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哲学;中世纪哲学;中世纪早期哲学;中世纪中期哲学;中世纪晚期哲学;近代哲学;文艺复兴时期哲学;近代中期哲学;德国古典哲学;现代哲学;西方哲学史的主要问题和主要特点;哲学与科学、宗教的关系;思维与存在的关系……《西方哲学史(图文版)》(作者张世英)有条不紊的对古希腊哲学、中世纪哲学、近代哲学和现代哲学逐一介绍。
图书 | 西方哲学史(图文版)/中国大百科全书名家文库 |
内容 | 编辑推荐 古希腊哲学;中世纪哲学;中世纪早期哲学;中世纪中期哲学;中世纪晚期哲学;近代哲学;文艺复兴时期哲学;近代中期哲学;德国古典哲学;现代哲学;西方哲学史的主要问题和主要特点;哲学与科学、宗教的关系;思维与存在的关系……《西方哲学史(图文版)》(作者张世英)有条不紊的对古希腊哲学、中世纪哲学、近代哲学和现代哲学逐一介绍。 内容推荐 《西方哲学史(图文版)》以哲学家张世英在《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史》卷中为“西方哲学史”撰写的条目为文本基础,提取重要内容配以阐释性条目及相关延展内容,同时辅以丰富图片别致编排。《西方哲学史(图文版)》有条不紊的对古希腊哲学、中世纪哲学、近代哲学和现代哲学逐一介绍。 目录 古希腊哲学/5 中世纪哲学/27 中世纪早期哲学/29 中世纪中期哲学/32 中世纪晚期哲学/35 近代哲学/38 文艺复兴时期哲学/39 近代中期哲学/45 德国古典哲学/64 现代哲学/76 西方哲学史的主要问题和主要特点/79 哲学与科学、宗教的关系/79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87 一与多的关系/91 附录/93 古希腊哲学主要学派/94 现代西方哲学主要学说、思潮和学派/109 试读章节 “教会”在希腊文化里是召告公民一起讨论问题,一起表决的公民集会。天主教会是指在天主的救恩计划中,天主拣选了以色列民族做他的子民,并且和以色列民族订立盟约。“教会”这个名词就被以色列民族引用为“上主的集会”。集会时,以色列人敬拜上主,聆听上主的诫命。到了新约初期教会时,基督徒沿用“教会”一词。天主教会认为以色列民族完成了天主救恩的第一个阶段,也就是和天主订立盟约。而真正新而永久的盟约,是到了天主的独生子耶稣基督降生成人,在十字架上完成的。教会不是平常的团体,它是有形的,也是无形的,属于过去,属于现在,也属于未来。 在中世纪的封建社会时期,天主教会是最大的封建统治者,它支配了中世纪的世俗权力和精神生活,哲学不过是用理性解释信仰的工具,成了神学的婢女。中世纪的科学也和哲学一样屈服于宗教的支配。这时人们所注意的中心不是世俗生活而是脱离世俗的天国。中世纪的主要哲学问 西欧历史上一个重要时代,始于西罗马帝国灭亡的476年,终于东罗马帝国灭亡的1453年,一说终于文艺复兴时期。“中世纪”一词是从15世纪后期的人文主义者开始使用的。这个时期欧洲在政治上战争频繁,经济上生产力发展停滞,文化上教会统治非常严厉,教士不能结婚,主张禁欲,要求人们将一切献给上帝才能死后上天堂,圣职买卖现象严重,学校教育也都是为了服务于神学,人民生活在毫无希望的痛苦中。因此中世纪在欧美普遍称作“黑暗时代”,传统上认为这是欧洲文明史上发展比较缓慢的时期。 基督教是信仰耶稣基督的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基督是“基利斯督”的简称,意思是上帝差遣来的“受膏者”,为基督教对耶稣的专称,在《新约圣经》中,常同耶稣连用或换用。《马可福音》说耶稣在约旦河里受洗时,圣灵降在他身上,当时有声音透过云层传来,宣布他是上帝之子。这里有一个耶稣受难的故事:门徒犹大出卖耶稣,致使“最后的晚餐”的当天晚上,耶稣在橄榄山被祭司长和长老带来的一伙人捉住,第二天早晨被钉在了十字架上,在被埋葬三天后复活。耶稣复活升天的这一天便是复活节,复活节是为了纪念耶稣之死。基督徒认为耶稣受难的十字架是代赎,是对我们的爱,复活是生命,是我们的盼望。基督教的教义有原罪说、救赎说、惩罚说等。基督教的道德义务就是上帝至上,对上帝绝对服从。 中世纪哲学主要是古希腊罗马哲学特别是柏拉图哲学、亚里士多德哲学和新柏拉图主义同基督教合流的产物,而在各个发展阶段中,这些成分所占的比重又各不相同。 以A.奥古斯丁为代表的教父哲学在时间上属于古代,但就其思想意识形态来说,则属于中世纪,它是基督教哲学的最初形态。奥古斯丁运用新柏拉图主义论证基督教教义,确立了基督教哲学,他首先提出信仰第一,然后理解的原则,为中世纪经院哲学奠定了基础。奥古斯丁以后的中世纪哲学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 罗马基督教会的一种意识形态,是以神为核心、信仰为前提、《圣经》为基础的宗教唯心主义思想体系。 基督教哲学在近20。0年的历史中,适应不同时代的社会思潮,出现过三种不同的形态:第一种形态是2~5世纪的教父哲学,5世纪为其鼎盛时期。代表人物有查士丁、克莱门、奥里根、Q.S.F.德尔图良、杰罗姆、安布罗斯、A.奥古斯丁、格雷高里等。第二种形态是9~15世纪的经院哲学,13世纪为其繁荣时期。在13世纪前是以奥古斯丁主义为主导思想的经院哲学,13世纪后是以托马斯主义为主导思想的经院哲学。第三种形态是1 9世纪末出现的新经院哲学,即新托马斯主义。代表人物有利奥十三世、曼尔西埃、格拉布曼、J.马里旦、Y.西蒙、G.A.韦特尔、J.M.波亨斯基等。 序言 《中国大百科全书》全面介绍了人类已有知识,被誉为“中国现代最伟大的文化工程”、“一切才智之士的知识背景”。全书是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和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先后组织的三万余名专家学者智慧的结晶,其中汇聚了各个领域的名家巨匠。这些名家所撰写的各类条目,为我们留下了弥足珍贵的记忆,甚至许多名家的文字已成为时代的绝响。这些名家所撰写的知识主题涉及各个领域,他们以精当简洁的文字,系统概括了一门学科的全貌,虽然篇幅短小,但充满深厚的学识积淀。 今天,为了让名家们的智慧成果惠及更多在快节奏社会生活中奔波的学子和大众读者,我们特编辑出版了《中国大百科全书·名家文库》系列。图书的主体是名家为《中国大百科全书》撰写的某一知识门类的概观性文章或某一学科领域重要的条目。此外,为使图书更具普及性及观赏性,编辑根据原文的发展脉络,提取了相关的政治、经济、历史、军事、科技、文化、宗教、地理及人物、传说、事件、著作等诸多知识点,作为知识链接,通过对正文知识点和背景知识的补充说明,帮助读者加深对名家文字的理解,并在版式上将正文中的链接知识点及链接注释文字,以同种颜色表示,其他趣味性、历史性等知识点也以另色字体表示,以利于读者识别和阅读。另外,还配以体现当时历史风貌或与正文、链接文字相关的图片,从图、文两方面辅助读者阅读,并作以适当知识延展。而这些知识链接的补充说明也大部分取自《中国大百科全书》这一浩瀚的知识宝库。可以说,《中国大百科全书·名家文库》是将百科全书通俗化、深入大众并适应时代潮流的一种有意义的探索和尝试。我们希望,通过名家文字的引领,能帮助读者找到通往智慧之门的捷径,并通过形象、通俗的图文形式,让读者享受到知识所带来的愉悦。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西方哲学史(图文版)/中国大百科全书名家文库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张世英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0093060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3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00 |
出版时间 | 2014-01-01 |
首版时间 | 2014-01-01 |
印刷时间 | 2014-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艺术概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76 |
CIP核字 | 2013315333 |
中图分类号 | B5-49 |
丛书名 | |
印张 | 9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0 |
宽 | 172 |
高 | 1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5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