原是一名炮兵,在一次意外事故中失去了双腿,成了一等荣誉军人。

按照国家的优抚政策,他可以享受这个等级的荣誉军人待遇,进荣校,由专门人员护理,一生衣食无忧。

虽然如此,但他毕竟伤残了,也就是说,他再也不能从轮椅上站起来了,说得再冷酷一些,他只能在轮椅上了此一生了。

这就是张祖坤当时面临的命运的打击。

这个打击来得那么意外,那么突然,那么残酷,那么沉重。

民族英雄林则徐当年被发配新疆时说了这样一句话:“能受天磨真铁汉。”

张祖坤就是经受住了这种“天磨”的铁汉。

不要说张祖坤,其实整个人类,也总是在不停地被命运的磨盘碾压着:天灾、人祸、瘟疫、战争、动乱、暴政……这些磨盘不断地碾轧出伤痛、死亡、绝望、毁灭……但是它毕竟未能终止人类前行的脚步。从蛮荒走向文明,从战争走向和平,从动乱走向大治,从暴政走向昌明。

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抗击着“命运”的碾压,使它始终不能碾碎人类最终走向文明、走向进步、走向昌明、走向幸福的梦?

答案是:人类始终“坚守”着这个梦!

在面临无论什么样的灾难,人类始终没有投去绝望的眼神。这正是人类的幸运,人类最伟大的幸运!

唐代大诗人李商隐说:“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他看透了这样一个不以人们的好恶为转移的客观事实:对于人类来说“不如意”的事,甚至某些不期而至的“磨难”,简直就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必然”。李商隐是智慧的。

美国第32届总统罗斯福,在那个最黑暗的日子里,曾说过这样一句警世的话:“比灾难更可怕的,是对灾难的恐惧。”他的意思是说,面临灾难,不要投去恐惧的目光。罗斯福的这种参悟也是智慧的。

中国的一句古训更是智慧,那句话是:“既来之,则安之”,这里不但强调不要恐惧,而且强调“坦然面对,从容应对,付诸行动,转危为安”。

钢铁汉子张祖坤,在面临他人生的大灾大难时,没有屈身俯首在黑暗中悲伤绝望。他勇敢地对命运说“不”。

他心中响起了这样一种能让“命运”之神也要恐惧的声音:“我是伤了,但是我没残!我的双手没残,我的脑子没残,我的灵魂没残,我的生命没残!”

显然,他面对命运的磨难,勇敢地迎接了挑战,他甚至像贝多芬那样“扼住了命运的喉咙”。他终于用行动战胜了命运,无比坚强地“站了起来”。

当然,他是在与命运的较量中,一步一步站起来的。

第一步,他忍受了、克服了常人无法忍受的肉体上的巨大痛苦,通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持不懈的锻炼,终于摆脱了轮椅,也甩掉了双拐,借助假肢,实现了“独立行走”,让“躯体”从轮椅上站了起来。

第二步,他用自己的聪明、智慧与毅力创业,取得成功,实现了“自食其力”,让“事业”站了起来。

第三步,他的事业越干越好,他不但解决了“自救”的问题,而且还有能力帮助那些像他当初一样需要帮助的人——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困难,更帮助他们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生活有保障,活得有尊严。张祖坤自己也因此活得更有意义,更有尊严。最终,他让自己的躯体、事业、灵魂统统“站起来了”,站得比许多健全的人还要挺拔。

所以,他站在省委礼堂的讲坛上所作报告的题目就是《轮椅上站起来的人生》。

后来,2008年11月,在“改革开放30周年感动广东人物”颁奖典礼上,我因为在台上发言,又看到了披红挂彩端坐在台下的张祖坤,他是“感动广东”的20位楷模之一。

这次,我们没能有机会说几句话。

再后来,我也就把这事放下了。

可是有两个人没有把他放下。一位是现任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党委副书记的李和平,一位是现任广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青年联合会委员的刘迪生。

数年来,在与两位见面时,他们会时不时提到张祖坤,好像在他们两位心中,有一种“不思量自难忘”的情结。

一天,迪生对我说,和平兄郑重与他商量,想让他把张祖坤的事迹写成长篇报告文学。问我有何看法。我回答了两条:一日“好”,二日“可”。

明太祖朱元璋得天下后,曾说了一通今日犹显难能可贵的真话,大意是:我本来是想一辈子种田的,后来,田种不成了,为了活下来,当了和尚。后来又当了兵,也是为了生存。再后来,就有了今天。

朱元璋本人没有陈述、分析、论证他是怎样“有了今天”的,然而后人很想知道朱元璋的“命”为什么这样好。

所以,后来就有人替朱元璋做了这份工作,而且做得很好,这个人就是写出名噪一时的《朱元璋传》的大名鼎鼎的吴晗。

张祖坤像朱元璋一样,本来也没想要“轰轰烈烈”,原本也只是想当好兵,入了党,转了业,有份工作,养家糊口。然而,是命运击碎了他的这个极为朴实普通、极为平凡的“梦”。而他却战胜了命运的碾磨,出人意料地成为让命运战栗、让世人感动的顶天立地的人物。

不管怎么说,毛泽东毕竟是一位很有志气的人,他在晚年还曾说过这么一句对时下而言尤可作为“醒世恒言”的话:“人是要有点精神的。”

张祖坤的事迹,尤其是他身上透出的“精神”,在时下似乎属于“稀缺”。“复转军人报告会”以来,我听说,这种精神已经产生了很大的“正能量”。

然而,有道是“财富不嫌其多”,尤其是精神财富更是越多越好。我想,如果能将张祖坤的精神,尤其是对“面临磨难,决不投去绝望的目光”这种显示出强大生命力的精神做更深入的开采、提炼、研究、思考,继而再做更广泛、更广阔、更持续的传扬,那必将有更大的“济世”功效,更有助于荡涤灵魂、养育正气、坚定信念、增添豪情、“面临磨难,也决不投下绝望的目光”。

所以我认为,张祖坤的精神值得写,值得用心写,所以我说“好”。

在此之前,迪生曾为另一位楷模赵广军写过长篇报告文学《点亮生命:志愿者赵广军感动中国》,此书出版发行之后,影响甚好。获广东省“五个一工程”奖,又被评为“2010年全国书刊优秀畅销品种”、“第二届全国百种优秀青春读物”。所以我认为这一次他也能写好张祖坤,甚至会写得更好。所以我对迪生说“可”。  今天,迪生的长篇报告文学书稿《钢铁生命——国家一等荣誉军人张祖坤的非凡人生》,果然送到了我手上。

这本书的书名又赫然跃出“生命”两个大字。看来这位年轻人真的是“甘为生命写春秋”了。

迪生对我说,如果我看了书稿觉得还行,就替他说几句话,也就是写个“序”。

记得迪生还曾对我说,他总是把与张祖坤的相识当成一次“跨领域的灵魂相遇”。我觉得也是。他们一个是自强不息的生命的强者,一个是用手中的笔捕捉灵感、反映生活、歌颂生命的作家。张祖坤的出现让迪生受到了巨大的心灵震撼,一种崭新而深刻的人生形态深深地打动了他的心灵。这应是很自然的事,所谓“惺惺相惜”、所谓“心有灵犀”者是也。作为一个对生命怀着浓烈的感激之情,对生活有过诸多独特体验的刘迪生,自强与激情,大爱与奉献,是最能引起他共鸣与感动的生命音符。随着接触的频繁与交往的深入,迪生对张祖坤的博爱情怀与慈善之心,有了更切身的体会和更深刻的认识。在这个过程中,他用手中的笔一点一滴地记录着张祖坤的人生轨迹,从而,张祖坤的铮朗与血性,温润与慈悯的形象也就在他的笔下丰满、鲜活起来。《钢铁生命——国家一等荣誉军人张祖坤的非凡人生》的诞生由此水到渠成。

迪生说,他是含泪去书写张祖坤的。我能想象出这位年轻人伏案疾书的样子。夜深人静电脑前,他敲下的不仅仅是一个个文字,抑或更是生命张力的不断升华和丰富吧。《钢铁生命——国家一等荣誉军人张祖坤的非凡人生》就这样带着来自海边的淡淡的咸味,迎着清晨缕缕阳光,逐渐清晰地呈现出了张祖坤坎坷而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

我还了解到在写作的过程中,是张祖坤本人、家人、亲朋好友、左邻右舍以及其他人的真实、丰富、生动的追述、补充,才使作家的笔触撬开了刻画张祖坤人生的立体的矿藏,揭开了这个忠厚而坚毅的徐闻汉子心灵深处最隐蔽的所在,所以,诸如“半条命:挑战死神”、“半世缘:情满河山”、“半个人:下肢空空”、“半身铁:矢志站立”、“半夜雨:一帘幽梦”、“半边天:经典情人”等章节才写得这样富有个性、富有张力、富有诗意、富有境界、富有魅力,富有催人泪下的“人情味”。

有人说,这是一个泥沙俱下的浮躁时代,虚幻得很。但《钢铁生命——国家一等荣誉军人张祖坤的非凡人生》分明让我们真真切切地看到了人性中这些美好的方面,也让我们真真切切地看到每一个生命的个体都有自己的梦想和实现梦想的勇气和力量,他们在人间绚烂地生活着、碰撞着、激荡着,并且可以这样相遇、停靠、交融,非常真实、非常和谐、非常动人。迪生以他灵动的文字令人尽情地感受着这美好的一切。

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了解生命而且热爱生命。”

迪生这本《钢铁生命——国家一等荣誉军人张祖坤的非凡人生》给人们带来了不一样的关于生命的描绘、思考和启示,所以我说他是“甘为生命赋春秋”。

写了如上的话,就算是“序”吧。

2013年4月8日

南湖半岛花园古砚斋

后记

信仰:一个“负债”人的灵魂赞歌

由于东方文化的先天性缺失,我们的功利哲学对信仰的矮化走到了时下颇为尴尬的时代。

许多人活在物质的背后,被利益和虚荣所俘虏。人与人之间更多的是一种假情滥调,所谓情深手足都只不过是一种伪装。

没有自我的舞台落寞而又孤独,没有爱和友善的天空,种子让泥土感到悲壮。

可总有一些人在岁月遗忘的深处闪亮,总有一些人在生活的山坡盛开向阳的梦想。在广东的湛江,就有这么一个人,他令日子添增色彩,他令生命为之骄傲。

曾经一生都想“做生意仔”、想当“剃头匠”、想捧个小铁饭碗而不可得的张祖坤,这个只想在生活里完成自己那个小小梦想的男人,因为他的本色他的执着,梦想总在拐弯的地方诱惑着,试探着他。因为这个有着大海一样情怀的“海的侬仔”。用官话来解说那就是“自强不息、顽强拼搏”吧,机缘巧合他得到了这个时代和社会的认可。

湛江市市级以上党政领导机关对他授予的荣誉称号和荣膺的重职,林林总总,泛录如下:

1994年被广东省军区、省民政厅、省人事局评为“军地两用人才”先进个人。

1995年荣获湛江市“十大自强模范“称号。

1997年荣获“广东省自强模范”称号。

1998年当选为广东省残联第三次代表大会代表和中国残联第三次代表大会代表。

2003年当选为广东省残联第四次代表大会代表。

2004年被《中华爱国国典》编委会授予“中国爱国英才”称号,荣获国务院扶贫办首届消除贫困奘。

同年,广东省残联发出《关于向张祖坤同志学习的决定》;

2005年荣获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被广东省省委授予“模范共产党员”称号。

同年,被中国文化促进会评为“时代杰出创业新闻人物”;被湛江市新闻学会评为“湛江市十大新闻人物”。

2006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并被中组部评为“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国家劳模。  同年,当选为徐闻县政协副主席。

2007年分别当选为中国共产党湛江市第九次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广东省第十次代表大会代表。

同年3月,被授予“全省优秀县残联理事长”称号。

2008年当选为广东省残联第五次代表大会代表和中国残联第五次代表大会代表。同年,被评为“改革开放30周年感动广东人物”。

……

对于张祖坤,对于一个“特殊”的人,他用了他特别的勇气和胸怀开采了属于世界的精彩!荣誉、职务、美名、鲜花、掌声、美酒、证书、喝彩、主席台、前呼后拥的热闹……

对于一个生命处于如此极限的人来说,又是何等的不易和艰辛。

我们不屑去说肉体的疼痛,不屑说精神孤苦的剿杀,不屑说是人格的羽化,还是对生命无尽宽阔的极度挑战。那些给我榜样和精神导向的人物有: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的万里行程,那是一场场惊涛骇浪,一次次灭顶之险,也一个个新陆在目……我们只要有他一样的努力,都可以和他挨肩比踵,得到他所得到的一切。

但是,我们能看到他所看到的美丽和丑陋、光明和黑暗残酷较量的惊心动魄、万般风情吗?

我们不得不承认,很多事情我们看似偶然,其实那是必然。2008年11月,张祖坤来到北京,参加中国残联第五次代表大会。张海迪在北京京西宾馆与张祖坤有过一次长谈。

当她知道徐闻县残联以办经济实体来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时,这位才华横溢的残联主席,动情地握住张祖坤的手:“好啊老张!我知道,徐闻在祖国大陆的最南端,那里的风土人情非常独特,人民都很勤劳。残疾人的生活也不容易。你们坚持创办经济实体为残疾人谋利益,改变残疾人的待遇和地位,可不容易啊!”她高兴地与张祖坤合影留念。

在采访中有一个有趣的发现,张祖坤帮助了那么多人,他竟然好多名字都讲不出来,事情也讲不清楚。除了黄其穆和张安好,其他的姓名基本是错的。大概黄其穆与他一样,也曾在徐闻名动一时;张安好呢?是亲亲的战友吧。  本书所写到的故事,吴永福、陈阿婆等等,都是残联的同志提供的蛛丝马迹,笔者才一一采访得来。陪同采访的郑延位是一位很机灵、健谈的年轻人,他跟我讲述了许多关于张祖坤的有趣故事,并照顾我在采访期间的生活,在此深表感谢。同时,衷心感谢徐闻作家、中学老师刘春柳以及她的先生许慎慧为本书提供的宝贵素材。

写文章的人,最好的对象是“嘴飞飞”的人物。张祖坤偏偏羞于讲他自己。其实,读者应该看得出来,从他和战友们的那一场座谈会,就知道他的“嘴水”是相当了得的。

“乜好说的呢?我可能是做了一些子好事,都是应该的!”他结结实实地说,“做了一点应该的事,所谓的好,帮了一下人,就了不起了?帮过我的人,我的恩人,好人,数都数不清哩,哪个宣传他们了?”

于是,他就会讲起了他的奶奶、他的妈妈,他的小学校长张典知;讲起他的邻居定婶,讲他的部队首长李怀保、王学忠,护士吴小英、何云、陈海霞……“我的恩人”,一个个有名有姓,如数家珍。

笔者实在舍不得那些故事,便事无巨细地罗列在本书里。我们走过前山永安村、下洋的小学、下港的大路石桥……这里都留下了张祖坤做“好事”、“善事”的实物实迹。我们向他谈起当地群众对他的感恩之情:“人家都说你是大慈大悲的活菩萨啊!”“去去!”他的“面板”立马变得很严肃了,“要说菩萨,他们才是!你们以为我到那去做乜呀?我是去还愿的,我欠他们的情,欠他们的债,这一辈子都还不完!”他,那么怀念奶奶,想念那些“恩人”,原来他总把自己当成一个“欠”了“债”的人。

这也是一种信徒情结吧。西方有一个宗教,以为人是有“原罪”的,常存“忏悔”之心;张祖坤呢?总感觉自己欠着债,常有“负债”之感。他背负着一个男人的内心精彩与灵魂吟唱,他用了他一生的善与良检阅着人生与梦想之旅。他的确是一个负“债”累累的人。

他负的不光是爱,更多的是一种对于生命无穷尽的尊敬和爱惜。

张祖坤当上县残联理事长、政协副主席后,有时候也会在主席台上、会议上讲到“信仰”,是实实在在地提倡“行善积德”。自己做不到的事,再崇高再伟大,乜意思“嘴飞飞”的诳人?

在他看来,奶奶不知道什么是信仰,对他来说却是他的菩萨——奶奶,不过特别善良、特别慈爱罢了。美好的“信仰”就是善良,就是慈悲吧。

张祖坤,不仅仅是一个满腹大爱、慈悲为怀的人……

张祖坤,正用坚实的脚步,丈量现在与未来,带着一个男人不一样的、永不止息的灵魂。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钢铁生命(国家一等荣誉军人张祖坤的非凡人生)(精)/怒放的生命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迪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羊城晚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4300510
开本 16开
页数 156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3-08-01
首版时间 2013-08-01
印刷时间 2013-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6
CIP核字 2013175910
中图分类号 I25
丛书名
印张 10.75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58
193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2: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