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民间文艺学年鉴(2009年卷)
内容
编辑推荐

刘守华、罗杨主编的《中国民间文艺学年鉴(2009年卷)》由总论、神话研究、史诗研究、民间传说故事研究、民间歌谣研究和民间艺术研究等板块组成,每个板块又分为研究概述、论文选载和论文摘要三部分,收录了2009年民间文艺学研究的相关论文,总体上反映了民间文艺学研究的状况,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

目录

主编寄语

开创中国民间文艺学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第一编 总论

一 研究概述

2009年民间文学理论研究综述

二 论文选载

构筑文化长城的人们·序

我与中国民问文学集成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守住中华民族的根

吾侪肩负千秋业不愧前人庇后人——新中国民间文艺事业60年回顾

21世纪的民俗学开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结缘

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背景下的民俗文化与民俗学学科的命运

20世纪比较故事学发展轨辙

原始艺术及其在民间文化中的遗留与影响——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问题的探讨

存续“活态传承”是衡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式合理性的基本准则

非物质文化遗产核心概念阐释与地方文化传统的重建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生态场的恢复、整合和重建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类型化保护

纯粹民间文学关键词引论

试论口头传统的传承特点

历史民俗学的奠基之作——钟敬文主编《中国民俗史》读后

三 论文摘要

论民间文学研究的多学科视角[陈金文] (106) 试论民俗学的独立学科性

质——兼与施爱东博士商榷[陈金文](106) 中国民间文学研究的现实困境与

未来出路[陈友康](107) 数字化与现代大学遗产:钟敬文工作站[董晓萍]

(108) 民间文学现代传播新形态初议[方 或](108) 刘锡诚与《20世纪中

国民间文学学术史》(节选)[过 伟](109)  口头传统田野研究基地的建设与

科学管理——以广西田阳壮族布洛陀文化与口头叙事田野研究基地为例[李斯颖]

(110) 中国近代民间文学研究概述[李 欣](111) 试论民俗学田野调查的

课程建构[林亦修] (111) 推进民间文艺学学科建设的两项工程[刘守华]

(112) 民间文学中的兄弟、姐妹矛盾关系解读[汪文学](113) 传统文化与

现代语境的交融——黄永林《中国民间文化与新时期小说》述评[肖远平](113)

中国民俗学研究应该“眼光适度向上”——从李隆基与节日的关系谈起[张 勃]

(114) 娲皇:中华民族文化之母[周汝昌](115) 民俗学视野中非物质文化

遗产的文本特征、形态与意义[黄静华](115) 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场及

其维护与再造[和晓蓉和继全顾 霞](116) 村落社会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兼论遗产主体与遗产保护主体的悖论[刘朝晖](117) 非物质文化遗

产保护的人类学透视[刘志军](118)  “迷信”概念的发生学研究——对非物

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一个难题的探讨[宋红娟](118)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中的文化共生与文化伴生[王巨山](119) NGO在非遗保护中应起更大作用

[徐红恩](120)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非物质性——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若干

哲学问题之一[向云驹] (121) 对民间文学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几点思考

[於贤德](122)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主体研究[苑 利](122) 从“本元文

化论”看“非物质文化遗产”[张道一](123)

第二编 神话研究

一 研究概述

2009年神话研究综述

二 论文选载

阿尔泰语系诸民族树生人神话比较研究

论土家族女始祖神话在族群演进中之作用

人类学带给神话学的变革——谈神圣仪式的发现如何改变文学式神话研究

神话的现代理解与叙述

神话与象征——以东巴神话为例

中国的神话历史——从“中国神话”到“神话中国”

盘古神话论

三 论文摘要

卡西尔与神话的批判现象学[户晓辉](187) 重建整体性的神话观[黄 悦]

(188) 鄂温克族英雄神话中的人物形象分析[汪立珍] (188) 史诗与神

话——纳吉论“荷马传统中的神话范例”[吕 微](189) 女娲神话与壮族姆六

甲神话的比较研究[谭 萍](190) 神话传说与族群认同——立足于盘瑶渡海

神话的考察[罗宗志 陈 桂](191) 盘古化生神话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在广西

大明山[黄世杰](192) 论母题方法在少数民族神话研究中的应用[王宪昭]

(193) 当代神话及其审美意识[颜翔林](193)

第三编 史诗研究

一 研究概述

2009年中国史诗研究综述

二 论文选载

东海女真文化的认知人类学阐释——以满族萨满史诗《乌布西奔妈妈》为例

史诗《乌古斯传》的隐喻结构分析

中国史诗的多元传统与史诗研究的多重维度

论《格萨尔》史诗中的过渡礼仪及其仪式原型一以《赛马称王》为例

蒙古英雄史诗的集大成者——《蒙古英雄史诗大系》评介

三 论文摘要

叙述动力:《伊利亚特》与《江格尔》之对比研究[郭艳颖](238) 东西方英雄

史诗中的“磨难”母题与“三段式”情节[罗文敏](239)  《土族格赛尔》文

本语句的程式化运用[梁俊海 宋 铮] (239) 伏藏史诗:藏族史诗的困境

[诺布旺丹](240) 贵州彝族英雄史诗《支嘎阿鲁传》中的魔幻美[李 黎]

(241) 蒙古史诗文本多重意义结构的形成[斯钦巴图](241) 北方英雄史诗

的传播因素[吴 刚](242) 羌族民族英雄史诗《泽基格布》解读[赵 曦

赵洋](243)

第四编 民间传说·故事研究

一 研究概述

2009年民间传说与民间故事研究综述

二 论文选载

开创性的地方民间故事史

李白成传说的英雄叙事

建文帝传说圈及其重庆中心论

民间故事类型丛及其丛构规则——以中国巧女故事的类型组编形式为例

中国“猫狗结怨”故事溯源——兼论AT560与ATT200A.1之分类与命名

《聊斋志异·禽侠》及禽鸟报仇故事中印源流

佛经“雁衔龟”故事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

海峡两岸民间故事比较研究:以金门为例

三 论文摘要

三江源地区民间传说及其文化意蕴初探[安海民](321) 民间传说的文化解读:

淄河语境中的孟姜女传说[毕雪飞] (321) 民间叙事中的“伦理悬置”现

象——以陆瑞英演述的故事为例[陈泳超](322) 孟姜女传说“在地化”后的

传承特征分析——以山东淄河镇的孟姜女传说为例[刁统菊 郭海红](323)

四川民间传说传播模式初探——以罗江县李调元传说为个案[李 岗 郑馥璇]

(323) 东乡族民间故事类型与女性叙事研究[李 静 台文泽](324) 日本

民间故事中“猫”的形象[李志芳 柳慕云](325) 张天师传说与佛本生故事

[刘守华](325) 孟姜女传说在唐及五代的流传——基于敦煌写本的几点再探索

[曲金良](326) 道德、权力与社会秩序——一个社区女神与女魔的传说及象征

[石 峰](326) 印度尼西亚的“俄狄浦斯”故事——《覆舟山故事》的叙事结

构分析[史 阳](327) 人鱼与孟姜女——孟姜女原型探论[陶思炎](328)

妖、怪、精故事的分类研究[徐华龙] (328) 20世纪民间故事书写研究评述

[万建中 李 琼](329) 从乡村到城市的文化转型——刘德方进城前后故事讲

述变化研究[王 丹](330)  “日白佬”:民间故事家的文化身份及其现实价

值——以刘德培为个案[王束寒黄 丹](331) 古代文献中记载的铜鼓传说

与文化分析[张东茹](331)  “回回识宝”型故事试析——“他者”视角下回

回形象的透视[钟 焓](332) 论中国化观音本生故事的形成[周秋良](333)

第五编民间歌谣研究

一 研究概述

2009年民间歌谣研究概述

二 论文选载

20世纪以来中国少数民族民歌研究综述

荆楚民歌的产业发展与文化传承——以《龙船调》为例

论民歌文化资源整体性保护模式——以广西为例

蒙古民歌中的生态文化研究

原生态民歌保护实践模式研究——以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为例

中国文艺类型中的民俗审美——兼论“诗中有俗”与“俗中有歌”的审美特征

三 论文摘要

民歌中的时间叙事[陈汝锦](380) 论民歌艺术中的少数民族习惯法[袁翔珠]

(380) 叙事民歌口述性研究——以新疆土尔扈特蒙古族叙事民歌为例[姜迎春]

(381) 简论民歌的保护与发展——以陕北民歌《三十里铺》的演变为例[强东

红 陈春莉](382) 经典民歌中的女性表述[张春霞](382) 晋北民俗对民

歌的影响[彭栓红](383) 论中国电影对陕北民歌的两次演绎和传播现象[曹

小晶](384) 壮族民歌传承现状调查与研究——以柳城县壮欢歌手为案例[唐

钱华](385) 沈从文作品中的民歌特色[肖太云](386) 清江流域土家族村

寨现存民歌类型及其文化特质[谢亚平](386) 社会变迁中的贵州布依族第二

土语区民歌[曾果果](387) 从浙江《抢亲山歌》看原始婚俗之孑遗[陈克秀]

(388) 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呈现的文化认同危机[李宣颖](389) 裕固族传

统民歌研究现状及发展问题研究[周鸿德 贺卫光 侯晓琴](389)

第六编 民间艺术研究

一 研究概述

2009年民间艺术研究概述

二 论文选载

论中国民间女红文化的审美内涵

民间剪纸与民俗生活的依存关系

民间手工艺的研究范式

浅论民间美术之质朴美

说唱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以云南少数民族说唱艺术为例

论满族说部

艺术过程与社会变迁——对民族民间艺术的流变的人类学思考

三 论文摘要

潮汕“讲古”的历史演变及文化功能[陈爱辉 尹湘兵](445) 蒙汉杂居地区多

元文化交融的社会记忆——一个村落“呼图克沁”艺术活动的人类学反观[董 波

冯振华](445) 凉州“贤孝”艺术的文化渊源及特色[霍志军](446) 相声

艺术的当下语境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廖明君 耿 波](447) 非物质文化

遗产的一朵奇葩——云南腾冲县荷花乡甘蔗寨佤族清戏[苏 燕](448) 从中

西风筝艺术发展轨迹看中西文化传统的差异[唐建军](448) 中国传统工艺美

术体制集谈录——建国60年文化改革与发展回眸[王丽丹](449) 十里洋场的

“农民书”——上海松江农民书研究综述[徐暮耘 熊 笈](450) 非物质文化

遗产视野中的民间社火现状及保护问题[余永红](451) 民族的瑰宝 远古的

回音——浅析民间美术的传承与发展[赵伟乾](452)

2009年民间文学研究论文索引

编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民间文艺学年鉴(2009年卷)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守华//罗杨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2263241
开本 16开
页数 48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730
出版时间 2013-12-01
首版时间 2013-12-01
印刷时间 2014-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706
CIP核字 2013230260
中图分类号 I207.7-54
丛书名
印张 31.2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60
186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20: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