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古代城市文学史
内容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城市文学界说

 第二节 中国古代城市文学的文学史意义

 第三节 中国古代城市文学史研究视角与基本思路

 第四节 中国古代城市文学发展概况及其历史分期

第一章 先秦:中国古代城市文学的孕育期

 第一节 先秦城市概述

 第二节 《诗经》:诗人的传唱勾勒早期城邑的轮廓

一、乡村里的都邑印象

二、都邑里的感伤情怀

 第三节 诸子散文:游士的活动与城市魅力的初步彰显

一、出入都邑:《论语》《孟子》中的孔孟形象

二、守卫城邑:《墨子》中的墨子形象

三、远离城市:《庄子》的“理想国”与隐士群像

四、关注城市:《韩非子》的言说视角与特征

 第四节 历史散文:描写的触角在城市进一步伸展

 第五节 屈原与楚辞:宫廷逐臣的“郢都情结”

 第六节 先秦城市文学的历史影响

第二章 秦汉魏晋南北朝:中国古代城市文学的形成期

 第一节 秦汉魏晋南北朝城市建设与发展以及城市文学创作概述

 第二节 都邑赋:城市文学典范之作的问世

一、壮美富丽的都市景观

二、残破衰败的荒城景象

 第三节 都市诗歌:城市合奏曲的初步奏响

一、勾勒居民形象,拓展文学资源

二、描绘名城图景,表达个体诉求

三、书写都市体验,展示人生困境

四、谱写荒城哀歌,抒发黍离之悲

五、传达民间情绪,折射时代风云

 第四节 各体散文:城市文学资源的多元补充

一、政论散文中的城市观照视角

二、史传散文中的城市文学价值

三、地理著作中的城市描写成就

 第五节 秦汉魏晋南北朝城市文学的时代特色及其历史影响

第三章 隋唐五代:中国古代城市文学的发展期

 第一节 隋唐五代城市建设与发展以及城市文学创作概述

 第二节 都市小说:城市文学创作中的文体拓展

一、还原城市生活场景

二、刻画城市人物形象

三、凸显城市审美取向

 第三节 都市诗歌:城市文化景观的全面呈现

一、眺望与俯瞰:色彩斑斓的城市风貌

二、近观与特写:可触可感的都市生活

三、沉潜与体验:五味杂陈的个体生命

四、伤今与怀古:多重视野的文化观照

 第四节 都邑赋:继承传统与创作新变

一、建筑景观赋:历史继承中的创新

二、边城荒城赋:时空交汇处的感伤

三、两都赋:传统题材的“绝唱”

四、百戏赋:都市审美的奇观

 第五节 实用体散文:城市镜像的历史碎片

一、城市景观折射大唐风采

二、城市场景笼罩时代阴云

 第六节 隋唐五代城市文学的时代特色及其历史影响

第四章 两宋:中国古代城市文学的成熟期(一)

 第一节 两宋城市建设与发展以及城市文学创作概述

 第二节 都市词:充溢于城市空间的艺术新声

一、繁华富丽的都市映像

二、深婉悲壮的都市哀歌

三、浅斟低唱的都市浪子

 第三节 都市诗歌:二元互参的观照视角与二律悖反的心灵体验

一、城中与城外:二元互参的自觉观照

二、沿袭与超越:都市诗歌的新变“宋调”

三、享受与批判:都市体验中的二律悖反

 第四节 实用体散文:城市建设的局部特写_

一、“题楼记”中的山水城市胜赏

二、“修城记”中城防建设的宏大叙事

三、笔记散文中的城市景观与个体情怀

 第五节 两宋城市文学的时代特色及其历史影响

第五章 元代:中国古代城市文学的成熟期(二)

 第一节 元代城市建设与发展以及城市文学创作概述

 第二节 戏曲:城市文学创作中的文体再度拓展

一、戏曲舞台上展示的城市叙事

二、戏曲冲突中折射的都市文化特征

三、戏曲形象中充溢的世俗气息

 第三节 散曲:新兴诗歌中的“反城市文化”倾向

一、作家的城市经历与文本的都市题材

二、远距离的观照与城市文化弊端的批判

三、都市浪子的情感拒斥与行为反叛

 第四节 都市诗词:城市合奏曲新编

一、日新月异的城市风貌

二、多民族文化元素建构的京都景观

三、唤起黑色记忆的荒城哀歌

 第五节 话本小说:市民的“在场”与都市叙事

一、都市叙事中市民眼光的“在场”

二、都市文化空间视角中的市民形象

 第六节 元代城市文学的时代特色

第六章 明代:中国古代城市文学的鼎盛期

 第一节 明代城市建设与发展以及城市文学概述

 第二节 都市诗歌:城市乐章 的历史新高潮

一、推陈出新的城市文化丛系列

二、空前完备和丰富的城市画卷

三、多重主题的城市体验书写

四、姿态各异的下层市民形象剪影

 第三节 小说:城市文化培育的丰硕成果

一、两都:《三国演义》叙事的空间铰链

二、东京:《水浒传》叙事圆形结构重要的空间标示

三、清河县:《金瓶梅》中焦点透视的金钱社会

四、城市群落:“三言”、“二拍”中散点透视的市民世界

五、名城风采:个性化书写中的城市叙事

 第四节 游记散文:城市游乐生活的艺术写照

一、游郊记:再现亦城亦野的公众乐园

二、游园记:呈现可居可游的诗意境界

 第五节 戏曲:蔚为大观的都市胜景

一、城市空间与戏剧作家的文化沃土

二、城市元素与戏曲文本的文化格调

三、戏曲演出与市民阶层的文化消费

 第六节 都邑赋:再度奏响的城市赞歌

 第七节 明代城市文学的时代特色及其不足

第七章 清代初、中期(1636—1840):中国古代城市文学发展的余势期

 第一节 清代城市建设与城市文学创作概述

 第二节 都市诗歌:遗民的痛苦吟唱与末世的多味体验

一、冬青树老六陵秋,恸哭遗民总白头——易代之悲与城市怀古

二、复送酒船歌板至,那知中有断肠人——末世镜像与多味体验

 第三节 小说:古典叙事的绝响

一、长安:汉唐盛世的遥想

二、北京:日下风情的写真

三、南京:“现代”气息的传递

四、海外奇城:雅俗共赏的心灵幻象

 第四节 散文与辞赋:传统曲调中的新声

一、散文:多视角观照中的城市侧影

二、辞赋:“在场者”铺写中的新城形象

 第五节 戏曲:四大名城与剧坛气象

一、苏州风云:姑苏任侠,吴市英豪

二、南京印象:桃花扇底送南朝

三、京城舞台:南腔北调,备四方之乐

四、扬州风俗:乱弹戏班看人多

 第六节 清代城市文学的时代特色及其不足

余论 中国城市文学古典性的消退与近代性的开启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推荐

《中国古代城市文学史》由周晓琳、刘玉平著,是迄今为止第一部以中国古代城市文学发展史为研究对象的学术专著。《中国古代城市文学史》作者以城市空间为研究视角,以作家与城市之关系为中心,以城市文学文本为研究对象,发掘和梳理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另一条线索,重新发现和还原过去被忽略的城市文学空间,建构起一个时空并置、纵横交错的文学史研究新体系。

编辑推荐

《中国古代城市文学史》由周晓琳、刘玉平著,首先以“人与城市关系”为标准,对搜集到的大量第一手文献资料,认真进行甄别和筛选,按照既定标准分门别类之后,再以时间先后为序进行纵向排列组合。本书一共分为七章,按时代先后顺序依次为第一章先秦文学:中国古代城市文学的孕育期;第二章汉魏晋南北朝文学:中国古代城市文学的形成期;第三章唐代文学:中国古代城市文学的发展期;第四章宋代文学:中国古代城市文学的成熟期(一);第五章元代文学:中国古代城市文学的成熟期(二);第六章明代文学:中国古代城市文学的鼎盛期;第七章清代文学:中国古代城市文学的余势期。余论:中国城市文学古典性的消褪与近代性的开启。我们将古代城市文学史的上限定为先秦的《诗经》时代,下限定为晚清。每一章的最后一节均为该时期城市文学特点的总结。通过大量城市文学文本的解读以及客观准确的描述,成果清晰地凸现了古代城市文学的发展历史及其阶段性特征。其次,为突出写作的“文学本位”立场,在分时段研究的总体框架下,按照文本体裁的不同,分别对散文、辞赋、诗歌、小说、戏曲等几类重要文体的创作情况进行梳理和归纳,突出其文体特征与审美价值。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古代城市文学史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周晓琳//刘玉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10130149
开本 16开
页数 55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596
出版时间 2013-12-01
首版时间 2013-12-01
印刷时间 2013-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哲学总论
图书小类
重量 0.854
CIP核字 2013314528
中图分类号 I209.2
丛书名
印张 35.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2
2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8:2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