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祸国宰相严嵩/中国历史知识小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祸国宰相严嵩/中国历史知识小丛书》编著者张显清。

明朝嘉靖四十五年(1566)四月,在江西袁州府分宜县介桥村外一处墓地的草舍里,寄栖着一位八十七岁的老人。他在饥饿、病痛、哀怨的沉重袭击下,悄然离开人世。既没有人前来吊唁,也没有棺木殡葬。这死者便是曾做过二十年宰相、削官归乡的严嵩。

昔日的严嵩“贵极人臣,富甲天下”,但结局却这样悲惨凄凉。原因何在?答案是贪婪害了他。贪图权位,使他由诗坛一秀逐渐蜕变为谄媚取宠、阴险狡诈、残害忠良的奸佞;贪图钱财,使他由一名寒士逐渐蜕变为吸民膏血、疯狂敛财、“自古权奸所未有”的贪官。然而历史是无情的。嗜权如命,贪财无厌,败坏朝政,涂炭百姓,结果落得个身败名裂、人亡财空的可耻下场。严嵩蜕变人生历程所显示的历史警示,是颇为耐人寻味的。

内容推荐

《祸国宰相严嵩/中国历史知识小丛书》编著者张显清。

《祸国宰相严嵩/中国历史知识小丛书》内容提要严嵩,生于明朝成化十六年(1480),卒于嘉靖四十五年(1566),江西分宜人,在嘉靖年间做过二十年的宰相。他原本出身寒微,出仕之初也曾享誉诗坛,但随着官位的节节高升,却蜕变成一个中国历史上臭名昭著的大贪官、大奸臣,最终落得个身败名裂、人财两空的可耻下场。他是怎样变坏的?他谄媚取宏、贪赃受贿、残害忠良的卑劣行径给朝廷造成了怎样的破坏,给历史发展带来怎样的危害?后人从中可以得到哪些鉴戒?本书将通过对其蜕变历程的探寻,揭示这些问题的答案。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考取功名

 一 起家寒素

 二 二甲进士

第二章 钤山养望

 一 归隐钤山

 二 诗坛一秀

 三 “北望几回仍赴阙”

 四 再隐钤山

第三章 议礼得宠

 一 何谓“大礼议”

 二 国子监祭酒

 三 得君之始

 四 升任礼部尚书

 五 决定性的一步

 六 扈驾南巡

 七 贪迹初现

第四章 赞玄固宠

 一 皇帝修仙

 二 青词宰相

 三 烧炼“秋石”

 四 试服仙丹

 五 旷世殊荣

第五章 争夺首辅

 一 明代的内阁

 二 夏言三起三落

 三 初任首辅

 四 夏言还朝

第六章 谋杀曾铣、夏言

 一 誓复河套

 二 风云突变

 三 曾铣之死

 四 夏言之死

第七章 庚戌之变

 一 京城被困

 二 “和贡”之议

 三 替罪羊

第八章 将相争斗

 一 烽烟再起

 二 联盟破裂

 三 仇鸾戮尸

第九章 诸贤罹难

 一 沈束下狱

 二 徐学诗削官为民

 三 沈炼被杀

 四 王宗茂贬官

 五 杨继盛之死

第十章 东南倭患

 一 倭患加剧

 二 巡抚朱纨之死

 三 总督张经之死

 四 给事中杨允绳之死

 五 吏部尚书李默之死

 六 诱斩王直

 七 国难之财

第十一章 “小丞相”严世蕃

 一 代父票旨

 二 酷贪成性奢靡无度

 三 纵仆为恶

第十二章 败落

 一 与徐阶矛盾的明朗化

 二 太子风波

 三 失宠

 四 罢相

 五 南还

 六 可悲的结局

第十三章 巨额家资

 一财产构成

  (一)金

  (二)银

  (三)珠宝玉器

  (四)字画古玩

  (五)土地

  (六)房屋

  (七)其他财物

  (八)奴婢

 二 家资的来源

  (一)俸禄

  (二)赏赐

  (三)兼并土地

  (四)贪污受贿

 三 国匮民穷

结语

附录

 一 明代世系纪年表

 二 基本文献一百种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试读章节

一起家寒素

明代的分宜县是江西袁州府巨邑。这里风光秀丽,民俗厚朴。发源于萍乡罗霄山脉的秀江(又称袁江)荡漾而东,流经宜春,斜人分宜,绕县城(今分宜县城为新址,古城已拆除)南关,穿过钟山峡,汇于赣江。县城之南,钤山横卧,林壑映带,长溪环抱。县城北十里许,有介桥村(又称介溪村)。村中居住着严氏宗族。成化十六年(1480)正月二十二日,严淮夫人晏氏生下一子,全家喜气洋洋。这位新来人世的男婴即是严嵩,后来起字“惟中”,号“介溪”,又号“勉庵”,排行第三,上有两位姐姐。据说晏氏怀孕时,有奇光异彩自房舍升腾而起,于是诞生了一位未来的宰相。当然这只不过是在严嵩位极人臣之后,人们编织的天人感应的神话罢了。

严嵩之高祖严孟衡,永乐十三年(1415)进士,官至四川布政使,为官刚正清廉。曾祖严琏、祖父严骥都没有做过官,也无科举功名。父亲严淮亦为布衣百姓,务农习儒,家无余资。母亲晏灵秀,娘家世居新喻(今江西新余),富有产业。外曾祖晏大章曾出粟赈济饥民,朝廷玺书旌表其门。严淮早逝,晏氏含辛茹苦,抚养遗孤。

严嵩出生时,严家并非巨室富户。因此,出身世家的明代著名文人王世贞曾讥讽他“降生小家子”。高祖严孟衡没有积下多少产业,死后五个儿子分家析产,每股只得田二亩五分。传至祖父、父亲时,虽然多少置买些土地,但家境依然清贫,以至无力为其上学交纳致送老师的酬金。

严嵩十六岁丧父,在孤寒中度过了青少年时代。几十年以后,当他已经飞黄腾达之时,仍在感慨地回忆:“涉世畸单,起家寒素。”即使为官之初,仍未摆脱贫困,“家贫念藜藿,寒至想衣裘”,“一官系籍逢多病,数口携家食旧贫”的诗句真实地描述了他“初仕而贫”的潦倒情形。

在严嵩直系宗支中,自高祖严孟衡以后,仕宦中断了三代、七八十年。因此,当他这个男孩降生时,全家都把接续先祖“簪缨余泽”、重耀门庭的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沉浸于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之中。祖父乐不可支地说:“宗孙生,而神气灵矣。”

二二甲进士

我国隋唐以前盛行世族门阀制,门第高低是选官的依据,血统贵贱决定人的政治地位的高下。此后随着世族门阀制度的衰落,科举考试成为进人仕途、升为官户的主要途径,原来的血统、门第已不起决定作用,即使是平民寒士也可通过科考发迹为达官显贵。

现实生活告诉严嵩祖父、父亲,依靠做过布政使的先祖的血统是改变不了他们的社会地位的,只有让严嵩“读书而求科第”,才能“居官而求尊显”。因此尽管家境贫寒,还是节衣缩食为其延师授教。

江西人文荟萃,浓烈的传统文化氛围亦给予青少年的严嵩以强烈的感染。这里有发达的儒学,哲人辈出。崇仁吴与弼是明初理学的代表。这里还涌现了许多政治家,明初致有“朝士半江西”之称。传统的文化习俗和前辈的显赫地位不能不对严家与严嵩本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迷人的诱惑力。于是他在猎取功名的道路上开始了艰辛的跋涉。

严嵩咿呀学语,父亲便把他抱置膝上,“日授之书”,“督课寒暑不辍”。到了换牙的时候,已经书史“皆成诵,亦能为文”,父亲高兴地对母亲说:“惟教此子,他不足计也!”乃立家塾,聘良师教之。他聪慧异常,于书过目不忘,作对联每有奇语,而且“早有大人之志”,乡人皆“视为神童”。

知县莫立之闻知管内有此神童,欲召之进入县学。严嵩父亲一方面感到自豪,另一方面又为无力交送拜见老师的贽礼而愁闷。莫知县慷慨地承诺,贽礼由他承担。在他的帮助下,严嵩补为分宜县学博士弟子,这年他才八岁。两年以后,江西提学使敖山巡视分宜,测试严嵩,对其所作对联大加赞赏,决定增加他的学费补助。后来又递补为廪膳生员,由官府免费供给膳食。

继任知县曹忠也很赏识严嵩文思敏捷,特允许他与自己的儿子一起学习。一日,曹忠见严嵩的扇面上画有游鱼戏水之景,便出联语,要其对答。曹忠的上联是:“画扇画鱼鱼跃浪,扇动鱼游不移刻。”严嵩立即对出下联:“绣鞋绣凤凤穿花,鞋行凤舞又一夕。”又有一次,曹忠出上联:“关山千里,乡心一夜,雨丝丝。”严嵩对曰:“帝阙九重,圣寿万年,天荡荡。”似乎幼稚的心灵已经飞向紫禁宫阙,叩拜皇上万寿无疆。

严嵩在县学治《诗经》。经过八九年的寒窗苦读,终于结业。县学学生称“生员”或“诸生”,即通常所说的“秀才”,免其本人及家内二丁徭役。生员虽属官绅等级的底层,但在身份上已区别于庶民百姓。

弘治八年(1495),严嵩十六岁,正值乡试之期。试前,父亲忽然病逝。父亲弥留之际,抚摸着严嵩说:期望你科考中第,“以成吾志”,果能如此,“吾目瞑矣”。按封建礼制,丁忧期间不得参加科考,严嵩遂徒步二百余里,远赴清江,投钱慎门下,继续学业。弘治十一年,严嵩十九岁。这年秋天,他满怀信心地来到省城南昌参加乡试。P1-4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祸国宰相严嵩/中国历史知识小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显清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046654301
开本 16开
页数 216
版次 2
装订 平装
字数 218
出版时间 2013-04-01
首版时间 2013-04-01
印刷时间 2013-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28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7=48
丛书名
印张 14
印次 2
出版地 北京
230
165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9:4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