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马驹(道一传灯录)
内容
编辑推荐

  李浩编著的《马驹:道一传灯录》是马祖道一禅师一生佛学思想发展和弘法历程的记录。真正将惠能所开创的南宗禅弘禅得波澜壮阔、风靡南北的,正是马祖道一,可以说他是中唐禅思想史上砥柱中流的人物,由于他的出现,使禅思想史发生了重大的变局,本书正记录了这一禅学历史上的重要变局。本书语言流畅,故事性强,适合对佛学、禅学感兴趣的普通读者阅读。

内容推荐

李浩编著的《马驹:道一传灯录》是为唐代著名禅师马祖道一所作的传记。共分十三章。《马驹:道一传灯录》叙述了道一禅师从出生到入灭的一生,不乏具体场景和细节描写,也介绍了他“即心即佛”“非心非佛”“平常心是道”等禅学思想的由来。马驹本是道一禅师出家前幼小时的俗名,恰与谶记中“马驹踏杀天下人”合。据此可见,杀活自在的马祖禅在当时不仅阐化了江西,而且已弘传到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了。

目录

引子

剑南形胜毓神秀

巴山蜀水觅法音

南岳巍巍受心印

筚路蓝缕佛迹岭

飞锡游方西里山

龚公山上振法鼓

道望隆盛开元寺

洪州门下三大士

大珠圆明梅子熟

触类是道而任心

一口吸尽西江水

马驹踏杀天下人

哲人入灭归石门

初版后记

再版后记

试读章节

拜谒无相

道一随唐和尚修习,转眼间过了两个年头。在这段时间中,他经常听到人们谈及新罗王子无相,但不知详细情况,于是便向执事僧请教:

“道弘师兄,请问新罗王子无相求法是怎么回事?”

“噢,你说的是金和尚吗?这事说来话长。他俗姓金,所以人们称他为金和尚,原籍海东(今朝鲜半岛),属新罗王族,是该国国王的第三子。开元十六年(公元728年)泛舟东海来到我大唐,到长安后,玄宗皇帝还曾召见过他,将他安置在禅定寺。他听说了智诜禅师的大名,所以来到我们德纯寺,但智诜禅师早已寂灭,于是他便师从处寂禅师。处寂已预知他要来,便让我们洒扫迎接。处寂给他取法号叫无相。他与处寂禅师说禅,得到印可。唐和尚在一天深夜将摩纳法衣授予他,让他另立门户,弘扬东山禅法。无相随唐和尚学的是杜多行……”

“道弘师兄,什么是‘杜多行’?”

“杜多行就是杜多之行法。杜多,是梵文的音译,又译杜荼、头陀,意译是抖擞,即抖擞烦恼。据说摩诃迦叶入佛门后,也曾率领五百弟子在韦提河山修习杜多苦行,被称为‘头陀第一’,佛陀称赞他‘大行渊广’。行杜多时,要守十二项苦行。”

“哪十二项?”

“第一项是着弊纳衣,又叫粪扫衣,将人丢弃的衣物洗净,缝成法衣,也就是百衲衣。第二项是三衣,又叫但三衣,就是只着僧伽梨、郁多罗、安陀会三件,不用其余的衣服。以上两项属于衣服。第三项是常行乞食,要求自行乞食,不能受他人之请,也不能食诸僧之食。第四项是次第乞食。第五项是受一食法。第六项是节量食。第七项中后不得饮浆。以上五种属于食事。第八项是阿兰若处,意思是要住于远离人家之空闲处。第九项是冢间住,意思是住于坟墓之处。第十项是树下止。第十一项是露地坐,因树下还有庇荫,所以要坐露天。第十二项是常坐不卧,常趺坐而不横卧。以上五项属于住处。”“杜多行这样严格!”“是的。但无相并没有知难而退。在师父的指导下,来到深溪岩谷下坐禅。有一天,大雪纷飞,遇到猛兽觅食,无相不惊不惧,躺卧下来,愿意以身饲兽,两只野兽从头至足,将他嗅了一遍,最后却离开了。他在山中住久了,衣破发长,有一次打猎的人竟怀疑他是异兽,准备向他射箭,听到说话声,才停了下来。他白天在坟墓间,夜间坐于树下。益州长史兼剑南道节度使章仇兼琼慕名将他请到成都净众寺,从此无相法席大盛,声誉日隆。

道一虽然没有见过无相,但道弘师兄的介绍活灵活现,将无相描绘得栩栩如生,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有一天,唐和尚派人来找道一,道一来到唐和尚的禅室,行礼参拜。唐和尚对他说:

“道一,你从什邡来随我修习,很有长进,但我不久将要入灭,不能再启发你了。我有一弟子无相,已得我的衣钵,在成都另立门户,你可随他继续修行。”

“不,师父!弟子只拜您一个师父,何况您这里更需要弟子侍奉照料。”道一执拗地回答。虽然他对无相心仪已久,可要他拜无相为师,他还一时转不过弯来。

“道一,师徒只是名分,也是差别,名分与差别都属假相,不可执着。只有超越,才能活参,才有彻悟的可能。何况道之所存,师之所存。出家人只有摆脱世俗羁绊,方可入佛境界。你随我参学已久,难道连这个道理都不懂?”

道一见唐和尚言辞恳切,句句在理,不容推托,只好辞别唐和尚,返回成都,去净众寺投金和尚无相继续求法。

道一风尘仆仆,来到净众寺,向执事僧说明来意,执事僧告诉他,金和尚无相正在说法,明天再通禀。

原来无相到成都后,僧俗信徒云集,纷纷诉呈他们所遭遇到的各种烦恼及苦难,请求指示解脱的门径。无相为了使大家能较有系统地全面理解禅法,于是决定每年十二月和正月,开设道场,升座说法。

道一心想:自己本来就是向金和尚求法的,现在适逢金和尚开演妙谛,也算是一种缘分。于是就随执事僧来到大殿,垂听金和尚说法。

净众寺的大殿宽敞宏大,殿内大约能容纳四五百人。道一发现殿内已挤满信徒,门厅、廊庑前也满是善男信女,人虽然很多,但却寂静无声,讲演还没有开始。道一找了一个人较稀疏的位置,因为距离太遥远,根本看不清金和尚的容貌。

“各位善知识,各位大德。”

道一知道讲演要开始了,于是竭力摒除杂念,悉心听讲。

“首先,让我们大家引声念佛,用足一口气来念,气尽后再,停下来。”

于是场内沸腾起来,诵念声此起彼落,汹涌澎湃,汇成一股又一股声浪,在人海中涌动,在殿堂内外回荡,响彻云霄。

道一也跟着念,同时思忖:这是《文殊般若经》中的“一行三昧”,弘忍禅师的另一弟子神秀也提倡这一法门。

P23-26

后记

本书撰写的缘由,我在初版后记中已经简略交待。十多年前的旧作既巳脱手,本应与此后的一切判然划开。大有深意的是,我与佛学的因缘至彼时才真正开始,且一直剪不断理还乱。

此书完成后的2002年,我第一次赴台湾高雄佛光山参观,虽未见到星云大师,但对佛光山在佛学研究、图书出版、文献收藏方面有了更多的了解。2011年夏,假西安世园会之际,星云大师仗锡西游,来到古城,我参加了其中的两个活动,并撰短文《吃茶来》(收入拙著《行水看云》一书)记述这些细节。2012年,李利安兄在西大承办一个国际佛学会议,邀我捧场,席间有位学者询问我是否即撰写马祖道一传记的那位。我没想到十多年前在台岛出版的通俗小册子,竟然还能入学者的法眼,让我既惭愧又感动。

更大的机缘还在后面。马祖道一故乡什邡县(今改为县级市)文化部门,不知从何处获知我曾撰写道一传记,拟策划一次高规格的学术会议,会前专门到全国各地向专家请益,他们一行到了西安,特地来见我,并委托我召集西安地区的文史学者,在西安宾馆举行专题研讨会,就如何开好学术会议献计献策。他们本想自己加印本书,听我讲有版权限制后,遂嘱我另外撰写一部篇幅更长、内容更多的传记,还特地将他们所搜集的资料及相关地方文献赠我,并邀我到什邡考察,为地方文史工作者专题演讲唐代佛学与马祖道一,参观道一出生地及修行的罗汉寺。在我离开几年后,汶川大地震,德阳、什邡都是重灾区,包括罗汉寺在内的文物古迹毁坏严重,面目全非。我有幸在大劫难之前瞻仰,也算是一种大机缘。

我一直视此书为普及类作品而非专门成果,故初版之后也不甚珍惜,加之学术兴趣也已转移,当时搜集的相关资料没有保留,有关马祖与江西洪州禅研究的后续进展也没有再追踪,就连搜集到的一些珍贵的图片资料,如靖安寺住持和尚为我寄的照片及亲笔信,也没有刻意保留。本次再版所插配的照片是我的几位学生帮助重新搜集的。

感谢三联书店将我的几种非专门性的著述集中推出,本书17年前在台湾以繁体字初刊,内地读者知之甚少,纳入本系列,虽当滥竽之嫌,但反观当下,污染弥漫,人心浮躁,本书文字虽浅陋,但古尊宿们杀活自在的机锋,体察自然的智慧,对于纾解焦虑与困顿,或许还能有些启发,至于能否破迷妄、离执着,让平常心活泼澄明,那就要看各自修为上的觉悟了。

2013年11月20日

于台中逢甲大学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马驹(道一传灯录)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浩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商品编码(ISBN) 9787108048301
开本 32开
页数 23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10
出版时间 2014-05-01
首版时间 2014-05-01
印刷时间 2014-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296
CIP核字 2013289189
中图分类号 B949.92
丛书名
印张 7.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6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6:2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