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希凡文集(第4卷现代文学评论集)》为《李希凡文集》(七卷本)之一种,系李希凡先生关于现代文学的评论文章结集。几十年来李希凡先生一直活跃在文学评论与文艺理论研究界,在现代文学研究方面颇有建树。部分内容虽不可避免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但李希凡先生的解读与评论依然能唤起读者强烈的共鸣。
图书 | 李希凡文集(第4卷现代文学评论集)(精) |
内容 | 编辑推荐 《李希凡文集(第4卷现代文学评论集)》为《李希凡文集》(七卷本)之一种,系李希凡先生关于现代文学的评论文章结集。几十年来李希凡先生一直活跃在文学评论与文艺理论研究界,在现代文学研究方面颇有建树。部分内容虽不可避免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但李希凡先生的解读与评论依然能唤起读者强烈的共鸣。 目录 批判地评价文学遗产的光辉范例——读《列宁论文学与艺术》之一 “列宁论高尔基”启示着我们——读《列宁论文学与艺术》之二 毛泽东文艺思想的贡献 偏离方向就不会有社会主义文艺——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45周年 从“五四”“启蒙”中继承什么?——重读《新民主主义论》兼评《新启蒙》的某些观点 “五四”文学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 中国革命文艺发展的历史道路不容否定 继承发展革命文艺传统 一点感受一点认识——重读《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一个理解 用《讲话》精神抓好整顿和繁荣——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48周年学术研讨会闭幕词 仍然要继续分清一些思想是非问题——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49周年所想到的 公正地对待毛泽东文艺思想——1989年7月在中宣部召开的首都文艺界座谈会的发言(摘要) 真理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重读《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所想到的 “文艺是不可能脱离政治的”——《邓小平论文艺》的一个中心问题 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需要人民 回顾反思正本清源 “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 路正远正长——在《文艺理论与批评》创刊10周年座谈会上的致词 战斗正未有穷期 明辨是非吸取教训——在全国新时期文艺论争学术讨论会上的致词 一场大论战的总结 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理直气壮地高奏时代主旋律 文艺应当弘扬爱国主义传统 新世纪的呼唤 “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在2000年全国乡土文学创作研讨会上的致词 革命英雄典型的巡礼 革命英雄的传奇和革命英雄的形象 文学作品中的英雄形象——革命现实和革命理想的结晶 典型、个性和群像 农村社会主义新人物的颂歌——读康濯的《春种秋收》 ……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李希凡文集(第4卷现代文学评论集)(精)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李希凡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东方出版中心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7306352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560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528 |
出版时间 | 2014-01-01 |
首版时间 | 2014-01-01 |
印刷时间 | 2014-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972 |
CIP核字 | 2013286468 |
中图分类号 | |
丛书名 | |
印张 | 36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43 |
宽 | 175 |
高 | 32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