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时间性--美学关键词研究
内容
编辑推荐

刘彦顺编著的《时间性--美学关键词研究》对中西方美学史中典型个案(以美学家为主)中所包蕴的“时间性”思想进行了探讨。在西方美学方面,本书选取了奥古斯丁、康德、马克思作为典型案例,分别针对神学美学、主体性美学与实践美学中的时间性问题进行论述,并认为,以奥古斯丁为代表的神学美学为了达成对“彼岸”之“神”的信仰,必然会否定包括审美生活在内的“现在”的各种愉悦;主体性美学则由于过于高扬主体的作用,因而往往忽视在“时间性”上构成更为复杂的审美对象;而马克思的实践美学则由于把“主客不分”的时间性语法贯穿于“实践”分析与描述,因而在美学上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并直接指向社会时间领域内的审美前景实现。

内容推荐

美学研究如果要把握住研究对象——“审美生活”的完整性,就必须对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之间的“时间性”构成进行描述与分析。从此出发,《时间性--美学关键词研究》对审美生活与宗教活动、科学活动与道德活动在“时间性”角度进行了对比,认为审美生活的意义在于“主客不分”的持存“过程”。刘彦顺编著的《时间性--美学关键词研究》依据这一基本出发点,对中西方美学史上典型个案(以美学家为主)中所包蕴的“时间性”思想进行了探讨:在西方美学方面,本书选取了奥古斯丁、康德、马克思作为典型案例,分别针对神学美学、主体性美学与实践美学中的时间性问题进行论述,在中国美学方面,本书选取了王国维、梁启超、梅兰芳、钱锺书、陈从周、蔡仪、李泽厚作为典型案例,从中既可以看出中国古典美学的“主客不分”传统的延续,也可以看出中国美学界在“时间性”问题上所达到的高度。此外,本书还从史论结合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生态美学中空间感所蕴含的时间性问题。

目录

导论:“审美时间性”何以成为美学的基本问题

 第一节 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生活”——审美时间性的出发点

一、对象的“完整性”即“最高逻辑”

二、“审美生活”及其“构成”的“三要素”——主体、客体、时间性

三、重在“过程”——兼与道德生活、宗教生活、科学生活作比较

 第二节 美学史中的“审美生活”思想

一、西方美学史中的“审美生活”概念线索

二、中国当代美学中的“审美生活”论

 第三节 基础时间论的两种可能

第一章 奥古斯丁美学思想中的时间性问题

 第一节 理想“自我”与“时间性”

一、“时间”存在于“主观世界”的“意识”之中,即“自我意识”之中

二、自由意志中的“恶”的欲望导致“自我”的撕裂,也是时间性的撕裂

三、“时间性”运用于美学之上最为直接的两个后果

 第二节 “审美之恶”在于——与上帝争夺“现在”

一、三重“现在”与“审美生活”中的“注意”

二、由感官之“爱”所产生的强烈审美滞留

三、审美生活中的“同时性”

 第三节 “身体诸觉”在神学美学中的遗存

一、得之于“肉体”的“美感”更加“坚强”、“持久”

二、奥古斯丁对“身体美学”的划分

三、“身心二分”美学的后果

第二章 康德美学中“身体”与“时间性”的缺失

 第一节 康德的三重过滤与两大难题

一、主体性的高扬与片面

二、三重过滤

三、两大难题

 第二节 没有香味的玫瑰花可能吗

一、玫瑰花的香味能被抽象掉吗

二、身体诸觉与美学知识的合理性

 第三节 康德之后:后现代美学的身体复苏

第三章 黑格尔美学中的“身体”与“时间性”问题

 第一节 “理念”与虚幻的审美时间性

 第二节 过于高扬“主体”的“艺术美学”

 第三节 被“捧杀”的美学

第四章 “实践感”、“时间性”与马克思美学思想

 第一节 “实践美学”的核心与本质在于“时间性”

一、马克思“实践美学”的“时间性语法”——“只有当的时候”

二、“实践美学”的“时间性”

 第二节 “时间剥削”与审美撕裂

一、“同时性”的裂变

二、时间剥削

 第三节 属己的“自由时间”与完善的审美休闲

第五章 王国维美学思想中的“时间性”问题

 第一节 由“形式”、“游戏”到对人生“时间”的介入

一、康德、形式与游戏

二、“呜呼!我国非美术之国也!”

三、从“形式”、“游戏”到“时间”

 第二节 “境界”中的“时间性”

一、“境界”即“主客不分”的“生活世界”或者“审美生活”

二、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的“同时性”——“境界”与“兴趣”、“神韵”的区别

三、根据“内时间意识”对“境界”排“座次”——王国维的“审美生活史”

 第三节 “隔”、“不隔”与“内时间意识”的“断裂”、“流畅”

一、学界关于“隔”与“不隔”的争论

二、“内时间意识”的构成与“流畅”

 第四节 “审美时间”对“人生时间”的意义

一、“主观时间”、“客观时间”与“幸福时间账本”

二、“审美时间”的存在状态

三、对“人生时间”三种划分

第六章 梁启超美学思想中的“时间性”问题

 第一节 “人生”、“生活”存在于“主客之间”

一、由“趣味”激发“审美生活”的“时间性”之“始”

二、“主客二分”的西方文化与“时间性”缺失

三、佛教哲学对“意向性”及其“时间性”的解释

 第二节 “时间性”中的“未来”与“现在”

一、宗教中的“时间性”问题

二、社会演进中的“时间性”——“未来”

三、“趣味”在于“现在”之满足

 第三节 审美生活中的“时间性”

一、“五蕴”中的“内时间意识”:“记忆”、“延续”

二、审美接受过程中的“时间性”

第七章 电影美学中的时间性问题——对梅兰芳戏曲电影生活的现象学考察

 第一节 对审美生活的“回忆”——一个现象学美学个案的产生

 第二节 彻底离婚还是更好地结婚?

 第三节 “时间性”与戏曲电影美感的构成

 第四节 戏曲电影中“流畅”的“内时间意识”

第八章 园林生活中的时间性——以陈从周先生的园林美学思想为例

 第一节 “园林生活”与意向性、“主客合一”

一、中国古典美学“主客合一”优良传统的继续

二、园林生活的“主客合一”

 第二节 园林美感的纯粹统一与园林构成

 第三节 “借景”与现象的“保鲜”

 第四节 园林游历中的“时间性”

一、以“时间性”为核心的审美生活是其园林美学思想的核心

二、“第一人称”的现象描述法

三、对可栖居的“空间感”的寻求

第九章 教化、时间与新感性——李泽厚美育思想的三个关键词

 第一节 走向“教化”的美学与“社会时间”

一、教化、心理本体、社会时间

二、乐感文化与时间性

 第二节 “时间”与美育目的论

一、主观时间论

二、“春且住”——艺术与时间

 第三节 新感性的塑造

第十章 “生态美学”中的“身体”、“空间感”与“时间性”

 第一节 “空间感”缺席——生态美学的根本危机

 第二节 “身体诸觉”生成的“空间感”

 第三节 对“空间感”的“时间性”分析

第十一章 从“时间性”论“本质主义”文艺学——对一部典型的文学理论教材的分析

 第一节 “本质主义文论”在“时间性”上的阙如

 第二节 “文学生活”及“时间性”问题

 第三节 从“时间性”角度对美感体验“保鲜”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我的审美时间性苦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时间性--美学关键词研究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彦顺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10123851
开本 16开
页数 34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30
出版时间 2013-09-01
首版时间 2013-09-01
印刷时间 2013-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美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16
CIP核字 2013177041
中图分类号 B83
丛书名
印张 22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2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2:5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