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师友杂忆(精)/海豚书馆
内容
编辑推荐

翦伯赞,周一良,唐长孺,邓广铭……这些蜚声学界的人物,对于他们在各自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多数人都会有所耳闻。但是,在他们取得卓越成绩的过程中遭遇过什么样的人生波澜?日常生活中的他们又是怎样的?……田余庆所著的这本《师友杂忆》将带你走近他们,了解更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内容推荐

《师友杂忆》是一本作者田余庆怀念已逝师友的小册子,由十篇文章组成。身为历史学家,作者在本书中缅怀的师友也都是史学界知名学者,包括翦伯赞、郑天挺、邓广铭、周一良、唐长孺、商鸿逵、逯耀东等。作者满怀深情地回忆了与这些师友的交往过程,记述了他们在学术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经历过的磨难,特别是对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人格魅力予以高度敬佩。这些文章饱含情意,留存了不少旧闻,具有很大的史料价值。

目录

历史主义无罪

在北大历史系翦伯赞教授百年诞辰纪念会上的发言

清明何处祭孤魂

 ——在翦伯赞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

忆郑师

邓师周年祭

周一良先生周年祭

《周一良批校<世说新语>》影印本前言

接替陈寅恪,树立了一个新的路标

 ——《唐长孺全集》首发式上的发言

清淳勤勉老书生

 ——商鸿逵先生逝世十周年祭

睹书伤逝

 ——纪念逯耀东先生

试读章节

今天,在清明时节,我们聚集在这里,纪念北大前副校长、历史系系主任,我国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翦伯赞先生诞辰一百一十周年,我的心情是复杂的。翦先生一生的光辉业绩,他为中国新史学做出的贡献,他为北大史学系付出的心血,我们永志不忘。但是想起他晚年经历过如此的苦难,以至于骨灰无存,魂无所守,又不得不令人万分痛心。清明何处祭孤魂,这不仅是翦先生亲人的痛,也是翦先生的朋友、学生和所有景仰者共同的痛,永远的痛。

我,作为翦先生一名私淑弟子,受过他的指点教导,后来又长期在他的领导下工作,备受他温馨殷切的关怀。而且我早年与翦先生还有过一段永不忘怀的缘分。抗战晚期,日寇进逼,贵阳吃紧,我作为一名流亡的大学生,随学校到了重庆,住进了基督教青年会安排的地方,有不少左派文化名人来做演讲,还与我们有长时间的交流。名人之中就有翦先生。他们的演讲内容,对我这种未见过世面,却有流亡经历,不满社会黑暗的青年,真是起到振聋发聩的作用。解放后我跟翦先生提到这事,他还记得起来。他说,那时所说的话,总不外乎骂国民党抗战不力,讲国家民族兴衰的道理,讲认清社会的过去现在与未来,鼓励青年为一种理想而追求。那时,这些话我听起来都特别动心。从那时开始,我就把专业志向一步一步地从医学转移到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终于走上了历史学这条不归之路,其间翦先生是一位重要的启蒙人。今天在这里纪念翦先生,我要向翦先生再次表达感激之情。

翦先生一生,服务最久的地方是北大历史系,北大师生怀念翦先生的方方面面。我只就几个视点来做发言。

1952年院系大调整以后,北大历史系相当长一个时间内的中心工作,是学习苏联搞教育改革。我们拿着一份莫斯科大学历史系的教学计划,反复讨论、跟进、修改,又讨论、跟进、修改,目的是要办出一个中国的莫斯科大学历史系来。虽然也说要注意联系中国实际,但该怎么联系,谁也说不清楚。我们态度是认真的,但就是搞不出名堂来。这种工作翦先生虽也参与讨论,但毫不感到兴趣。他对系里的事情另有关注之点。

第一是关注教授的团结合作。三校的历史系,原来都是强系,名教授较多,各有自己的传承和风气。合并之前在政治运动中,有的教授受过损伤,心存观望。有的教授则比较在意安排使用问题。三校合并基本上是按上面决定办事,并未有什么酝酿。合并后应当使教授们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且公平合理,有问题能及时调整。这个方面不摆好,会引起新的人事纠纷,造成阻力,严重影响团结合作。翦先生自己由于其马克思主义史学名家的特殊身份,也易于成为聚焦之点。但是翦先生以他的睿智谦和,凭他丰富的阅历和工作经验,年复一年地把隔阂加以调适,把缺陷加以修补。那一段时间中,历史系内部关系虽然不是一点失误也没有,一点问题也未出现,但总体上说三校教授相处,友善平和,互尊互信,没有文人相轻的毛病,风气是良好的。老教授如此,上行下效,青年教师也能相安相得。一直到文革中各校搞内斗时,历史系也不曾出现过太严重的分裂斗争,文革后两派修补也较容易完成。这是很不容易做到的事,翦先生以身作则,领导有方,形成了良好传统,起了重大的作用。邓广铭先生在台湾《传记文学》中撰文介绍翦先生,在这点上也特别推崇翦先生的风范。这可算是翦先生在北大历史系留下的一份珍贵的精神财富,今天还起着作用。这是第一点。

第二,翦先生被视为全国高校历史系马克思主义的巨擘,他领导的北大历史系的学术动态很受史学界的关注,直接影响各校历史系的教学与科研。五十年代后期以后,在当时条件下,北大历史系只能是随着左倾学术潮流而动,不可能例外。但是在文革以前,北大却没有起过引领左倾学术潮流的作用。这一点,我们从系内动向看得比较清楚。当左倾思潮最为激荡的时候,北大大批教师却在翦先生领导下老老实实地编写教材。系内师生中一旦出现某种花样翻新的观点,明显地背离了历史实际,翦先生知道了,总会想方设法敲敲打打,批评这类观点,使之尽快纠正,不至于扩大影响。翦先生稍后写成的一些对史学的纠风文章,其事例多数都取材于系内师生之中。这样做需要敏锐眼光和求实精神,更需要理论勇气,甚至还要甘冒政治风险。翦先生对维持系内学术风气所起的作用,同他力求团结三校教授一样,我们都是在事后才能看得更为清楚。翦先生为北大历史系树立的这种良好风气,我们是要继承下去的。

P27-31

序言

“海豚书馆”缘起

沈昌文

俞晓群、陆灏和我,在将近二十年前就有过一次“三结义”。那时,我刚要“退居二线”,但是贼心不死,还想做事。更主要的,是多年的出版工作让我结识许多名流,都是做文化的好资源。原单位的新领导不会不让我再做点小事,但是,我知道,老一辈的领导是不希望我再做什么事的,我的愿望会让新领导他们很为难。谁让我在过去一些年里那么不会伺候老人家呢!这时我概括过自己的心情:出于爱的不爱和出于不爱的爱。我只能离开我钟爱的原单位,同新结识的朋友们去“三结义”了。

完全没有想到,封建社会里的自由结义形式竟然胜过我多年习惯的领导任命方式。我们的“三结义”居然越搞越热火。没有多少年,做出来的东西,无论质与量,都让我惊喜不已。举例来说,先是《万象》杂志;接着是《新世纪万有文库》,几百本;后面来一个《书趣文丛》,六十来本……这些成绩,都是我过去不能想象的。自然。这些书的问世,还得感谢许多参与其事的其他同事和朋友,恕我不一一列举了。

那时“三结义”的“桃园”在沈阳的“辽教”。以后时过境迁,我们的刘备——俞晓群——迁出沈阳,于是,现在再次“三结义”,改在北京的“海豚”了。

出版社而名“海豚”,对我来说是个新鲜事儿。但我知道海豚爱天使的故事——“天使想给海豚一个吻,可是海太深了。海豚想给天使一个拥抱,可是天太高了……”“‘天使,我如何才能得到你爱的馈赠……’海豚痛苦地低鸣。”

现在,解决海豚痛苦的,不是别人,正是那位来自黄浦江边的著名渔人——陆灏。陆灏结识天下那么多能写善译的天使,他们会一一给海豚以深爱,以宏文,让海豚名副其实地成为一条出版江河中生活得最顽强的鱼——俞晓群领导下的出版大鱼。

我遥望海豚的胜利和成功,乐见俞晓群、陆灏两位愉快的合作,特别是读到大量我仰望和结识的天使们的怀着深爱的作品。我高兴自己现在也还是“三结义”中的一员,虽然什么事也没力气做了。我今年七十九岁,能做的只是为人们讲讲故事,话话前尘。以后,可能连这也不行了。但是无碍,我不论在不在这世界,还是相信:二人同心.其利断金,俞、陆的合作会有丰富的成果。遥祝普天下的天使们,多为这两条来自祖国南北两隅的海豚以热情的支持!

二〇—〇年五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师友杂忆(精)/海豚书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田余庆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海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1020260
开本 32开
页数 88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45
出版时间 2014-06-01
首版时间 2014-06-01
印刷时间 2015-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152
CIP核字 2014094632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3.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189
123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3:2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