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天人奥秘,索古今真义!
《天人古义--中国科学史论纲》是李志超先生的科学思想史专著,1994年初版(1998年再版)至今,已近20载。此书在科学史、科学哲学等相关领域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现在第三版即将面世。
李先生对科学思想领域的很多问题都进行过认真的思考,他常常独辟蹊径开始自己的探索而不受任何权威观点的束缚。
图书 | 天人古义--中国科学史论纲 |
内容 | 编辑推荐 探天人奥秘,索古今真义! 《天人古义--中国科学史论纲》是李志超先生的科学思想史专著,1994年初版(1998年再版)至今,已近20载。此书在科学史、科学哲学等相关领域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现在第三版即将面世。 李先生对科学思想领域的很多问题都进行过认真的思考,他常常独辟蹊径开始自己的探索而不受任何权威观点的束缚。 内容推荐 探天人奥秘,索古今真义! 《天人古义--中国科学史论纲》是一部新意盎然的优秀科学史著作,李志超先生以其思想性强而引人注目,通过对科学思想、科技古文、以及天文地理的论述对中国科学思想史做了全面的论述。 《天人古义--中国科学史论纲》内容全面,视角新颖独特,颇具见解,非常值得一读。 目录 第三版序 再版序言 自序科学、社会、历史.人生 绪论中国科学史特性论纲 第一部 文化的生机——科学思想 天人古义(中国科学思想史指要) 先秦两汉的科技思想 混一论——超越的自然观 同异论与和异原则 机发论——有为的科学观 葛洪——伟大的科学思想家 时间一计量一波粒变换 周髀与基础科学的发生 浑革盖命与科技文化的生机 第二部 历史的信息——科技古文 科技汉语史的意义 《墨经》“端”的意义 释《墨经》“宇久”诸条 库——图形的虚实变换 射仪考 汉语“玻璃”的起源 黄道游仪的考证和复原 《浑仪议》评注 《浮漏议》考释 《梦溪笔谈》“红光验尸”的文字考证 第三部 科学的轨仪——天文物理 周髀——科学理论的典范 戴震与周髀研究 论宇宙学起源的多元性 司马迁与太初历 仪象创始研究 石氏星度年代问题 张衡的月食理论 张衡水运浑象的复原 再议候风地动仪 中国古代科技之圣——张衡 《淮南万毕术》的物理学史价值 刻漏精度的实验研究 中国古代光学的格术 《物理小识》的光学——气光波动说和波信息弥散原理 代跋 回忆我的沈括研究 索引 再版后记 三版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天人古义--中国科学史论纲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李志超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大象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4773549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60 |
版次 | 3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41 |
出版时间 | 2014-04-01 |
首版时间 | 2014-04-01 |
印刷时间 | 2014-04-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自然科普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28 |
CIP核字 | 2014056880 |
中图分类号 | N092 |
丛书名 | |
印张 | 24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河南 |
长 | 228 |
宽 | 153 |
高 | 21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