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聊不(最强劲最实用的沟通术)》由谭晓明编著,我们天天聊天,未必真会聊天。
有些人说起话来娓娓动听,让人浑身舒服,忍不住会同意他的说法;
有些人说的话像是一柄利刃,令人感觉浑身不自在;有些人说起话来,一开口就让人感到厌烦。[话不在多而在精]。
说出的话能让人开心地接受,那才叫会说话。
满嘴胡言,词不达意,恐怕说得再多,也无济于事,反而惹人生厌。
图书 | 会聊不(最强劲最实用的沟通术) |
内容 | 编辑推荐 《会聊不(最强劲最实用的沟通术)》由谭晓明编著,我们天天聊天,未必真会聊天。 有些人说起话来娓娓动听,让人浑身舒服,忍不住会同意他的说法; 有些人说的话像是一柄利刃,令人感觉浑身不自在;有些人说起话来,一开口就让人感到厌烦。[话不在多而在精]。 说出的话能让人开心地接受,那才叫会说话。 满嘴胡言,词不达意,恐怕说得再多,也无济于事,反而惹人生厌。 内容推荐 人常说“成也说话,败也说话”,这是经过大量事实验证的真理。聊天真的不是简简单单地“话从口出”,它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在纷扰复杂的现实社会中,领悟聊天的真谛、掌握有心智的聊天技巧,于我们而言,显然是势在必行的。 《会聊不(最强劲最实用的沟通术)》由谭晓明编著,《会聊不(最强劲最实用的沟通术)》将教你最强劲最实用的沟通术。 目录 第一篇 萍水相逢:圈外人、陌生人,人人能聊 一个“嗨”字,从此认识/2 先学叫人,而后交人/5 看清对象,再选语言/9 言辞适度,把握原则/12 请这样与老人聊天/16 请这样与名人聊天/18 自始至终,别忘尊重/19 第二篇 开篇之词:介绍词、场面词,词词点睛 自我介绍,一鸣惊人/24 开篇之语,摄人心魄/28 闲谈是交谈的热身准备/31 寻找话题,让话投机/34 投其所好,寻找突破口/39 第三篇 人之所言:侧耳听、俯耳听,听清断明 想要会说,先要会听/44 锣鼓听声,说话听音/48 先入为主,甚不可取/52 换位思考,增进沟通/55 听人说清,再作行动/58 耳听八方,管理之能/60 第四篇 增强语效:手眼活用,用活肢体语言 肢体语言,活用起来/66 一颦一笑,尽可传情/69 眼波流转,秋波暗送/73 借助手势,表达想法/77 站有站相,坐有坐相/81 风俗不同,懂了再用/85 第五篇 若要赞美:巧赞美、妙赞美,美不胜收 纵使是夸人,也要有个限度/90 遣词用句,恰如其分/93 抓住心理,投其所好/95 融真诚于其中/97 有创意的赞美令人喜不自胜/100 第六篇 若需批评:左敲敲、右敲敲,敲山震虎 动辄指责,智者不为/104 把握批评的尺度/107 “批”也要“批”得让人舒服/110 批评需尽量委婉/113 旁敲侧击,巧妙暗示/115 留下余地,给足面子/118 弄清是非再开口/121 第七篇 若要说服:迂回计、攻心话,计计奏效 说服,由此开始/126 说服四步曲/133 你义正词严,他理屈词穷/136 “敬酒”、“罚酒”一起倒/139 迂回计——正话反说/142 攻心话——以情动人/145 用比喻说理/149 与其去“请”,莫若去“激”/151 第八篇 若需相求:建立感情,情动人心 求人的门道/156 求人礼为先/158 巧妙迎合对方的口味/163 寻找外在突破口/165 “磨”字诀/168 第九篇 若需规避:装装糊涂,巧移话题 请学会含糊其辞/174 且装聋作哑/177 避重就轻,转移主题/184 你可以“没听懂”/186 看破不说破/188 逢人只说三分话/190 第十篇 若遇尴尬:随事变、随境变,变中脱困 当你遭遇尴尬时/194 巧解办公室尴尬/198 避其锋芒,繁话简说/202 你说一个错,我认两个错/206 做和事佬,巧打圆场/209 弹性说话,趋利避害/212 第十一篇 若需驳斥:潜意句、“格挡句”,句句藏锋 以沉默为不屑/218 运用幽默策略/220 四两拨千斤/223 以彼之道,还施彼身/226 含而不露,绵里藏针/228 从“七寸之处”下口/230 让他把话咽回去/233 巧说“不”/236 第十二篇 结语箴言:收官语、忌讳语,语语铭心 完美收官,延伸交往/242 与上司聊天的忌讳/246 职场上那些不该说的话/250 话别说满,余地要留/254 纵是安慰,亦有套路/259 别让幽默泛滥成灾/263 人有逆鳞,切不可触/266 隐私私有,莫做调侃/269 管好嘴巴,不论人非/271 试读章节 主动与人打招呼,虽然看似很简单,但若是你连用一个月,保证你的人气会有所提升。这个简单的动作所传递的信息是——“我心里有你”,试想,谁能拒绝这样的信息?又有谁不希望自己在别人心中有地位、受重视呢? 当有人主动向你打招呼时,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一定会被对方的热情所打动吧?是的,主动打招呼,这不仅是一个礼貌问题,更关系着陌生人对你的第一印象。虽然只是一声小小的招呼,却足以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尤其是在你拓展业务、广交朋友之时,这小小的一声招呼更是不可忽视的。 在你为了业务奔波忙碌时,必然会遇见许多与你业务有关的人。这些人,你只知道他的姓名,甚至有的连姓名都不知道,你跟他见面时,也不过说两三句有关业务的话,甚至有时你只是跟他点一点头。例如,你经常到某大厦去接洽事务,经常遇见那个大厦的电梯员,或是你到货仓去提货,经常遇见那个货仓的守门人,或是你经常到某银行存款,经常遇见那个柜台后面的出纳员等诸如此类的人员,你不知他们姓甚名谁,何方人氏,但他们或多或少地都与你的业务有点关系。 你怎样对待这些人呢?你用什么态度和他们打招呼?这是一个很微妙也很实际的问题。你是把他们当作一个机器配件,根本不把他们当作跟你一样的人呢,还是神气活现,大摆你的架子呢,还是对他们谦恭有礼,和蔼亲切,把他们当作你的朋友呢? 有许多人为了谋生出来工作,薪水很少,工作既辛苦,又单调、繁重,平常已经是受累受气,心烦意乱。如果你对他们神气活现,或是不理不睬,他们对你也不会有什么好感,办起事来,也只顾他们自己的方便,不顾你的方便。换句话说,如果你的态度不好,那么就会到处碰到不方便。但是如果你把他们也当作朋友看待,对他们有适当的尊敬与关怀,他们即使不知你的姓名,但一看见你的面容、听到你的声调就已经有了好感,这时,他们就像吸进一股清风,精神为之一振。既然他们对你印象很好,那么,他们就好像本能一样,除了自己的方便之外,也会兼顾到你的方便。电梯司机会多等你几秒钟,货仓的守门人会替你找搬运工友。银行、保险公司、邮局、物业公司……的职员们,都会在你需要的时候,给你或大或小的方便。 实际上,如果你到处都能结交许多业务上的朋友,有许多业务就可以很迅速顺利地办妥,不但减少许多手续上的麻烦,并可以避免许多不必要的损失。 对于这些业务上的朋友,除了对他们保持礼貌、亲切的态度之外,还应该在业务上尽量帮助他们。那就是说,我们也要尽量给别人方便。业务上总是有来有往的,别人既然给我们许多方便,我们也应该给别人许多方便,办起事情来不让别人久等,不让别人吃亏。大家都在互助互利的友谊气氛中,把事情办妥。 对于关系比较密切的业务上的朋友,我们除了业务上的接触之外,还要安排一些私人间的接触机会,使双方在业余时间可以轻松自在地谈谈笑笑,说不定在谈谈笑笑之间又可以解决许多业务上的问题。 现代社会是一个“人”的社会,所有的活动、交易、成就,都要从人与人的接触中产生。别人供给你所需,也肯定你的贡献,甚至你存在的价值,都建筑在人们的回应上。 所以,你认识的人愈多、公共关系愈好,就愈容易成功! 我们来看看下面这则案例: 张恒很普通,甚至也没什么值得夸耀的才能,但他却成为了最受欢迎的人物,而他自然也获得了不错的成就。 人与人相识,除了自然的缘分,更有许多创造的机缘。能够用创造的方式。尽量多结一分缘的人,才是真正的聪明人,才是容易成功的人。 正是因为张恒不原地等待机会,而是掌握了每个小小的契机,把它发挥成大的巧合,才建立起了稳固的人际关系。 在生活中,张恒十分重视创造与人结识的机缘。比如,他刚刚搬到新居的时候,一天傍晚,他看见邻居走出来,非常自然地找到恰当的时机,露出笑容,喊一声“嗨”!他们就这样认识了,彼此留下电话,约好今后互相帮助,大家有个照应。 这种彼此心里有所准备,伺机而动,并接触眼神的功夫是非常重要的。譬如当你参加酒会或聚餐时,必须随时保持敏锐,回应别人抛来的眼神。你经常可以在电影里见到,人们能远隔一段距离相互敬酒。想想,若不是目光敏锐,怎么可能注意到那么远? 而那远远的会心一笑,不必开口,默默地、高高地举起酒杯,用眼神表达一份心意的敬酒,很是令人感动! 相反地,当你看到一个朋友,直向他使眼神,甚至叫他的名字,对方却迟钝而无反应时,那又是多么懊恼的事!我们每个人,不都曾经历过这种尴尬的场面,或给予过别人这样的感觉吗? 当你的朋友狠狠拍你一下,说:“怎么搞的?!我跟你打了半天招呼,你都没反应?”就是因为你不够敏锐,伤了对方的感情,使他热情的“嗨”落入冰水之中。 记住,这世上任何一个人都可能跟你有缘,也都可能成为你的助力。这种助力常是你成功的保证,是你在困境中的通行证! “嗨”是个最普通的字,相错而过的车船上,人们可以彼此喊一声“嗨”便再也不相遇。八竿子打不着的人,可以因为喊一声“嗨”而从此相识。 P2-5 序言 如果有人问你:“你会聊天吗?”相信你一定会嗤之以鼻——这不是每天都在做的事情?与亲人聊,与朋友聊,与同事聊;上班聊,下班聊,饭桌上聊:电话聊,短信聊,QQ聊……简直没有一刻停歇,还说什么会与不会? 但若是再问你,你聊天的效果好吗?你是否能把陌生人聊成朋友?你夸人的时候,是否都能让人笑颜逐开?你批评人的时候,对方是否能够欣然接受?你有求于人之时,是否能够“话到事成”?……相信这个时候,很多朋友已经悄然低下了头。 其实,聊天这看似平常之事,着实不简单。它不比写文章,文章可以写写停停、搁笔构思,就算写错了,也可以再做修改;聊天讲究的是机智,话一出口,便覆水难收,倘若你言语有失,那么便极有可能将自己置于尴尬的境地。 所以,不要认为聊天就只是随便聊聊,这里有太多的讲究、太多的技巧需要你去了解、去揣摩。你能说得好,则皆大欢喜;说不好,便很难再有回旋的余地。是故,我们在聊天时一定要多些心智。 不知大家有没有听过这个笑话: 有一个人为了庆祝自己的40岁生日,特别邀请了4个朋友到家中吃饭庆祝。 三个人准时到达了,只剩一人,不知何故,迟迟未来。 这人有些着急,不禁脱口而出:“急死人啦!该来的怎么还没来呢?” 其中有一人听了之后很不高兴,对主人说:“你说该来的还没来,意思就是我们是不该来的,那我告辞了,再见。”说完,就气冲冲地走了。 一人没来,另一人又气走了,这人急得又冒出一句:“真是的,不该走的却走了。” 剩下的两人,其中有一个生气地说:“照你这么讲,该走的是我们啦!好,我走。”说完,掉头就走了。 又把一个人气走了,主人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不知所措。 最后剩下的这一个朋友与之交情较深,就劝这人说:“朋友都被你气走了,你说话应该注意一下。” 这人很无奈地说:“他们全都误会我了,我根本不是说他们。” 最后这朋友听了,再也按捺不住,脸色大变道:“什么!你不是说他们,那就是说我啦!莫名其妙,有什么了不起。”说完,也铁青着脸走了。 这就是典型的不会说话了!中国的语言非常复杂,一字之差,往往谬以千里,甚至只是语调、语气的微小差异,都会造成多种解读。所以,会聊天的人在开口之前,必然会经过深思熟虑,以免因一时失言闹出笑话,造成不必要的误会和尴尬,既得罪别人又令自己难以收场。 由此可见,我们天天聊天,未必真会聊天。有些人说起话来娓娓动听,让人浑身舒服,忍不住会同意他的说法;有些人说起话来像是一柄利刃,令人感觉浑身不自在;有些人说起话来,一开口就让人感到厌烦。“话不在多而在精”,说出一句让人开心地接受的话,那才叫会说话。满嘴话语,但若是词不达意,恐怕说得再多,也无济于事,反而惹人生厌。 人常说“成也说话,败也说话”,这是经过大量事实验证的真理。聊天真的不是简简单单地“话从口出”,它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在纷扰复杂的现实社会中,领悟聊天的真谛、掌握有心智的聊天技巧,于我们而言,显然是势在必行的。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会聊不(最强劲最实用的沟通术)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谭晓明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华侨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1331304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75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20 |
出版时间 | 2013-01-01 |
首版时间 | 2013-01-01 |
印刷时间 | 2013-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经济金融-管理-公共关系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2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C912.1-49 |
丛书名 | |
印张 | 18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0 |
宽 | 170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