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宋庆龄传(上下)(精)
内容
编辑推荐

宋庆龄是近代中国最有个人特点的政治家。她在历史的每个重要关头都以其远见卓识作出了独立的判断。

孙中山在世时,宋庆龄是其忠实的助手;孙中山去世以后,她是孙中山的政治主张的继承人,坚守联俄、容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为祖国的独立富强和人民的幸福而奋斗。她的一生历尽艰辛并富于传奇色彩。

她独立于国民党,也独立于共产党。她相信千百万人民将遵循孙中山的道路达到革命的最终目的。她是一个完人,一个真正的人。

尚明轩、唐宝林所著的《宋庆龄传(上下)》文图并茂,大胆披露了宋氏王朝的发迹,宋庆龄的情感和心路历程。

内容推荐

《宋庆龄传(套装上下册)》是记述宋庆龄一生革命实践和思想发展的学术性论著,期望能通过对具体历史事件的考述,显示宋庆龄的历史功绩,其中对她活动中的某些功过得失,也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宋庆龄传(套装上下册)》由尚明轩、唐宝林所著。

目录

第一章 青少年时代(1893—1915)

 第一节 家世概述/3

一、父亲——宋氏家族的奠基人/3

二、母亲——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19

三、姐妹兄弟——民国时期政治经济舞台上的活跃人物/21

 第二节 少年轶事/27

一、扮演“皇后”/27

二、“我也要同你一样”/31

 第三节 激扬文字/37

一、留学美国/37

二、欢呼辛亥革命胜利/43

第二章 在孙中山身边(1915—1925)

 第一节 革命伴侣/51

一、崇拜英雄/51

二、孙中山需要宋庆龄/55

三、有情人终成眷属/57

 第二节 协助孙中山南征北战/65

一、在倒袁、“护法”运动中/65

二、莫利哀路29号/69

三、羊城蒙难/74

 第三节 推动国共第一次合作/83

一、赞同以俄为师/83

二、支持五四运动/92

三、辅助改组国民党/95

四、参加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建设/99

 第四节 继承孙中山的革命遗志/104

一、第一篇演说/104

二、孙中山遗嘱/108

三、初露领袖才华/112

第三章 中华革命的中流砥柱(1925—1937)

 第一节 在大革命洪流中/121

一、维护革命阵营的团结/121

二、反对蒋介石迁都南昌/126

三、力主收复汉口与九江英租界/130

四、热心培养妇女革命干部/134

五、武汉危局中坚持斗争/138

六、与姐妹兄弟分道扬镳/144

七、“七一四”声明/149

八、“我相信共产党”/155

 第二节 苏欧之行/161

一、出访莫斯科/161

二、酝酿组织“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166

三、反对蒋介石与苏联断交/168

四、在异国饱经忧患/171

五、来自“左”的困扰/178

六、在柏林研究土地问题/181

 第三节 宣布国民党“死亡”/189

一、参加孙中山的奉安大典/189

二、舌战戴季陶/193

三、对国民党的绝望与思索/196

四、营救邓演达/200

 第四节 为抗日救亡奔走呼号/208

一、在“一·二八”抗战中/208

二、参加国民御侮自救会/213

三、筹建中华民族武装自卫委员会/216

四、主持远东反战会议/221

五、用老眼光看待“福建事变”/228

 第五节 革命大纛护英华/231

一、成立中国民权保障同盟/231

二、紧张的营救活动/238

三、怒斥胡适/245

四、痛悼杨杏佛/248

五、继续保护共产党人和革命同志/253

六、主持鲁迅葬礼/255

 第六节 伟大的国际主义者/260

一、致力国际保障人权活动/260

二、同萧伯纳的战友情谊/265

三、长期任秘书的史沫特莱/267

四、斯诺的引路人/270

五、并肩作战的其他国际友人/278

 第七节 打通第二次国共合作之路/283

一、为国共谈判搭桥/283

二、救国会的支柱/288

三、营救“七君子”/293

四、发动“救国入狱运动”/298

五、委专人参加世界反法西斯会议/305

六、力促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307

第四章 为新中国奋斗(1937—1949)

 第一节 抗战初期的战斗/319

一、“中国是不可征服的”/319

二、坚持全民抗战的主张/324

三、参加保卫广州的战斗/329

 第二节 组建保卫中国同盟,争取国际援助/334

一、“保盟”的建立/334

二、“帮助中国就是帮助你们自己”/341

三、掌握中国抗战的真实情况/346

四、开展争取广泛国际援助的活动/350

五、动员海外华侨援助祖国抗战/353

六、在香港和国内开展募捐活动/356

 第三节 积极援助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和根据地/362

一、“哪里最需要帮助就帮助那里”/362

二、给八路军和新四军“雪中送炭”/365

三、不流血的斗争/373

四、支持中国工业合作运动/376

 第四节 为民族解放事业战斗到底/387

一、揭露“远东慕尼黑”阴谋/387

二、及时揭露皖南事变真相/389

三、从香港转移到重庆/397

四、迎接抗战胜利/403

 第五节 致力于国家的和平、民主和团结/411

一、创建中国福利基金会/411

二、“争取他们应得的一份”/414

三、反对内战,反对独裁/420

四、支持成立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423

 第六节 参与缔造新中国/427

一、与民共度五更寒/427

二、欢庆解放/433

三、参加开国大典/438

第五章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1949—1981)

 第一节 为建设社会主义呕心沥血/449

一、紧张繁忙的国务活动/449

二、继续为妇女与儿童事业操劳/458

三、始终关心祖国的统一大业/469

四、人民的公仆/472

 第二节 为保卫世界和平而奋斗/480

一、参与领导世界和平运动/480

二、努力增进中国与各国人民的友谊/492

三、丰富、完整的世界和平观/498

 第三节 晚霞满天垂青史/504

一、面对极“左”思潮之忧/504

二、在“文化大革命”的年月里/508

三、口头和书面遗嘱/528

四、遗爱长留人间/532

附录一 宋庆龄大事纪年/540

附录二 征引和参考主要书目/557

试读章节

为了搞清楚这些问题,我们查阅了清咸丰八年(1858年)的《文昌县志》、中华民国七年(1918年)重修的《文昌县志》和《韩氏族谱》、《韩氏家谱》,还到海南省文昌县考查宋氏祖坟碑石,发现了一些有重大史料价值的材料。

宋氏祖坟有韩鸿翼(宋庆龄的祖父)的墓地,位于文昌县宝芳乡,墓碑正中镌刻着“韩考讳鸿翼公之坟”,下款镌刻“住古路园村男政、教、致准,孙乾、德、裕丰立”,“清光绪十九年秋月吉旦”。韩王氏(宋庆龄的祖母)的墓地位于文昌县古路园村宋氏祖居附近,立碑人同上,时间是民国六年。韩氏本家祖公碑现保存在宋氏祖居中,碑文中记载了“显十七代至二十四代”祖考的名字。

根据以上资料,我们对宋氏家族的起源及其发展,作以下简述:

宋嘉树远祖是河南相州安阳人。相州安阳是战国七雄之一“韩国”的所在地。北宋时,大臣韩琦就是相州安阳人,他抵御西夏入侵时,建有显赫功勋,被封为魏国公。后北宋衰亡,韩家被迫南迁,族人韩显卿曾任广东廉州太守。1197年,韩显卿抱宗谱南渡琼州,定居文昌县锦山,成为韩姓渡琼第一代人。以后,韩姓家族就在海南岛繁衍下来。传到宋嘉树曾祖父韩儒循这一代时,已是第二十世了。宋嘉树的祖父名韩锦彝,祖母吴氏,生有二子,名鸿翼和鹏翼。

宋嘉树的父亲韩鸿翼是一位儒商,为人宽厚,并热心公益事业,为乡人所敬重。夫人王氏,端庄文静,能诗善书,常向子女们讲述历史故事,使他们从中得到教益。鸿翼夫妇生有三男一女:长男政准,次男教准(即宋嘉树),女妚三,三男致准。

宋嘉树的叔父韩鹏翼,娶同县宋氏为妻。韩教准后来过继给堂舅——宋夫人之弟,就改姓“宋”,后来发展成为赫赫有名的“宋氏家族”,而其本姓“韩”却被人们遗忘了。

海南岛位于浩瀚的南海北部,北隔琼州海峡与雷州半岛隔海相望,它是我国仅次于台湾省的第二个大宝岛。岛上山峦叠起,河网交错,既有五岳之壮,又有苏杭之秀。横贯全境的五指山,像造物主伸出来的一只手,向人们无私地奉献着丰富的矿藏和物产。万泉河像母亲流不尽的乳汁,滋润着沿海平原的万顷良田。“自古琼瑶称此岛,珠崖毕竟占春先。”由于地处北回归线以南,热带和亚热带的气候更使宝岛锦上添花,全岛终年葱绿,长夏无冬,山光水色旖旎多姿,椰子、香蕉、荔枝、芒果、菠萝蜜等热带水果品种繁多,四季飘香。其中椰树几乎遍布全岛,故素有“椰乡”之称。位于岛东北部的文昌县,更是椰子的世界。椰子自古以来就是文昌人民“消食、款客、定婚多用以为礼”的佳品。县东的椰树林无边无沿,郁郁苍苍,远处眺望犹如大海的波涛,汹涌激荡。该县椰树种植面积及椰子产量,均占全岛之半。加上长时期以来,由于一代一代接种,虽同一树种,却千姿百态,极为壮观:有的苍劲挺拔,高耸云天;有的婀娜多姿,亭亭玉立;有的矮嫩青翠,随风起舞。尤其那外形像球状的棕色椰果,一簇簇,一串串,悬挂在树冠之上,更加逗人喜爱。可是,帝国主义和封建王朝的掠夺和剥削,接连不断的天灾人祸,竟使这个富饶的宝岛养不起自己的儿女。不少壮年男子迫于贫困、饥饿和战乱,不得不背井离乡,漂洋过海,流落到南洋、夏威夷、美洲、欧洲各地谋求生路。现在文昌县全县人口有48万余人,而在国外的侨胞总数却达60万人,可见其外出谋生人数之多。

宋嘉树的堂舅①就是其中的一个。他先流落到美国西海岸的加利福尼亚充当修铁路的苦力,有了些积蓄后,又转辗去到东海岸港口城市波士顿定居下来,开办了一个狭小的专门销售中国丝茶的店铺。

宋嘉树幼年时,由于父亲韩鸿翼热心于公益事业,又不善于理财,几乎耗尽祖传积资,加以染上久治不愈的疾病,因而家境日渐窘迫。母亲王氏只得领着子女操持农活维持生计,生活极其艰难。后来宋嘉树在晚年描述他母亲的形象时说,她身负重荷,仍文雅高贵;她饱经磨折,仍端庄美丽。没有一个画家能够画出她那崇高的神韵。②从这位老夫人身上,我们仿佛看到了后来宋庆龄的影子。由于家境窘困,宋嘉树九岁时,即1875年夏,随同哥哥到爪哇一个远房亲戚处当学徒,订立了三年为期的契约。但在契约未满时,他于1878年初遇到了那位在美国波士顿经商归国探亲后转道爪哇的堂舅,就悄悄地跟随堂舅横渡太平洋到了美国波士顿。后来,没有子女的堂舅在一次重病时,立下遗嘱,正式认阿虎(宋嘉树)为嗣子,把自己的全部家产传给阿虎。从此,他正式过继给堂舅,不再姓“韩”而改姓“宋”,取名“嘉树”,又名“高升”。

波士顿,现在是美国这个年轻国家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有人把它比作美国的“北京”,在当时充满着青春的活力。经过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波士顿已发展成为美国的大商埠、工业中心和金融中心。这座繁荣兴旺的城市,使宋嘉树大开眼界。

在波士顿生活不到一年,宋嘉树由于受到美国民族精神中进取性和冒险性的熏陶,不再满足于堂舅安排的帮助丝茶店经销的命运,开始追求更远大的目标。

刺激宋嘉树走上冒险之途的直接因素,既有探索丝茶店外陌生世界的好奇心,又有与美国对比之下对祖国贫穷落后命运的关切。海南岛家乡的悲惨生活与波士顿繁荣景象的强烈对比,在少年嘉树心上掀起难以平息的波澜。他渴望自己的祖国也像美国一样富强起来。

当时侨居在波士顿的中国人很少,主要是一些被清政府派去留学的官宦人家的子弟,住在查尔斯河另一岸的坎布里奇。他们经常光顾丝茶店,在店中高谈阔论,更在嘉树心上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在这些留学生中,温秉忠和牛尚周(后来成为宋嘉树妻子的两个姐夫)是作为广东人容闳所组织的中国教育团的成员来到美国的,是1871年来自上海的第一批赴美留学生。他们与宋嘉树成为好朋友,劝他到学校去学一门有意义的学问,将来回国谋一个理想的职业。他们对宋嘉树的劝告,使他的命运发生了根本的转折。

小嘉树终于下了决心,于是向已经成为他继父的堂舅提出在美国求学的要求。但是,这个已经被太平洋的风浪磨去了棱角的堂舅,没有理解搏动于嘉树胸中的那颗勃勃雄心。他的回答是:“不可能。”他只要求嘉树做一个安分守己的小商人,继承他的“家业”。由于与堂舅没有商量余地,嘉树悄悄地逃跑了。他跑到停泊政府船舶的码头,偷偷溜进“加勒廷”号缉私船上躲藏起来。

“加勒廷”号当晚起航,在远离港口的大海上,嘉树才被发现并被带到船长面前。船长埃里克·加布里埃尔森祖籍挪威。他有丰富的航海经验,指挥有方,处事公正,爱护船员,虔信上帝,心地善良。那时,对这样的偷乘者,船长有权处罚,或令其在下一个港口上岸。但是,船长却宽恕了嘉树,据说是他被这个东方孩子的胆量感动了。因为美国人崇尚的就是这种不靠祖宗余荫,不靠别人恩赐,而靠自己奋斗、吃苦耐劳、创造前途的人生哲学。

P6-8

序言

黎澍

宋庆龄是近代中国最有个人特点的政治家。她在历史的每个重要关头都以其远见卓识作出了独立的判断。

孙中山在世时,宋庆龄是其忠实的助手;孙中山去世以后,她是孙中山政治主张的继承人,坚守“联俄、容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是广州和武汉革命政府中积极的活动家。1927年4月12日,上海发生以蒋介石为背景的政变,国共合作的革命战线公开分裂。7月14日,即武汉国民党公开宣布与共产党分裂的前一天,宋庆龄发表《为抗议违反孙中山的革命原则和政策的声明》,义正词严地斥责了孙中山的叛徒,宣布同他们决裂。她说,“孙中山的三大政策是实行三民主义的唯一方法”。“如果党内领袖不能贯彻他的政策,他们便不再是孙中山的忠实信徒,党也就不再是革命的党,而不过是这个或那个军阀的工具而已。”她相信千百万人民将遵循孙中山的道路达到革命的最终目的。

宋庆龄从此开始了她的独立的政治活动。她独立于国民党,1931年12月19日在上海发表以《国民党已不再是一个政治力量》为题的声明,指出“国民党以反共为名来掩饰它对革命的背叛,并继续进行反动活动。在中央政府中,国民党党员力争高位肥缺,形成私人派系,以巩固他们的地位;在地方上,他们也同样剥削群众,以满足个人的贪欲。他们和一个又一个的军阀互相勾结,因而得以跃登党和政府中的高位”。根据这些情况,宋庆龄断言,国民党作为一个政治力量已经不再存在了,它已经灭亡了。她说:“我坚决地相信:只有以群众为基础并为群众服务的革命,才能粉碎军阀、政客的权力,才能摆脱帝国主义的枷锁,才能真正实行社会主义。”因此,她寄希望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通过一切途径宣传这个革命,争取一切道义的和物质的支持。

她也独立于共产党。她曾经长时期是共产党的忠诚的朋友,但不是党员。在中国革命胜利的初期,她曾经以极大的热情歌颂革命的胜利,歌颂革命带来了群众的幸福生活。1957年反右斗争以后,她的态度显然是有保留的。她没有像其他人一样,紧跟政治运动。“文化大革命”时期,她更是沉默不语,保留态度更显著了。这是一个头脑清醒的政治家的态度。我们往往听到有的人这样说,他违心地做了一些什么事。宋庆龄不是这样。她默默地从事她的工作,决不随声附和,做些什么违心的事。她坚持这个态度,一直到她停止呼吸。

现在应当得到结论,宋庆龄是一个完人,一个真正的人。尚明轩同志为这样一个人写传记,可谓担负了一项崇高的任务。他把这个任务完成得很出色,这就非常令人欣慰了。

1988年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宋庆龄传(上下)(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尚明轩//唐宝林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西苑出版社有限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15102856
开本 16开
页数 559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700
出版时间 2013-02-01
首版时间 2013-02-01
印刷时间 2013-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1.36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7=7
丛书名
印张 36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6
176
4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23:0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