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走吧趁我们还活着
内容
编辑推荐

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一个行者的心灵孤旅。少林的修行心路,西藏的流浪支教,丽江的纳西古乐,敦煌的浪漫爱情……一位苦行僧式的旅者,一段归期未定的旅途。不为逃避,不为疗伤,最好的人生在路上。

《走吧,趁我们还活着》是作者龚映吾十年旅途中的文化哲思,是最富禅意的旅行笔记。它将带领我们在山水与城市之间,探索生命的真谛,进行最感人的朝圣之旅。

内容推荐

《走吧,趁我们还活着》可以说是龚映吾的一本旅行随笔,作者在经历人生的起起落落之后,在山水自然之间放飞自己的思想。十几篇游记散文,时间跨度10年,文章融通游记、哲思、故事、诗词,自成一家。行云流水般的文字,如空山幽谷传出的素琴声,耐人寻味,让阅读者的心灵变得非常宁静,让人无不体会到中国千年传统文化的传承,和西方文化的相互交会。

《走吧,趁我们还活着》由武汉出版社出版发行。

目录

序:他山,那水

酒神祭

太湖人家

风火少林

洞窟

时空尺上的光斑

丽江三听

水漫九寨

家在同里

法华雨

作者如是说

试读章节

在远古的希腊,每年4月份总要举行一个盛大的狄俄尼索斯酒神节,祭奉伟大的酒神。因为在希腊的词汇中,酒与精神同词同义。

据载:节日开始时,总要出演一些悲剧的节目,以此纪念传统及影响至今的一些历史重大事件。然后,待到晚上,人们装扮成神的仆人,戴上象征性的各种奇特面具,进入一个恐怖的黑森林,载歌载舞,忘却日常生活中的一切烦恼,尽情沉浸于自性与神性的交融状态,以期获得灵魂的新生。

这些远古的野蛮人,诸神的宠儿,他们真的找到了他们的神吗?我不知道。

我只是亿万中国人中一位极普通的公民,生活在日渐繁华的城市之中,对待自己,虽没有胜利的渴盼与满足,却也不需要端正身心,早晚忏悔的贤人想法,这是一个平等而随和的时代。

生存、工作、游戏、情爱就是我们的快乐。神,因而离我们很远。

这天早晨,和往常没什么两样,吃得饱饱的我停留在车站,一边等公交车一边浮想联翩。一位朋友,迎面走来打断了我的联想,他和小说《恶心》中的主人公有些类似,“孤单的一个人,却像一支军队袭击一座城市那样走着”。

他走至我身边,却说:“没有固定的原始本性,只有从虚无或自由创造出的本性,可怜我们人类本身,更可怜我们一旦意识到自由,就失却了自由。”

“你干什么?犯什么神经病?”我说。

他又说:“人注定要受自由之苦,因为人来到这个世界,并没有通过他本人的选择和决定,而一旦生活于这个世界中就必须承担起各式各样的责任和义务,进行各种各样的选择。”

“这些话听上去很熟悉,可你是什么意思呢?”

朋友也不顾周围许多陌生的目光,竟掏出一张面具——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

“我打算去参加一个祭祀活动,以这张面具作为我的思想表率,把从前所谓的‘自由’生活一笔了结,决定洗心革面,重新做人。”朋友认真地说。

我吃惊地发现,那是一对从未如此诚恳过的眼睛,正在默默地淌泪。汽车来啦,我没有上车,默守着朋友离去后的某种悲凉,分享着激情过后那份不能说清道明的隐约快意。冷涩的风,吹撩着我的衣襟,我开始慎重直面自己的生命。

无独有偶,在地铁中我又遇见同样一位手持面具的人,虽然不曾认识,但那副面具是大哲人尼采的肖像,便主动上前打了招呼。

他坦诚地告诉我:“听说最近西部地区挖掘出好几处五帝时代的城市遗址,其中有保存较为完好的祭天高台;与之相邻,正是酝酿了几千年酒文化的焚国,那里保留了一些古老的祭祀传统;因此,推出了一个在宜宾焚地进行酒神祭祀活动的盛会,人们可以自备面具前往参加。”

“还不是哗众取宠、诈人钱财的游戏,还沽名钓誉配以什么好听的名字,不足为奇”。我说。

“那倒不见得,如果用百年时间储存一坛水,的确够乏味;假若是一坛酒,经过百年的储藏,那可是人间极品啊!精神之旅与普通寻常的旅游,不可以等同而语!”

城市的夜晚,仿佛总是在不知不觉中来临,头脑中回旋着各种模糊的话音已然华灯初上,光明透过一幢幢楼房的窗户,诉说着彼此隔离而又息息相关的心事。

回到属于自己的小天地,生活一如既往辗转运行,录音机播放出狂笑暴吼的摇滚歌曲,含沙谢影地对自我的道德思想加以撩拨,反反复复地播放着,而我竟在狂暴声中睡去。

司马迁云:“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半夜醒来,突然想大声呼叫,但喊不出声,也不知如何喊,更害怕冒犯别人的清梦,每每此刻如像被捆绑着似的,难受极了!

难道不如缺食少穿的父辈时代吗?生活安定有什么事值得那般痛心?究竟有几分滑稽,试着想说服自己,可是这时候呼天的高歌,已连绵成一片,悠转于时空,模糊了界域的限制。

第二天午餐时分,汤在碗里被勺子搅动,人性的舒张,终究还是希望听到些许评语,我说出了自己的心事。

女友忙接了说:“旅行?可是我还没有来得及请假哩!下个月吧,这个月的工作已经排满了,终于可以外出旅行啦!”

我不动声色地说:“我想一个人去。”

母亲在桌下踢我的脚,提醒我注意,我心中清楚地知道。

“我一个人去……如果是地狱。”我假笑着说。

母亲便轻声安慰:“他不去啦?改变日期了。”

沉默的时刻,墙上的时针清晰地移动着,一针一针仔细地扎下去。

几天之后,我孤身一人到了机场,不改初衷,随身携带了几件简单的行装,告别了阳光的城市,前往神秘莫测的焚人故里。

途中,有人问及我此行的目的,我答以“观光客”,而更多的时候,我真实地摊开手,告知他们是去寻找一种活着的感觉,由此,在他们看来,我究竟有些疯狂了吧!

然而,一旦汇集在去往焚地道路上,便知怪诞如我者,岂在少数。有些人的言谈举止更是充盈着睿智与狂放,颇具道家风范。或许在此天下纷忙,人人争名夺利,难辨真假货实的时候,道家是一股最无法被污染的文化源流,足以涤净人们内心的污垢。

其中一人所言,引领风骚,才说一遍便引来众人赞叹喝彩。

“这本是一趟充满希望的旅程,又何须被人耻笑。

据《水经注》云:焚,夷中最仁,有人道,故字从人。可知焚地‘仁’备。

据出土碑记载:周朝以前焚人居地旧称焚侯国,汉称焚道县,经明朝,战争失败告终以后,从此销声匿迹。无一族人可得,可谓‘忠’乎?

关于焚人的岩葬制度,唐张族的《朝野金载》有记:玉溪蛮父母死,于村外阁其尸,三年而葬,打鼓踏歌,亲属宴饮舞戏,一月余日。尽产为棺,余临江半山腰凿龛以葬之。自山上悬索下柩,弥高者以为至孝,即终身不复祀祭。初遭丧,三年不食盐。其礼通达儒道两家,可谓德知两备,能称‘孝’乎?

《史记》有载:南夷之君,西焚之长,常效贡职,不敢怠堕,延颈举踵,喁喁然皆争归义,欲为臣妾,道里辽远,山川阻深,不能自致。有‘义’耳。

P10-13

序言

他山,那水

他山

我爱他,生生世世爱他,而他距离我比世上一切人,甚至我所知的一切幻象,还更遥远。

他很美丽,有着无上的聪明智慧,静默的时候像佛陀一样面含着微笑,他在哪儿便和哪儿的光明融为一体,从不会因为羞怯或畏惧而躲藏着身影。可是,意图捕获掌握他的行动却只会徒劳无功,趋于神秘,因他的爱与我的生命融为一体,他对于尘世的追求仿佛永不停留地逃离。

他不是其他,是我的本性,是我生命的主人,可是已从我迷茫的生活中迷失。

如今,我孤独忧郁,思想混杂如同整个时代一样喧嚣不已,敏感的听觉似乎已经生茧,音乐已不具备穿透的力度。如是,我常常在床上失眠辗转着,生命力渐趋于薄弱,不祈求救世主也不狂妄地高抬人之自性,恐惧、麻木、盲目、冲动,生活在每一刻的心思憔悴里。

呕,那时候,我还很小的时候,捡着石片在水面上打浮漂,看着水面接连泛起几个漩涡状的涟漪;呕,那时候,我跑入深山密林,简单的一声叹息,立刻会得到许多鸟儿的回应;呕,那时候,即使我什么都不想什么也不做,绿苔也会随着夕照悄悄爬上我的衣襟……呕,我的心灵被他的爱所光临,我既是诗人又是勇士,我的幻想不会脱离大地坚实的承载,我的心情得到高远天空的理解和承认。那时候,我的心是明净的,是纯洁的,是住于世上没有染污的。

可是,他已然远离了我,住在了遥远的它山之上,像老子那般深深地隐居了起来,过着清静无为的生活,远离我永无休止的暴力、自私、贪婪、狂妄……诸般心情。这一切过失,想来都是我亲手造成的吧,在于听信了太多的谗言,迷失了内在清净的智慧源泉,破坏了我们原本协调的关系,被绝对的愚痴无知所支使,才造成如今绝望地空伸着双臂的结局!

无为而无不为,美丽善良勇敢的他,应该会不厌地仍关注着我吧,绝不会因为我犯下的一些过失,而拒绝以无上荣光照临于我的机会,记得他总是说:“爱心常在!永在!”我又何尝失落过呢?

在一个咀嚼着许多无以名状痛苦的夏夜里,我突然间有了了某种可怕危险的冲动,受此冲动的影响,我终于决定不顾一切,翻越座座崇山峻岭,寻觅那个模糊不清的他山之所在。盼望着啊,终有一天能和他的真挚结合在一起,回归自己的本性,从此理解到生命的意义,生活会变得像一支流动的乐曲,带着朴实和欣慰,远离慌乱与迷狂,流入无尽的未知。

将去何方啊?

《诗》云:

鹤呜于九皋,声闻于野。

鱼潜在渊,或在于渚。

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毂。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在这个伟大的星球之上,但凡有沙石垒砌之处,皆可被理解为“它山”,五大洲也仅是漂流于浩瀚汪洋上的几座大山,沙滩上小孩子们垒砌的沙堆也完备了山的形体,又如何能在“大”与“小”的名词区分中获证他山的真实意义。

山,不只是土、石、水、鸟、兽、林、庙等的简单堆积,在于以其生命的活力,坦然昭示着向上的力量,起于平凡而不失高贵的炫示,铺张自然的表露而不弃深邃的藏幽禀性——它在时间的流变中,巍巍耸立!时空,证明着山的存在,而那些能引发我们精神向上攀登的地方,无不一一诠释着大山的意义。

《宝藏论》云:夫天地之内,宇宙之间,中有一宝,秘在形山。  我们文化与心灵合一的精神宝藏,也是一座高山,与外面苍翠的高山,交相辉映。

他,不是一个谜而甚于一个谜,是我的谦卑创造出的受难者,是我的期盼创造出的生命秘密,是一个踏着步伐不断潜逃的隐士。我追寻他,以我的觉知、我的欣喜、我的智慧、我的慈悲、我的愿力……他山一定不会遥不可及!

那么我,在此四季的流转中,也将成为一名行吟诗人吧!欲望投向太遥远的地方乃至消失,思考活于生命的当下而不断深刻,箭头游戏于箭尾,穿破一个个隐蔽的秘密。我满怀期待,未来将发生在旅途中的一个个故事。

即将踏上旅途,寻找自己生命之源的他,而我的故事,是否也会作为别人的借鉴,而将我比为它山的旅人,激发出他们外出寻找自己心灵本源的愿望呢?我不得而知。我们在相隔的时空中击掌召唤,在倾泻而出的文字中,彼此倾听山谷中悠扬的回音。

一双眼睛,满注着未知的迷惑和坚定的信念,从窗口向外张望,正一幅天高地远的景况:

那水

人世间的苦,就像流水,虽遇坎坷,却必须向前。我顺流而去。

没有方向,没有目的,没有成功,没有失败,没有荣誉。只是享受着每一天,与波涛一起,与每一朵浪花一起,愉快地奔腾跳跃。

我的心,在水里。

我的爱,与水融为—体,淌过这世间的浮影。

昨天已成为过去,未来尚未降临。昨天,在我身体内,蓄积了太多的事情,它们很糟糕。身体在享受,内心却难以平静。有时悲哀,有时快乐,有时冲动,有时压抑,……今天,沉稳庄重,内心轻松的欣喜,却知道属于自己的放松的时间不多,生命是短暂的。

生命的意义,总是淌过人世间的苦,先是为自己,然后又是为他人,没有止歇的悲悯。

听到了水的呼唤,那流淌于山谷的溪流,那么欢快,那么亲切,仿佛一个神的精灵在舞蹈。

大道若水。水,藏污纳垢,亦能涤荡一切渣滓。

曾经痛苦过的心灵,必经水的涤荡,才能在水中嬉戏。

山间的涓涓小溪缓缓地流淌,一路叩问着岩石,一路哺育着大地;当遭遇高温热浪的袭击,由微风轻托着身体,便化作了天空中飘浮的白云;当遇到空中冷空气的拍打,就浓缩成花瓣般的雪花,飘飘洒洒,飞飞扬扬;雪花落在山上,就凝固成雪峰,天地间闪耀着银光;在阳光的照射下,便又化作溪流,沿着山间蜿蜒而下;……如此周而复始的轮回,经历了天堂、地狱、人间;如此一往如前的奔流不息,铺展出一道道靓丽的风景。

那么,我的人生,会是这样一种风景吗?

没有一个固定的自我形态可以执著,永远在流变的过程之中,却总有一个意识在人世间横流,无我或我,有或无,总在起着作用。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我说:“我终于找到你啦!”

他说,“那么我在哪里?”

我的眼睛悄悄地滑落一滴泪水,用右手食指尖轻轻地托着,“你就是我,你在我的心里。”

心,一个神秘的世界,一道无形的门。叩响它,就能看见一切;敞开它,就能拥抱一切。

老子《道德经》有云:“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又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可是,有多少人真愿意得道呢,因为道在众人最所恶之处,也就是最卑微地活在人世间,哪里会是众人想象的,得道是一派趾高气扬的风光。

只有看惯了灯红酒绿,看遍了世态炎凉,看透了是是非非,才会或敛目低垂,或在人群浮华中,观心。

我驻在自己心中,如此恒久,像大海,轻轻地摇荡着思想的浪花。只有悟道的人才会明白,我们的心在一起,不需要语言。

可是感恩师德,是幸福的,也是痛苦的。谁都想轻松自在的活着,尤其是对于悟道的人而言,更加只是想自在地活在天地间,与青山绿水相伴,与古经玄思相栖。即或偶尔出入于各种娱乐场所,也是自得悠闲,不会成为欲望的俘虏。只想这么轻松自在地活着,像水,成为水。

山中水清,人世水浊。但水,要卷起狂涛,涤荡污垢,它就必须外浊而不浊本性。

因为,“你明白了我们始终就在一起,而其他人也不能错过。”

“为什么他们从来不曾觉察呢?”

“因为水一直往低处淌,而他们从不曾也不想低下高傲的头颅。”

现在的这个世界,人们总在争斗中寻找着人生的意义,总在无休止地对抗中完成了人生的轨迹。让身体越来越享受,却让精神越来越空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总是建立在彼此之间利益的基础上,而少有发现自在的本性。

还要和其他人一样争名夺利,还要和所有人一样劳心动智,只为能倒转狂澜。道隐于水,道无形,在寻常日用间。

水无言,在地面洼地弯一圈蓝色。

天下最柔弱的莫过于水,它随顺于别人的要求,无怨无悔。可是,天地间最强悍的也是水,洪峰浪尖,拥有着震撼万物的力量。它不争,它只因外物的不同属性,而展示其无所不在的力量。

想着水,我微笑着点头了。

我小心地摘下自己的眼睑,像以前达摩大师所做的事一样,将眼睑培育成芳香四溢的茶叶。之后,去往瀑布边汲取一壶水,将水壶置于炉火之上。这眼睑是生命的精华,是隐喻的故事,漾着芬芳。

茶叶在沸水中浮沉不定,人生的意义,属于自己也属于别人。

茶叶不再只是茶叶,水也不再称作于水,一体共存地被称作了“茶”。就像我们人类在世界的共存中,无法确定地区分彼此。

水是生命的源泉,是一切故事的灵魂。千江有水千江月。每家每户每个人,都有自己品尝水的不同方式。

那水,顺流而去,无论前方是哪里,它只听取大海的呼唤。它将流入许多人的灵魂深处,与更多人的心愿合一,合成一片深深的广阔的大海。

那水,在生命的延续中,不断倾听自己的心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走吧趁我们还活着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龚映吾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武汉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3071285
开本 32开
页数 25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40
出版时间 2012-11-01
首版时间 2012-11-01
印刷时间 2012-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4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4
丛书名
印张 8.2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09
145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5:4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