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民:中国农民会消失吗?》作者爱新觉罗·蔚然于2004年在上海创立了幸福发展促进会(民间公益社团),并开始专职帮助农民脱贫、解困、发展,由此开始了帮扶“万村行”,同时也致力于农村,农民问题研究。于2006年启动帮扶“万村行”工程,立志用25年走遍全国贫困农村,帮助贫困家庭走上健康、良好的发展之路。
本书作者骑车数万公里,走访上千户,记下近百万字的考察日记,拍下近万张的记录照片,堪称一部当代中国贫困乡村最深入的社会调查文本和贫困人口的全景生存实录。以近百个真实感人的故事,对当下农民问题进行了深度的剖析,字字泪、声声唤,呼唤全社会关注三农问题。
《粮民》第二部“中国农民会消失吗?”,依然是首部《粮民》“中国农村会消失吗?”的日记体扶贫考察记录。特别需要说明的是,这是作者蔚然专职、无偿,并以个人之力带动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共同参与的无偿帮扶贫困农民脱贫、解困、发展过程中。对贫困问题、农民问题的考察记录。《粮民:中国农民会消失吗?》不是一部学术性考察报告,却是一部研究“三农”问题最为详实的参考读本。帮扶“万村行”扶贫工程意在帮助贫困农民家庭走上健康、良好的发展之路,使其过上幸福-陕乐的生活。
作者爱新觉罗·蔚然帮贫扶困行程数十万公里,走访近万户农家,记下数百万字的考察日记,拍下数万张的记录照片,对当代中国乡村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对当前农村贫困人口生活现状进行了写实性记录。《粮民:中国农民会消失吗?》收录作品真实感人,对当下农民问题进行了深度的揭示,呼唤全社会关注“三农”问题。
引言
你吹牛嘴倒是痛快了,咱农民被你吹牛说大话给坑苦了
一位农村妇女的坚持能给中国农民带来希望吗?
老农一句“够自己吃就可以了”意味着什么?
全国全世界人们都在支援四川,四川人却不救四川人
耄耋农民老人在凄凉无助中艰难自救
女大学生当村官的日子
汶川地震后重建“第一规划”
纯朴的村长引我走入世外桃源
大灾面前我看到了中国农民的坚韧与自强
我没了地又没个正儿八经的工作,一下子觉得活路都没有了
“毒奶粉”事件让奶农流着眼泪忍着病痛过年
穷困的人们把善良的援手伸给了假“大学生”
光棍没基因,可是代代传啊
农业局干部的农民遗孀以野菜充饥
农民六角钱电费交不起,政府百万工程打水漂
一位孤独的农民老人就得这样凄苦地等到自然消亡?
农民问为什么一些干部和骗子一样骗农民
困难农民要吃低保乡政府要求先买三卷地膜
泸沽湖畔美丽的少女为何悲恸与绝望
一位民工(川籍)讲述回家过年的煎熬与苦涩
一个汶川羌族聋哑女孩说出了美丽校舍背后的隐忧
为什么农民每向前迈一步总是有那么多阻力与艰难?
出走的妈妈您告诉儿子,我不是孤儿
上亿农民工怎么就被社会边缘化了?
揭秘玉树灾区孤儿大转移
联合国是管不了中国农民的事,可谁能管得了呢?
农村基础教育让孩子喝下一瓢冷水
农民可以微笑着面对疾病却无法自拔深陷进的贫困
不从被拐卖而自尽的烈女,我该如何解救你魂归故里?
“三农”在发展还是在倒退?
农村老人难道只有下吊死一条路可选?
一位盲人老农说:做人要有良心,不能白吃国家的饭
奔小康还是奔小炕?
是什么让农民长期被穷困困扰?
干旱的深山中一个农民家庭的悲号
“乞二代”说:我不想要饭,我要上学
是谁把弱者一步步推向社会边缘?
谁在“截留”年近九旬抗日老兵的抚恤金?
八十三岁老奶奶二百米冲刺只为牵着你的手
老农的忧民:“老农”没了耕地占了,粮食从哪里来?
一个把爹逼疯把娘逼得整日以泪洗面的儿子
浮云般涉农政策与科技下乡,让农民望眼欲穿
一片卫生巾“闹”出的大问题
半个世纪金莲老人没有过笑声
不再留守的母女俩
老农父亲给了我回家过年的勇气
代跋一
代跋二
(2)农民问为什么一些干部和骗子一样骗农民
孝感市副市长请甘肃通渭县被骗农民吃了午饭后,孝感市政府督办室主任就拿着副市长作出批示过的“情况说明材料”传真给应城市市长办,督促他们尽快查处此事。有了市长的重视、市政府督办室的督办,我和这位农民兄弟稍微松了一口气,也好似看到了希望,饭后我们就回宾馆等待好消息。
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三个小时……直到夜幕降临我的手机一直没有响起。起初我每隔三四十分钟看一下手机,过了三四点后我就每隔十几分钟看一下手机,我还特意把音量开到最大还调整成振动加铃声,但我们还是怕听不见来电声音而错过孝感市领导告诉我们好消息——“问题已解决”。电视不敢看,我们话也不敢大声说,就怕电视声音和说话声影响听不到手机响,在低矮还有些憋闷的宾馆房间里,人不做事就容易犯困,可我们俩人谁也没有敢午睡,尽管连续几个晚上我们都在为讨回被骗卖粮款而绞尽脑汁,谁也没有睡好过,今天有当地政府领导帮助我们出面解决,我们应该可以好好地、放松一下睡个午觉,可还是不敢,在没有听到市长或者市长秘书打来电话前,我们的心依然是悬着的……
从吃过午饭回到宾馆房间后,手机就一直没有离开手,直到晚上七点多,手机依然没有响动一声,哪怕是条无关的短信也好啊!此时,我好想给那位副市长打电话,可我还是忍住了,我同时也对农民兄弟说些安慰的话,“你放心,这事有应城市上级领导来督促处理,一定会帮你要回钱款的……今天是下午才把我们写的事情说明材料发给那边,那边市领导还要看过后才能帮助处理,时间太仓促,今天没有反馈消息是很正常的,你已经等了十多天了,不差这一半天……放心吧,一定有好结果的。”
农民兄弟嘴上答应说:“是是是,有蔚老师帮我我很放心的。”可他那焦急的心情还是写在脸上。我完全能够理解,村民把希望交给了他,尤其还有一户特困户把自己口粮从嘴上省下来交由他出售,想着可多赚一两角钱回去,这样就可以为外出打工被砸成重伤的儿子买药治病,谁知玉米是被拉走了,可钱至今还是没有拿回去,村里的村民见他已有十多日不回去,还以为是他拿到钱跑了,天天找他妻子询问和要钱,他妻子都快在村里待不下去了。他妻子就一天十多个电甚至几十个电话打给他,急切地催促他,但他怕妻子为他担心,还不敢对妻子说他被人家骗了,现在钱还没有要到……就在我们要去吃晚饭时,他的电话铃又响起来了,他看都没有看就把电话给我,让我接一下,他让我对他妻子说是我陪着他在湖北考察适合通渭发展的项目。这样他妻子就不会太担心不会太焦急,也好缓解一下村里乡亲的催逼。
时间已经是晚上8点多,我对他说我们去吃饭吧,要不我会饿坏的,就这样他才和我一起走上了孝感市的大街,在一条小马路上找到了一家面馆,各自要了一碗面条,可他只吃了半碗就以不好吃为由起身和我回到宾馆。我知道他处在这样一个前后夹击的状态下是吃不下饭的。这是他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第一次与外界做生意,谁知就遇到了一个骗子公司,掉进了一个骗子早巳设计好的陷阱。
回到宾馆我们说话一直说到凌晨三四点钟,他对我谈到我三月从他们那里走后村上发生的事情,有一件事情他感到很愤怒。他想把此事写篇文章发在网上,让大家评评理,可是他文化程度太低无法准确把事情写清楚,也只好作罢。他就对我讲了此事的一些原委:“3月29日,我妈给我打电话说,驻村干部到我家说要我的章子(私人名章),我就赶回家,当我到家时,驻村干部在另外一家,我就去找了他,随便和他说上了几句,我问起现在有没有扶贫的政策,他说有啊,‘现在国家有扶贫的建房基金,每户4000元,叫你们申报你们没有几个人来申请’。我听他这么一说感到非常吃惊,这事情我们根本不知道,没有人给我们说过。驻村干部反问我说,‘怎么没有人给你们说?通知都贴在村上陈家外面的墙上呢,你怎么不知道?现在册子已经报上去了,变动不了’。我也没有想争这事。
可当我去看通知时,想不到通知是这样写(通知内容摘抄于照片):【通知】……申报时间3月24日之前,不再补报,后责一概不负。石峰村委会,2009年3月23日。
我就问村上的人,这个通知是什么时间贴的?他们说大概时间是23日下午6点左右。蔚老师您说说,天都要黑了在一个几乎谁都看不到的时间贴出来,第二天就结束了,您说哪个人能看得到去申报呀?也不知驻村干部是怎样上报那个名册的?难道现在的政策就是这样的?能欺骗就欺骗我们老百姓吗?”
我听他讲后,便对他说,这不是国家政策的问题,这是一个干部责任的问题,或者是工作作风问题。他若是真心为百姓,为村民办实事,他就会提早到村里,会挨家挨户告诉村民,国家有这么一个扶助政策,希望困难人家填写申请,就是不会填写的村民,驻村干部也会帮助填写。至于已经上报的农户是怎么知道此事,这个里面也存在着许多不为人知的问题。是不是他与一些关系户私下内定好了,但是为了掩人耳目在快天黑时才贴出这个通知,当人们在第二天看到通知时已经为时已晚,这样就可以把需要申请的农户没有申请到的责任推卸到农户自己身上,他这个驻村干部是把工作“做到位”了。
这夜不论是他还是我,都是在焦虑中度过,当我听到他讲给我这一事情时,我也感到很无奈。我帮助农民脱贫、解困、发展,但是我无法纠正一些地方官员的工作态度。
被骗的村民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说:“出门(向外卖粮食)被外人骗,在家里被当地干部骗,你说我们做农民的何时才能不被人骗呢?!”
P74-76
深入探究“三农”问题和农民贫困成因是做扶贫的第一项必须要做好的功课。要找出每个农户(包括贫困村社)的贫困成因,就必须要深入、细致地对贫困家庭以及家庭成员进行“望、闻、问、切”式的接触与交谈。要做到这样的接触与交谈,首先要走进他们的生活,走进他们的生产,与之一道下田间干农活,进厨房帮厨做饭,睡觉时与男主人同睡大炕彻夜长谈……只有这样才能慢慢地打开贫困家庭成员的心扉、掌握贫困家庭成员的知识结构、了解他们所想等等,也只有做到这样才能如老中医一般把准贫困家庭的脉搏,找出真正的贫困成因。此外,还要认真调研与实地掌握当地风土人情、生活习性、自然地理条件以及交通和人文诸多情况等。只有做好这些前期工作,你才有可能帮助贫困家庭(或者贫困村寨)做出一个科学合理、依照实际并且适合这个家庭(村寨)的脱贫、解困、发展的方案,有了这个方案才能展开扶贫工作,我把此扶贫方式叫做“对症下药”。
经过六年多的扶贫工作,我对当前的农民贫困问题、农业、农村发展问题有了如下三个方面的认识。
……
(六)归论
总结与探索“农民思想”,为城乡一体化建设提供一个低成本、高效率的指导体系,肯定“农民思想”也将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一个可供参考与借鉴的实用脱贫、解决温饱、发展乡村经济的文化与思想成功范例,同时也进一步确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主人翁地位。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农业人口大国,符合国际规则的市场经济逐步进入成熟,工业经济也逐步进入规模发展的阶段,但工业以及第三产业从业人口比例还只占少数。农业人口依然占绝大多数。由于长期从事农业生产、围绕农村经济发展而开展的各项活动使得“农民思想”走向成熟。“农民思想”的表现不是在某一个个体身上,而是一个集体(群体)智慧总和。
对这一经过几千年锤炼的“思想”加以正确引导,它将会对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起到更大的作用。“农民思想”不是一时的产物,它是经过历史考验与时代进步更新的思想状态,同时也是在不断发展与创新。“农民思想”使农民保持了纯朴、节俭、待人和善等诸多和谐、优良的传统美德,这也是低碳生活、可持续发展的必备素质。“农民思想”是促进农村进步、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之一。
因此,在这里提出一个“农民思想”的概念,用“农民思想”来概括我国农民的创造力与建设力。为农民正身,不要人为地把农民视为低人一等的阶层。农民有着自己的行为准则,有着自己的思想。他们任劳任怨是一种美德的表现,他们不巧取豪夺是他们质朴思想的另一展现。
农民,依然是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主体。给农民的智慧与思想予以正确肯定,这也是和谐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一位年轻的摄影师——吴迪。一个生于城市长于城市的柔弱女孩,她自2010年无偿自费参与帮扶“万村行”的扶贫工作两年来,承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如2011年3月在甘肃省通渭县农村考察时,突遇连降大雪,直至大雪封山封路,当我们从大山中步行整整七个多小时才进入县城,在低头那一刹那我们才发现鞋子、裤腿全部结成冰;这都不算什么,回想在山里那七个多小时的行走中,无数次的摔跤与滚爬,好几次都险些摔下悬崖,像这样的艰辛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两年来她从未放弃。她对我的工作给予了极大的支持与帮助,更为重要的是她用镜头记录了这两年多扶贫过程,真实而又直观地再现了贫困群体的生活、生产现状,为扶贫考察留下极为珍贵的资料。
读《粮民》作对比知幸福知珍惜
——太原市大南关小学学生《粮民》读后感(部分节选)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随着主持人秦嘉蔚、阎泽昊的开场,我们班的队会开始了!本次班会的主题是“关注贫困山区小朋友——《粮民》书中的同龄人”,策划人是我,我希望能让班里的同学了解偏远地区的孩子,让我们少花l元钱,做好自己,帮助我们的同龄人。
手机、游戏机、电脑……现在,城市里的多数孩子享受着父母的爱的供养,大人们把很多的财力、精力投入教育我们,可是大家想过吗?在偏远的山区里,那些同龄的小朋友们没有家长辅导,没有补习班,还要担负全家的劳务活儿,学习依旧很棒,那是一种多么非凡的毅力呀!
由于时间关系,只给大家讲了《粮民》中的一个故事《捡食掉在泥土地上面条的小学生》,但是大家的发言很积极,体会得很深刻。杨琛马上说要捐2袋面,随即好多同学也附和他“我也捐!”加我一个!”……很多同学都在说要捐东西给山区的小朋友。大家都被故事中的人物所感染,也许是我们生活太优越,谁也没有想到还有那么穷的地方,还有人吃不饱饭。
同学们都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最后我在班会上末尾的小结中,告诉大家,《粮民》作者蔚然叔叔希望我们做好自己,做好自己就是对山区小朋友最大的帮助。
做好自己,就是自尊自爱自强;做好自己,就是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好好学习。把自己做好了才会更好地关心他人,如果连自己都管不好,怎么能谈得上你在关心他人呢?即使是关心也是假关心。做好自己,让自己节省一些不必要的开支,去帮助那些需要更多关怀的小朋友们吧!
唐睿琪(山西省太原市大南关小学六年级三班)
蔚然叔叔曾经说过:“想要为穷苦孩子做的首先就是做好你自己,如果一个连自己也做不好,如天天出去乱扔垃圾,欺负同学,你自身没有做好,你怎么去关心他人,如果你是关心他人,这就是一种假关心。”
其实,我们只要将一点点不必要的支出节省出来,捐给那些农村吃不饱饭的人,捐给那些辍学的孩子,让他们也能上学。有一个崭新的文具盒、文具。
蔚然叔叔说得很对,农村孩子知道粮食来之不易,而我们呢?知不知道粮食是来之不易的呢?
高亚男(山西省太原市大南关小学六年级三班)
在这个夏日炎炎的日子里,太阳烘烤着万物,热得人们张开嘴大口大口地呼吸,但也呼吸不到凉爽的空气。我正在读一本叫《粮民》的书,在这样热的天气里,我的心却凉凉的。
如今,我们城市里的人吃一顿饭都上千上万元,鱼翅、螃蟹、燕窝等等,以这些食物的高级,来证明请客人的有钱。这些人其实是很虚伪的,他们不知道,在中国的农村还有多少人因没钱治病而死,他们却在这里花钱大手大脚。
秦小茹(山西省太原市大南关小学六年级三班)
因为环境不同,条件不同,城里人很富,每天吃得肚满肠肥,整天浪费食物,以为他们有钱,以为靠自己、用自己的钱买东西吃,吃与不吃是自己的事。其实他们用钱玷污了神圣的食物,但可悲的是,他们并不知道食物是来之不易,把食物看成在路边想踢就踢的石子儿,而穷人就不这么想了,他们认为食物很圣洁,很神圣,因为人们在它身上倾注了太多心血,且它是维持人生命的唯一方式。是上天赐给人类最美的礼物。
我们生在城市,生活富裕,我们要庆幸自己过上了好日子。对于暂时没有过上好日子的人我觉得他们很可怜,想为他们捐很多钱,帮助他们也能过上好日子。
郭静怡(山西省太原市大南关小学六年级三班)
看着他从黄土地上拾起早巳沾满黄土的面条不假思索地送进嘴里,我心酸,我怜爱,我惭愧,我害怕,我……当我们在浪费食物时,当我们在购买多余的衣物时,当我们将一张用了不到一半的纸丢入垃圾桶时,是不是该想想,在山的那一边,还有一大群人,连面条也吃不上?有多少人每天吃的不是“玉食”?对这一点,我表示惭愧。我们中国改革开放已有几十年,可是在偏远的山区,仍有许多连衣食问题都解决不了的人们,可见政策还是不能全面解决问题,我们很有幸生活在城市里,我们的生活很安逸。可我们谁也无权去浪费!我们今天在这里浪费一点粮食,就意味着那里将有一个人吃不饱饭。难道我们真的忍心看着我们的同胞吃不饱饭吗?这次阅读《粮民》让我收获颇丰,“粮民”才是真正需要我们帮助的呀!在帮助他们的同时,我们也会感到无穷的乐趣。帮助多一点,快乐多一点。
范忻宜(山西省太原市大南关小学六年级三班)
《粮民》里其中的一个故事,令我感动,让我心头涌起一阵酸味。我感受到了那些山区孩子的那份懂事、勇于担当家里的责任,也使我懂得了“担当”这个词的深刻含义。
如果我们少买一些零食,我们就可以为贫困山区的孩子们攒下5元、10元……贫困地区就会多一张课桌,社会就会少一分失望。今天我们伸出一双手,明天我们就会赢得千万双手的支撑。
凌名娴(山西省太原市大南关小学六年级三班)
读了《粮民》里其中的故事后,我明白了许多,想帮助他们不仅仅是捐钱那么简单。只要在走进超市前想一想,我是不是非常需要吃零食;只要在走进文具店前想一想,没有一支新笔是不是就不能写字学习;只要在随手把食物扔掉之前想一想山区的人们,想一想粮食对于他们有多么重要……不要浪费每一分钱,每一粒粮。
我深切体会到了蔚然叔叔为什么要用“粮民”做书名:粮食对山区还贫困的人们是多么的重要,而许多城市人却早已忘记每一粒粮食的重要性,忘记了节俭。
张晟宁(山西省太原市大南关小学六年级三班)
他,张成成,是一个八岁男孩。爸爸一直病卧在床,而妈妈和奶奶都是先天性的盲人。在这样的一个家庭中,他开始承担起了家中的一切责任,虽然生活特别艰苦,但他学习成绩依然名列前茅,依然健康地成长着!这就是一个生活在贫困山区的男孩,一个在城市中还需要百般呵护的宝贝,而如今……读到这里,我不禁流下了眼泪。
想想现在的我们,不愁吃,不愁穿,没有任何的负担,即使想帮助家人做饭、洗碗、洗衣服、打扫卫生,家人也不会同意,他们只要求我们好好学习。在那个偏远的农村,一个八岁的孩子,却要承担起如此多的家务活,这是多么令人不可思议呀!
再想想我们在家中是有着多么美好的学习环境,是有着多么令贫困山区的孩子所羡慕的家庭条件。放学回家时,我们一进门就有家里人的问候;吃饭时,饭碗总是第一个端在我们的面前;写作业时,有家人坐在旁边辅导、检查;看电视时,遥控器总是让给我们,由我们来掌控……这一切的一切,都可以体现出我们有着许多人的关心与爱护,有着良好的生活环境。
珍惜我们所拥有的一切吧!看完《粮民》里这篇文章后,我不禁这样感叹道:在家时,我们总是觉得父母要求太高,学习压力太大,但是,现在我才明白,我们是幸福的!快乐的!我们拥有着一些孩子所没拥有的东西。
刘香贝(山西省太原市大南关小学六年级三班)
《粮民》中,那个与我们同龄少年的举动深深印在了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一个未成年的孩子已深知家境的贫寒,他将一根掉在地上已沾满细菌与灰尘的面条拾起,只轻轻地吹了吹便毫不犹豫地送进了自己的嘴里,咽了下去。
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买一些上千元的奢侈品,而且在买的过程中也非常直爽,感觉这钱来得很容易,它们可能会带来一些欢乐,但我们为什么不可以把这些坏习惯改掉将省下来的钱捐给最需要的人们呢?对我们来说只是几张写着“100”的红纸,对贫穷家庭里的孩子可能就会改变他的一生。节省一点钱,就可以帮他们渡过难关,让他们也过上像我们城市里孩子一样的好生活吧!
白金雨(山西省太原市大南关小学六年级三班)
在我们这片广阔的土地上,除了我们生活的这些美丽富饶的城市外,还有着许许多多偏僻边远的农村。
那里的人们生活十分艰苦,不但家庭环境不好,连吃都吃不饱,穿都穿不暖,更别提什么名牌了。与我们同踩一片土地,同顶一片蓝天的人们身上,可我们与他们的生活条件却是有着多么的不同。我们每天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不愿意吃了就倒掉;屋子里洁白的墙壁,华贵的地板好似宫殿一般;就是掉在桌子上的食物也得全进垃圾桶;我们还是家中的小皇帝,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粮民》里许多故事令人心酸。每当我们在挑三拣四时,他们却在那里忍冻挨饿。可以说,我们十分幸运。我们虽然没有能力去为他们捐很多很多的钱,但是我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也同样可以帮助他们——能在家吃就不去饭店吃,在饭店里能要一个就不要两个,在生活中不比名牌,只比学习……只有这样,才能让更多的人过上幸福的生活。
张瑞欣(山西省太原市大南关小学六年级三班)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在贫困山区中,他们多辛苦。面对他们,我们可以视而不见吗!我们轻而易举能吃到的鸡、鸭、鱼、肉,对于他们来说,是多么奢侈。我们住着一栋栋高楼大厦,他们却住着矮矮的小土屋;我们吃着山珍海味,他们却吃着粗茶淡饭;我们衣冠楚楚,而他们呢,却衣衫褴褛。我常说自己不幸福,可现在我和他们比起来,我很幸福。来,我们伸出援助之手吧,哪怕只是节约一点粮食;哪怕只是给他们一件衣服;哪怕只是为他们献一点点爱心!
谭思雨(山西省太原市大南关小学六年级三班)
小时候,奶奶带我去迎泽公园,那时我最喜欢玩旋转木马了,我们家那时还很穷,所以好不容易才能出来玩一次,当然要玩个痛快!我已经玩了两次,够多了,可是却还想玩,奶奶不肯,我就哭……那天,我玩了好多次旋转木马,花了不少钱,回头想想,真是太不应该了!
一年级的时候,我很爱买文具,铅笔买了一支又一支,铅笔盒已经塞得满满的,可还是要买。有一次,我看中了一块下蛋橡皮,想买个粉色的,可只有绿色的,我本来可以过几天再买甚至不买的,可我先把绿色的买下了,过了几天,把粉色的也买下了。回想起当时爷爷拿出纸做的钱包时我就恨我自己!年少无知啊……
我小时候很喜欢芭比娃娃,我已经有好几套了,但每次爸爸问我想要什么,我都说“芭比娃娃”,一套芭比娃娃要一百多将近二百元,我有很多套芭比娃娃,要花多少钱啊!我家不很富裕,所以我非常恨我自己的挥霍。 《粮民》里有许多农村孩子连学都上不起,比较后就觉得我现在的生活是多么幸福和美满。
刘艺宇(山西省太原市大南关小学六年级三班)
饭,我们每天都吃。可是吃饭时,城市里的孩子,哪一个会想到把掉在桌子上的饭粒吃掉呢?《粮民》里一篇《捡食掉在泥土地上面条的小学生》使我深受启发。
多好的故事呀!我听后,心头微微一颤:在农村,这样的行为早巳司空见惯,把掉在地上的东西捡起来吃掉;在城市,我们把掉在桌子上的饭捡起来吃掉都觉得恶心,更何况掉在泥土上呢?
生活中有很多类似的事情。就拿我们自己来说吧,每次吃饭时,把一粒粒米掉在桌子上,不用家长说,自己就扔了,或者在我们张嘴准备吃掉时,家长们就会动怒,甚至火冒三丈:“那么脏你就吃,不怕得病呀!吐到垃圾桶里去,快点!”
我真想问问城市里的家长们和孩子们(当然也包括我),李绅的《悯农》从孩子们刚开始认字时就开始背诵,现在又背到哪儿去了;学以致用,现在有用到哪儿去了?“粒粒皆辛苦”。让我们从明天,不,就从现在开始吧。
秦嘉蔚(山西省太原市大南关小学六年级三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