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民居的营造以聚落整体层面的研究,以徽州民居空间为营造对象,对传统徽州民居建筑所在的地理生态环境和人文情态语境进行叙述,对徽州民居展开了从认知到文化不同视角的研究,并结合徽州民居典型聚落与建筑空间的调研展开认知层面的分析。
《徽州民居营造/建筑与文化认知与营造系列丛书》王小斌著。
图书 | 徽州民居营造/建筑与文化认知与营造系列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徽州民居的营造以聚落整体层面的研究,以徽州民居空间为营造对象,对传统徽州民居建筑所在的地理生态环境和人文情态语境进行叙述,对徽州民居展开了从认知到文化不同视角的研究,并结合徽州民居典型聚落与建筑空间的调研展开认知层面的分析。 《徽州民居营造/建筑与文化认知与营造系列丛书》王小斌著。 目录 总序 第1章 徽州民居的环境与民居建筑/001 1.1自然生态环境/001 1.2人文情态语境/003 1.3民居空间形态与演变/011 1.4民居空间里的文化与保护发展的机遇/017 第2章 民居建筑所用的主要材料/022 2.1石材/022 2.2木材/023 2.3黏土砖/024 2.4雕刻用砖/025 2.5油漆与建筑装饰绘画/026 第3章 徽州民居的建筑形态与空间营造/028 3.1民居的建筑形态及空间组合特征/028 3.2天井/032 3.3民居的门窗/033 3.4正房、厢房及其组合/036 3.5屋面/038 3.6园林艺术及民居庭院/039 第4章 徽州民居建筑与传统家庭伦理及文化影响/041 4.1长辈与晚辈住所布局/041 4.2祖宗牌位与风水信仰/042 4.3徽州新安书画印章与制版艺术/046 4.4徽州空间里的健康生活及新安医学的作用/050 4.5徽州聚落里的流水小桥/054 第5章 徽州民居建筑中的装饰艺术与特色建筑/056 5.1石雕艺术/057 5.2木雕艺术/058 5.3砖雕艺术/059 5.4牌坊与祠堂/061 5.5徽州的书院/065 第6章 徽州村落与民居里的典型空间分析/067 6.1歙县雄村旧居及竹山书院/069 6.2许村的高阳廊桥及入口空间布局/071 6.3泾县的厚岸与查济聚落/076 6.4黟县的宏村、西递聚落/086 6.5歙县西溪南的老屋阁、绿绕亭/094 6.6绩溪县上庄的尚书府与胡氏宗祠/096 6.7婺源县的晓起聚落/101 第7章 徽州聚落与民居建筑空间营造中的文化与策略/112 7.1道法自然、顺其自然的思想/112 7.2和谐的整体思维观/114 7.3综合功利观的确立/117 7.4聚落空间辨证发展观/120 7.5聚落空间结构在营建过程中不断完善/127 第8章 若干相关实践研究案例的分析与应用/139 8.1当代建筑设计对传统民居装饰元素的借鉴方法/139 8.2皖南及徽州地域的当代建筑创作实践分析/143 参考文献/169 后记/171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徽州民居营造/建筑与文化认知与营造系列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王小斌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12156177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7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30 |
出版时间 | 2013-09-01 |
首版时间 | 2013-09-01 |
印刷时间 | 2013-09-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建筑-建筑理论与文化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78 |
CIP核字 | 2013162058 |
中图分类号 | TU241.5 |
丛书名 | |
印张 | 11.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61 |
宽 | 184 |
高 | 9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