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直播幕后(电视突发直播一线手记)
内容
编辑推荐

突发直播,40多年前,是电视异军突起的秘密武器,40多年后,是电视求生图存的看家本领。从CNN9.11袭击直播到NHK3.11海啸直播,从尼克松访华直播到王家岭矿难直播,张鸥编著的《直播幕后:电视突发直播一线手记》:一线故事,火线经验!写作中力求“有理有例”—有理,即有理念,由实战出发,又不拘泥于实战;有例,即有案例,通篇举案说法,搜集了国内外突发直播的经典案例,从中国出发,又不局限于中国。

内容推荐

《直播幕后:电视突发直播一线手记》由张鸥编著。

为何突发直播令电视人欲罢不能,却令观众爱恨交加?为何突发直播越来越多,缺憾却没有越来越少?突发直播在海外,七十多年千锤百炼,由“一家独大”嬗变为“全球共享”,背后是怎样跌宕起伏的轨迹?

突发直播在国内,半个世纪摸爬滚打,从“宫廷盛宴”演变为“家常便饭”,幕后有哪些扣人心弦的玄机?

《直播幕后:电视突发直播一线手记》直播幕后,步步惊心,写给做直播的人看,说给看电视的你听。

目录

前言 突发直播,最是那一秒的极光

第1章 前线篇:现场直播的三层空间

一、实况转播≠现场报道≠连线 2

二、那些在台风中挣扎的记者们…… 7

三、那些沦为演播室配角的现场 9

四、拜托,来一段现场 11

五、再见,蒙太奇崇拜 13

第2章 后方篇:现场直播的三轴编排

一、三轴叙事:建构直播的“气场” 18

二、X轴:第一时间轴(元叙事轴) 19

三、Y轴:第一现场轴(现场叙事轴) 25

四、Z轴:第三方信息轴(外来信息轴) 31

五、罐头制作:调和直播的“味道” 35

第3章 工事篇:现场直播的功能阐释

一、见证历史瞬间 40

二、呈现多维状态 41

三、传导舆论压力 42

四、缔造媒介事件 44

五、强化议程设置 46

六、蕴蓄言外之意 48

第4章 战略篇:现场直播的言语表达

一、直播记者的“四不”与“十有” 54

二、直播表达的陷阱与攻略 64

三、直播主持:毕其功于一人 75

第5章 战术篇:现场直播的叙事策划

一、三场旱情直播:虎头蛇尾 84

二、一场断桥直播:荡尽从前 89

三、救人!荆州“人链”救人:倒叙直播 91

四、救人!挺进宝庄村:悬疑直播 94

五、古都禅意:一场宗教仪轨的直播策划 97

六、古墓盗影:一场静态考古的直播叙事 101

七、假如直播叙事有公式 108

第6章 情报篇:现场直播的最新趋势

一、催生SNG文体 115

二、技术之争白热化 117

三、直播“地球村化” 121

四、“媒介事件”型直播式微 123

五、网络直播的黎明 124

六、网络直播:在中国的可能性 130

第7章 败仗篇:现场直播的失范考察

一、骄兵作战者忌 137

二、透支信用者忌 161

第8章 兵器之战:媒介即信息

一、粗放化:肇始于土洋结合 174

二、小型化:“一个营”到“一个人” 175

三、尖端化: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177

四、亲历的事:张健的横渡,意外的质疑 178

五、后来的事:打个哈欠也能直播出去 181

第9章 理念之战:人文PK民生PK突发

一、人文直播:牛刀小试 184

二、民生直播:星火燎原 190

三、公共新闻学直播:流星划过 196

第10章 往昔之战:向来萧瑟五十年

一、话说当年:开国元勋与直播 202

二、话说当年:直播肯尼迪之死 204

三、话说当年:“文革”时代的直播 207

四、20世纪80年代:CNN的冒出来与CCTV的走出去 211

五、1997年:中国电视直播年 214

六、日历新世纪:直播新世纪 219

七、“9·11”直播:央视永远的痛 222

八、新闻频道,千呼万唤始出来 224

九、涉台直播:自想象到惯常 234

第11章 透明之战:从避讳走向公开

一、从开放“负面”到直播“负面”242

二、1994年:三场火上了沉痛一课 243

三、新世纪,发言人制度下的直播 245

四、松花江污染报道:五年两个样 249

五、从“3·14”到“7·5” —直播与话语权 252

第12章 揭黑之战:矿难直播

一、2001,第一起被媒体捅出来的矿难瞒报 260

二、2002,记者、盲井与金元宝 262

三、2008,直播车闯入矿难现场 263

四、2009,鹤岗矿难,无法隐瞒的真相 265

五、2010,从王家岭到渑池 268

第13章 时间之战:地震直播差距几何

一、题外一笔:中国地震“报道”史略 279

二、面对汶川大地震,直播够快吗 283

三、面对汶川大地震,直播够冷静吗 290

四、面对汶川大地震,直播够专业吗 294

五、地震报道:与其“辟谣”,不如“警世” 298

第14章 收视之战:台湾启示录

一、他山之石:东森启示录 309

二、拆招台湾SNG语态 315

三、细说台湾SNG乱象 318

试读章节

什么叫直播?这个概念好理解—一比一叙事、无剪辑、共时性等,背不出定义貌似也不影响工作的开展。

而直播有些什么类型却务必要厘清,因为它直接关系到节目的编排、镜头的切换和传播的效果,不能糊涂对付。若是一味剪不断、理还乱,必定伤及直播,乃至重伤。

本章的写作缘起于一场三峡直播。2009年三峡实现175米蓄水的直播,主持人正襟危坐地问现场记者:你认为达到175米意味着什么?然后,记者一口气讲了175米使三峡工程的四大效益发挥到最大值……

这可视作对直播类型的误用,即“以连线替代现场”,确切地说,本应做成现场报道式的直播,却被设计成了连线直播。

看似一样在现场,看似屏幕上也加盖了“直播”印章,然而,直播与直播,其实大有不同。本书参考了何绍伟的观点,将直播从现场信号的角度分为三种类型——实况转播、现场报道和连线,并以实战案例予以诠释。

一、实况转播≠现场报道≠连线

现场直播应当分为几种类型?通常的答案是事件性和非事件性,这是从所谓“新闻性”的角度来区分的,这个答案对直播的实战没有多少指导意义。

从直播本体的角度,我们将现场直播分为三种不同本质的形态:实况转播、现场报道和连线。这三种方式在实际操作中经常互相穿插,但根本上是有区别的。由于长期认识不到位,做得也不到位,最常见的错位就是将连线等同于现场报道,把现场报道等同于实况转播。

1.实况转播(Live Coverage或Live Broadcasting)

实况转播是指通过实时传输技术,将稍纵即逝的实况原封不动地转播给观众,它的最大特点是“特定时间的唯一性”。比如“嫦娥二号”的发射时间—10月1日18点59分57秒,时不我待,即使多等3秒钟就可以完整上《新闻联播》头条也不成。

2010年10月1日,由于“嫦娥二号”发射时间与《新闻联播》开播撞车,为完整转播实况,《新闻联播》在播出片头的同时小视窗直播发射实况,这是《新闻联播》开播32年来的一次重要创新。

实况转播,除了特定时间的唯一性,还应满足两个条件:首先,与事件的核心动态真正同步,事件发展的趋势是未卜的、有悬疑的,而不是在结局已定之后,再所谓“第一时间”呈现;其次,记者必须处于核心现场,非核心现场的直播往往意味着尴尬的开始。

中国台湾东森电视台有句口号叫“永远挺进第一线”,这个第一线正是事件最核心的地带。比如“莫拉克”台风重创的小林村,数百人被泥石流掩埋,东森电视台的SNG(卫星新闻采集)小组比救援队伍抵达得还要早。不过,他们抵达时,灾害业已发生,小林村直播,严格说不属于“实况转播”。同一时期,东森电视台在台东做的“金帅饭店倒塌”的直播,才是货真价实的“实况转播”:一座倾斜的大饭店在镜头前轰然倒下,记者带着几分惶恐把现场介绍得很完整,被全球媒体转载!

在实况转播类型直播中,现场画面永远比记者的脸蛋重要,现场的声音也远远比记者的伶牙俐齿更加重要。在智利矿难33名受困矿工升井的直播中,电视直播镜头永远对准井口和现场的矿工家属,记者无须露脸,当然,记者的画外音也是重要的信息源。

值得思考的是,一些非突发性的活动,比如奥运会开幕式、国庆阅兵式、南京阿育王塔佛顶舍利展露真容等,因为人为干预,其时间具有一定的唯一性,其过程也因为人为保密,对公众保留了相当的“悬念”,对之进行的直播,亦可视为“实况转播”。美国学者将此类型直播称为“媒介事件”。这类直播有三大特点:其一,不同地区乃至不同国度的观众的参与(收看)本身是事件的历史意义的重要部分;其二,观众为了收看直播,往往要打破日常的生活及收视习惯;其三,在直播之前就有相当的“知名度”,是事先大张旗鼓张扬的事件。

2.现场报道(Active Live Shot)

现场报道式直播是最常见的直播形态,它是指:记者是在核心事件落幕、结局基本闭合后“很快”抵达了现场,在现场只有些许动态“残留”,或者捕捉到事件的第二落点,最常见的是事故救援。现场报道式直播,时间的紧迫性是有限的,直播价值也不及实况转播。

现场报道与实况转播最大的不同在于:前者往往依赖记者的现场解读,记者在现场充当“导播”角色,他一边目击,一边解读,尽管核心事件已经尘埃落定,依然能给观众营造浓烈的“此时此刻”之感。

比如伊春空难,头一天晚上发生,哈尔滨应急点记者王跃军等千里奔走,于次日凌晨7点在《朝闻天下》中直击空难现场:救援人员在雾气氤氲中清理遇难者遗体,王跃军身后5米的地方是七零八落的被熏黑的飞机残骸,镜头从他所在的地方向500米外的远处推去,隐约可见伊春机场的跑道——画面说明了一切,这500米正是夺魂的距离。

P2-4

序言

突发直播,最是那一秒的极光

现场直播,40多年前,是电视异军突起的秘密武器。

现场直播,40多年后,是电视求生图存的看家本领。

这里说的现场直播,更多指突发新闻(Breaking News)的突发直播。

12年前的“9·11”,CNN(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在第一架飞机撞入世贸大楼4分多钟后,旋即展开现场直播,甚至比军方反应还要神速。

12年后的“3·11”,NHK(日本放送协会)在地震波抵达地面前几十秒就已经开始字幕直播,短短30分钟后,直播海啸来袭。

30多年前的唐山大地震,中国电视记者去了一线,不过,拍到的灾难画面尚属国家最高机密。记者返京后,被锁在地下室极度神秘地编辑内参。整整3年后,人们才得知:这场灾难夺走了242000多名同胞的性命。

30多年后的汶川大地震,中央电视台在震后22分钟后开始报道,并持续直播了1400小时。

突发直播,让每个人第一时间“站在”第一现场,让每个人看见“历史在眼前爆炸”。

突发直播,让新闻无剪辑、无隐瞒,不修饰、不走形,影响无远弗届。

施拉姆说过:大众媒介只是在地球上生命的漫长一天的最后一秒钟才开始被利用,但是它已然成为人类社会无可或缺的角色。而突发直播,可以说是这最后一秒钟里最耀眼的极光!它的出现,让人类对世界的认知以及认知世界的方式荡尽从前。

突发直播,不是可有可无的一池春水,而是势不可当的滔天洪水;不是湖中月、江边柳、陇头云,而是海中舟、云中雨、火中栗……

在中国,面对直播二字,电视人每每如履薄冰。1971年4月“乒乓外交”直播,周恩来总理亲自批改解说稿;1999年12月澳门回归直播,需要提前一年递交直播申请。

历经近50年的摸爬滚动,现场直播,由曾经的“宫廷盛宴”变成如今的“家常便饭”;突发直播,也由“稀罕”变成了“习惯”。

突发直播,但求最快,力求最真,无门无派,拙胜于巧。然而,它绝非无章可循。

纵观国内外,青史留名的突发直播,背后都有足以撬动地球的“理念支点”,都有足以快刀斩乱麻的“作战方略”。

反观国内的突发直播,常常分不清直播的类型,不在乎电视的语法,屡屡彰显粗放本色:镜头尽显“意识流”,凌乱而毫无章法;切换崇拜“蒙太奇”,繁复而不得要领。

前线报道,追逐政论体,桎梏于“倒金字塔”,以背景替代现场,用事实排斥故事;后期编排,不擅长营造气场,满足于“单摆浮搁”,将现场替代为连线,把悬念消解为结论……

国内至今没有一本关于突发直播方面的专著。本书为笔者多年思行合一的斩获,写作中力求“有理有例”—有理,即有理念,由实战出发,又不拘泥于实战;有例,即有案例,通篇举案说法,搜集了国内外突发直播的经典案例,从中国出发,又不局限于中国。我希望,它能成为广大电视同仁以往鉴来的服务与参考。

张鸥 2013年1月

书评(媒体评论)

直播,突发事件直播,对电视新闻来说,直如呼吸,关乎生死。而中国电视新闻现在总有点呼吸不畅的症状。业内不是没有过研讨、争论,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张鸥的这本书,是希望提供一份全面的诊断报告,同时开出一张阴阳相济的药方。我以为,在一定程度上,他做到了。看这本书,也像看一场精彩的直播,有热闹,有门道。

——央视资深主持人 康辉

直播幕后,大有文章。社交媒体崛起的一大原因是实现了人际资讯直播,而好的电视直播,是应该吸纳新媒体的这种人际资讯直播,并将其纳入电视的全方位直播的手段和渠道,让你同步感受第一现场的同时,通过社交媒体实现观点互动。这既是突发直播之魅力,亦是突发直播所追求。

——央视资深主持人 鲁健

突发直播的最大魅力来自现场。花自开,水自流,世界本来就在那里。如果你是现场记者,你不过是要发现它,并表达出来。所以,你要“含”着点儿,而它要“露”出来,因为观众要看的是现场,现场才是主角。

——央视资深记者 孙宝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直播幕后(电视突发直播一线手记)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鸥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3146802
开本 16开
页数 32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70
出版时间 2013-01-01
首版时间 2013-01-01
印刷时间 2013-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计算机-操作系统
图书小类
重量 0.57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222.2
丛书名
印张 21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8:5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