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栖息的地方》共分五个部分:逸情流韵、史海钩沉、红楼浅议、文学情节、故园情深。在“逸情流韵”章节里,仪军主要以细腻优美的文笔,描摹了山水的壮丽,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与赞美;在“史海钩沉”章节中,他以唯实的态度,记录了故乡潘村的几位真实历史人物,抢存了一段鲜活的乡村史:不唯名家、勇于探究的治学精神,在“红楼浅议”一章中得以体现,实乃难能可贵;执着于文学,挫而不懈,聆听名家,用心体悟,使得仪军拥有了坚韧不折的“文学情节”;在“故园情深”章节中,作者郭怡君对艰涩而快乐的童年、浓炽的亲情进行了泣血歌唱,读来令人动容。
《凤凰栖息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内容:一、对大自然的赞美和生态环境变化的忧虑。这部分内容有对青山绿水的赞美,也有对生态环境破坏的担忧。二、对故园的怀念和亲情的珍爱。三、《红楼梦》浅议。这部分内容就作者、版本、续写等话题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四、对一些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探究。作者郭怡君对曾在明光大地上生活和战斗过的一些历史人物和有历史影响的事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凤凰栖息的地方》内容丰富,语言流畅,有作者独特的生活感受和艺术追求。
【逸情流韵】
1.体育场
2.北方冬日里的垂柳
3.柿子红了
4.凤凰栖息的地方
5.夜游铁山寺
6.六月雪——拜谒彭雪枫将军陵园随想
7.那白色的绣球花
8.丢失的狗
9.平湖农家
10.南湖早晨
11.冬日里的栖凤湖
12.北方的平房有感
13.矿山随想
14.火山喷发的遗迹
15.百米大赛
16.我是民选的
17.我上了安徽电视台的《第一时间》栏目
18.1991年记忆
19.悼胡老
20.潘村湖国营农场
21.老嘉山怀古
22.秋游大横山
23.走访农村中学有感
24.游池州清溪河畔书法碑廊随想
【史海探存】
25.风骨峭峻华梦庄
26.杨佩伟之死
27.财神庙
28.郭记份子
29.明太祖朱元璋与武定侯郭英
30.杨六郎后裔考
【红楼浅议】
31.关于《红楼梦》之一:何以叫史湘云
32.关于《红楼梦》之二:脂砚斋不是畸笏叟
33.关于《红楼梦》之三:别再冤枉薛宝钗
【文学情结】
34.遭遇尴尬之一
35.遭遇尴尬之二
36.遭遇尴尬之三
37.遭遇尴尬之四
38.生活比小说更精彩
39.“怎样讲好故事”的听后感
40.艺术都是想通的
【故园情深】
41.大哥与回门拳
42.二哥对大学的第一印象
43.感受低调
44.感谢信
45.草根书法家
46.童年往事之一:游戏
47.童年往事之二:小人书
48.童年往事之三:环境的变化
49.母亲在天上
50.我的父亲
51.关于父亲的回忆录之一被隐瞒了的营救行动
52.关于父亲的回忆录之二小石榴
53.关于父亲的回忆录之三巧合
附:父亲的回忆录《我的一生》
飘逸的情感醉人的旋律——读郭怡君先生散文集点滴感悟
丢失的狗
由于孩子上高中,我们一家于是搬到城里住了。房子租在中学门口不远的育才路18号。搬家那天,妻侄毛松,那时只有十来岁,也跟我们进城玩,由于晕车,毛松进门后,一屁股坐到地上说道:“我一辈子也不进城了!”可以想象到晕车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可那天晕车的不只是毛松,还有跟我们从乡下一道来的一条小白狗。这时只见这条狗口吐白沫,趴在地上一动不动,痛苦的样子让人生怜。我当时感到很稀奇,狗居然也会晕车?!
我们把租住房整理好后,开始第一次上街购物,那条狗也跟着我们上街,从18号后面一条小巷子抄近路上街,比走育才路要近得多,但巷子很深,约300米。只见狗跟在我们后面不停地撒尿,几乎每个转角或电杆之类的物体都被它撒上了尿,我纳闷这狗今天怎么这么多尿,你有尿一次性撒完不就省事了吗,烦死了!巷子很深,且里面七拐八绕的,我们担心回来是否还能记住这个出口。回来后,这条小狗就一路跑在前面,像是轻车熟路似的领我们到家。我忽然想起,它来时到处撒尿是不是在做标记啊?!
接下来的事就更不可思议了。
以前我们在乡镇,是住在一个单位的大院里,大院里有个饭店,所以那时狗不要喂,每日到食堂随便混混都是肉食。有时候来客人我也作陪,它就知道桌底下哪是我的脚,它会把蹄子轻轻搭在我腿上,我就夹块肉给它。但它不满足,一会又把蹄子搭在我腿上,这就很烦人了。有时候客人也会夹肉逗它,它就又学会把蹄子搭到客人腿上,这就更烦人了。于是我就想了个法子想治治它,端起酒杯凑到它嘴上,由于速度很快,它没反应过来,酒洒到它嘴上,它被酒刺激得龇牙咧嘴,然后用爪子直挠嘴巴。我开心极了。后来每遇到它把蹄子搭在我腿上不愿走开时,我只要端起酒杯冲它一晃,它就很知趣地走开了。
现在进城后附近没有饭店,不能天天都吃肉了。于是我们就喂它麦面饼,但它一连几天都不吃。我想这样不行,会饿坏的。我把饼拿在手里,蘸上汤哄着它吃,它还是不吃。我于是跺着脚,挥舞着拳头,做出威吓的动作,并大声呵斥着逼着它吃。它居然懂我的意思,迫于我的“淫威”,它只得把饼含在嘴里,乖乖地叼到楼下院子的狗窝里。过一会,大概是吃完了又上来,我又奖励了一块,它又叼着到楼下狗窝里。如此往返几次。我于是很有成就感,狗终于改掉了吃肉食的习惯。当我上班路过狗窝时,不经意间瞟了一眼狗窝,天呀!给它的几块饼一块都没吃,完整地放在了狗窝里。它居然有和人作对的智商!我怔怔地想到警犬为什么这么厉害,小说家李国彬笔下的《拉不拉多男孩》原来是真的。
转眼一学期过去了,冬天来临了。那年特别冷,一场雪后,我们的那个院子里的积雪久久都不融化,由于狗是在院子的狗窝里,结果狗被冻感冒了,整天流着清水鼻涕,不吃不喝,奄奄一息的样子。我们都觉得这个小生命很可怜,妻子决定带它到韩山路的兽医诊所去,由于病情很重,结果需要留在诊所。临别时,这小东西居然泪眼婆娑地盯着主人。妻子心头一热,眼泪也差点掉下来。后来,稍好些就可以回家了,但还要继续去打针。每次去打针,它很愉快地配合着蹬到自行车篓里。难道它像人一样明白打针以后身体就会舒服些?一个十岁以下的孩子若知道去打针,还会像杀猪一样地号叫哩。
经过这场病后,这只小狗更加瘦弱了,远不比来时那样胖乎乎的了。那时,它胖胖的身子,光亮的白色毛发,短短的腿,长长的鬃毛,耷拉着耳朵,下颚骨好像比上颚骨长,所以下牙暴露地往上钩着,样子很丑陋,小时候给它取名叫小白点。
后来,小白点在我们精心调养下慢慢地恢复了往日的模样。再后来有一天它失踪了,再也没有回来。是发生了车祸,还是吃了什么中毒了,还是遭遇了什么不测?自从小白点丢失以后,儿子由于伤心过度,从此不吃狗肉。
一次,下班回家,我看到一个狗贩子,推着个车子,走街串巷地吆喝着。车后的铁笼里有刚买的狗,狗嘴都用铁丝扎着,流着白沫和血水,眼睛瞪得血红。我头脑里忽然冒出一个念头,我们的小白点是不是被狗贩子诱捕了?以前也曾耳闻过此类的事情。我张大嘴巴想问狗贩子,但张大的嘴巴定格了,没有喊出来。我瞪着眼睛,看后面扎着嘴巴的狗,狗也像判了死刑的犯人一样看着我,哀求、急切的眼神祈盼我能救它一命!
小白点已经离开我们好多年了,每每回想起饲养它的经过,我都会想我犯了一个错误——低估了狗的人性,同样也低估了人的兽性。
P22-24
凤鸣湖畔声清越
许辉
明光市栖凤湖风景区管委会主任郭仪军(笔名郭怡君),是我结识较迟的一位基层作者,不过,不多的几次交往,他却给我留下较为鲜明的印象。2012年金秋时节,我应明光市作家协会的邀请,前往明光参加文学活动。会毕,协会安排我们去栖凤湖风景区采风。栖凤湖离城区二十公里左右,坐落于高低起伏的江淮丘陵怀抱之中,水域辽阔蜿蜒,水质澄澈纯净,湖面倒映着青山蓝天白云,宛若人间仙境。听仪军介绍,景区正在开发之中,很是欣慰,去除心中方才萌生的叹惋。仪军安排了快艇,我们找到了在硕大的翡翠上飞行的感觉,心情也在飞扬。我们一行完全被栖凤湖的美景所陶醉。在风景区的大门前,我看到了一块匾额,上书:明光市作家协会创作基地,不觉心生喜悦。之后,仪军在会议室向我们介绍了栖凤湖的今昔,以及未来的开发前景,侃侃而谈,完全脱稿,足见他对栖凤湖的熟知与深情。明光市作家协会主席介绍了郭仪军的相关情况,听后,我多少有些惊异。原来,仪军自幼酷爱文学,几乎通读了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一直坚持“地下写作”,似乎羞于示人。明光市作家协会成立后,在傅守乾主席的带领下,工作开展得风生水起,有了良好的氛围感染,许多地下写作者,走上了前台。仪军就是其中之一。
仪军不仅写小说,而且还写散文,两种文体写得都很不错。此外,他还对文史颇有兴趣,尤其是对党史研究得较为深透,一些文章还在省里的文史杂志上发表过。几次交流之后,知道他在武术、书法方面也有造诣,可谓多才多艺。
仪军的这本散文集名日《凤凰栖息的地方》,我想与他工作的地点有直接关系。仪军在集子中的一篇同名散文中写道:“更为称奇的是该村栖息着很多传说中的凤凰,后因大越一场不明原因的天火,凤凰受到惊吓飞到白石畈上面的凤山(即今天的凤山村),又开始在这里栖息。凤凰栖息的地方有个高高的山堡,后来被人们称作凤凰墩,也有人称之为落凤台,至今在军事地图上仍标的是凤凰墩。104国道绕墩而过。”据说,栖凤湖的名字由来即因这个传说。传说毕竟是超越现实的虚拟,不过,栖凤湖山清水秀的优美环境,的确容易诱发人们萌生美好的想象。仪军也如一位灵异超然的凤凰,在湖边工作、阅读、思考、写作。
这本散文集共分五个部分:逸情流韵、史海钩沉、红楼浅议、文学情节、故园情深。在“逸情流韵”章节里,仪军主要以细腻优美的文笔,描摹了山水的壮丽,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与赞美;在“史海钩沉”章节中,他以唯实的态度,记录了故乡潘村的几位真实历史人物,抢存了一段鲜活的乡村史:不唯名家、勇于探究的治学精神,在“红楼浅议”一章中得以体现,实乃难能可贵;执着于文学,挫而不懈,聆听名家,用心体悟,使得仪军拥有了坚韧不折的“文学情节”;在“故园情深”章节中,作者对艰涩而快乐的童年、浓炽的亲情进行了泣血歌唱,读来令人动容。
读了最后的附录“父亲的回忆录《我的一生》”,我不禁为郭仪军父亲多灾多难的人生感慨唏嘘,同时也为他终获平反、重新工作感到慰藉,更为他忍受委屈、不公,却对党始终保持一颗赤诚之心感到敬佩。我想仪军把父亲的回忆录收入集中,不仅仅是要表达一份孝心,更是要把父亲身上的优秀品质代代相传下去。
仪军是位水务系统基层管理者,想必平日的工作千头万绪,防汛情况紧急时应会焦头烂额,但是纷繁的事务之余,他能够排除干扰,静心阅读、潜心创作,实在是精神可嘉。也许是传说中的凤凰给了他超然物外的力量,也许是栖凤湖澄明的湖水给了他才思敏捷的灵性,他才能笔耕不辍、作品不断吧。
凤鸣湖畔声清越。愿仪军同志进一步锤炼文字、深挖主题,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文学作品。
(许辉,著名作家,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中国作协全国散文委员会委员,安徽省作家协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