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熊十力传论
内容
试读章节

《佛家名相通释》是一部简明的佛学辞典,被公认为是治佛学的津梁。分上下两卷。上卷包括序、撰述大意和34个条目;下卷包括13个条目。上卷依据《五蕴论》综述法相体系,下卷依据《百法论》综述唯识体系。当然,这并不是一般的佛学辞典,而是渗透了熊十力哲学思想、佛学思想的佛学辞典。熊先生的诠释明显地打上了《新唯识论》的烙印。是书起草于1936年夏,成稿于是秋。1936年8月7日即在北平《晨报》发表了《佛学名词释要序》,12月又在《哲学评论》七卷二期上发表了上卷的大部分内容(28个条目)。在1937年2月6日北京大学出版组正式出版两卷两册通行本之前,北大已有了另一印本,名《佛学名词释要》,上下卷合为一册,内容与通行本完全相同。此书印制得到了熊先生老友居正(觉生)先生资助,并由马一浮先生题签。这是抗战前熊十力于1932年冬至1937年夏居住北平时的最后一部著作。

这本著作的起因是,学生刘公纯(锡嘏)、阎悌徐等有志研究佛学,但苦于名词难解。学生黄艮庸认为《佛学大辞典》卷帙甚巨,初学者如堕烟海,因请熊先生写一本疏释名相,提挈纲维的书。熊十力确实能使玄关有钥,智炬增明。没有他这种大刀阔斧砍去枝蔓的智慧,是不可能从浩如烟海的佛学系统及其资料中清理出头绪来的。

从本书里,我们可以学到熊先生的治学方法,没有这一套方法,是难以从读书中获得营养的。他说:“读佛书,有四要:分析与综会,踏实与凌空。名相纷繁,必分析求之而不惮烦琐,又必于千条万绪中,综会而寻其统系,得其通理。然分析必由踏实,于繁琐名相,欲一一而析穷其差别义,则必将论主之经验与思路,在自家脑盖演过一番,始能一一得其实解,此谓踏实。若只随文生解,不曾切实理会其来历,是则浮泛不实,为学大忌。凌空者,掷下书,无佛说,无世间种种说,亦无己意可说,其唯于一切相都无取着,脱尔神解,机应自然,心无所得,而真理昭然现前。此种境地,吾无以名之,强日凌空。如上四要,读佛书者缺一不得。吾常求此于人,杳然无遇。慨此"露,知饮者希,孤怀寥寂,谁与为伦?什师颂云:‘哀鸾孤桐上,清音彻九天。’”

熊十力所总结的“分析与综会”、“踏实与凌空”相结合的方法不仅对读佛书,而且对读所有的书都有普遍意义。这亦是熊先生治学的夫子自道,弥足珍贵。

在《佛家名相通释》的《撰述大意》中,熊十力对佛家哲学作了充分的肯定。在宇宙论方面,佛学主张摄物归心,并不是不承认客观外物,只是肯定外物客体离开了主体即没有意义。在人生论方面,佛学辨明染净,以舍染得净、转识成智、离苦得乐为人生最高蕲向。在认识论方面,佛学由解析而归趣证会。证会,即是超越了寻思与知解的境地。熊十力赞扬了佛教哲学的特殊贡献。

1936年,熊先生还在《中心评论》、《文哲月刊》、北平《晨报》思辨栏发表近十篇文章,其中最主要的是与张东荪讨论宋明理学的问题,与唐君毅讨论科学真理与玄学真理的问题。这年冬天至1937年春,熊先生在答意大利米兰大学教授罗雪亚诺·马格里尼长函中,论中国传统哲学的特色,详细解释《老子》。熊曾将此长函副本寄马一浮先生,马先生复书说熊先生料简西洋哲学之失,抉发中土圣言之要,极为精彩。马与熊又讨论了老庄思想问题。熊十力仍住北平后门二道桥,与贺麟为邻。来访者有刘公纯、阎悌徐、谢石麟、张东荪、金岳霖、张申府、张岱年、贺麟、沈有鼎、王维诚、黄艮庸、牟宗三等。  黄梅人冯文炳(废名)此时亦与熊先生交游。废名与俞平伯、冰心等都是知堂先生周作人的得意门生。废名亦是怪材,十分尊重他这位大同乡前辈熊十力先生,但在学问上则常与之辩难。每有争执,双方都面红脖子粗,终至扭打,废名拂袖而去。第二天废名再来,他们又和好如初,谈笑风生。这在北大传为笑谈。足见他们二人都如孩童赤子,一任感情自然流露。1936年,废名的儿子满周岁,熊先生还去拜访,送六块银元祝贺。

抗战前夕,熊十力在学术界的影响也渐渐大起来了。1935年10月7日,北平《晨报》曾发表孙道升的文章《现代中国哲学界之解剖》,将熊十力与前期梁漱溟划为“新法相宗”,认为此派是中西思想而不是中印思想的会合,接近柏格森。这一学派当时势力最小、地位最低,知道它的人不多。1936年7月17日,也是北平《晨报》思辨栏,发表牟离中(宗三)《最近年来之中国哲学界》一文,仅专门介绍熊十力、张东荪、金岳霖三人的学术思想,对三家都有好评。1937年4月,李源澄主办、无锡出版的《论学》杂志,发表了巨赞法师(用笔名万均)《评熊十力所著书》的前二节,对《新唯识论》提出批评。巨赞俗名潘楚桐(字琴朴),生于1908年,1931年在杭州灵隐寺削发出家,法名传戒(字定慧),后改巨赞。巨赞将此文寄给熊十力,熊先生复信只是说:“是用心人语,非浮士口气。”1938年《燕京学报》第23期发表了朱宝昌的《唯识新解》一文。作者说自己融会怀特海与唯识学,颇受熊十力先生的启发。熊先生重在一本,古唯识学重在万殊,两者在方法论上有很大分歧。西方哲学家布拉德莱、柏格森偏重一本,怀特海偏重万殊。怀特海要救柏格森的神秘主义,而熊先生要弹正古唯识家的支离扦格。P63-65

目录

新版序

旧版序

第一章 反清志士 革命先觉

 一 清贫家世

 二 戎马生涯

 三 弃政向学

第二章 深研佛学 自创新论

 一 心曲:濂溪而后我重来

 二 契机:漱溟走马荐十力

 三 转折:离开佛教唯识学

 四 立说:新唯识论的诞生

 五 论战:围绕“新论”的公案

第三章 困厄万端 神游玄圃

 一 战前时代——治学北平

 二 八年抗战——流寓巴蜀

 三 复员之后——居无定所

第四章 儒的真性 道的孤寂

 一 一厢情愿的提议

 二 更加孤独的晚年

 三 悲剧与哀荣

 四 真性情的人

 五 熊、梁、马:文化共同体

第五章 熊十力哲学述评

 一 重立大本,重开大用

 二 深于知化,长于语变

 三 体证本体,性修不二

 四 道德理想主义的形上学

第六章 熊十力的中国文化观

 一 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二 传统与现代的对立与调适

 三 中国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第七章 风风雨雨熊十力

 一 哲学界的评论

 二 佛教界的批评

 三 海外学者的研究

 四 熊学的兴起

第八章 为熊十力先生辩诬——评翟志成君《长悬天壤论孤心》

 一 熊十力四十年代末在广州的生活和思想

 二 熊十力1949年前后的思想联系与变化

 三 驳所谓熊十力“既贪且吝”

 四 历史人物评价的心态与方法

 五 翟志成“审订”之《熊十力佚书九十六封》纠谬

第九章 熊十力主要著作与年表

 一 熊十力代表作评介

 二 熊十力年表

参考文献

附录一 现当代新儒家的反思(演讲)

附录二 郭齐勇:与熊十力有缘

附录三 近二十年熊十力哲学研究综述

序言

旧著《天地间一个读书人:熊十力传》,是应“世纪回眸人物系列丛书”主编、复旦大学中文系陈思和教授的邀请于壬申至癸酉年问写成的。这一小册子于甲戌年十月(西历1994年11月)在台湾海峡两岸的两家出版社,即上海文艺出版社与台北业强出版社同时出版,之后又多次印刷,粗略估计总共销售约两万册。是书早已售罄,近些年来,常常有海内外读者来信来电找我索要,而我自己购买了几批分送友人、学生,现也只剩下沪台版各一册了。

近年拟重新出版是书,修改、增补了一些内容与章节,重新订正了传主的所有史实,每章每节都有变动,又一一核对了引文,并据《熊十力全集》标明了新的卷册页码,以便读者全面准确地了解熊先生其人与思想。为哲学思想家立传诚非易事,陈述传主的思想及其变化,一定要有深入细致的理解与把握,而论说的根据即材料,却一点一滴都马虎不得。老伴德康帮我扫描、校对,十分辛劳,这也是我要特别感谢的。

熊先生以人文睿智反省现代化,重新考察了现代性与根源性、普遍性与特殊性、人文价值与科技理性的关系问题,对今天我们反思当下的生存环境,颇多启发。熊先生的做人与治学之道,对今天的青年,仍有参鉴的意义。

时间过得真快,我已六十有四。时不我待,我要更努力地实现熊先生复兴中国文化的遗愿。

承蒙陈彪先生的厚爱,这本熊先生思想评传得以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这是要十分感谢的。

是为序。

齐勇

壬辰年小满芒种之间

于武昌珞珈山

内容推荐

熊十力先生(1885—1968年)是20世纪中国最具有原创性的哲学思想家,也是一位特立独行、无所依傍的怪杰。他从未接受过旧式或新式的系统的正规化教育,由贫瘠的鄂东乡间,自学成才,参加辛亥革命,又弃政向学,终而执教于北京大学,曾任北京大学一级教授,全国政协委员,是现代新儒学的大师,世界著名哲学家。在熊十力的苦闷求索中,以传统批导现代,以现代批导传统,出入佛教,归宗大《易》,与梁漱溟、马一浮、欧阳竞无、蔡元培、董必武、陈毅等社会贤达、学界名流及国共两党政要相过从,有不少轶闻趣事。

《熊十力传论》以流畅、凝炼的笔调叙写评述了“新儒学”的主将——熊十力先生的人生道路、思想体系,学术传承。

《熊十力传论》作者郭齐勇以传神之笔重现了熊先生的一生,简要阐明其学术思想的精义。

编辑推荐

熊十力先生是20世纪中国最具有原创性的哲学思想家,也是一位特立独行、无所依傍的怪杰。是现代新儒学的大师,世界著名哲学家。在熊十力的苦闷求索中,以传统批导现代,以现代批导传统,出入佛教,归宗大《易》,与梁漱溟、马一浮、欧阳竞无、蔡元培、董必武、陈毅等社会贤达、学界名流及国共两党政要相过从,有不少轶闻趣事。《熊十力传论》作者郭齐勇以传神之笔重现了熊先生的一生,简要阐明其学术思想的精义。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熊十力传论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郭齐勇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6119624
开本 16开
页数 31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20
出版时间 2013-01-01
首版时间 2013-01-01
印刷时间 2013-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1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261.5
丛书名
印张 20.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1
17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21:4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