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弗洛伊德说(精)/心灵访谈
内容
编辑推荐

《弗洛伊德说(精)/心灵访谈》编著者(英)D.M.托马斯|。

纵览历史,人类为了让生命富有意义,常常会以各种途径进行探索。先有解释事物构成的巫术和宗教,后有科学和各种独立的科学法则,而两者之间的空白地带则有弗洛伊德代为填补。伏尔泰曾说,上帝是必需的,就算没有也要造一个出来——这话也适用于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理论大厦就是释疑解惑的伟大杰作,其核心就是性。弗洛伊德不仅研究病人的思想意识,还常常审视自己忧思重重的内心,用幼儿性冲动、升华作用、梦的象征意义和俄狄浦斯情结——恋母情结等理论解释我们的各种行为和困惑。他认为,一个病人本来应该具有什么性格却没有体现出来,就是因为过于痛苦而不得不苦苦压抑。比如神经性痉挛和咳嗽可能意味着你想起了很久以前抽烟的经历和感受。他跟约瑟夫·布罗伊尔曾做出著名的断言:“歇斯底里症的主要病源在于痛苦的回忆。”

内容推荐

《弗洛伊德说(精)/心灵访谈》编著者D。M。托马斯。

《弗洛伊德说(精)/心灵访谈》内容提要:梦到大诗人奥查德有个私生女让我在写作的时候更大胆,不用担心冒犯谁——我现在也意识到了这点。

所以说这真是个精彩纷呈的梦!母亲、情人和你自己从酒糟变成了果园!你母亲粗糙的双手变得柔软、灵活——也就是在你还是个婴儿时触摸你让你第一次体验到兴奋的那双手。你尴尬的情人觉得自己很有面子,因为她的情人是位诗人,尽管他已经结婚了!你在床上和写作上都受到了鼓舞.难怪这个梦让你高兴昵。

目录

序爱德华·德·波诺

导言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一生(1856—1939)

现在我们开始聊聊吧

童年时代

性的根源

俄狄浦斯情结

谈话疗法

“狼人”

文学艺术

卡尔·荣格

“多拉”

女人

身为犹太人

死亡愿望与幸福

拓展阅读

索引

试读章节

1886年,弗洛伊德和玛莎在汉堡结婚。之后他们回到维也纳,租了一套有四个房间的公寓,开始接诊患神经官能症的病人。他也采用催眠疗法,不过跟夏科特不同的是,他渐渐开始加入了“自由联想法”——让病人躺在沙发上自由畅想。比他年长的好友约瑟夫·布罗伊尔(JosephBreuer)医生常常会把他举荐给自己的病人。

弗洛伊德的选择与世纪末维也纳的社会氛围不谋而合o1886年,理查德·冯·克拉夫特一埃宾(RichardvonKrafft—Ebing)出版了他对病态性欲的开创性研究成果——《性心理疾病》(PsychopathiaSexualis);在摇摇欲坠的帝国统治阶层,弗朗茨·约瑟夫皇帝(EmperorFranzJoseph)深陷困扰,伊丽莎白皇后(EmpressElisabeth)半癫半狂;1889年,皇储鲁道夫(Rudolf)在最后一次跟情妇做爱后杀掉情妇并殉情自杀。这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社会对性和死亡走火入魔的程度。

1895年,弗洛伊德和布罗伊尔合著了《歇斯底里研究》(StudiesinHysteria)一书。弗洛伊德不像他这位中规中矩的导师,他坚信病人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歇斯底里症是由性引起的,为了阻止难以控制的性欲和让人不堪回首的记忆,身体便生出疾病,来转移注意力。在“伊丽莎白·冯·R.”(ElisabethvonR.)这一著名案例中,他演绎出这样一个故事:伊丽莎白爱上了姐夫,当她听说姐姐因难产而死的时候,意识中马上浮现这样的念头(据弗洛伊德记述):姐夫自由了,我终于可以嫁给他了!但她无法承受这种卑鄙的想法,于是身体就生病了。

弗洛伊德文笔优美,创作出了引人入胜的悬疑小说。他自己都说,他会不由自主地把病例研究写得像短篇小说。

伴随着第六个孩子——小女儿安娜的出生,弗洛伊德出版了第一本书,这标志着心理分析学的开端。同时,他暗示自己的性生活至此已经结束。当时他才刚刚四十岁,妻子只有三十五岁。接下来的五年时间里,他过得十分阴郁,不断痛苦地反省自身。1896年,父亲逝世,弗洛伊德受到沉重的打击。他孤苦哀伤,欣快症不时发作,为自己实际存在的和想象出来的健康问题和孩子们不时复发的疾病忧心忡忡。奇怪的是,作为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弗洛伊德居然十分迷信。他坚信自己不到五十岁就会死于心脏病,于是开始通过梦境进行自我评估。当时,他跟柏林的好朋友威廉·佛利斯医生(WilhelmFliess)关系亲密,常常写信向他倾诉,那些措辞激烈的信件直到1985年才全部出版。

弗洛伊德一直在跟挫败感斗争。之前,他一直深信歇斯底里症最根本的病源是幼儿期乱伦——亦即遭到父亲或其他成人的性虐待,让他十分纠结的是,他发现自己弄错了,从自己和病人的梦以及回忆所看到的那些让人不安的种种暗示其实是一种性幻想;这一种性幻想可以追溯到四五岁时,而且是普遍存在的。“俄狄浦斯情结”就此诞生。P18-P21

序言

求知是人类的天性,所以孩子们常常会问为什么。而释疑解惑让事物之间产生联系,阐明事物发生的缘由,并让我们预知未来的行为。

纵览历史,人类为了让生命富有意义,常常会以各种途径进行探索。先有解释事物构成的巫术和宗教,后有科学和各种独立的科学法则,而两者之间的空白地带则有弗洛伊德代为填补。伏尔泰曾说,上帝是必需的,就算没有也要造一个出来——这话也适用于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理论大厦就是释疑解惑的伟大杰作,其核心就是性。弗洛伊德不仅研究病人的思想意识,还常常审视自己忧思重重的内心,用幼儿性冲动、升华作用、梦的象征意义和俄狄浦斯情结——恋母情结等理论解释我们的各种行为和困惑。他认为,一个病人本来应该具有什么性格却没有体现出来,就是因为过于痛苦而不得不苦苦压抑。比如神经性痉挛和咳嗽可能意味着你想起了很久以前抽烟的经历和感受。他跟约瑟夫·布罗伊尔曾做出著名的断言:“歇斯底里症的主要病源在于痛苦的回忆。”

这些理论引起了人们的震惊、猜疑、兴趣,也为弗洛伊德在心理学术界举足轻重的地位奠定了基础。从科学角度看,这些理论是否全部正确呢?或许有的正确,有的错误。在青春期到来之前,性激素还不足以让神经通路变得敏感,婴幼儿很难产生性行为。或许用“愉悦感”和“爱”比用“性”来解释他们的行为更切合实际,但是这会影响弗洛伊德的解释。在他的著作中,“真相”并不重要。他的著作既像科学又像诗歌:他的理论所衍生的故事让人们深信不疑。病人从那些故事的角度出发去“理解”自己的行为或症状,他们的病情因而得到好转,就这方面而言,他的理论具有真正的价值。

不管你喜不喜欢,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我们的思考方式都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弗洛伊德的影响。我们应该把他看作释疑大师,介于诗歌与科学、心理学与巫术之间的天才!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弗洛伊德说(精)/心灵访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D.M.托马斯
译者 任小红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商品编码(ISBN) 9787100096546
开本 32开
页数 185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3-03-01
首版时间 2013-03-01
印刷时间 2013-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24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35.215.1-49
丛书名
印张 6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195
125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0:1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