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友峰、冒建华、穆乃堂主编的《中原论剑:第二届世界华文文学论坛文集》以“中原文化与华文文学”为主题,围绕中原文化的价值与传播、中原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东南亚华文文学与中华文学比较研究、华文文学研究如何转变视点等世界华文文学前沿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对正确认识华文文学研究现状,全面把握华文文学发展规律,保持华文文学的文化特征、文化底蕴、文化传统具有重要意义。
图书 | 中原论剑(第二届世界华文文学论坛文集) |
内容 | 编辑推荐 邹友峰、冒建华、穆乃堂主编的《中原论剑:第二届世界华文文学论坛文集》以“中原文化与华文文学”为主题,围绕中原文化的价值与传播、中原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东南亚华文文学与中华文学比较研究、华文文学研究如何转变视点等世界华文文学前沿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对正确认识华文文学研究现状,全面把握华文文学发展规律,保持华文文学的文化特征、文化底蕴、文化传统具有重要意义。 目录 致辞 在第二届世界华文文学论坛开幕式上的欢迎词 邓友梅在世界华文文学论坛上的发言 曾敏之在世界华文文学论坛上的讲话 在“第二届世界华文文学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 在第二届世界华文文学论坛闭幕式上的讲话 论文集 中国文化、文学在泰国 血脉情缘 双重经验的跨域书写 “自我”的承传——张翎小说解读 华人移民文学的文化审美价值 世界华文文学前沿问题 中原文化与东南亚华文文学的“根脉”关联 身份意识与海外华文文学的“生存” 二十世纪后半期北美华文文学论 华美文化的传承与变异 学科的定位与建设 2l世纪世界华文文学的前瞻性 也谈《海外华文文学史》主编的两个基本观点 海外华语文学中的因果母题 华文传媒、华文教育与华文文学 立志做沟通中西文化的桥梁 中华文化南播与新华文学属性 台湾客家文学中的“移垦社会”生存形态与中原文化根基 留学生文学的主题走向 浅论新移民文学中的纽约书写 东南亚华文文学与中国文化 论东南亚的华文微型小说 西西研究及其新进展 原乡体验与钟理和的北平叙事 中原文化精神影响下的20世纪河南文学 《文讯》:史料保存与历史建构 微型小学的题材:大事件与小事件 风继续吹 中国传统文化对东南亚华文文学语言的影响 论菲华文学对中原文化的坚守与传承 洛学传承文化与海外华文小说创作倾向 诗意乡村与都市困者 附录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原论剑(第二届世界华文文学论坛文集)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邹友峰//冒建华//穆乃堂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5886411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96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30 |
出版时间 | 2008-01-01 |
首版时间 | 2008-01-01 |
印刷时间 | 2008-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106-53 |
丛书名 | |
印张 | 19.1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甘肃 |
长 | 239 |
宽 | 175 |
高 | 16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1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