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迷走神经
内容
编辑推荐

《迷走神经》包含了24幅神经涂鸦+89则迷走故事。

大大都市里的小小传奇!

这个世界太糟,我们不如另造一个。

在奔走于都市的间歇,在紧绷的神经的缝隙,发呆,走神,恍惚,幻觉。把这些转念即逝的瞬间记下来,别让它们逃跑了。

献给城市迷走症患者。

作者btr——魔都文艺青年代表!

内容推荐

《迷走神经》是一本短篇故事集,也是一个奇妙的瞬间收集器,装满了上海这个大都市里的小小传奇。89则传奇,24张作者btr亲手涂鸦,就一则故事,一张画,记录下一个奇妙的瞬间。是巧遇的瞬间,是走神的瞬间,恍惚的如梦情境,也有幻觉的瞬间。而这些瞬间都是转瞬即逝的,如果不记录下来,谁都不会再想起。当你读到这本《迷走神经》,读到一个个奇怪的梦境或者奇怪的幻觉时,会感觉很温暖,很慰藉,“原来我并不孤单”。

目录

神经

迷走

后记

附录:城市“迷走症”患者症状自查表

试读章节

1

他每天来两次。二号门进,四号门出。或者四号门进,二号门出。公园于他,是一条捷径。可以快好多呢,他向办公室里的同事介绍穿越公园的好处,至少快五分钟。可是那些同事们仍旧半信半疑:那明明是个让人慢下来的地方啊,怎么反而会节约时间?

他们仍旧绕着公园走,步伐坚定。而他,依旧每天两次穿越公园。他穿得那样熟练,以至于知道哪一块地面有一点凹陷,以及从哪一个角度能够不浪费时间地看一眼夕阳。他偶尔会向同事们夸耀那个角度的夕阳有多美,他要他们知道他可不是一个没有情趣的人。

2

都傍晚五点半了,他们还抱在一起。他们是一道做错的题目和一个来不及订正的答案。

他孩子18岁,读高三,化学课代表。他的妻子正在地铁人民广场站随巨大的人流换乘二号线。她女儿13岁,初中一年级,一周前刚刚初潮。她老公就在身后不远处的那幢摩天大楼里上班,离下班时间还有半小时。他才不会看公园一眼呢,她对他说。都傍晚五点半了,他们还那样抱着。他们比橙色预警更热一些,不过总要分开的,总还要各自回家吃晚饭的。

3

公园人造湖边,你经常可以看见这个西装革履的中年男。大家都说他是个疯子。传说他总是喃喃自语重复同一句话:我从不去公园,那里有很多疯子。另一个版本则说,他每天都拎着一只公文包来公园,朝九晚五,就像上班一样。

我观察了几次,发现他身边根本没有公文包。有一天,我走近他身边。果然,他说着这句话:我从不去公园,那里有很多疯子。这里不就是公园么?我问他。门外才是,他答。

那天我离开公园的时候,旁边有些人对我指指点点,好像在说喏喏喏他和疯子讲话了。

新乐路

给我说说新乐路吧。我是说,假如有一条马路叫“新乐路”的话,会有怎样的故事?说吧,给我说说新乐路,就算是你编的也可以,就像米格尔街那样。

嗯好。新乐路上有一个人。他总是不停地过马路。朝九晚五地过马路。他从

马路这边到那边,那边到这边,再从这边到那边,那边到这边……最后他忘记了这到底是马路的这边还是那边。有一次,我好奇地跟着他一起过了次马路。他朝我看了一眼,眼神中带着一种轻蔑,似乎在说:省省吧,你又不是专业的。

哈哈,有意思。可他为什么一定在新乐路上呢?

因为你说了新乐路,我才想到了他。

新乐路上有一家店。我每次经过,都会发现它换了一种东西卖。今天卖烟酒,明天经过时竟然在卖衣服,过几天则干脆挂上了东北水饺的招牌。有一天我又经过时,发现那里卖起了机器人。那天我杀了一个回马枪,想看看假如我马上回头,那家店会不会换成卖别的什么。果然,那里变成了一家熟食店。在熟食店玻璃的反射下,我看见我的头发整个都白了。

啊。恐怖故事么?

也许是视力出了问题。

新乐路的尽头有一堵墙。墙把新乐路拦腰截断。墙上有一个洞,透过那个洞,可以看见在墙的另一侧马路依旧延续。有一次,我发现墙边多了一架梯子,看四周没人,我就爬上了梯子。很快,我发现墙的另一侧也有一架梯子,这意味着我可以轻易地跨过这堵墙,到达另一侧。“你可以轻易地越过墙,可那里不再是新乐路了。”我看见墙顶写着这样一行字。

我后来才想起来,我看见那行字的时候,字似乎是反的。

反的?你是说,墙顶的字原本是给另一侧的人看的?

差不多。我的意思是:墙顶的字总是给男一侧的人看的。P57-60

后记

我正梦见成都双流老妈兔头馆里热气腾腾的石锅青峰,电话响了,是btr。

“给我的书写个后记如何?”他惟有有求于我时才能一下说到重点。

“现在代笔不是很危险吗?!那个圆周女揭发暖暖的事情过去还没多久呢。”我说。

“不不,你写,署你的名。”btr用一种理直气壮的广告交换资源的兼具公关和关公气质的口吻大肚地说。

“什么书呀?自己的书怎么叫别人写后记?”我反问。

“就是那本《迷走神经》。”

《迷走神经》我知道——那是btr去年送我的圣诞礼物。前面“神经”部分的插画其实都是我在马其顿瞌睡咖啡馆里画的。作为btr的“另一个自我”,当时我还不知道那儿是个精神病院。我只是觉得店员们穿的白大褂制服很白,有流行潜质。而每天下午都会有个高高瘦瘦的美国男人派发给我们每人一只白苹果。我们会练习像正常人那样每只苹果只咬一口。(啊呀,离题了!)后面“迷走”部分,是我回国后(所谓“身份统一时期”),他在上海静安区某间公寓里写的古怪故事——其实也不古怪,只是这个大都市里人们自己不知道自己知道的那些东西。

“后记是干吗的啊?”我问。

“指点迷津咯。”btr几乎不假思索。

“可这本书不就是要指点人们迷路么?”我继续问。

“对是对,但即使迷路了的人,也会想知道自己在哪里,也想有一种‘自己只是在大多数人都不在的地方’那样的感觉啊。”btr又说起了那种似乎很有道理但经不起细究的话,作为他多年的翻译,我很快将他的真实想法译了出来——就写点什么,让更多人来买书吧。

“不买不如买。”我听见我自己这么说。

电话那头的btr爽朗地笑了起来。“到底是阿傻。”挂电话之前,他最后这么说。

书评(媒体评论)

一种来自思绪褶皱里的窸窸窣窣,一种来自幻觉旮旯里的唧唧歪歪……这些似无还有似有还无迷走神经般隐蔽微弱但却永在游走着的聪慧和狡黠,才是这部作品的真正主角。是,它有点神经质,可清澈见底。

——黄集伟

他的角度在所有的角度之间,他的世界在整个世界的外面。他是btr,他看到的,他要是不说,你总是看不见。

——黎紫书

btr是一个全能的写作者,写小说、翻译小说、编杂志、写书评、做访问、拍照片、画画。他的文字温和、准确、节制,他为我们揭示新的都会感,冷静地为我们剖析世界,找回写作内在的趣味和尺度。

——孙甘露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迷走神经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btr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3310154
开本 32开
页数 23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4
出版时间 2013-01-01
首版时间 2013-01-01
印刷时间 2013-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9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8
丛书名
印张 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2
145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21: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