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西游记(彩图本)/新课标小学生版四库
内容
编辑推荐

由吴承恩编著的《西游记》其中大多数为上面提到的那些大家所熟知的故事,但也不乏一两个稍显陌生的故事,如凤仙郡解难。通过这些故事。我们既可以看到孙悟空身上纯真、忠勇的性格特征,也可以看到他诙谐、调侃的一面。本书选篇立求在交待清楚取经故事的同时,突出各个人物的性格特征。降妖除魔的故事虽所选不多,但都具有典型性,既有像白骨精这样的山妖野怪在取经路上百般阻挠,也有像黄眉妖这样的神怪下凡作乱。通过与这些不同性质的妖魔鬼怪进行周旋的过程,我们既看到了师徒四人各自不同的性格特征,也看到了那些神佛仙道们的虚伪与世故。

内容推荐

《西游记(彩图本)/新课标小学生版四库》由吴承恩著,内容简介: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就像地下的养分,一直滋养着我们的生活之树。前几年我们常提的“与时共进”就是出自《周易》。近几年我们提倡的“和谐”社会就是出自于《诗经》。而我们常说的“小康”则是出自于《礼记》。至圣孔子对人生三件大事的思考依旧是我们人生的指南。《论语》开篇第一句便是“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说的是人之所以能成为人,是通过不断的学习达成的。第二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是说一个人的社会性是他能融入社会的必要条件。第三旬“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说明人应该具备与人交流的处事能力。种种这些,为我们的人生带来无法估量的助益。

《西游记(彩图本)/新课标小学生版四库》适合少儿阅读。

目录

美猴王出世

获得金箍棒

天兵斗悟空

被压五行山

美猴王皈依

收降白龙马

猪八戒皈依

喜收沙悟净

三打白骨精

火云洞受阻

降服红孩儿

真假美猴王

身陷小雷音

降服黄眉妖

铲除巨蟒精

凤仙郡解难

取得真经回

试读章节

【导读】本篇是《西游记》开篇第一章,讲述的是美猴王具有传奇性的诞生故事。孙悟空是整个西游记故事的灵魂人物,也是最具传奇性质的人物,他从尚未出世就已经带有了一层神奇色彩。当初,他孕育在一枚石卵之中,具有的并非是寻常的血肉之躯,这预示着他在之后的故事当中定然会有一番奇特的经历和作为。果然,刚一出世,他传奇的一生就拉开了序幕。这只年轻的石猴因为勇敢地跳进瀑布,发现了水帘洞的秘密,而得到了群猴的尊重,成了花果山的猴王。不可否认,他的这种行为带有想出风头的成分,但这种争强好胜行为的背后体现的恰恰是他勇敢进取、不畏艰险的性格特征,为其以后大闹天宫和经受磨难历练埋下了伏笔。

感盘古开辟,三皇治世,五帝定伦,世界之间,遂分为四大部洲:日东胜神洲,日西牛贺洲,日南赡部洲,日北俱芦洲。这部书单表东胜神洲。海外有一国土,名日傲来国。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此山乃十洲之祖脉,三岛之来龙,自开清浊而立,鸿蒙判后而成。真个好山!

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三丈六尺五寸高,按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二丈四尺围圆,按政历二十四气。上有九窍八孔,按九宫八卦。四面更无树木遮阴,左右倒有芝兰相衬。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进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五官俱备,四肢皆全。便就学爬学走,拜了四方。目运两道金光,射冲斗府。惊动高天上圣大慈仁者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驾座金阙云宫灵霄宝殿,聚集仙卿,见有金光焰焰,即命千里眼、顺风耳开南天门观看。二将果奉旨出门外,看的真,听的明。须臾回报道:“臣奉旨观听金光之处,乃东胜神洲海东傲来小国之界,有一座花果山,山上有一仙石,石产一卵,见风化一石猴,在那里拜四方,眼运金光,射冲斗府。如今服饵水食,金光将潜息矣。”玉帝垂赐恩慈日:“下方之物,乃天地精华所生,不足为异。”

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真是“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一朝天气炎热,与群猴避暑,都在松阴之下顽耍。

一群猴子耍了一会,却去那山涧中洗澡。见那股涧水奔流,真个似滚瓜涌溅。古云:“禽有禽言,兽有兽语。”众猴都道:“这股水不知是那里的水。我们今日赶闲无事,顺涧边往上溜头寻看源流,耍子去耶!”喊一声,都拖男挈女,唤弟呼兄,一齐跑来,顺涧爬山,直至源流之处,乃是一股瀑布飞泉。

众猴拍手称扬道:“好水!好水!原来此处远通山脚之下,直接大海之波。”又道:“那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

你看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他住了身,定了神,仔细再看,原来是座铁板桥。桥下之水,冲贯于石窍之间,倒挂流出去,遮闭了桥门。却又欠身上桥头,再走再看,却似有人家住处一般,真个好所在。

看罢多时,跳过桥中间,左右观看,只见正当中有一石碣。碣上有一行楷书大字,镌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石猿喜不自胜,急抽身往外便走,复瞑目蹲身,跳出水外,打了两个呵呵道:“大造化!大造化!”众猴把他围住,问道:“里面怎么样?水有多深?”石猴道:“没水!没水!原来是一座铁板桥。桥那边是一座天造地设的家当。”众猴道:“怎见得是个家当?”石猴笑道:“这股水乃是桥下冲贯石窍,倒挂下来遮闭门户的。桥边有花有树,乃是一座石房。房内有石锅、石灶、石碗、石盆、石床、石凳。中间一块石碣上,镌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真个是我们安身之处。里面且是宽阔,容得千百口老小。我们都进去住,也省得受老天之气。

众猴听得,个个欢喜。都道:“你还先走,带我们进去,进去!”石猴却又瞑目蹲身,往里一跳,叫道:“都随我进来!进来!”那些猴有胆大的,都跳进去了;胆小的,一个个伸头缩颈,抓耳挠腮,大声叫喊,缠一会,也都进去了。跳过桥头,一个个抢盆夺碗,占灶争床,搬过来,移过去,正是猴性顽劣,再无一个宁时,只搬得力倦神疲方止。石猿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都称“千岁大王”。自此,石猿高登王位,将“石”字儿隐了,遂称美猴王。

P7-10

序言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就像地下的养分,一直滋养着我们的生活之树。前几年我们常提的“与时共进”就是出自《周易》。近几年我们提倡的“和谐”社会就是出自于《诗经》。而我们常说的“小康”则是出自于《礼记》。

至圣孔子对人生三件大事的思考依旧是我们人生的指南。《论语》开篇第一句便是“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说的是人之所以能成为人,是通过不断的学习达成的。第二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是说一个人的社会性是他能融入社会的必要条件。第三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说明人应该具备与人交流的处事能力。种种这些,为我们的人生带来无法估量的助益。

现在我们提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是科技的学习和经典的学习并不矛盾,因为经典带给我们的是“软能力”,是“磨刀不误砍柴工”。而且经典的学习必须要从少年开始。

古人也曾有言“凡人有记性,有悟性。自十五以前,物欲未染,知识未开,则多记性,少悟性。十五以后,知识既开,物欲渐染,则多悟性,少记性。故凡有所当读之书,皆当自十五以前使之读熟。”可见,越早接触经典、学习经典,越能让孩子在心智未明之时就汲取中国最优秀文化的精髓。

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从小就表现出非凡的数学才能,而杨振宁的父亲却让他用几年的时间去学习中国的古典文学。杨振宁常谈到那几年阅读生涯对他人生和科学研究工作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

同样,温家宝总理的古典文学素养也令人称道,你会发现他的每一次演讲,都会信手拈来一些诗句作为开篇,为他清晰、严谨的讲话增添深情而动人的色彩——文化修养带来的不仅是知识本身,它还是完善的思维方式。

由此可见,学习经典是更加有利于小学生“学文”与“做人”。

我们编辑本套“小学生版四库”,就是希望小学生们能够把学习经典当成日常的一种习惯。继承优秀文化,让经典启智开蒙。我们以收录古籍最为丰富的《四库全书》总目为参考,从中选取最适合于小学生中高年级阅读的题材,并且去其晦涩难懂的部分。让小学生们所学的每一篇文章,每一句话都能对今后的人生路途有所裨益。

我们国人一辈辈,已经捧着这些经典走到了今天。同样,希望这些经典也可以为下一代传递精神的力量,让孩子们继续捧着中国人的经典走向未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西游记(彩图本)/新课标小学生版四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明)吴承恩
译者 任丹萍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万卷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4701574202
开本 32开
页数 20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30
出版时间 2011-08-01
首版时间 2011-08-01
印刷时间 2013-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图书小类
重量 0.218
CIP核字 2011108782
中图分类号 I242.4
丛书名
印张 6.5
印次 3
出版地 辽宁
205
140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1:1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