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茅盾的青少年时代/大师的青少年时代
内容
编辑推荐

《茅盾的青少年时代》由蔡震著,是“大师的青少年时代”系列图书之一。

青年时期他的人生旅程,可以称得上是有声有色。亦文学亦政治,他都满腔热忱,也都有过精彩时刻。但在进入而立之年的时候,他的生活轨迹发生了一次很大的变化,他拉开了与政治的距离,专心进入文学创作领域。

内容推荐

《茅盾的青少年时代》由蔡震著,主要内容:当那个还叫作沈德鸿的少年走出水乡小镇北上求学的时候,谁也不会想到这个少年日后会成为一位作家,而且是位大作家。虽然茅盾的故乡乌镇所在的江南那一方水土,历来就是人文汇萃之地,但要真以为生于斯长于斯,便一定会成了怎一番模样,那就有点风水先生说话的意思了。少年时代的茅盾绝对是个用心读书的好学生,他那时读过的书,搁在如今,可称是博览群书呢。

读过茅盾的作品,知道茅盾文学家大名的人,未必了解茅盾青年时代作为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那一段人生经历。那也称得上是一段激情洋溢的岁月。我曾想过,如果茅盾当初没有选择写小说,而是……但历史是不能假设的。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如果茅盾没有那一段革命经历的生活积累,他后来是不会写出那些在现代文学史上堪称经典之作的。

《茅盾的青少年时代》适合青少年阅读。

目录

一 水乡小镇人家

二 南货店娃娃订亲

三 有志作“伟大的小说”

四 革命换来“除名”通知

五 少年不欲作“陋儒”

六 从水乡踏进大上海

七 在“商务”崭露头角

八 “我不要伊,别人要伊么?”

九 两兄弟都有了出息

十 “她只认得孔字”

十一 “阿三”有了名字

十二 婆婆教媳妇识字

十三 革新《小说月报》

十四 母亲心里打起鼓

十五 钟英小姐之谜

十六 文阵之中战事酣

十七 那一群早期共产党人

十八 上海滩留一段佳话

十九 与毛泽东共事

二十 幻灭中吟唱三部曲

尾声 青春之力尚在奔流

后记

试读章节

一 水乡小镇人家

乌镇,地处杭嘉湖平原的浙江桐乡县一个水乡小镇。

1896年7月4日,镇上观前街的沈家,一个男婴呱呱落地。

婴儿的父亲沈永锡马上给自己远在广东梧州为官的祖父拍去电报,报告沈家有了长房长曾孙的喜讯,并且请祖父为长曾孙起名字。

有了长曾孙,就是四世同堂,沈老太爷十分高兴。想到这一年梧州的燕子特别多,民间以为乃吉祥之兆,于是,他给曾孙起了个小名叫燕昌,大名则按沈家排行叫作德鸿。这个男婴就是茅盾。

乌镇历来是个鱼米之乡。它地处水陆要冲,历史非常久远,据说春秋时期为吴越边界,吴国即驻兵于此,唐代咸通年间正式称镇。镇上有一条纵贯南北的市河,以此为界,河西叫乌镇,河东称青镇,但人们习惯统称为乌镇。

虽是水乡小镇,优越的地理位置,使乌镇这方水土成为农商兴旺、人文荟萃之地。地方志上称其“镇虽一隅,实三郡六邑之屏藩也”。清代乾嘉年问,是乌镇最为繁盛的时期。那时,它作为“两省”(江苏、浙江)“三府”(湖州、嘉兴、苏州)“七县”(乌程、归安、崇德、桐乡、秀水、吴江、震泽)交界的水陆要冲,发展成府城的规模。商业、手工业尤其发达,闹市通衢之处分布着衣帽街、柴米街之类只有省会城市才有的商业街区。太平天国运动之后,由于战患和清兵的焚掠,乌镇的市廛大半被毁,而且再没能恢复原来的风貌,但其经济的繁荣程度,仍非一般县城所能比。

乌镇的历史上也积淀着丰厚的人文气息。南北朝时期,梁朝的昭明太子萧统曾随沈约在乌镇苦读。沈约是南朝的大学者,每至清明,总要返回乌镇附近的故里守墓数月,昭明太子即随沈约在乌镇建书馆读书,还留下了他为母亲祈福建造的两座宝塔:东塔、西塔。

北宋南渡后,不少中原的文人学士迁居浙地,更加快了这一地区文化的发展。南宋著名诗人陈与义出任湖州知府时,特在乌镇筑屋读书,取名“南轩”。他与当地僧儒洪智、天经结为诗友,后人在“南轩”旁又建了“三友亭”。清乾隆年间设“四库全书”馆,编纂《四库全书》,乌镇的藏书家鲍廷博专门进献孤本藏书,后辑录《知不足斋丛书》。自宋以来,小小的乌镇出过近二百名举人、进士。乌镇也像杭州、嘉兴府那样,有文人雅士们命名的“八景”一类的去处,像“双塔凌云”、“文石流觞”什么的。

乌镇还流传着许多富有文化意蕴的历史传说、故事。镇上一棵唐代银杏树,就讲述了一个悲壮的传说,那是关于唐咸通年间平叛将军乌赞的故事。

据说“安史之乱”时,浙江刺史李琦也举兵叛乱,把浙江搞得民不聊生,朝廷派乌赞将军率军平叛,一路将叛军打得溃不成军。打到乌镇时,叛将李琦要求休战讲和,却乘着月黑风高,偷袭了乌赞将军的军营。乌赞急起披衣,跨上他那匹征战南北的青龙驹,迎战叛军,一直追到市河边。却不料,青龙驹跌进叛军设下的陷阱,乌赞将军和他的青龙驹被叛军乱箭射死。后来,人们厚葬了乌赞将军和他的青龙驹,这棵银杏树就是从乌将军的坟上长出来的。为了纪念乌赞将军和他的青龙驹,位于市河的这个小镇就叫作了乌青镇。

沈德鸿来到世间,就生活在这样一个钟灵毓秀之地。

沈家的远祖世代为农,后来迁到镇上做小买卖。到了沈德鸿曾祖的祖父一代,才在镇上开了一个卖旱烟的烟店。这个小烟店传到沈德鸿的曾祖父沈焕一代时,已经需要养活沈焕兄弟八人和他们已有及陆续将有的家室。沈焕是长兄,已经成家,有了儿子,他觉得靠这个小店,难以养活这么一大家子人,于是决定出外另谋生路。

P001-005

后记

当那个还叫作沈德鸿的少年走出水乡小镇北上求学的时候,谁也不会想到这个少年日后会成为一位作家,而且是位大作家。虽然茅盾的故乡乌镇所在的江南那一方水土,历来就是人文汇萃之地,但要真以为生于斯长于斯,便一定会成了怎一番模样,那就有点风水先生说话的意思了。少年时代的茅盾绝对是个用心读书的好学生,他那时读过的书,搁在如今,可称是博览群书呢。

有许多作家都把母亲视为自己文学生涯的第一个启蒙老师,相比较而言,茅盾的母亲之于他,那就不仅仅是为其文学生涯启蒙的意义。幼年丧父,一直到青年时代,茅盾的人生道路都是在母亲的引领下一步步走过来的。这样的影响之于他,大概是一生的。所以,茅盾在晚年的《八十自述》诗中,怀着感恩之情,一开篇便写道:“昔我少也孤,慈母兼父职。管教虽从严,母心常戚戚……”

读过茅盾的作品,知道茅盾文学家大名的人,未必了解茅盾青年时代作为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那一段人生经历。那也称得上是一段激情洋溢的岁月。我曾想过,如果茅盾当初没有选择写小说,而是……但历史是不能假设的。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如果茅盾没有那一段革命经历的生活积累,他后来是不会写出那些在现代文学史上堪称经典之作的。

2010年1月,写于望京

(本书部分图片系网上收集,因作者、出处不详而无法标注,在此一并表示诚挚的谢意。由于时间仓促,虽然我们多方联系,但仍有个别作者没能联系到,敬请有关作者尽快与我们联系,以便支付稿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茅盾的青少年时代/大师的青少年时代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蔡震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河北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2069639
开本 32开
页数 279
版次 2
装订 平装
字数 118
出版时间 2012-12-01
首版时间 2012-12-01
印刷时间 2012-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25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6
丛书名
印张 9
印次 4
出版地 河北
203
139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6:1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