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世纪广东学人(第2辑)
内容
试读章节

张云主持建造的中大天文台成绩斐然,解放后被挪作他用,如今虽属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已成危房

研究天文,不能缺少的自然是天文台和各种仪器设备。作为天文学家,张云当然也需要这些。他1926年从法国回来之后,立刻向当时的广东政府提出了在越秀山建设广东天文台的申请。

从张云这洋洋万言的上书中,我们完全可以看出这位学者对于天文学的态度:“在应用上言之,天文学为航空、航海、地学测量等必具之知识;在学理实证上言之,则解决哲学、玄学中一切关于宇宙之构成问题及为近代相对学理之基本实验所必需,故今日天文一科,占科学中重要位置,一切科学家亦莫不认为它是解决宇宙问题的唯一工具……惟天文研究,最重实测。设无天文台以供实验,则学者对于所学,多难了解。而教者亦以缺少研究工具,不能有进益,故为完成中山大学为高等学府计,为养成我国天学人材计,此广东天文台之建筑所不容缓者也。”

虽然由于种种原因,张云建设广东天文台的想法并未得到当时的国民政府响应,但他所供职的中山大学却对他的这一提议给予了积极回复。1927年开始,不光是数学系改称数学天文系,天文台也于当年2月开始在校内兴建,1929年落成(据《广州市志》)。“当时城市规划的限制颇大,校方考虑到在离学校很远的越秀山建立天文台,不管在经费或物业管理方面都不太现实。”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副主任周永章说,“所以只在理学院外的垃圾场上建了一栋小楼,作为天文台使用。这座天文台如今依然存在,位于越秀中路125号,广东省电影公司大院内”。根据他的介绍,当时广州往西要到印度境内才有天文台。而在中大天文台筹建之初,国际天文联合会就指出中大天文台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它位于北纬20多度,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观测天象,而当时世界上的天文台多数分布在北纬40度以上,因此它受到国际天文学界的重视。当时天文台的各种仪器也较先进,如法国制天文标准时钟。天文台本身也进行了各种观测工作,比如太阳黑子观测、变星研究、时刻确定、经纬测量、气象观测等。

一些资料对张云的描述是国民党政客,但根据他女儿的回忆,张云是一个文理兼通、为人平和、喜欢作旧体诗的学究

张云是个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似乎已经没有人可以回答。

中山大学的校史资料显示,从1926年到1949年,整个数学天文系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有44个。而根据已故的张云弟子之一、华南师范大学数学系教授钟集的说法,这44个人也早已星散,解放后从事天文研究的甚至不足10人,而在60多年之后,依然健在的已是凤毛麟角。由于各方资料实在稀少,关于张云的人物性格几乎已经成了谜。  而从散见于《国立中山大学日报》《民国日报》等处的一些文章来看,张云的文字功底并不差。几年前,张云的女儿张剑美曾经接受过一次采访。在当时的回忆里,她也印证了这一说法。她说自己的父亲其实国学功底不错,偶尔还喜欢作一些旧体诗。“父亲平时很风趣,还喜欢讲故事,朋友来了就会讲,他的学生、朋友也很尊敬他。”

作为一名科学家,在那个时代与张云有过交集的人并不多。事实上,他在中国天文学界的地位从很大程度上来说,是由于其弟子们成就斐然,继而引发人们对他的尊敬。

在他的弟子里,不能不提的有这样几个人物:邹仪新、叶叔华、席泽宗、容寿铿。邹仪新是张云亲自培养的我国第一位女天文学家。而出白张云、邹仪新门下,1949年从中山大学天文学系毕业的著名女天体测量学家叶叔华,毕业后成为新中国天文学的骨干,主要从事天体测量和天文地球动力学研究。由于其成就斐然,1994年8月,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命名了一颗小行星为“叶叔华星”。在国际天文学界,以个人名字为新发现的行星命名的并不多,而女性则更少。P7-8

目录

张云:富有争议的天文学家

商承祚:甲骨学泰斗楚文化鼻祖

邓祖仪:扎根土壤 一生为农

马采:用生命追寻[美的历程]

蒲蛰龙:南方一条龙 一生以虫治虫

杜国库:当书生遭遇政治

陈焕镛:一草一木总关情

粱宗岱:言师采药去留得清凛在人间

王季恩:不爱六经爱五剧桃李文章焕九州

夏昌世:真正属于中国的建筑大师

马恩聪:“把每一个音符献给祖国”

詹安泰:“岭南词宗”的苍凉背影

陈佝齐:现代主义建筑教育的寻梦者

谢志光:医志所至光亮岭南

罗明熵:一生淡泊名与利 报效祖国犹未悔

董每戡:书生自有嶙□骨

粱家勉:毕生君子躬耕农史

钟敬文:移山追日君莫笑顽石难消一颗心

粱伯强:妙术仁心杏林漫山

刘节:史家风骨士子魂

高兆兰:一生只求那束光

朱杰勤:谦亨君子鸣世但开风气之先

柯麟:悬壶济世良医意救国忧民志士心

王越:两次复办暨南大学

陈乐素:正早夜沉潜史笔

罗元恺:新中国第一位中医教授

粱钊韬:为中国人类学奠基工作做出卓越贡献

罗碓才:雄心报国才智育人

陈永龄:珠峰高程准神州坐标精

内容推荐

继世纪广东学人(第一辑)推出之后,《世纪广东学人(第2辑)》(作者张东明、李根基)是向大家奉献又一道历史文化大餐,本书以浓墨重彩的篇幅显示了世纪之交的广东学人严谨务实的治学为人之道,弘扬了他们爱国为民,兼济天下,甘为人梯的道德风范,《世纪广东学人(第2辑)》的出版,基本实现了为广东寻找学术文化之根,为当下价值观重建寻找精神标杆的初衷。

编辑推荐

《粱宗岱:言师采药去留得清凛在人间》;《王季恩:不爱六经爱五剧桃李文章焕九州》;《夏昌世:真正属于中国的建筑大师》;《马恩聪:“把每一个音符献给祖国”》;《詹安泰:“岭南词宗”的苍凉背影》;《陈佝齐:现代主义建筑教育的寻梦者》;《谢志光:医志所至光亮岭南》……《世纪广东学人(第2辑)》(作者张东明、李根基)是向大家奉献又一道历史文化大餐,本书以浓墨重彩的篇幅显示了世纪之交的广东学人严谨务实的治学为人之道,弘扬了他们爱国为民,兼济天下,甘为人梯的道德风范。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世纪广东学人(第2辑)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东明//李根基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南方日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9109005
开本 16开
页数 39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20
出版时间 2013-08-01
首版时间 2013-08-01
印刷时间 2013-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784
CIP核字 2013178963
中图分类号 K820.865
丛书名
印张 24.75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41
191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3:1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