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对弹(华语音乐名流访谈录)/南都娱乐周刊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张信哲:我的“女声”,我不会去改变》;《印象:这才是真正的快乐女声》;《林忆莲:爱情是件非常美妙的事,我仍渴望》;《印象:她曾经闻透花之色》;《印象:华仔的美从来不敢张扬》;《黄耀明:我是美丽的》;《印象:站在大时代边缘的世纪末情怀》;《张惠妹:爱情对我来说,不可或缺》;《印象:一半是柔情,一半是火焰》……《对弹(华语音乐名流访谈录)》(作者南都娱乐周刊)为南都娱乐周刊选编的乐坛明星访谈录。

内容推荐

《对弹(华语音乐名流访谈录)》(作者南都娱乐周刊)为南都娱乐周刊选编的乐坛明星访谈录,共分四辑:青春记忆、舶来的爱、幕后英雄、摇滚悍将。《对弹(华语音乐名流访谈录)》访谈对象三十余人,基本涵盖了内地、港台地区影响较大、知名度较高的歌星、制作人、作曲作者,比如许巍、李宗盛、林夕等。

目录

序一娱乐就是一种修行/001

序二怀念/004

第一辑那些歌声

张蔷:她把80年代记忆都变成了磁带/003

印象:她是一个时代的Queen/008

程琳:那个时代没有现在这么多垃圾音乐/011

印象:对一个时代的呐喊/018

老狼:老狼不是我,我只是在扮演—个叫“老狼”的角色/021

印象:一个年代的符号/028

艾敬:挺反感别人叫我“小巩俐”/031

印象:流浪在街头的小女孩/038

汪峰:我现在更摇滚,年轻时是无知无畏/04l

印象:时代阵痛与流里流气/050

第二辑舶来的爱

费翔:春晚奠定了我两种不同歌曲风格的基础/055

印象:新中国流行音乐史上第一个“国际巨星”/061

姜育恒:大哥我也偶像过/065

印象:人生蛋糕上的那颗草莓/073

李宗盛:大陆整个流行乐坛空洞薄弱/076

自述:期待叫我“小李”的人来听/086

赵传:“我很丑”是一种宣传手段/089

印象:终结了一个可以靠歌声赢得一切的时代/098

蔡琴:“我当时很怕被叫老年人”/101

印象:没有她,世界就少了一种声音/110

潘越云:化烟熏妆,我比王菲还早20年/113

印象:在过去式中慢慢飘飞/122

黄舒骏:曾经有一度我已计划好彻底离开唱片界/1 25

印象:为什么怀念黄舒骏/1 34

王杰:现在,我还是会想带着吉他骑着机车去流浪/1 37

印象:那个销魂的单眼皮/146

齐秦:《大约在冬季》不是我的得意之作/149

印象:曾经桀骜不驯的狼,如今……/158

郑智化:我看不起流行,却做了流行的始作俑者/1 61

印象:青春中燃烧的火把/167

伍思凯:我还是音乐圈的中流砥柱/170

印象:只有爱音乐的人才会如此一如既往/178

张信哲:我的“女声”,我不会去改变/181

印象:这才是真正的快乐女声/188

林忆莲:爱情是件非常美妙的事,我仍渴望/191

印象:她曾经闻透花之色/198

周华健:《亲亲我的宝贝》儿子对它恶心到爆/201

印象:华仔的美从来不敢张扬/209

黄耀明:我是美丽的/212

印象:站在大时代边缘的世纪末情怀/222

张惠妹:爱情对我来说,不可或缺/225

印象:一半是柔情,一半是火焰/235

第三辑幕后英雄

林夕:听我的歌有毒?这个毒只到皮肤而已/241

印象:梦见娇媚/250

方文山:我和周杰伦掀起“中国风”热潮/253

印象:他是一幅低谷时代里的绝美画卷/260

高晓松:当时写歌就是写着玩,下酒用/263

印象:更愿意躺在床上听他的歌/273

张亚东:这个行业需要虚张声势/276

印象:这个时代不会再有张亚东/283

贾敏恕:摇滚就是那个时代的讴歌/286

印象:“中国火”没有贾敏恕就火不起来/294

第四辑摇滚悍将

崔健:20年后,老头更有力量/299

印象:我们不喜欢过去但还是要干下去/306

左小祖咒:即使我去卖油条,我也还是左小祖咒/309

印象:他是史无前例的/318

许巍:做音乐让我内心有了一种向上状态/321

印象:改变自己其实就是改变历史/331

夏韶声:摇滚乐才是世界主流/335

印象:50年不变的“不稳定”/346

伍佰:对我来讲台客就是有自己想法、有自己风格的人/350

印象:摇滚或者就是很多二百五/359

试读章节

音乐人高晓松

程琳:那时候我什么也不懂,大家说唱得好听,我就上台唱了。其实我妈妈是唱京剧的,我从6岁就开始拉二胡。所以对我来说,走到艺术的舞台上是顺其自然的事。

南都娱乐:《小螺号》是你在海政歌舞团的时候唱的?

程琳:那个时候,我们团里的涪陵老师,还有其他的一些搞音乐的老师写了一批歌给我,《小螺号》也在其中。

南都娱乐:后来为什么到了东方歌舞团呢?

程琳:在海政歌舞团时,我是拉二胡的。后来大家发现我唱得挺好,就让我在台上唱歌。团里有个大姐,叫苏小明。有一首歌叫《军港之夜》,原本让她唱。当时有人建议说:那个小程琳,也唱得不错,让她也唱吧。团里就让我和她一起唱这首歌。唱了一段时间,(团里)又觉得一个小孩子唱这首歌不太合适,就把我给压下去了,让她唱。所以我不想在那儿待了,就去了东方歌舞团。

南都娱乐:当时你的台风好像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吧?甚至还被禁唱。

程琳:是啊。说是颓废之音,靡靡之音。我大概有两年时间没有唱歌,后来到了东方歌舞团时才可以再上台唱歌。主要是当时的社会还比较封闭。那个时候的音乐类型很少,大家都没听过这种音乐,而且还是一个1 3岁的小女孩唱这种歌。所以觉得是不健康的东西。其实你现在来看《小螺号》,有什么不健康的呢?从这点上来讲,社会是在进步。

南都娱乐:当时是故意模仿邓丽君?

程琳:我觉得那会儿大家都是在模仿邓丽君。邓丽君是一个全世界都喜欢的歌星,我觉得没有人能超越她。但是我有自己的风格,不然也不会被大家记住了。

南都娱乐:十几岁时就去香港演出了?

程琳:除了演出,专辑也在香港制作,当时香港录音制作比内地要好很多,专业很多。

南都娱乐:成名过旱带来负面影响了吗?

程琳:带来很多。比如我如果闯了红灯,警察见我是小程琳,可能就让我走了,我当时觉得很骄傲。过了这么多年以后,我才明白那是~件很丢人的事。一个小孩如果有太多的特权,会给她的成长带来很多的负面作用。这不是一个正常人的成长路线。我的生命中遇到很多让我很困惑的事情,出名以后,我一直觉得自己和别人不一样,我有很多特权,所以我特别想离开这个环境。我想到一个没有特权,没有人认识我的地方,想知道我到底是谁。我到了美国、法国和其他国家,都没人认识我,我感觉特别好。大家都不认识我,交到很多好友,这让我很有安全感。80年代末:花儿正红

“《信天游》让我长大,‘西北风’让我成熟”

也许对于程琳来说,侯德健是一个不得不提,却又被她故意屏蔽在记忆之外的人。因为侯德健,她成为了国内流行音乐第—人;因为侯德健,她离经叛道,备受孤寂和流言的袭击;因为侯德健,她得到了很多,也付出了很多……侯德健这个改变她一生的名字,已经永远无法从她的生命中抹去。

南都娱乐:是不是有了你和侯德健老师的合作,才有了你后来歌唱事业的巅峰?

程琳:可以这么说,他是一个很优秀的音乐人。要合作我就和最好的音乐人合作,这也是我的追求。

南都娱乐:也是因为你的原因,侯老师才能更好地融入到大陆的音乐环境中吧。

程琳:我认识他的时候,他已经到大陆,所以他肯定会接触到大陆的音乐市场。只是因为我演唱他的歌曲,才让大众认识到他吧。

南都娱乐:私下的他是个什么样子的人呢?

程琳:我不太想评价他个人。这个事情都是上个世纪的事了,已经纠缠了我很多年。我只愿意对他的音乐作出评价。他对中国流行音乐作出巨大贡献,我觉得应该颁给他一个终身成就奖。

南都娱乐:你觉得当时台湾的流行音乐为什么会在大陆如星星之火。迅速燎原?

程琳:因为当时大陆没有流行音乐,另外也没有原创歌曲。我唱了很多原创歌曲,大概有二十几首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这是最重要的原因吧。

南都娱乐:那个时候就意识到原创的重要性?

程琳:我小时候是拉二胡的嘛。受到的教育就是这样的,艺术家就要不断地创作。如果你没有创造,你只能永远拉别人的作品。像我和崔健聊天的时候就说过,我们的创作在国内是不能讨好市场的,不像在国外,原创会特别受鼓励和支持的。原创歌曲一直都是我追求的。

南都娱乐:你的《信天游》让中国大地刮了一片“西北风音乐风”。这首歌和你之前的作品风格区别很大。

程琳:《信天游》是解承强的作品,之前有别的歌手唱过,但是解承强不太满意。新版的《信天游》音调上选用了北方民谣,配器上吸收了摇滚乐的元素,我有幸把《信天游》唱到了春晚。那时,《程琳新歌1987》是我事业成熟的一个标志。很多人都说,程琳不再是唱着《小螺号》和《熊猫咪咪》的童星了。而我略带北方戏曲唱腔的声音正是业内人士认为演绎《信天游》的最佳人选,电声乐器的使用也令当时听众倍感新鲜。可以说,《信天游》让我长大,“西北风”让我成熟。

南都娱乐:80年代的音乐环境是怎么样的呢?

程琳:那个时候并没有现在这么多垃圾音乐,因为我们把音乐看得比较神圣,比如说一些作曲家通过专业训练,专科毕业,他写一首歌曲可能会比较保守,可是他会去采风,到不同的地方去住两三个月,就是为了和当地的音乐家交流。现在的流行歌手很幸福,人们的认同感逐步提高;现在流行音乐的包装、制作手段上了一个台阶。但是现在很多年轻人就是为了出名去唱歌,并不是真的喜欢音乐,我觉得这是很可怕的。

南都娱乐:你有违背自己的意愿,唱过一些不想唱的歌吗?  程琳:虽然当时中国的大环境并不鼓励个性化发展,但是我还是一直坚持唱自己想唱的歌。春晚的时候让我唱一首歌,我说我不唱:还有50集电视剧的主题曲让我唱,我说我不唱,我放弃了这些出名的机会,是为了保留作品的价值。P12-15

序言

在我的心里,我的梦里,我的歌声里。

音乐是天给的,地上的一切声音:海潮、鸟鸣、伐木或是呻吟,都不是音乐。

音乐是天给人心的暗示,证明人有灵魂,是唯物主义绕不过去的沟坎。

世界上有许多民族没有文字,但每个民族都有音乐。

人们千山万水相隔,语言文字迥异,所以诞生了翻译这个职业。但世界每个角落的音乐都能互通,不需要翻译。

每当想到这些,我就觉得,生活在一个没有音乐版权的国度里也算合理,因为音乐如同天气一样,是天给的,老天爷的版权。

我们行里常说:好歌是天把着手写的,破歌是自己写的。

有人与天结缘,被天把着手写出一段段自己都难以复制的曼妙。五体投地。

行里又说:能唱歌糊口,是祖师爷赏饭吃;能抚慰千百万人的心灵,是老天爷赏饭吃。

老天爷吝啬,不常布施,所以,好歌和好声音不常有,要等待,要怀念。

下面开始怀念……

书评(媒体评论)

南都娱乐周刊像这个行业的一面旗帜,时而例行监督,时而提供这种充满历史感和娱乐风暴的对话,我也在这里寻找到不少娱乐典故和鲜为人知的八卦往事。

——范冰冰

透过访谈的形式,《对白:华语影坛名流访谈录》、《对弹:华语音乐名流访谈录》其实是在向你展现那些行业人面对自身行业时所抱有的不同情怀。他们在思索中博弈,他们究竟追求什么,且听他们娓娓道来,共享一场精神盛宴吧。

——杨幂

在此一窥华语演艺界的人情冷暖,荣辱得失。

——姚晨

音乐是天给人心的暗示,证明人有灵魂,是唯物主义绕不过去的沟坎。老天爷吝啬,不常布施,所以,好歌和好声音不常有,要等待.要怀念。

——高晓松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对弹(华语音乐名流访谈录)/南都娱乐周刊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南都娱乐周刊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南方日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9108930
开本 32开
页数 36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0
出版时间 2013-08-01
首版时间 2013-08-01
印刷时间 2013-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02
CIP核字 2013156755
中图分类号 I253
丛书名
印张 11.75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11
144
2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7: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