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天涯漂萍(此岸彼岸沈醉和他的妻儿们)
内容
编辑推荐

大陆、香港、台湾,华夏民族两岸三地骨肉分离的悲情时代,原国民党军统少将沈醉一家世所罕见的跌宕起伏的的离奇命运,和悲欢离合的传奇故事。

本书是《此岸彼岸沈醉和他的妻儿们》系列第一部《天涯漂萍(此岸彼岸沈醉和他的妻儿们)》,主要讲述1949年,母亲粟燕萍带一家人到香港后的不幸遭遇。沈美娟,原国民党军统少将沈醉之女。

内容推荐

《此岸彼岸沈醉和他的妻儿们》共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天涯漂萍》主要讲述1949年,母亲带一家人到香港后的不幸遭遇;第二部《归梦难圆》写父亲特赦后,一家人都渴望亲人相见、骨肉团聚,但由于两岸三地不同的政治原因,却始终无法如愿;第三部《月有阴晴圆缺》写随着大陆的改革开放,蒋经国允许台胞回内地探亲后,境况越来越好,分离了三四十年的亲人,终于有了相见的机会;遗憾的是,父亲去世过早,未能见到两岸的“三通”,也未能等到全家的大团圆结局……

本书是第一部《天涯漂萍(此岸彼岸沈醉和他的妻儿们)》,作者沈美娟,就是原国民党军统少将沈醉之女。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最后的晚餐

第二章 人地生疏

第三章 误传死讯

第四章 定居洪水桥

第五章 母女均被算计欺辱

第六章 雪雪改嫁

第七章 姐妹遭遇各不同

第八章 “人皆有母,唯我独无”

第九章 多事之秋

第十章 天灾人祸

第十一章 忧喜各半

试读章节

晚上7点钟左右,沈家灯火通明,张灯结彩。一辆辆小汽车驶进沈家花园的铁栅栏大门,排满了花园的停车场和水泥通道。最先来的是沈醉的秘书丁翔夫妇。这两个人可是天生的一对。男的西装革履,瘦的像根麻秆,长长的脑袋上下一般粗,好在眉眼还清秀,否则配上那套黑西装,就活像个黑无常;女的穿着紫红色的旗袍,矮矮胖胖的,扁扁的大圆脸,眉骨、鼻头和下巴几乎在一个平面上,像是有人在脸上坐了一屁股,把个圆鼓鼓的脸压成了一个大柿饼。他俩一进门,就都满脸堆着媚笑。其实此时客厅里只有几个佣人和副官。

第二个来到的是在昆明做生意的杜月笙的门徒刘炳兴和他的太太。刘炳兴40多岁,一身米色西装紧紧地箍着他那肥胖、臃肿的身躯,加上他那白白胖胖的大肉头,猛一看就活像长了脚的大面口袋。他虽说是杜月笙的门徒,但杜月笙的威慑力却还伸不到边远的云南,所以他极力地巴结沈醉。这次沈醉给儿子过生日,他也着实地破费了一番。他的太太倒是个小巧、纤细的美人儿。俊秀的眉眼,白嫩的肌肤,像是能工巧匠捏出的小面人。在女眷中,粟燕萍跟她关系最好。

紧跟在他们后面的是乐乡餐厅的老板于谦和他的侄女于素秋。于谦名义上是餐厅老板,实际上是沈醉安排的一个潜伏特务,连餐厅也是保密局出资,专门为收集情报而设立的。而于素秋则是当时唱京戏的名旦,昆明屈指可数的交际花。她不过20多岁,却打扮得像个贵夫人,一身的珠光宝气,一脸的娇媚风骚。

客人们陆陆续续来了二三十人。有的是沈醉的部下,有的是朋友或有求于他的商贾豪绅。他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地聚在一起闲谈,等候着主人出场。

粟燕萍正在楼上帮老刘打扮小寿星。胖乎乎的小家伙穿着一身雪白的连袜的毛衣裤,衬得那粉嘟嘟的小脸更加可爱。他胸前还挂着一个足金的长命锁。这是孩子的大伯沈玉龙特意托人从南京捎来的。看着这个长命锁,粟燕萍就想起沈玉龙托人同时捎来的信。信上说,时局动荡不安,南京朝不保夕,他想带着太太先迁到昆明,一来探望母亲,二来西南距战场远,安全系数大。不知三弟可否在云南给他安排一份差事?

粟燕萍对这位嗜赌如命的大哥素无好感,不过他们夫妇自己没有生过孩子,过去对自己的几个女儿颇为疼爱,如今这兵荒马乱的时候,居然还托人给侄儿送一个长命锁来,也算是有心了。她不禁用手指摸了摸那黄灿灿的、刻着“福、寿”二字的长命锁说:“他大伯想得还真周到!”

“嗯!小少爷戴上正好。”老刘给弟毛抻了抻衣服,接着说:“太太,小少爷打扮好了,我去请老爷吧!”

说话间,沈醉牵着熊熊满面笑容地走了进来,熊熊蹦到母亲面前撒娇地说:“妈咪!客人都来了,怎么还不下去啊?”

“你奶奶准备好了吗?”粟燕萍笑道。

身着少将军服的沈醉笑容满面地从老刘手中接过儿子,说:“妈不肯下去。我们走吧!”

沈醉夫妇一下楼,客人们纷纷站了起来。沈醉忙把儿子递给妻子,跟来客们握手寒暄,招呼大家入座。于素秋和几位女客早已把粟燕萍团团围住,七嘴八舌地抢着恭维。

“呦!看看这孩子长得多好!天庭饱满、地角方圆,将来一定长命百岁、大福大贵。”于素秋抚摸着弟毛的小脸,瞟了沈醉一眼,大惊小怪地说着。

“沈长官福气真不小啊!有这么漂亮的太太,这么可爱的儿子……”大柿饼的粗嗓门一点也不示弱。

她的话音未落,于素秋又嗲声嗲气、眉飞色舞地说:“那还用说,龙生龙,凤生凤嘛!沈太太天姿国色,沈先生精明过人,他们的少爷自然非比寻常喽!来,让姑姑抱抱!”说完,她伸手要接过弟毛,同时又向沈醉那边抛去一个媚眼。她的眼睛仿佛永远是为挑逗男人而长的。

粟燕萍最烦像于素秋这样的风骚女人。此时她看到于素秋频频向自己的丈夫抛媚眼,心中颇为不悦,但在大庭广众之下,她还是笑着把孩子递给她,说:“小心!别让孩子把你的衣服尿脏了。”

“没关系!”于素秋笑着逗弄了一会儿弟毛,其他女眷又把弟毛接了过去。弟毛就像个小雪球似的从这个女人怀里,滚到了另一个女人怀里。幸亏他从小被佣人们抱惯了,从不认生,只是滴溜溜地转动着他那黑亮亮的大眼睛,好奇地看看这个,瞅瞅那个,任她们把自己传来抱去。

粟燕萍趁机抽身出来,跟在一旁的刘炳兴太太打招呼:“刘太太,听说你们要去香港。什么时候动身啊?”

“这不!眼下正在处理这边的生意,大概得三个多月吧。到时候我们还得求沈先生帮我们订几张去香港的飞机票呢!”刘太太轻轻地说。

“现在机票不好买吗?”粟燕萍有些诧异地问。

“可不是。时局这么动乱,个个都想往外跑。沈太太没打算去香港吗?”

粟燕萍轻轻地叹了口气说:“哎!我们沈先生是吃公家饭的,哪能像你们刘老板这样自由啊!这些日子,我也心慌慌的。可是香港、台湾我们都没有熟人。沈先生如果走不了的话,我拖儿带女的出去怎么办啊?”P20-22

序言

自从我帮父亲沈醉整理撰写完《我这三十年》和《我的特务生涯》之后,我就一直在酝酿着撰写这部家庭纪实小说。我认为我的家庭实在是太特殊、太典型了。解放以后,我家每一个成员的命运无不随着父亲沈醉在政治上的沉浮而沉浮;我们几姐妹和母亲的遭遇、我们家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也几乎都与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背景和海峡两岸起起伏伏的时代潮流密切相关,甚至我们每个人性格的形成都无不刻上了时代的烙印。读者不仅可以通过这本书了解到母亲和我家每个成员坎坷曲折而又丰富离奇的人生历程;同时也能了解到大陆、台湾、香港等两岸三地这几十年的政治、经济、风土民情及社会变革。我曾将我的这一想法告诉几个出版社的编辑朋友,他们无不一致拍手称赞并当场向我约稿。因为他们都认为这本书若写成的话,一定会是一部可读性强、内涵丰富且极具社会意义和历史意义的畅销书。他们的认同给了我极大的鼓舞和勇气,也坚定了撰写这本书的信念。

遗憾的是,二十几年过去了,我的这本书却迟迟没有完成。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我一直生活在大陆,对母亲和姐弟们的性格、生活的环境都了解得太少了,在没有准备充足的情况下,我不敢贸然动笔。我和姐弟们自1950年我们还是孩童的时候就分开了,我和大姐燕燕被母亲送回了大陆,二姐熊熊、三姐漾漾、四姐思思和弟弟弟毛等都先后被送到了台湾。20世纪70年代,二姐又从台湾去了美国。一直到1980年底,我随父亲去香港探亲时,才与母亲和从美国赶来的二姐相处,时间还不到一个月。而我在台湾的两个姐姐和弟弟,当时因为台湾当局不批准他们来香港与我父亲见面,所以我们连面都没有见上。直到1987年,台湾当局允许台湾同胞来大陆探亲后,我才先后见到了弟弟和另外两个姐姐。在与他们接触的过程中,我发现我们几姊妹的脾气、个性、世界观、思想方法、待人接物的态度都是那样的不同。

二姐开朗活泼但却非常任性,平时没事时她总是乐呵呵的,跟她在一起,你很容易被她的快乐所感染,但是,一旦她不开心或谁的一句话惹恼了她,她就会大发雷霆,把人骂得目瞪口呆。她平时最大的嗜好就是旅游;或和几个朋友打打小麻将,一起去美容院或按摩院泡上大半天,过一种悠哉悠哉的随意、闲适生活。不过她的恋爱史却比琼瑶的任何一部言情小说都精彩得多……

三姐是一个运动健将,特别擅长游泳,在台湾青年公园做了好多年的游泳救生员。她每天早上五六点钟就起床去跑步,然后去游泳池游一两个小时,才回家吃饭,准备上班。她几乎几十年如一日,游泳可以说是她的第二生命。她可以不理家,可以不管丈夫孩子,但她不能不游泳。我弟弟曾经对我说:“当年我在海军陆战队时连续三年都获得了海、陆、空三军游泳比赛冠军。别人介绍她时都说:‘这是沈笃礼的姐姐。’可是我复员后,她因为经常自费参加台湾举办的游泳赛、铁人赛、健美赛,曾被台湾报纸称为游泳健将、运动健将、健美妈妈,在体育界里颇有点名气。朋友向别人介绍我时,就会说:‘这是沈漾漾的弟弟。’”说完,弟弟不无遗憾地笑着直摇头。三姐的个性像一个男孩,大大咧咧的,要不就不开口,一开口就是讲笑话,有时甚至讲黄色笑话,无论什么时候,她决不议论人非,所以她的同事和朋友们都叫她“大哥”。每当亲友们提起她的这个绰号时,她就会把右手的大拇指一扬,不无得意地笑道:“我是帅哥!”颇引以为荣。现在她已经退休,还经常参加台湾民间组织的各种体育比赛,或者跟基督教传教士的儿子一道去内地或其他贫困地区去做义工。

四姐是我们姊妹中长得最像母亲,也最聪明、漂亮的。她甚至连性格、嗜好都有些像我们的母亲:多愁善感,不苟言笑,对什么娱乐都不感兴趣,但对基督教情有独钟,虔诚之至。在人前,她们都像一个端庄文静、仪态万方的贵妇人,很少放声大笑,也很少大喊大叫。不过在生活中,她可比母亲干练得多,也勤快得多。她干什么都很认真仔细,凡事都力求做到尽善尽美。她的家永远收拾得整整齐齐,一尘不染;她的衣服永远不允许有一丝皱褶;她的身材永远保持得像少女一样苗条、纤细,只要稍稍肥胖了一点,她就可以一连几天只吃水果,不吃饭,一直恢复到了原来的体重才罢休;她的脸上决不允许有一点瑕疵,如果脸上出现了斑点或皱纹,一向精打细算的她,就会不惜重金,不厌其烦地到美容院去消灭它。所以她至今都保持着少女般的身材,少女般的皮肤。她除了尽量保持家庭的整洁和自身的完美之外,还总能不断地充实自己。闲来无事时,她就不断地报读一些学习班,如学电脑、学国画、学炒股、学园艺、学插花等知识,把一个家庭主妇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

而我们那唯一的一岁多就离开父亲,三岁多就离开母亲的弟弟,其性格就更加有意思了。据说他年轻的时候是一个非常招女孩子喜欢的小帅哥,风趣、幽默,爱说话。他很聪明,许多事情他都能无师自通。无论什么事,他真懂也好,假懂也好,都能滔滔不绝地说上一大套,世上仿佛没有他不知道的。用北京话说,就是爱耍贫嘴,只不过,他耍贫嘴不会让人觉得讨厌,反而觉得挺有意思。他对女孩子很温柔体贴;对朋友也特别哥们义气;遗憾的是由于他自幼没有大人管教,十一二岁就跟当地的小太保们混到了一起,常常跟人打架斗殴,十四五岁时因伤人罪,险些被关进监狱,姐姐们不得不把他送到台湾的海军陆战队,以逃避刑事责任。在海军陆战队一呆就是十年,26岁复员之后,他既无学历又无一技之长,他不得不用自己的复员费及姐姐们资助的钱去学着做生意,由于没人指点,常常是赔多赚少……

对他们了解得越多,我写这本书的欲望也越强烈,为了对他们生活的环境、风土人情有所了解,我在旅居香港和去台湾探亲时,特意参观了许多她们生活过的地方,收集了不少有关的素材。

我正式开始写这本书,是2002年我的丈夫患胰头癌去世半年之后。为了排解丧偶后那难以言喻的苦闷、寂寞和孤独,我强迫自己再次拿起了笔,尽量用写作来愉悦自己,调整自己的心态。回顾自己和家人这半个多世纪的人生旅途,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真是一言难尽。幸亏父亲遗传给了我一个坚韧的性格;生活也磨炼了我的毅力;因此我往往能在遭遇不幸,陷入逆境的时候,给自己找一条出路,再次扬起希望的风帆,继续自己人生的旅程。这本书的完成,也就是在我再度遭遇不幸时结出的又一个硕果。它带我走出了又一个人生的低谷,让我懂得了许许多多的人生真谛,但愿它同样也能给予读者阅读的乐趣和人生的启迪。

此书共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天涯漂萍》主要讲述1949年,母亲带一家人到香港后的不幸遭遇;第二部《归梦难圆》写父亲特赦后,一家人都渴望亲人相见、骨肉团聚,但由于两岸三地不同的政治原因,却始终无法如愿;第三部《月有阴晴圆缺》写随着大陆的改革开放,蒋经国允许台胞回内地探亲后,境况越来越好,分离了三四十年的亲人,终于有了相见的机会;遗憾的是,父亲去世过早,未能见到两岸的“三通”,也未能等到全家的大团圆结局……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天涯漂萍(此岸彼岸沈醉和他的妻儿们)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沈美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3441554
开本 16开
页数 24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0
出版时间 2014-01-01
首版时间 2014-01-01
印刷时间 2014-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9
CIP核字 2013182352
中图分类号 I25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6
169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3:4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