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鲁迅五书心读/青少年经典阅读书系
内容
试读章节

狂人日记

(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一八年五月北京《新青年》杂志第四卷第五号)

某君昆仲,今隐其名,皆余昔El在中学校时良友;分隔多年,消息渐阙。日前偶闻其一大病;适归故乡,迂道往访,则仅晤一人,言病者其弟也。劳君远道来视,然已早愈,赴某地候补矣。因大笑,出示日记二册,谓可见当日病状,不妨献诸旧友。持归阅一过,知所患盖“迫害狂”之类。语颇错杂无伦次,又多荒唐之言;亦不著月日,惟墨色字体不一,知非一时所书。间亦有略具联络者,今撮录一篇,以供医家研究。记中语误,一字不易;惟人名虽皆村人,不为世间所知,无关大体,然亦悉易去。至于书名,则本人愈后所题,不复改也。七年四月二日识。

今天晚上,很好的月光。

我不见他,已是三十多年;今天见了,精神分外爽快。才知道以前的三十多年,全是发昏;然而须十分小心。不然,那赵家的狗,何以看我两眼呢?

我怕得有理。

今天全没月光,我知道不妙。早上小心出门,赵贵翁的眼色便怪:似乎怕我,似乎想害我。还有七八个人,交头接耳的议论我,又怕我看见。一路上的人,都是如此。其中最凶的一个人,张着嘴,对我笑了一笑;我便从头直冷到脚跟,晓得他们布置,都已妥当了。

我可不怕,仍旧走我的路。前面一伙小孩子,也在那里议论我;眼色也同赵贵翁一样,脸色也都铁青。我想我同小孩子有什么仇,他也这样。忍不住大声说,“你告诉我!”他们可就跑了。

我想:我同赵贵翁有什么仇,同路上的人又有什么仇;只有廿年以前,把古久先生的陈年流水簿子,踹了一脚,古久先生很不高兴。赵贵翁虽然不认识他,一定也听到风声,代抱不平;约定路上的人,同我作冤对。但是小孩子呢?那时候,他们还没有出世,何以今天也睁着怪眼睛,似乎怕我,似乎想害我。这真教我怕,教我纳罕而且伤心。

我明白了。这是他们娘老子教的!

晚上总是睡不着。凡事须得研究,才会明白。

他们——也有给知县打枷过的,也有给绅士掌过嘴的,也有衙役占了他妻子的,也有老子娘被债主逼死的;他们那时候的脸色,全没有昨天这么怕,也没有这么凶。

最奇怪的是昨天街上的那个女人,打他儿子,嘴里说道,“老子呀!我要咬你几口才出气!”他眼睛却看着我。我出了一惊,遮掩不住;那青面獠牙的一伙人,便都哄笑起来。陈老五赶上前,硬把我拖回家中了。

拖我回家,家里的人都装作不认识我;他们的眼色,也全同别人一样。进了书房,便反扣上门,宛然是关了一只鸡鸭。这一件事,越教我猜不出底细。  前几天,狼子村的佃户来告荒,对我大哥说,他们村里的一个大恶人,给大家打死了;几个人便挖出他的心肝来,用油煎炒了吃,可以壮壮胆子。我插了一句嘴,佃户和大哥便都看我几眼。今天才晓得他们的眼光,全同外面的那伙人一模一样。

想起来,我从顶上直冷到脚跟。

他们会吃人,就未必不会吃我。

你看那女人“咬你几口”的话,和一伙青面獠牙人的笑,和前天佃户的话,明明是暗号。我看出他话中全是毒,笑中全是刀。他们的牙齿,全是白厉厉的排着,这就是吃人的家伙。

照我自己想,虽然不是恶人,自从踹了古家的簿子,可就难说了。他们似乎别有心思,我全猜不出。况且他们一翻脸,便说人是恶人。我还记得大哥教我做论,无论怎样好人,翻他几句,他便打上几个圈;原谅坏人几句,他便说“翻天妙手,与众不同”。我那里猜得到他们的心思,究竟怎样;况且是要吃的时候。

凡事总须研究,才会明白。古来时常吃人,我也还记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书上写着这许多字,佃户说了这许多话,却都笑吟吟的睁着怪眼睛看我。

我也是人,他们想要吃我了!

早上,我静坐了一会。陈老五送进饭来,一碗菜,一碗蒸鱼;这鱼的眼睛,白而且硬,张着嘴,同那一伙想吃人的人一样。吃了几筷,滑溜溜的不知是鱼是人,便把他兜肚连肠的吐出。

我说“老五,对大哥说,我闷得慌,想到园里走走。”老五不答应,走了;停一会,可就来开了门。

我也不动,研究他们如何摆布我;知道他们一定不肯放松。果然!我大哥引了一个老头子,慢慢走来;他满眼凶光,怕我看出,只是低头向着地,从眼镜横边暗暗看我。大哥说,“今天你仿佛很好。”我说“是的。”大哥说,“今天请何先生来,给你诊一诊。”我说“可以!”其实我岂不知道这老头子是刽子手扮的!无非借了看脉这名目,揣一揣肥瘠:因这功劳,也分一片肉吃。我也不怕;虽然不吃人,胆子却比他们还壮。伸出两个拳头,看他如何下手。老头子坐着,闭了眼睛,摸了好一会,呆了好一会;便张开他鬼眼睛说,“不要乱想。静静的养几天,就好了。”

不要乱想,静静的养!养肥了,他们是自然可以多吃;我有什么好处,怎么会“好了”?他们这群人,又想吃人,又是鬼鬼祟祟,想法子遮掩,不敢直捷下手,真要令我笑死。我忍不住,便放声大笑起来,十分快活。自己晓得这笑声里面,有的是义勇和正气。老头子和大哥,都失了色,被我这勇气正气镇压住了。

但是我有勇气,他们便越想吃我,沾光一点这勇气。老头子跨出门,走不多远,便低声对大哥说道,“赶紧吃罢!”大哥点点头。原来也有你!这一件大发见,虽似意外,也在意中:合伙吃我的人,便是我的哥哥!

吃人的是我哥哥!

我是吃人的人的兄弟!

我自己被人吃了,可仍然是吃人的人的兄弟!P16-18

后记

鲁迅在一九三二年出了一本《自选集》,内收《呐喊》中的五篇:《孔乙己》、《一件小争》、《故乡》、《阿Q正传》、《鸭的喜剧》;《彷徨》中的五篇:《在酒楼上》、《肥皂》、《示众》、《伤逝》、《离婚》;《野草》中的七篇:《影的告别》、《好的故事》、《过客》、《失掉的好地狱》、《这样的战士》、《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淡淡的血痕中》;《朝花夕拾》中的三篇:《狗·猫·鼠》、《无常》、《范爱农》;《故事新编》中的两篇:《奔月》、《铸剑》。他在这本书的《自序》里说,他选的这二十二篇是“材料,写法,都有些不同,可供读者参考的东西”,但把会“给读者一种‘重压之感’的作品”特地抽掉了,因为他当时另有一些想法。

不过人们还会发现,这本《鲁迅自选集》里却没有收他的杂文。何以故?原来他当时认为“杂文”并不是一种文体,长的他称为“论文”,短的他称为“短评”、“杂感”,在他看来都不能称之为文学“创作”。这恐怕也有一定的道理。因此他在《<自选集>自序》里说:“可以勉强称为创作的,在我至今只有这五种”,如以出版先后为序,也就是《呐喊》、《彷徨》、《野草》、《朝花夕拾》和《故事新编》了。

现在贡献在读者诸君面前的就是这五本书。不过为了给读者特别是青少年学生读者提供一些参考,我为每本书写了导读,又为其中的每一篇写了赏析性的短文,美其名目“心读”。

鲁迅的译著当然远不止这五种,另有他的十几本杂文在,还有他的旧体诗在,还有他学术专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在,还有他的十巨册的译文集在。扩而大之还有他的《两地书》和书信在,还有他的几十年的日记在。如欲对鲁迅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研究,理应遍读他的全部译著。但那不是我们一般读者的任务。不过面对鲁迅的著作,我是深信“开卷有益”的。

我不是鲁迅研究专家,我无此修养和功力,去全面剖析鲁迅其人其文,进行深层探索,做出宏观或微观的精要阐释,那是非常必要和难能可贵的提高工作,系统工程。我只是一个曾经长期和青少年大、中学生朝夕相处的一名教师。我喜读鲁迅其文,从而喜爱鲁迅其人。因此我也就深盼有更多的人们特别是广大青少年,也能喜读鲁迅其文,从而也能喜爱鲁迅其人。因而我总想在有生之年,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宣传鲁迅精神和普及鲁迅作品的工作。

鲁迅不是不可亲近的人,他的有些杂文大概会给我们留下强烈的“横眉冷对千夫指”的印象,但在这五种书里,我们却很容易感受到他的“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一面,其中洋溢着一片人文关怀之情,时时显示着他的宽厚的人道主义精神。鲁迅更不是难以走近的人,任何人都可以走近鲁迅,只需认真地阅读他的作品,或者就可以从这五种书开始。  鲁迅的著作也并不都是难懂或令人望而生畏、望而却步的。有些杂文由于种种原因或写得隐晦曲折一些,但既要写出来,发表,就还是要人读,要人懂,而不可能是相反。他的三本小说和一本回忆性散文,则并连这类问题也不存在。他的三本小说里塑造了一大批深具典型意义的人物,包括古代的和传说中的人物,有许多好像直到今天仍然活在我们的周围,一见如故,毫不陌生。《朝花夕拾》里记人,叙事,抒情,甚至议论,都极为亲切,生动,如老友重逢,炉边闲话,堪称散文的上乘。阅读《野草》,难度会大一些,但也不是全不可解,而且由于思想的深邃,感情的浓郁,想像的奇特,语言的精练和象征手法的圆熟运用,反而更值得并经得起吟味,咀嚼,思索,几乎篇篇都是艺术精品。

在这五本书里,通过他对人性弱点的展示和剖析,我们可以看到他的弥足珍贵的“立人”思想,用今天的话说也就是应该如何做人和做什么样的人。这是他人文关怀的根本,也是他爱国主义的核心。他曾经常考虑:怎样才是理想的人性,中国民族性中最缺乏的是什么,它的病根何在。他一再声言,他从事创作是“为人生”,他写小说是为了“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他的这一忧国忧民的情思,在他小说描绘的人物、事件中,在他散文对过去的种种回忆中,以至在他袒露内心的散文诗中,都可以清楚看到。他曾认为“诚”、“爱”二字极为重要,在他心目中也许竟可说是“立人”之本。这五种书实际上就是在告诉人们:没有“诚”、“爱”的人间,是非人间;短少“诚”、“爱”的国家,不是“人国”;缺乏“诚”、“爱”的人,不能算是“完全的人”。这才是真正的人文关怀也才是真正的爱国主义。

我们现在强调精神文明,要求以德治国,推行素质教育,归根结底都是一个“立人”的问题,也即如何做人和做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即使单读鲁迅的这五本书,肯定也会诱发我们深省,启发我们深思,使我们深受教育。至于我为五书写的导读,为五书各篇写的心读,是否真正符合鲁迅创作的本意,是否能对一般读者特别是青少年学生阅读鲁迅略有帮助,就要聆听读者的批评了。

感谢我服务四十多年的首都师范大学即前北京师范学院,由于得到原校长杨学礼先生、现任文学院长吴思敬先生和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社长邹华先生的支持,使本书有了出版的可能。特别要感谢学校出版社总编宋焕起先生、副社长杨学军先生和责任编辑王红梅女士,是他们的热心安排,细心策划,精心编校,使这套书得以在最短期间高效率、高标准、高质量地出版面世。最后还要感谢著名木刻家赵延年先生,经鲁迅博物馆研究员李允经先生介绍俯允选用他的精品作本书插图;我的老朋友、《鲁迅的世界》的作者、著名画家裘沙、王伟君贤伉俪,也俯允选用他们的精美画作作本书插图,均使本书生色。我的另一位老朋友王得后先生,他在鲁迅研究方面的成就有目共睹,应我的要求,于百忙中为本书撰写了序言,大力支持了我宣传鲁迅思想、普及鲁迅著作的些微工作。对他们几位我都不好意思言谢了。

谨以此书纪念鲁迅诞生一百二十周年和逝世六十五周年!

目录

王得后序 为了大众,为了青少年

李允经序 以鲁解鲁 融会贯通

钱理群序 “时时想到中国,想到将来”

铁屋子里的叫声——《呐喊》心读

导读·悲怆的《呐喊》是更深沉的“呐喊”

鲁迅创作源起——心读《自序》

附:自序

“狂人”亦狂亦清醒——心读《狂人日记》

附:狂人日记

笑声和泪痕——心读《孔乙己》

附:孔乙己

华、夏悲情——心读《药》

附:药

单四嫂子的梦——心读《明天》

附:明天

这件“小事”不小——心读《一件小事》

附:一件小事

顶上沧桑——心读《头发的故事》

附:头发的故事

皇帝又要辫子了——心读《风波》

附:风波

闰土及其后代的命运——心读《故乡》

附:故乡

阿Q的精神胜利法与革命理想——心读《阿Q正传》

附:阿Q正传

“差不多”论——心读《端午节》

附:端午节

破落户子弟的升官发财狂想曲心读《白光》

附:白光

生命和生命虐杀——心读《兔和猫》

附:兔和猫

鸭的喜剧和蝌蚪的悲剧——心读《鸭的喜剧》

附:鸭的喜剧

失落的童年和失落的美——心读《社戏》

附:社戏

孤独的战士——《彷徨》心读

导读·战士的《彷徨》只能是暂时的“彷徨”

谁在迫害祥林嫂?——心读《祝福》

附:祝福

吕纬甫的寂寞和无奈——一心读《在酒楼上》

附:在酒楼上

理想和现实的碰撞——心读《幸福的家庭》

附:幸福的家庭

肥皂为谁而买?——心读《肥皂》

附:肥皂

“疯子”要“放火”了——心读《长明灯》

附:长明灯

围观者亦成了被“示众”者——心读《示众》

附:示众

丑态百出的高尔础——心读《高老夫子》

附:高老夫子

“另类”魏连殳——心读《孤独者》

附:孤独者

“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心读《伤逝》

附:伤逝

手足之间——心读《弟兄》

附:弟兄

爱姑胜败之数——心读《离婚》

附:离婚

悲凉悲壮的心音——《野草》心读

导读·反抗绝望、袒露内心的《野草》

自爱野草期待地火——心读《题辞》

附:题辞

“哇的一声,夜游的恶鸟飞过了”——心读《秋夜》

附:秋夜

人是谁?影是谁?——心读《影的告别》

附:影的告别

乞求布施和拒绝布施——心读《求乞者》

附:求乞者

“由她去罢”——心读《我的失恋》

附:我的失恋

让无聊的旁观者永远无聊——心读《复仇》

附:复仇

悲悯和诅咒——心读《复仇(其二)》

附:复仇(其二)

“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心读《希望》

附:希望

孤独的雪——心读《雪》

附:雪

尊重孩子的创造——心读《风筝》

附:风筝

想起一篇好的故事,在昏沉的夜——心读《好的故事》

附:好的故事

“我还是走好”——心读《过客》

附:过客

喜见死火重燃——心读《死火》

附:死火

狗不如人和人不如狗——心读《狗的驳诘》

附:狗的驳诘

凡是地狱,都必须失掉——心读《失掉的好地狱》

附:失掉的好地狱

墓里墓外两鲁迅——心读《墓碣文》

附:墓碣文

无边悲愤向谁言——心读《颓败线的颤动》

附:颓败线的颤动

谎话和真话的较量——心读《立论》

附:立论

死后的麻烦和快意——心读《死后》

附:死后

“他举起了投枪——心读《这样的战士》

附:这样的战士

世人三态——心读《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

附: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

“为爱我者的想要保存我而作”——心读《腊叶》

附:腊叶

造物主、良民和猛士——心读《淡淡的血痕中》

附:淡淡的血痕中

梦境和梦醒——心读《一觉》

附:一觉

青葱可爱的水横枝——《朝花夕拾》心读

导读·“水横枝”般的《朝花夕拾》

书写心情的沉重和沉痛——心读《小引》

附:小引

人之异于禽兽者——心读《狗·猫·鼠》

附:狗·猫·鼠

祝福,难忘的长妈妈——心读《阿长与(山海经>》

附:阿长与《山海经》

“孝”的分析及其他——心读《二十四孝图》

附:《二十四孝图》

想看五猖会,先得背《鉴略》——心读《五猖会》

附:五猖会

人有鬼气,鬼有人气——心读《无常》

附:无常

屋里屋外——心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悔恨终生——心读《父亲的病》

附:父亲的病

没走通的富国强兵路——心读《琐记》

附:琐记

追忆藤野难忘师恩——心读《藤野先生》

附:藤野先生

不合时宜的范爱农——心读《范爱农》

附:范爱农

《二十四孝图》专家和“活无常学者”——心读《后记》

附:后记

古人复活的时候——《故事新编》心读

导读·《故事新编》是在古代故事里注进新的生命

难舍笔下的“油滑”之处——心读《序言》

附:序言

赞颂创造和创造者——心读《补天》

附:补天

英雄末路末路英雄——心读《奔月》

附:奔月

走近大禹——心读《理水》

附:理水

隐士的尴尬——心读《采薇》

附:采薇

悲壮的复仇之歌——心读《铸剑》

附:铸剑

孔老相争,孔胜老败——心读《出关》

附:出关

实干家墨翟——心读《非攻》

附:非攻

无是非观惹是非——心读《起死》

附:起死

附录

“鸡肋”和中学语文教学

学学五柳先生的读书法

鲁迅和骂人

初版后记

新版(修订版)后记

序言

这本书的作者王景山先生,是老师辈的学人,中国现代文学教授,鲁迅研究专家。他从就读西南联大、毕业于北京大学以来的漫长经历,——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新中国诞生后风风雨雨岁月中的艰苦跋涉,我不知道。但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鲁迅研究室成立的最初日子里,我就得以认识他,面聆声欬,也已经快有三十年了;而且是我脱离愚蒙,略懂世事的三十年。我深深地敬重景山先生,不仅因为我们在为八一年版《鲁迅全集》注释的大兵团作战中共同“作战”过,亲见他严肃、认真、勤奋、一丝不苟的治学品格,也不仅因为他有学问,而是因为他服膺鲁迅、追仰鲁迅的特操。他有一本文集题名《鲁迅仍然活着》,其实是说“鲁迅还活在我的心里”;是大声呼号“鲁迅还活在无数的活人的心中”。先师王瑶先生曾一再向我赞许他的杂文《鲁迅与骂人——“鲁迅与中国现代文化名人”之我见》,这是我终身难忘的。

景山先生是一个执着于鲁迅精神的人。即如编辑、注释、解读鲁迅作品,他和先师李何林先生一样,不忘青少年,注重向青少年们普及。鲁迅的著作固然不是写给少年儿童读的,他曾说过:“我的文章,未有阅历的人实在不见得看得懂,而中国的读书人,又是不注意世事的居多,所以真是无法可想”(见一九三六年四月五日夜致王冶秋信)。但在父母子女的关系中倡导“此后觉醒的人,应该先洗净了东方古传的谬误思想,对于子女,义务思想须加多,而权利思想却大可切实核减,以准备改作幼者本位的道德”(见《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文艺会讲演中,劝导他的学生说:“战斗不算好事情,我们也不能责成人人都是战士,那么,平和的方法也就可贵了,这就是将来利用了亲权来解放自己的子女”(见《娜拉走后怎样》);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就是用“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救救孩子……”的呐喊收束的。鲁迅有许多篇杂文直接关怀着儿童的命运,记下他们被压抑、被扭曲的生命,如《随感录二十五》、《上海的少女》、《上海的儿童》、《从孩子的照相说起》、《我们怎样教育儿童的?》等等。这种压抑、扭曲的力量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柢里,人们已然习以为常,成为所谓集体无意识了。作为长子长兄的鲁迅,在青少年时期就因受熏陶而曾压制过他的幼小的弟弟,觉醒后他以“更无情面地解剖我自己”的人格抒写的散文诗《风筝》,实在是我们中国人全体应有的反省。鲁迅晚年所说“平生所做事,决不能如来示之誉,但自问数十年来,于自己保存之外,也时时想到中国,想到将来,愿为大家出一点微力,却可以自白的”(见一九三四年五月二十二日致杨霁云信)。我以为,这里的“将来”无疑包含儿童、青少年在内,这里的“大家”也毫无疑问包含儿童、青少年在内。曾经有人假借儿童的口吻给鲁迅写信,鲁迅认真地给他回了两封信,其中的思想是鲁迅研究者所不可忽略的。他也曾为儿童少年翻译童话。

这就是一种鲁迅精神,或者说鲁迅精神之一种。那么,为了新文化新思想的建设脚踏实地,沉思默想研究鲁迅,撰写宏篇巨著和向高等学府的莘莘学子,硕士,博士教授鲁迅,固然很重要,不可或缺,但将鲁迅著作搬出研究室,搬出高等学府,向中学生讲解,向中等文化知识的青少年以及一般读者普及,实在尤其重要,尤其不可或缺的,因为鲁迅不属于研究室,他站在十字街头,属于大众,属于青少年。因此这种劳作中所体现的鲁迅精神,是难能可贵的。当我读到景山先生的新著《鲁迅五书心读》的手稿,更增加了我对他的敬重也为此。

帮助中学生、青少年和一般读者解读鲁迅创作,写起来是十分困难的,虽然是鲁迅研究专家也未必能够写得妥贴、到位。自然,不屑为的专家不在此列,因为他不屑,所以也就莫测高深了。

景山先生的这部书,我读了有四点心得。第一,对鲁迅著作融会贯通。这是一目了然的,每篇解释,都从鲁迅其他作品中选择相关的、妥当的话来作说明,再加上自己的体会,这是别具一格的。这种读鲁迅、用鲁迅来解读鲁迅的方法,是一种基本功。你可以不同意鲁迅,我们不必,也不能完全以鲁迅的是非为是非,以鲁迅的好恶为好恶,但首先必须了解鲁迅,熟悉鲁迅,根据鲁迅生活的时代和具体境遇,设身处地想想鲁迅针对什么,为了什么才有这样的创作,才说这些话,然后作出自己的独立判断,由自己的切身经历体会鲁迅“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思潮,内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脉,取今复古,别立新宗”的对于新文化新思想的非凡创造。第二,深入浅出,简明扼要。每篇解读,多在一两千字之间,所写的都是自己几十年研究的会心。鲁迅的每篇创作,迄今已发表的研究文字,无一不超出原文几倍、十几倍,甚至上百倍的也有。但景山先生要言不烦,没有深厚的功力是决然做不到、写不出的。自然,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不是算术,二二一定得四,它有广阔的解读空间,决没有标准答案,读者无须点头称是,唯唯诺诺,但景山先生画龙点睛的文字,决不仅仅给我们以启迪。第三,朴素无华。这里不但没有名词轰炸,故弄玄虚的卖弄,几乎不提及任何新名词、新术语,连形容词也少用,只是实实在在写出自己研究的精义。第四,平等交流,循循诱导,文字平和,没有权威的架子,没有“我导你读”的专横。去年报纸登出一条消息,有一个市的被调查的中学,同学们把鲁迅看做“公敌”。那根源就在于老师强迫他们背诵,强迫他们考试时填写毫无生气的八股答案。景山先生任职师范教育,是真正懂得学习心理,真正懂得教学教法的老师,所以他的文字和他的人一样,平易近人;虽有芒刺,绵里藏针,因为那是对于社会的批评,对于丑恶文明的批评。

我有幸先睹为快,在本书出版之前得以拜诵原稿,受到许多教益。景山先生又偏爱我,命我作序,这是我万万不敢当,也无能为力的。“却之不恭,受之有愧”,谨写出以上的心得,献给景山先生,献给本书的读者。

内容推荐

王景山编著的《鲁迅五书心读/青少年经典阅读书系》为关于鲁迅著作的解读本,包括《铁屋子里的叫声》—《呐喊》心读,《孤独的战士》—《彷徨》心读,《悲凉悲壮的心音》—《野草》心读,《青葱可爱的水横枝》—《朝花夕拾》心读和《古人复活的时候》—《故事新编》心读。《鲁迅五书心读/青少年经典阅读书系》为广大鲁迅著作爱好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良好的读本。

编辑推荐

人,尤其是文化人,在有生之年能和鲁迅的作品相遇和相熟,那是一种幸福。鲁迅是可亲近和走近的人,走近和亲近的主要办法,就是认真地读懂他的作品。而用心去读鲁迅作品、去感受鲁迅精神,就能够获得和鲁迅精神上的共鸣。

王景山编著的《鲁迅五书心读/青少年经典阅读书系》为关于鲁迅著作的解读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鲁迅五书心读/青少年经典阅读书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景山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5612220
开本 16开
页数 53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608
出版时间 2013-09-01
首版时间 2013-09-01
印刷时间 2013-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802
CIP核字 2012311359
中图分类号 I210.97
丛书名
印张 34.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1
171
2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0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