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会聊不(最强劲最实用的沟通术)
内容
编辑推荐

《会聊不(最强劲最实用的沟通术)》由谭晓明编著,我们天天聊天,未必真会聊天。

有些人说起话来娓娓动听,让人浑身舒服,忍不住会同意他的说法;

有些人说的话像是一柄利刃,令人感觉浑身不自在;有些人说起话来,一开口就让人感到厌烦。[话不在多而在精]。

说出的话能让人开心地接受,那才叫会说话。

满嘴胡言,词不达意,恐怕说得再多,也无济于事,反而惹人生厌。

内容推荐

人常说“成也说话,败也说话”,这是经过大量事实验证的真理。聊天真的不是简简单单地“话从口出”,它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在纷扰复杂的现实社会中,领悟聊天的真谛、掌握有心智的聊天技巧,于我们而言,显然是势在必行的。

《会聊不(最强劲最实用的沟通术)》由谭晓明编著,《会聊不(最强劲最实用的沟通术)》将教你最强劲最实用的沟通术。

目录

第一篇 萍水相逢:圈外人、陌生人,人人能聊

一个“嗨”字,从此认识/2

先学叫人,而后交人/5

看清对象,再选语言/9

言辞适度,把握原则/12

请这样与老人聊天/16

请这样与名人聊天/18

自始至终,别忘尊重/19

第二篇 开篇之词:介绍词、场面词,词词点睛

自我介绍,一鸣惊人/24

开篇之语,摄人心魄/28

闲谈是交谈的热身准备/31

寻找话题,让话投机/34

投其所好,寻找突破口/39

第三篇 人之所言:侧耳听、俯耳听,听清断明

想要会说,先要会听/44

锣鼓听声,说话听音/48

先入为主,甚不可取/52

换位思考,增进沟通/55

听人说清,再作行动/58

耳听八方,管理之能/60

第四篇 增强语效:手眼活用,用活肢体语言

肢体语言,活用起来/66

一颦一笑,尽可传情/69

眼波流转,秋波暗送/73

借助手势,表达想法/77

站有站相,坐有坐相/81

风俗不同,懂了再用/85

第五篇 若要赞美:巧赞美、妙赞美,美不胜收

纵使是夸人,也要有个限度/90

遣词用句,恰如其分/93

抓住心理,投其所好/95

融真诚于其中/97

有创意的赞美令人喜不自胜/100

第六篇 若需批评:左敲敲、右敲敲,敲山震虎

动辄指责,智者不为/104

把握批评的尺度/107

“批”也要“批”得让人舒服/110

批评需尽量委婉/113

旁敲侧击,巧妙暗示/115

留下余地,给足面子/118

弄清是非再开口/121

第七篇 若要说服:迂回计、攻心话,计计奏效

说服,由此开始/126

说服四步曲/133

你义正词严,他理屈词穷/136

“敬酒”、“罚酒”一起倒/139

迂回计——正话反说/142

攻心话——以情动人/145

用比喻说理/149

与其去“请”,莫若去“激”/151

第八篇 若需相求:建立感情,情动人心

求人的门道/156

求人礼为先/158

巧妙迎合对方的口味/163

寻找外在突破口/165

“磨”字诀/168

第九篇 若需规避:装装糊涂,巧移话题

请学会含糊其辞/174

且装聋作哑/177

避重就轻,转移主题/184

你可以“没听懂”/186

看破不说破/188

逢人只说三分话/190

第十篇 若遇尴尬:随事变、随境变,变中脱困

当你遭遇尴尬时/194

巧解办公室尴尬/198

避其锋芒,繁话简说/202

你说一个错,我认两个错/206

做和事佬,巧打圆场/209

弹性说话,趋利避害/212

第十一篇 若需驳斥:潜意句、“格挡句”,句句藏锋

以沉默为不屑/218

运用幽默策略/220

四两拨千斤/223

以彼之道,还施彼身/226

含而不露,绵里藏针/228

从“七寸之处”下口/230

让他把话咽回去/233

巧说“不”/236

第十二篇 结语箴言:收官语、忌讳语,语语铭心

完美收官,延伸交往/242

与上司聊天的忌讳/246

职场上那些不该说的话/250

话别说满,余地要留/254

纵是安慰,亦有套路/259

别让幽默泛滥成灾/263

人有逆鳞,切不可触/266

隐私私有,莫做调侃/269

管好嘴巴,不论人非/271

试读章节

主动与人打招呼,虽然看似很简单,但若是你连用一个月,保证你的人气会有所提升。这个简单的动作所传递的信息是——“我心里有你”,试想,谁能拒绝这样的信息?又有谁不希望自己在别人心中有地位、受重视呢?

当有人主动向你打招呼时,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一定会被对方的热情所打动吧?是的,主动打招呼,这不仅是一个礼貌问题,更关系着陌生人对你的第一印象。虽然只是一声小小的招呼,却足以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尤其是在你拓展业务、广交朋友之时,这小小的一声招呼更是不可忽视的。

在你为了业务奔波忙碌时,必然会遇见许多与你业务有关的人。这些人,你只知道他的姓名,甚至有的连姓名都不知道,你跟他见面时,也不过说两三句有关业务的话,甚至有时你只是跟他点一点头。例如,你经常到某大厦去接洽事务,经常遇见那个大厦的电梯员,或是你到货仓去提货,经常遇见那个货仓的守门人,或是你经常到某银行存款,经常遇见那个柜台后面的出纳员等诸如此类的人员,你不知他们姓甚名谁,何方人氏,但他们或多或少地都与你的业务有点关系。

你怎样对待这些人呢?你用什么态度和他们打招呼?这是一个很微妙也很实际的问题。你是把他们当作一个机器配件,根本不把他们当作跟你一样的人呢,还是神气活现,大摆你的架子呢,还是对他们谦恭有礼,和蔼亲切,把他们当作你的朋友呢?

有许多人为了谋生出来工作,薪水很少,工作既辛苦,又单调、繁重,平常已经是受累受气,心烦意乱。如果你对他们神气活现,或是不理不睬,他们对你也不会有什么好感,办起事来,也只顾他们自己的方便,不顾你的方便。换句话说,如果你的态度不好,那么就会到处碰到不方便。但是如果你把他们也当作朋友看待,对他们有适当的尊敬与关怀,他们即使不知你的姓名,但一看见你的面容、听到你的声调就已经有了好感,这时,他们就像吸进一股清风,精神为之一振。既然他们对你印象很好,那么,他们就好像本能一样,除了自己的方便之外,也会兼顾到你的方便。电梯司机会多等你几秒钟,货仓的守门人会替你找搬运工友。银行、保险公司、邮局、物业公司……的职员们,都会在你需要的时候,给你或大或小的方便。

实际上,如果你到处都能结交许多业务上的朋友,有许多业务就可以很迅速顺利地办妥,不但减少许多手续上的麻烦,并可以避免许多不必要的损失。

对于这些业务上的朋友,除了对他们保持礼貌、亲切的态度之外,还应该在业务上尽量帮助他们。那就是说,我们也要尽量给别人方便。业务上总是有来有往的,别人既然给我们许多方便,我们也应该给别人许多方便,办起事情来不让别人久等,不让别人吃亏。大家都在互助互利的友谊气氛中,把事情办妥。

对于关系比较密切的业务上的朋友,我们除了业务上的接触之外,还要安排一些私人间的接触机会,使双方在业余时间可以轻松自在地谈谈笑笑,说不定在谈谈笑笑之间又可以解决许多业务上的问题。

现代社会是一个“人”的社会,所有的活动、交易、成就,都要从人与人的接触中产生。别人供给你所需,也肯定你的贡献,甚至你存在的价值,都建筑在人们的回应上。

所以,你认识的人愈多、公共关系愈好,就愈容易成功!

我们来看看下面这则案例:

张恒很普通,甚至也没什么值得夸耀的才能,但他却成为了最受欢迎的人物,而他自然也获得了不错的成就。

人与人相识,除了自然的缘分,更有许多创造的机缘。能够用创造的方式。尽量多结一分缘的人,才是真正的聪明人,才是容易成功的人。

正是因为张恒不原地等待机会,而是掌握了每个小小的契机,把它发挥成大的巧合,才建立起了稳固的人际关系。

在生活中,张恒十分重视创造与人结识的机缘。比如,他刚刚搬到新居的时候,一天傍晚,他看见邻居走出来,非常自然地找到恰当的时机,露出笑容,喊一声“嗨”!他们就这样认识了,彼此留下电话,约好今后互相帮助,大家有个照应。

这种彼此心里有所准备,伺机而动,并接触眼神的功夫是非常重要的。譬如当你参加酒会或聚餐时,必须随时保持敏锐,回应别人抛来的眼神。你经常可以在电影里见到,人们能远隔一段距离相互敬酒。想想,若不是目光敏锐,怎么可能注意到那么远?

而那远远的会心一笑,不必开口,默默地、高高地举起酒杯,用眼神表达一份心意的敬酒,很是令人感动!

相反地,当你看到一个朋友,直向他使眼神,甚至叫他的名字,对方却迟钝而无反应时,那又是多么懊恼的事!我们每个人,不都曾经历过这种尴尬的场面,或给予过别人这样的感觉吗?

当你的朋友狠狠拍你一下,说:“怎么搞的?!我跟你打了半天招呼,你都没反应?”就是因为你不够敏锐,伤了对方的感情,使他热情的“嗨”落入冰水之中。

记住,这世上任何一个人都可能跟你有缘,也都可能成为你的助力。这种助力常是你成功的保证,是你在困境中的通行证!

“嗨”是个最普通的字,相错而过的车船上,人们可以彼此喊一声“嗨”便再也不相遇。八竿子打不着的人,可以因为喊一声“嗨”而从此相识。

P2-5

序言

如果有人问你:“你会聊天吗?”相信你一定会嗤之以鼻——这不是每天都在做的事情?与亲人聊,与朋友聊,与同事聊;上班聊,下班聊,饭桌上聊:电话聊,短信聊,QQ聊……简直没有一刻停歇,还说什么会与不会?

但若是再问你,你聊天的效果好吗?你是否能把陌生人聊成朋友?你夸人的时候,是否都能让人笑颜逐开?你批评人的时候,对方是否能够欣然接受?你有求于人之时,是否能够“话到事成”?……相信这个时候,很多朋友已经悄然低下了头。

其实,聊天这看似平常之事,着实不简单。它不比写文章,文章可以写写停停、搁笔构思,就算写错了,也可以再做修改;聊天讲究的是机智,话一出口,便覆水难收,倘若你言语有失,那么便极有可能将自己置于尴尬的境地。

所以,不要认为聊天就只是随便聊聊,这里有太多的讲究、太多的技巧需要你去了解、去揣摩。你能说得好,则皆大欢喜;说不好,便很难再有回旋的余地。是故,我们在聊天时一定要多些心智。

不知大家有没有听过这个笑话:

有一个人为了庆祝自己的40岁生日,特别邀请了4个朋友到家中吃饭庆祝。

三个人准时到达了,只剩一人,不知何故,迟迟未来。

这人有些着急,不禁脱口而出:“急死人啦!该来的怎么还没来呢?”

其中有一人听了之后很不高兴,对主人说:“你说该来的还没来,意思就是我们是不该来的,那我告辞了,再见。”说完,就气冲冲地走了。

一人没来,另一人又气走了,这人急得又冒出一句:“真是的,不该走的却走了。”

剩下的两人,其中有一个生气地说:“照你这么讲,该走的是我们啦!好,我走。”说完,掉头就走了。

又把一个人气走了,主人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不知所措。

最后剩下的这一个朋友与之交情较深,就劝这人说:“朋友都被你气走了,你说话应该注意一下。”

这人很无奈地说:“他们全都误会我了,我根本不是说他们。”

最后这朋友听了,再也按捺不住,脸色大变道:“什么!你不是说他们,那就是说我啦!莫名其妙,有什么了不起。”说完,也铁青着脸走了。

这就是典型的不会说话了!中国的语言非常复杂,一字之差,往往谬以千里,甚至只是语调、语气的微小差异,都会造成多种解读。所以,会聊天的人在开口之前,必然会经过深思熟虑,以免因一时失言闹出笑话,造成不必要的误会和尴尬,既得罪别人又令自己难以收场。

由此可见,我们天天聊天,未必真会聊天。有些人说起话来娓娓动听,让人浑身舒服,忍不住会同意他的说法;有些人说起话来像是一柄利刃,令人感觉浑身不自在;有些人说起话来,一开口就让人感到厌烦。“话不在多而在精”,说出一句让人开心地接受的话,那才叫会说话。满嘴话语,但若是词不达意,恐怕说得再多,也无济于事,反而惹人生厌。

人常说“成也说话,败也说话”,这是经过大量事实验证的真理。聊天真的不是简简单单地“话从口出”,它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在纷扰复杂的现实社会中,领悟聊天的真谛、掌握有心智的聊天技巧,于我们而言,显然是势在必行的。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会聊不(最强劲最实用的沟通术)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谭晓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1331304
开本 16开
页数 27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0
出版时间 2013-01-01
首版时间 2013-01-01
印刷时间 2013-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管理-公共关系
图书小类
重量 0.42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C912.1-49
丛书名
印张 18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23:1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