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涛、白立超编写的这本《出土文献与古书的反思》收录了现代学术史上学界对古书的两次反思的重要文章,集中体现和反映了学界对古书真伪辨别的一系列重要研究和不同观点,堪称当前学界关于古书真伪辨别的争鸣集,是中国思想史研究的重要资料。
图书 | 出土文献与古书的反思/出土文献与思想史研究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梁涛、白立超编写的这本《出土文献与古书的反思》收录了现代学术史上学界对古书的两次反思的重要文章,集中体现和反映了学界对古书真伪辨别的一系列重要研究和不同观点,堪称当前学界关于古书真伪辨别的争鸣集,是中国思想史研究的重要资料。 内容推荐 梁涛、白立超编写的《出土文献与古书的反思》是“出土文献与思想史研究丛书”之一种,全书围绕“出土文献与古书的反思”这一主题,从“理论纵横”与“个案研究”两个层面考虑,选取了海内外有代表性的名家学术论文汇集成册,充分展示了目前学界对此论题的研究深度与广度,是欲了解本论题的必读书。可贵的是,《出土文献与古书的反思》持论公允,对部分有争议的问题,有意选取论战各方的论文,以期展示论辩的原貌。 目录 理论纵横 1.辨别伪书及考证年代的方法 梁启超 2.《古书通例》节选 余嘉锡 3.《伪书通考》“总论” 张心澂 4.对古书的反思 李学勤 5.出土发现与古书年代的再认识李零 6.古籍真伪考辨的过去与未来 郑良树 7.梁启超古书辨伪方法平议 廖名春 8.以战国竹书重读《古书通例》(美)顾史考 9.新出简帛与学术史 李学勤 10.从简帛发现看古书的体例和分类李零 11.三种不同含义的“书” 李零 12.古书成书情况与古史史料学问题谢维扬 13.中国古典学重建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裘錫圭 14.对古书的第二次反思 杨春梅 15.从《清华简(壹)》看古书成书和流传的一些问题谢维扬 16.出土材料所见先秦古书的载体以及构成和传布方式冯胜君 个案研究 1.竹简《家语》与汉魏孔氏家学李学勤 2.论魏晋时期古文《尚书》的传流李学勤 3.从郭店楚简和马王堆帛书论“晚书”的真伪廖名春 4.《孙子兵法》著作时代考 齐思和 5.《孙子兵法》时代特征考辨 蓝永蔚 6.从《文选注》看《孙子》成书的渊源黄朴民 7.论《老子》书作于战国之末 梁启超 8.梁任公提诉《老子》时代一案判决书张煦 9.从郭店楚简《老子》看老子其人其书郭沂 10.关于郭店楚墓竹简《老子》的结构与性质——兼论其与通行本《老子》的关系王博 11.《论语》结集脞说 朱维铮 12.定县竹简《论语》与《论语》的成书问题梁涛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出土文献与古书的反思/出土文献与思想史研究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梁涛//白立超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漓江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0758868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5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40 |
出版时间 | 2012-10-01 |
首版时间 | 2012-10-01 |
印刷时间 | 2012-10-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计算机-操作系统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3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G256.22-53 |
丛书名 | |
印张 | 23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广西 |
长 | 230 |
宽 | 164 |
高 | 18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