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日本自卫队
内容
目录

第一章 麦克阿瑟的“六年训政”

 一、美军的占领与“皇军”的解体

旧貌换新颜

帝国陆军:“永远开除军籍”

帝国海军:马不停蹄“再就业”

 二、“宪法第九条”之争

“超前了100年”

全民炒宪法

 三、“独裁者”吉田茂:战后新日本的“操盘手”

根正苗红

“吉田路线”及其遗产

 四、“内务军阀”与警察预备队的创社

没有朝鲜战争就没有自卫队

“内务军阀”压倒“昭和军阀”

防卫力渐进主义VS防卫力强化主义

五、“帝国海军”的后裔

 日本版“海岸警备队”的诞生

“大业”的开启

“资产重组”还是“借壳上市”?

 六、“航空业者”的幻想与真实

体制外的纸上谈兵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第二章 没有名分的“军队”:自卫队艰难成军

 一、“疑似”军队的诞生

勉为其难的“陆军”

帝国海军“王者归来”

“独立空军”梦想成真

传承与扬弃

 二、把“制服组”的权力关进笼子

“警察”和“军人”的恩怨纠葛

发生在自卫队的怪事

 三、防卫政策的争论

“先天发育不良”的防卫厅

《国防基本方针》的出炉

“赤城构想”:向“正常军队”转型的初次试探

 四、先发制人的军事传统

屡试不爽的“法宝”

偷袭如何成功

先发制人策略的经济与文化根源

 五、自卫队的初次考验

安保运动:岸信介政治生命的终结

自卫队的抗命

第三章 坎坷的成长之路(1960--1991)

 一、日美安保体制:美军的小跟班

陆上自卫队:死守北海道

海上自卫队:反潜作战

航空自卫队:“紧急升空”的空中警察

对美一边倒的“二次防”

 二、处境尴尬:“加入自卫队是一种耻辱!”

政治上的禁忌:“三矢研究”曝光和议长撤职事件

民众眼中的弱势群体

逆流:“理想不成,杀身成仁”

 三、防卫政策的调整

“自主防卫”再战“安保体制”

《防卫计划大纲》:长期国防战略的出台

《日美防卫合作指针》:安保体制的完善

自卫队的国防宣传之道

四、自卫队任务的拓展

别连科叛逃日本:防空体系破绽百出

防空体系建设的强化

海自的大跃进:“保卫1000海里交通线”

第四章 自卫队的正规化建设

 一、陆上自卫队的整编

战前和战时的帝国陆军

“民兵”也搞正规化

“虎子部队”复活

 二、防卫大学校:自卫队干部的“摇篮”

横须贺的别样风景线

建校的初衷:培育“民主的新国军”

联合素养点滴生成

日常养成注重“生活即教育”

 三、在自卫队怎么“混”

干部是怎样炼成的

学而优则仕

自卫队之母:士官阶层

自卫队的“蚁族”:“士”的群体

女性队员:自卫队“才女”登场

自卫官的业绩考核

 四、自卫队的日常花销

自卫队员的衣食住

防卫费探秘

 五、东洋之刀锋利

战后装备自研之路

日本军工的潜力

亮点抑或缺陷

根深蒂固的“职人”情结

第五章 “老革命”遇到新问题

 一、不再“蜗居”:自卫队亮相海外

海湾战争的震撼:“钱的贡献”不如“人的贡献”

困极求变:“1955年体制”的崩溃

外务省的算盘

PKO行动的痛苦:权限之轻如何承受职责之重?

伸缩自如的“非战斗区域”

“Show the Flag”:太阳旗现身巴格达

出尔反尔的阿富汗派遣

 二、朝鲜问题:自卫队发展的助推器

1994年的“朝鲜威胁”

托朝鲜的福:开发导弹防御系统

日美同盟:从漂流到强化

 三、非传统威胁对防卫政策的冲击

地铁沙林毒气事件:自卫队形象首次曝光于荧屏

能不能攻击敌国导弹基地?

“有事法制”还是“找事法制”

第六章 自卫队的转向

 一、“制服组”的攻势

“作战色彩”取代“协商色彩”:统合幕僚监部的诞生

防卫省机构改革:提升“制服组”话语权的新契机

“制服组”的奋斗

各取所需:“制服组”与政客的接近

自卫队选票争夺战

口无遮拦的幕僚长

 二、自卫队实力大起底

守土防卫的陆自

质重于量的海自

不断提升作战效能的空白

陆海空各自的文化性格

 三、战略重心的南移与作战思想的转变

日本加强西南地区军事存在的动因

自卫队打造“西南防线”的主要举措

四、为了“自卫”而受训

聚焦任务需求,训练各具特色

经费捉襟见肘,训练勉为其难

训练场地受限制,陆海空频出奇招

 五、普天间问题:日美同盟的“阿喀琉斯之踵”

美军全球重组

世界上最危险的基地

1996年的协议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第七章 自卫队的“救灾出动”

 一、指挥系统高效顺畅

阪神大地震:战机延误事出有因

东日本大地震:第一时间吹响“集结号”

机动能力令人惊讶

 二、作战能力令人刮目相看

作风顽强:精疲力竭仍士气高昂

训练有素:危急关头显成效

白璧微瑕:后勤保障露隐患

配合默契:一体化的日美联合行动

 三、天赐良机:救灾能成为自卫队的转折点吗?

民众评价获高分

“制服组”的梦呓:自卫队实力大扩张

第八章别让武士刀开刃

 一、日本的军事战略与其国民性

白村江战役后的跃进

明治初期“内治优先派”与“征韩派”的争锋

甲午、日俄之役以及战后的策略

 二、和平通商VS军事扩张:日本近代国家发展道路之争

第一次争锋:“强兵”还是“富国”

政党内阁:和平主义对军事扩张的抗争

战后和平路线的起航

三、日本社会的现状及对自卫队的影响

文化构造先天不足

“不安经济”饮鸩止渴

难以“正常”引发焦躁

社会生态整体右转

自卫队“不祥事”频发

四、迈向“正常”军队与“正常”国家

民主与和平:当前日本社会的主流意识

“制服组”内部对自卫队走向的争议

中日之间,朋友为好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编辑推荐

在国人的印象中,日本自始至终既亲近又疏远,地理上临近、心理上遥远。两国既有很多共同利益诉求,又有很多极难解决的矛盾,这种难以割舍的若即若离的关系,恐怕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对于日本,我们更需要一种理性的思考和观察。华丹编著的《日本自卫队》是唯一一本全面、详细讲述日本海、陆、空自卫队历史以及最新情况的全景式著作。作者以冷静而理性的视角和翔实的资料,向读者讲述了日本在战后军事实力的现状。自卫队之于日本犹如一把尚未开刃却质地精良的军刀,一旦开刃,其杀伤力不容小觑,作为邻国,更应去了解这把“缺刃的军刀”。

内容推荐
本书内容包括: 麦克阿瑟的“六年训政” ; 没有名分的“军队”: 自卫队艰难成军 ; 坎坷的成长之路 (1960-1991) ; 自卫队的正规化建设等。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日本自卫队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华丹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陕西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24110128
开本 16开
页数 29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15
出版时间 2014-08-01
首版时间 2014-08-01
印刷时间 2014-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504
CIP核字 2014003001
中图分类号 E313.1
丛书名
印张 19.25
印次 1
出版地 陕西
250
175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6:5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