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重大事件中的毛泽东
内容
编辑推荐

毛泽东,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从1949年到1976年,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担任过的主要职务几乎全部称为“主席”,所以被尊称为毛主席。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在赵维编著的这本《重大事件中的毛泽东》中,我们将回顾毛泽东同志参与过的重大历史事件。

内容推荐

赵维编著《重大事件中的毛泽东》一书,以纪念毛泽东诞辰一百二十周年。

通过《重大历史事件中的毛泽东》,我们可以看到:青年时代的毛泽东;毛泽东与张国焘的激烈交锋;西安事变时的毛泽东;重庆谈判时的毛泽东;三大战役中的毛泽东;抗美援朝时的毛泽东;庐山会议中的毛泽东;“文革”发动前夕的毛泽东;毛泽东与“九·一三”事件;生命最后时刻的毛泽东。

目录

第一章 人生选择时刻:青年时代的毛泽东

一、“秀才”从戎

二、前途的抉择

三、寻读“无字之书”

四、“二十八画生”的《征友启事》

五、北国之行

六、“算人间知己吾与汝”

第二章 长征中的黑暗时刻:毛泽东与张国焘激烈交锋

一、两河口初会

二、“让他当总政委吧”

三“吕端大事不糊涂”

四、“我们需要团结”

五、另立“中央”

六、“国际代表”的调解

第三章 西安事变:民族存亡时刻的毛泽东

一、“三位一体”新局面

二、“把蒋除掉,无论哪方面都有好处”

三、“这是日本人的阴谋!”

四、“西安事变结束了内战,也就是抗战的开始。”

五、“共产党倡导的是民族战线”

第四章 在决定中国命运和前途的关键时刻: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台前幕后

一、“鸿门宴”

二、毛、蒋斗法

三、从“审治”到“受勋”

四、广交朋友

五、诗才惊天下

第五章 震惊世界的大决战:三大战役中的毛泽东

一、“关门打狗”

二、拖住两个打一个

三、平绥线上缚苍龙

第六章 气贯长虹的决策:毛泽东与抗美援朝战争

一、无比艰难的决策

二、“我的意见还是彭老总最合适了”

三、运筹帷幄

四、“以打促谈”

五、强军固本

第七章 庐山会议中的毛泽东

一、“做冷静的促进派”

二、赋诗谈词神仙会

三、“你解放军不走,我就找红军”

四、要到阶级完全灭亡,斗争才会止息

第八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文革”发动前夕的毛泽东

一、风起青萍之末

二、“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

三、“天下大乱,达到天下大治”

四、“满街红绿走旌旗”

第九章 惊心动魄:毛泽东与“九·一三”事件

一、从赏识到分歧——毛泽东与林彪

二、让我早点死,就让我当国家主席!

三、铤而走险

四、“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他去吧!”

第十章 生命最后时刻的毛泽东

一、陨石、地震,天人感应?

二、历史在这里定格

三、最后的抉择

试读章节

一、“秀才”从戎

1911年春,毛泽东挑着行李到湘潭乘船至长沙,进入湘乡驻省中学堂。好男儿志在四方,他终于以自己有策略的反抗摆脱了专横父亲的羁绊,走出乡关,迈进了广阔的新天地。而此时清政府的统治风雨飘摇,长沙日益成为反抗清廷革命的堡垒,革命党人十分活跃,社会上充满新的气象。这一切无不令少年毛泽东心潮起伏。

毛泽东很快痴迷于同盟会主办的《民立报》——《民立报》是孙中山鼓吹民族主义的喉舌。他在与父亲的斗争中已展现出叛逆精神,报上的反清言论很快激起他的共鸣。在革命潮流激荡下,毛泽东率先剪去自己的辫子,并且说服他的朋友和同学剪辫,以示反抗清政府的决心。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两三天后,湖北革命军的一位代表经校长同意,到湘乡驻省中学堂向学生发表演说。这位革命党人激情满怀,痛斥清政府的腐朽昏庸,向师生们详细介绍武昌起义的经过,并分析了当时武汉三镇的军事政治形势。他说,清廷已重新起用被罢黜的袁世凯,袁正兵分两路,水陆兼程,向武汉扑来,新生的革命政权岌岌可危。他鼓动大家立即行动起来,投笔从戎,援救湖北起义军。师生们深为震动,整个会场鸦雀无声。演说结束后,当场有几名同学站起来慷慨发表政见,对湖北的革命党人为民前锋的自我牺牲精神表示由衷佩服。还有人表示,湘鄂两省唇齿相依,湖北首义告捷,湖南应当立即大力声援。毛泽东心情也异常激动,但他在沉默之后冷静地指出:革命需要实际行动,而不能光靠嘴巴讲。面对这场推翻帝制的革命,决不能袖手旁观。他提高嗓音说:“我已经想好了,当兵去!”

“当兵?!”从没走出过校门的同学们惊奇地望着他。

“对!’当兵。”毛泽东坚定地回答,“到湖北去,当革命军!我们既然要革命,就不能空口讲白话。光喊口号,是打不倒宣统皇帝的。要革命,就要到战场上去,真刀真枪,干!”

毛泽东约好4个志同道合的同学,决定投笔从戎。临行前,他们听说汉口街道潮湿,需要雨鞋。这下可犯了难,因为他费尽心思筹借到六块钱,除了买一张三等舱船票外,就所剩无几了,哪还有钱买鞋。无奈之下,决定向在长沙新军当兵的一个同乡借鞋。

第二天,即阳历10月22日,正是武昌起义后的第12天。毛泽东从小吴门出城,赶往新军第二十五混成协(旅)的兵营。只见门口已挂起了“禁止通行”的牌子,气氛异乎寻常的紧张。原来,湖南革命党人焦达峰、陈作新已在策动新军反清起义。当毛泽东返回时,新军已攻入长沙城。他爬上一个高地观战,看见一小队新军攻打军械局,大队新军从小吴门进了城,直奔抚台衙门。由于抚台衙门的卫队没有抵抗,新军很快攻下,写着“汉”字的大白旗在抚台衙门上空升起。毛泽东返回校园时,大门已由新军士兵守护,处处挂起了“汉”字白旗。当天晚上,成立了“中华民国湖南军政府”。随即通电全国,宣布湖南光复,并且开始招募新兵,扩充军队,准备援救武汉。当时,长沙城里,招募新兵的旗帜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应募的人也十分踊跃,许多青年学生纷纷投笔从军,一支学生军很快就组建起来。

原来准备当兵的同学中,有3人认为革命已告成功,放弃了当兵的打算,只有一人仍追随毛泽东坚持参军。毛泽东认为学生军基础不好,不如参加正规军。他放弃了去武汉参军的打算,就在长沙参加了革命军,被编入湖南新军二十五混成协(旅)第五十标第一营左队,成了一名普通列兵。这支新军联队就驻扎在尚没有开始办公的审判厅里。军营里的操练采用的是日本和德国的步兵操典,每天三操两讲,点名训话。生活刻板,而且一切以长官意志为转移,稍有辩解,就会遭致打骂。毛泽东天性厌烦约束,打心眼不喜欢这种生活。但为了自己朦胧的革命理想,他表现出相当强的忍耐力,坚持勤学苦练,对出操、上课都特别认真,几个月的时间里,就掌握了一些初步的军事知识。可以想见,这一经历对他日后指挥工农革命军上井冈山不无作用。

在军队里,毛泽东同士兵建立了很好的友谊。士兵大多文化水平不高,他们非常敬重毛泽东,钦佩他的博学多才,特别爱听他讲《三国》、《水浒》的故事。他常为不识字的士兵写家信,给他们读报纸,引导这些出身贫苦、忠厚朴实的士兵们关心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毛泽东此时已初步展现了他非同寻常的感染力与人格魅力。士兵们亲切地称他为“秀才”,一个出身矿工和一个出身铁匠的士兵,成为毛泽东最好的朋友。

毛泽东在新军每月饷银是7块大洋。他从不将这些钱用于享乐,除了两块用于伙食,其余的钱几乎全部花在购买书报上。他意识到,报纸是中国政治生活中一种崭新的工具,因而将其视为至宝。每天站完岗、练完操后,他就坐下来全神贯注地阅读书报,并由此而思考和研究社会实际和政治问题。通过报纸这个嘹望中国、嘹望世界的窗口,毛泽东极大地开阔了视野,获得了不少新知识。在《湘汉新闻》上,毛泽东看到一篇谈论“社会主义”的文章。此时所谓的社会主义是指带有集体主义色彩的社会改革,马克思主义尚未在东方地平线上出现。毛泽东却深为所动,立即和士兵们讨论起来,认为“社会主义”才是拯救中华的“济世药方”。他热情洋溢地写信给几位东山学堂的同学,要求讨论这个有吸引力的问题,但却并未能激起回应,仅有一个同学给他回信。

武昌起义后,全国各省纷纷起而响应,清廷倾覆。1912年春,南北和议告成,孙中山与袁世达成协议,南京临时政府被解散,南北军事对峙阶段已结束。毛泽东以其心气之高傲而甘当一名士兵,本来是要为革命而冲锋陷阵,却未料到一场革命如此之快即以妥协而告终,继续当兵已经并无意义。虽然连长和排长们都劝他留下来,但是当他认为军队不再是时代先锋时,在历经半年的军旅生活后,他毫不犹豫选择了重返学校。

后来与毛泽东逐鹿中原的一位枭雄蒋介石,早年在日本经历过严格的军事训练,奠定了其一生事业的基础。相较而论,蒋介石无论文采风流,还是韬略武功,均与毛泽东有相当远的距离。但毛泽东已经意识到,在群雄纷起的乱局中,枪杆子固然是立身之本,但假若没有先进理论知识的指导,终究难成大器,甚至与军阀无异。他选择参军半年,然后选择重返学校学习,都展现了其远见卓识。

青年时代短暂的戎马生活是毛泽东传奇人生中的一个小插曲,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此时已可见他勇于任事、着重实干的品格,这是他与那些雄辩滔滔的理论家根本区别的地方。正是早年军旅的这种砥砺磨练,造就了日后统帅百万雄师的一代英杰。

P3-6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重大事件中的毛泽东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赵维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0817472
开本 16开
页数 29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45
出版时间 2013-01-01
首版时间 2013-01-01
印刷时间 2013-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43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A752
丛书名
印张 19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71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1:2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