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纪锋编著的《反切》内容介绍:反切是用两个汉字合起来为一个汉字注音的方法。是中国传统的注音方法。有时单称反或切。
反切注音始于东汉末年,盛行于南北朝,一直延续到清末民初。今天已经用汉语拼音取代了反切,对于一般人来说,反切注音成为历史,不再需要它了。但,对于以古代文献为学习或研究对象的人们,在学习研究过程中,总会遇到冷僻字或异读字,古人往往是随文注音,用反切的时候最多,掌握了反切,马上就可以知道读音。实际上是增强了阅读古书的能力,加快了阅读速度,提高了学习与科研的效率。
图书 | 反切/汉语知识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谢纪锋编著的《反切》内容介绍:反切是用两个汉字合起来为一个汉字注音的方法。是中国传统的注音方法。有时单称反或切。 反切注音始于东汉末年,盛行于南北朝,一直延续到清末民初。今天已经用汉语拼音取代了反切,对于一般人来说,反切注音成为历史,不再需要它了。但,对于以古代文献为学习或研究对象的人们,在学习研究过程中,总会遇到冷僻字或异读字,古人往往是随文注音,用反切的时候最多,掌握了反切,马上就可以知道读音。实际上是增强了阅读古书的能力,加快了阅读速度,提高了学习与科研的效率。 目录 第一章 反切之前的注音方法 一、譬况注音 二、读若、读为 三、直音 第二章 反切的产生、发展及终结 一、注音方法的一次大革命 二、汉语拼音与反切的比较 三、“反切”二字的含义 四、反切起于何时 五、反切的改良 六、反切的终结 七、《汉语拼音方案》 第三章 古代韵书概况 一、韵书产生的条件 二、最早的一部韵书 三、晋代吕静《韵集》 四、音韵锋出的时代 五、《切韵》的产生及其意义 六、《刊谬补缺切韵》 七、《唐韵》 八、《广韵》 九、《集韵》 第四章 中古反切与今音声调的对应关系 一、中古声调与今音的对应关系 二、平声 三、上声 四、去声 五、入声 第五章 中古反切与今音声母的对应关系 一、中古声母 二、中古声母与今音声母的对应关系 1.唇音:帮、滂、监、明 2.舌头音:端、透、定、泥 3.舌上音:知、彻、澄、娘 4.齿头音:精、清、从、心、邪 5.正齿音章组:章、昌、船、书、禅 6.正齿音庄组:庄、初、崇、山 7.牙音:见、溪、群、疑 8.喉音:影、晓、匣、喻 9.半舌音:来 10.半齿音:日 三、今音声母与中古声母的对应关系举例 第六章 中古反切与今音韵母的对应关系(一) 一、中古韵母 二、中古韵母(非入声)与今音的对应关系 l.通摄 2.江摄 3.止摄 4.遇摄 5.蟹摄 6.臻摄 7.山摄 8.效摄 9.果摄 10.假摄 11.宕摄 12.梗摄 13.曾摄 14.流摄 15.深摄 16.成摄 第七章 中古反切与今音韵母的对应关系(二) 一、入声韵 二、中古韵母(入声)与今音的对应关系 1.通摄 2.江摄 3.臻摄 4.山摄 5.宕摄 6.梗摄 7.曾摄 8.深摄 9.成摄 附录 一、《广韵》五音三十六字母四十七声类及反切上字表 二、《广韵》四声韵目相配表 三、《广韵》九十韵类及反切下字表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反切/汉语知识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谢纪锋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0091992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25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12-12-01 |
首版时间 | 2012-12-01 |
印刷时间 | 2012-1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1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H11 |
丛书名 | |
印张 | 7.38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185 |
宽 | 130 |
高 | 8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