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春秋(大连人物)/品读大连
内容
编辑推荐

《春秋大连人物》由余音著,大连的历史上群星璀璨,人物众多,一本书难以尽收;对于各个历史人物的评价,往往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莫衷一是;而且,由于每个人都是流动的,一个历史人物很难从生到死就居住在一个地方,因此,对于大连历史人物的认定,也有一定难度。作为一家之言,也为了便于读者阅读,作者将全书分为三辑。第一辑《旅大拾趣》,主要是写大连籍的历史人物;第二辑《虎滩漫笔》,主要是写在大连生活、工作、居住时间较长,对大连历史文化贡献较多或关联较大的历史人物;第三辑《星海钩沉》,主要是大连人对于重要历史人物、重大历史事件的回忆或考证。

内容推荐

他和他们,唤起了关于这座城市的记忆,勾起的不仅是对那个人、那件事的回忆,更多的是对那段岁月、那段情感:持久感动的爱,莫大耻辱的恨。《春秋大连人物》由余音著,以人物为“标本”,以史料为依据,以“回到历史现场”的笔法,梳理介绍了那些生长生活在大连,那些曾经路过大连并短暂停留,那些对大连历史产生了或重要或细微影响的人。他和他们,让每一位栖身于这座所城市的人,刻骨铭心。

《春秋大连人物》适合大众阅读。

目录

旅大拾趣 土生土长,得失可鉴

 关向应:忠心耿耿,为党为国

 台儿庄大捷幕后的“无名英雄”

 “中国奥运第一人”的坎坷步履

 王永江:敢于对张大帅说不

 李秉衡:从“芝麻小吏”到“抗寇大将”

 冒死也要查清旅顺大屠杀人数

 “神舟飞船之父”的情感档案

 油画名作《邱少云》是怎么诞生的?

虎滩漫笔 寓居槐城,不同人生

 徐海东:大海一样的深情

 著名女作家丁玲的“大连情结”

 黑石礁孕育了《渔光曲》……

 丘吉尔感谢的中国水兵

 罗振玉与大云书库

 他们与旅顺博物馆

 川岛芳子:一个格格的可悲人生

星海钩沉 重要史实,大连见证

 “细节”之处更生动——来自邓小平身边工作人员的回忆

 我亲眼见过的红军领袖……

 难忘周总理的那杯酒

 有多少苏军飞行员长眠在大连的土地上?

 我所知道的“九一八”事变爆炸地

 《国歌》与大连若隐若现的联系

 北洋海军创建与大连“生日”

后记

试读章节

贺龙,人称“贺胡子”,为人坦诚,性格刚烈,爱憎分明,脾气有些大。“两把菜刀闹革命”,在“四一二”的血雨腥风中,敢于出任南昌起义总指挥,参与创建人民军队,与蒋介石的百万大军真刀真枪地斗,没有一些脾气,行吗?

脾气大的人,不太好相处。但是,关向应却与贺龙和睦相处了十几年,友情笃厚,以“贺关一体”闻名于世。

1946年7月21日,关向应在延安病逝。噩耗传至,身在前线的贺龙放声大哭。不久,他在《晋绥日报》上发表悼文《哭向应》:“整整十五年,你我同生死,共患难。洪湖、湘鄂西、鄂豫川陕边,酷暑炎天;湘鄂边、湘鄂川黔、云贵川、甘陕,雪山草地,西安平原,踏晋绥,出河北,几万里长途征战,出生入死。无论是在战场上、工作中,还是在茅亭草舍,大厦高堂,我记不出何时不在一起,何战有所分离。而今,你我是永别了,翘首苍天,你的音容宛在,而我则寝不成眠。”

在追悼会上,中共中央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了关向应革命的一生,毛泽东亲笔题词:“忠心耿耿,为党为国,向应同志不死。”中共中央在讣告中称其为“中国共产党最好的领导者之一”。

能够与“贺胡子”处得来、处得好的人不一般,不是神人,也是能人。关向应生前,是大连乃至东北籍中最高级别的中共干部,历任团中央书记、红二方面军副政委、八路军一二。师政委,中共六届三中全会上当选为政治局委员,中共“七大”上被选为中央委员。虽然他从1924年离开大连,再也没有回来过一次,但生前死后,他与大连的惰缘从未中断,向应街道、向应小学、向应广场、关向应纪念馆等,表达了大连人民对关向应的深切怀念和自豪。

十多年前,我去大连市金州区大关家屯(今金州新区向应街道)关向应纪念馆参观。关向应的家,坐北向南,硬山式草房三问,碎石头垒的墙。西屋土炕上摆着一张小炕桌,桌上放着一盏油灯,是他少年生活、学习的地方;东屋是他父母的居室。屋宇狭小,光线黯淡,唯一的奢华用品,就是~座老式座钟。东窗前,老槐树下面,有一盘石磨,磨牙已磨得粗钝,看来是祖先留下来的传家宝。当时的感受很强烈。这里无法与淮安的周恩来故居相比,甚至无法与韶山毛泽东故居相比,一句话:贫寒。

关向应是满族人,而清朝时,满族拥有许多特权,有一个时期,男孩一出生,政府每月就发给2两银子,一年24两,相当于一个低级官员的薪水,足可以养活一家老小。当时的人们把这一俸禄称为“铁杆庄稼”,意思就是旱涝保收,一辈子有吃有穿。八旗子弟生下来就衣食无忧,提笼架鸟、吃喝玩乐成为他们打发时光的基本选择。关向应是1902年9月10日生人,那个时候,清廷还在苟延残喘,因为政治腐败,官吏无能,军队内战内行、外战外行,割地赔款,已经无力按时发放津贴。再厚的家底也经受不住坐吃山空啊。满族也和其他兄弟民族一样,底层家庭经济拮据,吃了上顿没下顿。据同村知情人介绍,关向应的故居是按照原先样式重建的,青少年时代,他的家比现在还要残破。可以说,他的家与周围的乡亲们相比,只算差不算好。“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确是至理名言。

生儿为喜,所以,关向应学名关致祥,小名就叫喜麟子。

关向应上有慈祥的奶奶,下有三个弟弟、一个妹妹。父亲原来是一个织布匠,肩上承担着一家八口人的生活,劳累可想而知。忙时,他就扛着织布机外出织布补贴家用;闲时,他就在自家的几亩薄田里干活。由于日本人打赢了日俄战争,大连地区沦为殖民地,日本商品倾销大连,日本布是机器制造,成本低、质量好、价格实惠,城乡行销,中国土布难以匹敌,大连地区农村的织布业很快就破产了。关向应的父亲成为地地道道的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辛勤劳作难糊口。10岁那年,父母本想让他认识几个字、会写自己的名字就行了,送他上了私塾;可是,他天资聪慧,成绩优异,读书之余,还不耽误帮助家里放猪拾草。所以,父母节日缩食,一路供养,他上了私塾,又上了亮甲店第二蒙学堂、普兰店公学堂,1920年4月,又让他到大连伏见台公学堂附设商业科读书,成为全屯有名的读书人。沾亲带故的人,见到他都是喜麟子长、喜麟子短,问寒问暖,亲热得不得了。

像其他无产阶级革命家一样,关向应从小就开始忧国忧民,胸怀大志。《关向应革命实践资料》中写道:

关向应好读书,但不死抠书本。课余时,总好找些古典文学作品来看,尤其爱读《三国演义》、《水浒传》、《古文观止》和《国事悲》等书。他被书中描绘的英雄形象所感染,更敬佩那些杀富济贫的“绿林好汉”的豪壮行为。他不仅自己看,还常常津津有味地向本班和同宿舍的同学讲述书中精彩的故事片段。关向应时而讲《水浒传》中官逼民反,逼上梁山的故事;时而又讲《国事悲》中日本吞并朝鲜的悲惨史实。这期间,关向应不止一次地对妈妈和奶奶表示过对世道不公平的强烈愤慨。

一个深秋的夜晚,奶奶关上门,神秘地问:“喜麟子,你看东家场院上,粮谷成堆,车马成流,你不眼热吗?”关向应正色答道:“奶奶,我不眼热,也不稀罕,东家的东西不是好来的。为什么都是人,财主不劳动,粮食堆成山;我们穷人,整日辛劳,还要忍饥挨饿?这世道太不公平了。”他越说越气愤:“等我长大了,非得给他平一平!”

P002-004

序言

我爱大连

大连出版社将要编辑出版“品读大连”系列丛书,我非常赞成。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大连人和曾经参与过这个城市建设与发展的领导人之一,我对大连总是有一种偏爱,总是觉得这个城市所蕴涵的文化值得我们去认真挖掘。这套丛书动员十几位作者,分十几个专题对大连的文化现象进行挖掘和梳理,我认为这项工作十分有价值。

大连是一座充满活力、现代感非常强、文化不断创新的城市,也是一座有着特殊历史和个性的城市。因此,如何在新的时期找出大连的文化定位,挖掘大连的文化内涵,突出大连的城市性格,使城市的根和魂能不断通过文化来体现,并最终提炼出大连的城市精神,既是城市的管理者、建设者所要关注的,也是所有文化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千城一面”的特色危机,很多城市面貌趋同,城市个性模糊。实际上,城市发展不仅仅是GDP的单纯增长,文化内涵的建设与发展也是一个重要方面,文化竞争力将决定城市未来的竞争力。

因此,我觉得此次大连市委宣传部和大连出版社共同策划出版“品读大连”系列丛书,可谓正当其时。从多层面多角度挖掘、整理、总结、诠释大连的风物人情、文化脉络、人文价值,并以图书的形式把这些宝贵的非物质财富积累、沉淀下来,无论是对于大连这座年轻却饱经沧桑的城市来说,还是对于600万大连市民乃至我们的子孙后代来说,都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情。当然,在宣传城市、促进交流、满足各界人士阅读需求、提升市民文化素养、锻造城市品牌力等方面,也都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一个大连人,我对这套丛书充满期待。

与中国其他城市相比,大连建市时间较短,很多人以此认为她没有文化,甚至使用了“文化沙漠”这样的词汇来定义她,很多大连人往往也是一提到“文化底蕴”就没了自信。实际上,大连有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积淀,她缺的不是文化,而是发现的眼睛、挖掘的意识、提炼的行动。这正是我们应该做并且正在做的。

最后,我想借用一句大连的流行语来表达我的心情:

我爱大连,从未离开。

这句话揭示了每一个热爱故乡的大连人内心深藏的情感。作为其中的一员,我愿怀着赤诚之心为她作出自己绵薄的贡献。

中共辽宁省委副书记 夏德仁

后记

听说南山苏军墓地里埋着不少飞行员,这些飞行员牺牲于1950—1953年之间,因此,有人推测,他们都是在朝鲜战争大空战中魂归蓝天的。难道在旅顺苏军烈士陵园下葬的202位苏军飞行员烈士之外,还有阵亡者?为了弄清虚实,2010年4月17日,我与司机陶老弟、俄语翻译曹先生一起,驱车前往南山,一探究竟。

此南山,非彼南山。彼南山即终南山,位于西安之南,素有“仙都”、“洞天之冠”和“天下第一福地”的美称,以生长不老松而闻名天下;此南山则在辽东半岛南部,与终南山不能相比,但名气也不算小。它位于金州古城之南约l公里处,海拔仅有116.6米,却因身居金州地峡制高点,左挽渤海金州湾,右扼黄海大连湾,既是金州的南大门,又是从陆上东北方向通往大连和旅顺的咽喉要道,历来是兵家刺刀见红之地。日俄战争中,这里就爆发了南山血战。1904年5月26日凌晨,日本第二军在猛烈的炮火掩护下,向南山发起冲锋,遭到沙俄军队的顽强反击。日军武器装备落后,只能采取“人海战术”,一波又一波地冲上去,转眼间就被沙俄军队的马克沁重机枪一一“点名”,撂倒在地。但用武士道精神武装起来的日军官兵却像韭菜那样,割完一茬又冒出一茬,疯狂地持续冲锋……4207人血染南山,在狗咬狗的厮杀中殒命。当天下午,沙俄军队的心理防线被日军的敢死队阵势彻底摧毁,丢下1100多具尸体,撤往旅顺,从而埋下了沙俄军队在日俄战争中败北的伏笔。

我们是奔苏军墓地而去的,古战场暂且不论。

大连市中心距金州城,直线距离不过20多公里,而我们的轿车却跑了一个多小时,多数时间耽误在问路上了。进了南山,山道弯弯,砾石满地,没有任何路标,也没有人影,我们只能“跟着感觉走”,在山上东一头、西一头;野坟像雨后的蘑菇那样,这一座,那一座,弥漫着阴森气息,找来找去,就是看不见苏军的坟墓。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在我们进退两难的时候,遇见一位老人带着孙子爬山玩,经他热情指点,我们驱车来到苏军墓地大门口。

苏军墓地的四周围墙高耸,大门虚掩。大门右手,有几间平房,肯定是守墓人的住处;左手,三匹警犬毛发竖起,双眼血红,拼命嚎叫,拴在树桩上的铁链子被挣得哗啦啦响个不停,为吠声“伴奏”。我们三个人谁也不敢靠近,大声吆喝半天,也没看见有人露面。

怎么办,进还是不进?我们三人的意见不一致。陶老弟天生怕狗,不愿冒险,主张原路返回;曹先生英勇,手持路旁柴火堆上拣起的一根木棍,准备强行冲进去。不进我不甘心,强行冲进去,一旦狗急跳墙,挣脱铁链,谁是它们的对手?最后,我建议把轿车慢慢开到大门口,车头堵住狗的来路,我们都从车右门下来,遛进墓园,关上墓地大门就安全了。看来这是个不是办法的办法,他俩答应,依计而行。果然,警犬被我们关在铁门之外,对我们无可奈何。

4月份的家乡安徽淮南,早已是桃红柳绿油菜黄,而辽东半岛春来晚,墓园内到处残枝败叶茅草枯。这里似乎许久无人走动了,虽然刚过清明节,却看不到任何扫墓的迹象。也好,这里成了动物的天堂,各种小鸟在树枝上、草丛中摇头摆尾,好奇地观察着我们的一举一动;树根旁边,还有洞穴,一堆堆新土,不知是狐狸还是刺猬的作品;阵风吹过,枝、r相触,怪声怪调,让人头皮发麻,身上直起鸡皮疙瘩……我们三人分头寻找起来。

墓园长达一百多米,宽约六七十米。走到尽头,终于看见了飞机造型的坟墓,逐个数过去,一共有4座墓13人,其中,单人墓和合葬墓各为两座,一座集体墓埋着5人,另一座葬了6人——飞行员出身的我断定,这两座集体墓应该是两个遇难机组。经过仔细辨认、翻译,我初步弄清了这些烈士的身份(详见本书《有多少苏军飞行员长眠在大连的土地上?》),从而为朝鲜战争中,到底有多少苏军飞行员战死疆场又找到了一个证据。

苏军飞行员参加朝鲜战争这一课题,我研究了十几年,率先发现苏军飞行员参加朝鲜战争的有力人证、物证,先后发表《旅顺202座墓碑的秘密——苏联空军参加抗美援朝真相》(2001年11月6日,《北京青年报》)、《朝鲜战争中牺牲多少苏军飞行员》(2010年6月22日,《学习时报》)等文章,还原了历史真相,丰富了中国空军史、世界空战史。

说起来,中国从来都不缺少这热那热,“世博热”、“国学热”、“小品热”、“中医保健热”、“近景魔术热”、“炒房热”、“考公务员热”,等等,但是与“历史热”相比,这些热的热度不高,持久性也差不少。中国人骨子里就有历史感。正因为如此,近一波“行情”,由黄仁宇《万历十五年》引发的“历史热”,从1980年至今,一直未见降温的迹象,从《万历十五年》、《天朝的崩溃》、《潜规则》、《帝国政界往事》、《品三国》、《汉代风云人物之项羽》、《华丽血时代》、《明朝那些事儿》、《流血的仕途》、《晋朝另类历史:出轨的王朝》等等,都曾位居畅销书榜首;期间,又分为“百家讲坛热”、“草根历史热”等不同阶段。应该承认,“百家讲坛”请文史学者易中天、王立群、曾仕强等开坛宣讲,对于提升史学知识普及的层次大有益处;“草根历史热”让百姓跻身学术殿堂,对于扩大史学研究队伍功不可没。同时,也应该承认,历史图书良莠不齐、真伪难辨的混乱局面还比较严重。正如著名学者吴思在回答《北京晨报》记者提问时所指出的:今天的许多历史书,“不是一般的不真实,是大量的失真,包括一些教科书也是如此”。这种现状,对于各地众多的“历史迷”来说,在鱼与熊掌、真史与假话之间,如何鉴别,如何取舍,就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好奇心与生俱来。但从小到大,乃至于从生到死,我们所学习、了解的历史,基本上都是别人供给的“成品”,也就是“他历史”。而事实上,只要善于思考,方法得当,持之以恒,每个人都可以由近及远、由小及大、由表及里,在大干世界中,通过探索成为历史真相的发现者,而发现的成果,就成为“我历史”。相比较来说,自己寻找真历史比一味咀嚼“他历史”更有滋味!

著名学者傅斯年曾经揭示历史学的治学诀窍:“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材料。”而“动手动脚找材料”、“自己寻找真历史”的过程,就像探险那样充满艰辛,就像寻宝那样充满诱惑,就像侦探破案那样,在“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时候,往往是“柳暗花明又一村”。也许,我们限于财力、精力等客观条件,不可能像司马迁那样“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孑L子之遗风,乡射邹、峄,厄网鄱、薛、彭城,过梁、楚以归”、“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壮游天下;但我们可以“近水楼台先得月”,从我们脚下的土地开始,从身边感兴趣的历史课题的考证做起,“动手动脚找材料”。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历史文化,都蕴藏着丰厚的人文矿藏,都有许多“空白”、“疑点”和“悬案”,也拥有众多的“历史迷”。如果我们每个“历史迷”都参与求索真历史,“我历史”成为时尚,那么,靠贩卖假历史起家、谋财者只能步南郭先生之后尘,卷铺盖走人。

历史长河源于无数人的智慧之泉。作为中国史记研究会会员、司马迁之路的践行者,十几年来,我一边学习《史记》,一边带着问题,“动手动脚找材料”,《(国歌)与大连若隐若现的联系》,使读者对《国歌》(即《义勇军进行曲》)的诞生路径有了全新的认识;《台儿庄大捷幕后的“无名英雄”》,更加直观、生动、立体地描述了台儿庄战役背后的刀光剑影……让我欣慰的是,这些原创性、透视性的历史文化探索文章一经发表,相继被《文学报》、《新民晚报》、《学习时报》、《中华读书报》、《中国政协报》和《名人传记》等报刊发表,并被《文摘报》、《作家文摘》等转载,在读者中产生了较大影响。令我感激的是,我的探索也得到了李文海、王立群、张大可、田久川等著名学者的支持、指导和勉励。在“自己寻找真历史”的风雨历程中,我也从一名普通的“历史迷”,逐步成长为当代文史学者型作家。

如果从2001年11月6日,《北京青年报》整版发表的《旅顺202座墓碑的秘密——苏联空军参加抗美援朝真相》算起,我在地方史的发掘、研究,已经走过了十几个春秋。功夫不负有心人。集小成多,集腋成裘,这些成果对于人们更好地了解大连的前世今生,风土人情,不无帮助。此次结集出版,我又对收录的文章进行了修改、补充、完善,力争可信与可读、考证与参悟有机结合。她的出版,对于我是一个宝贵的纪念,对于各地的历史迷朋友,但愿能够起到以文会友、抛砖引玉的作用。

大连的历史上群星璀璨,人物众多,一本书难以尽收;对于各个历史人物的评价,往往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莫衷一是;而且,由于每个人都是流动的,一个历史人物很难从生到死就居住在一个地方,因此,对于大连历史人物的认定,也有一定难度。作为一家之言,也为了便于读者阅读,我将全书分为三辑。第一辑《旅大拾趣》,主要是写大连籍的历史人物;第二辑《虎滩漫笔》,主要是写在大连生活、工作、居住时间较长,对大连历史文化贡献较多或关联较大的历史人物;第三辑《星海钩沉》,主要是大连人对于重要历史人物、重大历史事件的回忆或考证。无论是划分还是解读,都可能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欢迎大家批评指正。在研究、写作的过程中,参阅了大量史料、素材,无法一一注明出处,在此,也向前贤们深表敬意。

本书图片,多数为我所摄,少数属于资料照片。资料照片中,由于m版时间紧,部分照片无法联系到相关作者,在此深表歉意。如照片作者看到此书,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  作者

2012年2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春秋(大连人物)/品读大连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余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大连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0502871
开本 16开
页数 16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8
出版时间 2012-09-01
首版时间 2012-09-01
印刷时间 2012-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6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0.831.3
丛书名
印张 10.75
印次 1
出版地 辽宁
226
171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2: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