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曾胡治兵语录(黄埔军校老课本)/传世经典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曾胡治兵语录(黄埔军校老课本)》源于《曾胡治兵语录》,它是中国近代语录体军事著作。蔡锷辑,其中将材、用人、尚志、诚实、勇毅、严明、公正、仁爱、勤劳、和辑等前十章为治军问题。主张选将要慎重,为将要智勇兼备,练兵要严格。兵机、战守两章为战略战术问题,讲究持重谨慎。主张“简练慎出”,无充分准备不轻言战。以后发制人为主,又注意抢占先要以求先制,重视以主待客持久待变,提出“以静制动,以逸待劳”。战法重奇正。防守强调掌握重点,进攻重机宜,行止重谨慎。

内容推荐

《曾胡治兵语录》是名将蔡锷辑录曾国藩、胡林翼有关治军、用兵方面的言论而编成的一部语录体兵书,是中国十大兵书之一。全书共十二章,其中“将材”“用人”“尚志”“诚实”“勇毅”“严明”“公明”“仁爱”“勤劳”“和辑”十章论述治兵问题,“兵机”“战守”两章论述战略战术问题。1917年,此书由上海振武书局刊行。1924年,蒋介石将此书作为黄埔军校教材,并增辑“治心”一章以《增补曾胡治兵语录》出版。

目录

前言

蔡序

梁序

蒋序

将材

用人

尚志

诚实

勇毅

严明

公明

仁爱

勤劳

和辑

兵机

战守

治心

试读章节

将材

1.带兵之人,第一要才堪治民;第二要不怕死;第三要不急急名利;第四要耐受辛苦。治兵之才,不外公、明、勤:不公不明,则兵不悦服;不勤,则营务巨细皆废弛不治。故第一要务在此。不怕死,则临阵当先,士卒乃可效命。故次之。为名利而出者,保举稍迟则怨,稍不如意则怨;与同辈争薪水,与士卒争毫厘。故又次之。身体赢弱者,过劳则病;精神短乏者,久用则散。故又次之。四者似过于求备,而苟阙其一,则万不可带兵。故吾谓带兵之人,须智深勇沉、文经武纬之才。数月以来,梦想以求之,焚香以祷之,盖无须臾或忘诸怀。大抵有忠义血性,则四者相从以俱至;无忠义血性,则貌似四者,终不可恃。

2.带兵之道,勤、恕、廉、明,缺一不可。

(以上曾语)

注释:

(1)阙:通缺,欠缺。

(2)恃:依仗

译文:

1.带兵打仗的人,第一要有治民之才;第二要不怕死;第三要不急功近利;第四要不辞辛劳。治兵的才能,不外乎公正、严明、勤勉。不公正不严明,士兵就不会心悦诚服;不勤勉,则军中大小事务都会荒废松弛,得不到管理。所以,治民之才是首要条件。带兵打仗的人不怕死,临阵杀敌才能身先士卒,而士兵才会拼死效力。所以,不怕死是第二个重要条件。为了名利而带兵的人,如保举不力、升迁稍慢,就会有怨言;与同级官员攀比薪水的高低,与士卒斤斤计较,毫厘不让。所以,不急功近利是第三个条件。带兵之人,身体瘦弱的,过于劳累就会生病;精力不足的,工作久了就会精神涣散。所以,身强体壮能吃苦,也是十分重要的。这四个条件都具备,看似过于求全责备,但是如果缺少其中的一条,就万万不可让他带兵。因此,我认为带兵打仗的人,必须是智勇双全,有文韬武略,能纵横经纬的人才。近几个月来,我日思夜想,焚香祈祷,期盼上天能助我得到这样的人才,没有一刻忘怀。大凡有忠义血性之人,四个条件往往都能具备;若无忠义血性,即使四者看似兼备,也终究不是可以依仗的带兵人选。

2.带兵之道,勤勉、忠恕、廉正,严明,缺一不可。

(以上曾国藩语)

3.求将之道,在有良心,有血性,有勇气,有智略。

4.天下强兵在将。上将之道,严明果断,以浩气举事,一片肫诚。其次者,刚而无虚,朴而不欺,好勇而能知大义。要未可误于矜骄虚浮之辈,使得以巧饰取容。真意不存,则成败利钝之间,顾忌太多,而趋避逾熟,必至败乃公事。

5.将材难得,上驷之选,未易猝求。但得朴勇之士,相与讲明大义,不为虚骄之气、夸大之词所中伤,而缓急即云可恃。

6.兵易募而将难求。求勇敢之将易,而求廉正之将难。盖勇敢倡先,是将帅之本分;而廉隅正直,则粮饷不欺,赏罚不滥,乃可固结士心,历久常胜。

7.将以气为主,以志为帅。专尚驯谨之人,则久而必惰;专求悍鸷之士,则久而必骄。兵事毕竟归于豪杰一流,气不盛者,遇事而气先慑,而目先逃,而心先摇。平时一一禀承,奉命惟谨,临大难而中无主,其识力既钝,其胆力必减,固可忧之大矣。P1-4

序言

梁序

松坡既死于国事,越一年,国人刊其遗著《曾胡治兵语录》行于世。世知松坡之事功,读此书,可以知其事功所由来矣。自古圣贤豪杰,初未尝求见事功于当世也。惟其精神积于中,著于外,世人见之,以为事功耳。阅世以后,事功或已磨灭,而精神不敝。传之后世,遭际时会,此精神复现为事功焉。松坡论曾、胡二公之事,谓其为良心血性二者所驱使,则松坡之事功,亦为此良心血性所驱使而已。曾、胡二公,一生竞竞。’于存诚去伪,松坡于此,尤阐发不遗余力。精神所至,金石为开,二公屡言之,松坡亦屡述之。二公之言,不啻诏示松坡,使其出生死,冒危难,掬一诚以救天下之伪。则虽谓松坡之事功,皆二公之事功可也。松坡自谓身膺军职,非大发志愿,以救国为目的,以死为归属,不足渡同胞于苦海,置国家于坦途。今松坡得所归矣,而救国志愿,曾未达其万一。护国军之起,仅使民国生死肉骨。如大病方苏,元气已伤,将养扶持,所需于事功者,正复无限。来者不可见,惟恃此耿耿精神,常留存于吾国民隐微之间,可以使曾、胡复生,使松坡不死,以解除日后之千灾百难,超苦海而入坦途。而此语录十余章,实揭吾国民之伟大精神以昭兹来许者也。

民国六年四月新会梁启超序。

注释:

(1)竞竞:认真求索的样子。

(2)不啻chi:不异于。

(3)生死肉骨:生、肉,用作动词。使死人复生,白骨长肉。

(4)将养:休养身体。

(5)来许:后进;后辈。

译文:

蔡锷将军为国尽忠一年之后,国人出版了其遗著《曾胡治兵语录》发行于世。世人都知道蔡将军的功勋,读了此书,便可以知道他的功勋之由来了。自古圣贤豪杰,当初并未想要求得功勋于当世。只不过他的精神凝聚在内心,表现在外面,被世人看到,就以为那是在追求功勋了。历经世事之后,功勋也许已经磨灭,然而精神却不朽。传于后世,机缘巧合之下,这精神便表现出来成为功勋。蔡将军谈论曾、胡两位先生之事,称他们是被良心血性所驱使的,那么蔡将军的功勋,同样是被这良心血性所驱使的。曾、胡两位先生,一生竭尽全力追求去除虚伪,保留真诚,蔡将军在这方面也不遗余力地阐发。精神所至,金石为开,两位先生多次提到,蔡将军也多次阐述。两位先生的言论,无异于召唤蔡将军去出生入死,临危受难,只为用一己之赤诚,去匡正天下之虚伪。那么即使是蔡将军的功勋,也都可以说是两位先生的功劳。蔡将军说,身为军人,如果不把救国作为目的,立下大志,视死如归,就不足以拯救同胞于苦海之中,不足以使国家的发展走向坦途。如今蔡将军已死得其所,然而其救国的志愿,却未达到万分之一。护国军的兴起。只不过使民国起死回生。国家就像大病初愈,元气损伤,休养生息,正无限需要的建立功勋之才。未来难以预料,只有让对国家忠心耿耿的精神常留存于国民的内心,才可以让曾、胡两位先生复生,让蔡将军不死,方能让中国日后解除千灾百难,脱离苦海而踏上坦途。而此十多章的语录,正是揭示了我国国民的伟大精神,并用以激励后辈效仿。

民国六年四月新会梁启超序。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曾胡治兵语录(黄埔军校老课本)/传世经典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蔡锷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黄山书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6127743
开本 16开
页数 19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0
出版时间 2013-06-01
首版时间 2013-06-01
印刷时间 2013-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26
CIP核字 2012046848
中图分类号 K827=52
丛书名
印张 14
印次 1
出版地 安徽
228
166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1:4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